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我用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追上,就可以赶上。我提出也很有理由,老师勉强点头同意了。所以我出家之后,依旧到台中跟老师学习,确确实实两年超过他们,不但赶上还超过。我在台中前后住十年,前面一年三个月是在家居士身分跟他学,以后出家之后,在台中跟他九年学经教。所以我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给我选择的,我对他老人家非常尊敬。这个行业真的是跟方东美先生指导的原则完全相同,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放下世缘一心专攻,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对老师念念都感恩,如果不是老师的指导,我想我现在早都不在人间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止观二法,止帮助观,观帮助止;我从章嘉大师那里得到的是,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得愈透放得愈多,放得愈多看得愈透。以后渐渐深入经藏,才晓得老师说的话就是经教里面讲的止观,真的是不出止观二法。为什么?「所以然者」,为什么?「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这说出了止是放下;这个结就是烦恼,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你心里头有结。早年我在台湾,我是不看电影的,但是看到那个电影广告在街道上贴的,说那个电影名叫「心有千千结」,那就是结,心有千千结。怎么样把结解开?止,止能解开,这个伏是降伏,所以止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要不能放下,你这个烦恼习气是永远断不掉的。到现在,我们学佛学了半个世纪,到今年五十七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年,天天在学,天天在看破,天天在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搞了五十年,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
佛真正的意思教我们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从急要上来讲的。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所追求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音译,可以把它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是学佛人希求终极的目标,翻成中文叫「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法追求的是智慧,不是别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所讲的五句话当中的第三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现在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这是三大类的烦恼。妄想,大乘教里面也叫做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住了,所以你见不到,你的智慧不能现前。智慧怎么?智慧变成了烦恼,德能变成了造业,相好变成了业报,变成六道轮回、三途,变成这个东西,扭曲了。
佛也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把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执著的念头也没有了,那给你说,你就得到第一个,无上正等正觉你就得到「正觉」。得到正觉的人称为阿罗汉,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得到正觉。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止是讲放下,不再分别了,世出世间法都不分别,那你就提升一级,你得到「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再往上提升,连妄想也没有了,妄想是起心动念,连这个都没有了,那你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称为佛陀。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佛门三个学位,你得到学位,最低的学位现在学校叫学士,在佛法就是阿罗汉;第二个学位叫硕士,在佛法是菩萨;最高的学位,世间法叫博士,佛门叫佛陀。学位的名称,不是神,跟神仙完全不相干!神仙还是凡夫。你学佛,这是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回归自性,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完全恢复,如此而已。用什么方法?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现前了。这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要常常放在心上,「我还有没有执著?」如果还有执著,你一定要很清楚,我还是六道凡夫,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还是被障碍、被扭曲,你不能不知道,你不能不承认。
佛菩萨希望我们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灵性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止,这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不放下,你烦恼习气断不掉。从哪里放起?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讲经常常劝勉大家,我说了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能放下,你就入佛门;如果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在佛门外,没入门。这十六个字,第一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了,你入门了,有没有证阿罗汉?没有,你才入门,你上了佛教的学校,读一年级了。阿罗汉是什么?阿罗汉是小学毕业。这十六个字放不下,你在门外,你没入门,那勉强说,你现在在念幼稚园,你还没有念小学一年级;这十六个字放下,你已经有资格上小学一年级。佛法难,难在哪里?难在就是十六个字难放下。我们要真学佛,那你连这个不知道,你怎么学法?怎样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把念头转过来,想,为众生想,不要想自己;为佛法想,如何帮助正法久住,如何帮助苦难众生,念念为别人想,不为自己想,自私自利就转过来了。有一念还为自己想,我为别人想一半,为自己想一半,这个不行,这入不了门;我为别人多想一点,想个六、七分,为自己还要想个二、三分也不行,有一分都不行,为什么不行?这是迷惑的根本。我们前面说过,你想回归自性头一关你要突破,头一关就是身见,你把你这个身当作自己,你把你的妄想当作你的真心,错了。《金刚经》上教人,你看你的成就,头一个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什么人?小乘须陀洹,一年级。我们原先以为这个应该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你再念念《金刚经》看,须陀洹就不作如是想。这才知道,这要我们放下的、要我们止的。
名闻利养,这是烦恼习气里面最严重的,贪名贪利,贪图如何要保养身体健康,如何保护我的名利不要失去,你看哪个人不是这样想法?这全错了。所以世尊真的很慈悲,真的是布施一切众生无量的恩德,他老人家在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过的是什么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他过这个生活,这是给我们看,这是名闻利养真放下了。每天吃饭外面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挑选的;穿的衣服叫粪扫衣,别人旧衣服丢了之后捡起来,看还有可以用的布剪下来,一块一块拼凑起来做一件衣服,佛穿这个衣服。他不是不能过好日子,他的家庭很富有,他不要,他舍弃,他要过这种生活干什么?做样子给我们看,就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真舍掉了,真放下了,过那么简单的生活。我们今天读到《释迦谱》,读到《释迦方志》,不能不佩服,为什么?你就晓得他身体多健康。他如此,他的学生也如此,经上我们常常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学生,常随众,生活方式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就是说,佛能做到,他所有学生个个都能做到。
当然印度是属於热带,所以衣服不需要多,三衣足够了,佛教传到中国来就不行,中国有四季,春夏秋冬,三件衣没有办法。到中国,佛法是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到中国怎么样?可以随中国的缘分,随缘,中国人的衣服有春夏秋冬,所以到中国来完全穿中国人的衣服。诸位要知道,我们这里面是中国衣服,佛的衣服是什么?外头这一件,这一件是佛的三衣,你看我们把佛的三衣搭在中国衣服上面做个纪念。我们这个衣服长袍大袖子,叫海青,海青是汉朝时候的礼服,这是中国衣服,印度这些出家大师来到中国也穿上中国的海青。出家跟在家差别在哪里?在家人这个边上都绣的有花纹,出家穿的是素色的,不绣花纹,就这么一点差别。而中国的衣服叫章服,这个章服绣的花纹是代表他的身分,士农工商不一样,一看就晓得你是什么身分,代表阶级。做官的,这九品官每一品绣的花纹不一样,一看就晓得他的品级,便於行礼,上下尊卑那就分得清楚。不像现在,现在分不出来,分不出来就没大没小,社会秩序就乱了。在世间法,一定要讲求这些规矩,长幼有序,尊卑他有礼,便於行礼。所以诸位现在看戏,要看平剧,中国旧社会里面这些戏剧,表演的人他穿的那个服装那是章服,你能够看出来你就懂得。
所以断烦恼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生活降到最简单。佛教到中国来,穿中国衣服,不再树下一宿,住房子了,在印度没有住房子的。因为到中国来,最初来是皇帝把他请来的,佛教不是自己到中国来的,是中国帝王礼请,派特使到西域,遇到印度出家人摩腾、竺法兰把他们请到中国来。到中国来之后,皇帝把他看作老师,哪有学生让老师天天去托钵,那不是被人家骂死了?中国人尊师重道,怎么可以叫老师到外面去托钵?怎么可以叫老师住在树底下?所以给老师建这个居住、教学的场所都跟皇宫一样,宫殿式的,对老师的尊敬,上行下效。皇帝,帝王孝父母,帝王尊敬老师,所以全国的人民没有不孝父母,没有不尊重老师的,上行下效。但是这些出家人讲经教学的场所是宫殿,富丽堂皇,那是什么?是帝王建立的,出家人住的地方叫方丈,住的地方依旧是很简陋、很简单,不住他这个宫殿。宫殿后面盖寮房,寮房是平房,宫殿是帝王建的,讲经教学的场所可以,还是分得很清楚。但是现在的方丈不一样,现在方丈有楼,方丈楼,使我们立刻就能想到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他住的方丈确实只有一方丈,他的卧房就是一丈,一丈房,就那么大地方。里面摆个床铺,很多的时候他摆一个蒲团,他打坐不倒单,确实很简陋、很简单,人不能不佩服,他做样子,放下了。
佛教还要回到古时候那样的生活方式,正法才真正能久住世间,为什么?修行人确实把贪瞋痴慢放下了,你心才能入道,才能契入。否则的话,你没有放下,你心不在道上,心在哪里?心在自私自利,心在名闻利养,心在五欲六尘,心在贪瞋痴慢,那是什么?那叫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轮回业,轮回里面的善业。果报在哪里?果报最高也出不了欲界天,为什么?你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放下,这个放下才能够到色界天,所以在六道里面,在欲界。六道里头有三界,你出不了欲界,你就知道要不要真修。要真修,你得真放下,真放下好处多,烦恼轻、智慧长。
你要晓得,疾病、生死都是从烦恼来的,烦恼轻智慧长,你病就没有了,真的能转我们的业报,寿命自然延长了。这是一般世间人梦寐所希求的,希望什么?健康长寿,佛门的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真的得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应都是烦恼障碍,你有烦恼,你有业障,所以你所求不应;业障要是消除了,有求必应。佛门里面常讲,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没有求不到的,连求作佛都能求得到,何况那些世间小事?世法里头,这李老师常讲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佛法里面的求,这也是章嘉大师教我的,因为年轻的时候太苦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第一次听到的是章嘉大师教我的。他教我三种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所以你不要怕舍,愈舍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他教我一生要认真去做。我也真干,确实把命运转过来了,我转得比了凡先生彻底,了凡先生延寿二十一年,他的寿命是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我的寿命四十五岁,今年八十二岁了,我延寿三十多年。没有求延寿,没求寿命,我们学佛一生所求的就是求智慧,其他的统统都没有求,没有这个念头,求消业障,烦恼轻智慧长,依照老师教的方法放下,天天放,真有效果。
观是断结之正要。你看前面止只是定,只能伏,石头压草,它不起作用,就是烦恼不起现行,没断。要怎样才能断?观就断了,观是智慧,转烦恼为智慧,烦恼就没有了,不是伏在那里,是真断了。所以要断烦恼,那要开智慧,你就晓得戒定慧三学的重要。现代人修行可以说,至少可以讲这半个世纪以来的修行,无论在家出家跟从前人比差太远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把戒疏忽掉了,所以想止止不住,止是定,佛教给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止观是定慧。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也认真去思考,认真的去观察,这才明白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扎根的教育疏忽了。
中国人说实在,在全世界是最优秀的族群,这个话是外国人讲的。我第一次接受沈家桢老居士邀请到纽约去讲经,一九八三年第一次到纽约,沈老请我吃饭,同桌差不多三分之一是美国人,当地的这些人士。吃饭的时候,有个人站起来问我一个问题,他说过去我们对中国、对东方不了解,产生很多误会,他说现在我们知道、明白了。一个一个比,全世界这些族群一个一个比,中国人第一;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这是当时美国社会他们的看法。末后他问,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一个一个,中国第一。我当时也就答覆他一句话,我说是上帝的安排。他很吃惊,怎么是上帝安排?因为他们都信基督教,我就说是上帝安排。他问为什么是上帝的安排?我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还有饭吃吗?大家一笑了之。真的,你看外国人在讽刺我们中国人不团结,一个个的自私自利,不像日本人,日本人真是团结。我给他答覆没错,所以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不一样。
通过汤恩比这些人,西方的学者专家,大师级的人,通过他们平常所说的、所论断的,对於中国传统文化评价很高。汤恩比是直截了当的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