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作者:康拉德-赛茨-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使人口数量达到3亿以上,才能与中国相当。即便如此,中国到2015年仍然是一个刚刚达到中等水平的国家。
“世界加工厂”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到了2015年,它将成为所有产品的最大销售市场。自然,最大市场所在地,也将是最大的工业生产落脚之处。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钢铁、肥料、自行车、钟表、电冰箱、电视机以及电话通讯中转设备等的生产基地。而且,使中国成为最大生产基地的不仅仅是市场,而且还有大量的廉价而教育程度日益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工程技术和研究开发人员。
劳动密集型工业早已经开始了大规模落户中国的动作。80年代香港把他们的加工工业推向中国大陆,90年代台湾紧随其后,而今几乎全世界的加工业都转向中国大陆。从世界上的经济报纸上天天都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消息:东芝关闭了它在日本的电视机厂,并把它们为国内生产的厂子迁往中国。NEC计划把它在中国为日本生产的计算机部分由10%提高到17%,以便与台湾计算机业基于在大陆生产而提高的竞争力进行抗衡,并制止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滑坡。美能达停止自己在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并以其在上海生产的照相机取代之。国际商用机器把自己生产和销售40个千兆字节的主板转让给中国的长城集团。摩托罗拉自1992年以来,在华投资100个亿的美金,从而中国成了它的美国之外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在手机生产的同时,还生产半导体元件。西门子把它在上海的工厂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厂,自2002年以来就由此向德国销售。爱普科斯(Epcos)考虑要关闭它在德国的工厂,并代之而在中国生产。
这股加工业迁往中国的潮流并没有冲击到东南亚和东亚。戴尔公司(Dell)把它计算机生产的一部分从吉隆坡迁往中国。位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的雅达电子、电源公司关闭了它的两个电子工厂,而代之以在中国生产。作为最后的一个也许是最令人惊讶的生产线迁移当属印度的大型旅行箱生产企业,这是世界上第二大旅行箱生产商,印度1/3的工作位置出自于它,而它也把生产线向中国转移,因为即便这家公司向印度返销时要增加60%的进口税,但是它的产品成本依然要比在印度生产便宜。103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国投资的条件从根本上有了改善,从而也就加速了世界各地的工业向中国大陆迁移的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加工工业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
尤其是中国将成为世界信息工业的加工厂,计算机硬件的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这一成就首先得归之于台湾投资者。现在,台湾信息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半数以上是在大陆实现的。在2000年,台湾的显示器在世界市场的占有份额是58%,而其中60%是在大陆生产的。台湾的扫描仪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量是91%,但是台湾扫描仪的85%来自于大陆工厂。1999年,台湾的计算机生产量还大于大陆,但是在2000年大陆的生产量就超过了台湾。大陆和台湾的生产量超过了日本,而且跃为世界计算机硬件的生产中心。唯一领先于它们的也就只有美国,而这主要基于美国在软件市场方面的优势。
世界上的半导体加工业也开始了向中国的迁移。半导体生产在此分为两个部分,即从事芯片的设计部分和产品浇铸生产部分。芯片的浇铸生产企业所担负的任务是,根据客户所提供的设计完成芯片的生产。芯片的浇铸生产企业是在台湾发展起来的,而今它们在这个行业里依然是世界的领导。现在,新的芯片浇铸生产企业在大陆建立起来了。英国大型的芯片浇铸生产企业需要数千名工程师,而大陆有这类工程师。当台湾高等院校每年以4000名电子技术工程师的数量向社会输送时,大陆却每年有15万名电子技术工程师走出高校大门。在上海,一名工程师的费用仅仅是一名工程师在台湾费用的1/4。这就是半导体工业何以从台湾转向大陆的原因。去年,两个大型芯片生产厂已经投入生产:注册资本12亿美金的上海华虹电子有限公司,而日本的NEC占有其中20%的股份;在天津投资19亿美金的摩托罗拉生产厂。另外的14家芯片生产厂家正在修建或者正在计划之中。仅仅在浦东的长江高技术开发区,上海就打算落户20~30家半导体生产厂和150家芯片设计企业。正在兴建之中的最大的生产厂家是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一个投资20亿美金的项目。
各国和地区信息技术产品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台北工业信息研究所
对于中国半导体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美国的禁运条例,它禁止把新一代的,即生产12inch的晶片(硅片)的仪器仪表以及结构小于0。25微米的芯片向中国大陆出口。所以,现代的芯片浇铸生产就只能放在台湾,那么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的规模不可能像它的市场那样大。但是,未来的半导体生产会像计算机零部件的生产一样,主要的生产基地将落户中国。美国的信息技术工业现在已经开始对中国在生产、配件方面正在形成和已经形成的独立性表示忧虑。
首要的是独立的知识产权
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完成了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研发和设计出来的;而工厂也常常属于境外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到2015年,这些境外企业在中国工业中的占有率可以达到30%。而“境外”工业的3/4握在华人手中,它们来自于香港(现在已经属于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剩余的1/4涉及到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投资者。这些生产中的绝大部分,包括生产投资在内,都是在资本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工业领域,譬如半导体工业、电讯设施、通讯器材、汽车工业、稀有金属、机械制造、电厂建设、石油、化学领域。即便是那些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也不外乎都是50:50的共同企业,甚或是中国持有多数的企业,中国并不想只把自己的市场交给境外企业。在共同企业中,人们学习技术,随之在所有这些领域里再建立独立的、纯粹的中国工业。
有关这一策略最早的例子就是娱乐性电子工业。早在90年代初叶,彩色电视机市场被菲力浦、索尼、东芝等所控制,它们在中国的共同企业中生产这类产品,而且也进口。但是,纯粹的中国品牌就以残酷的价格战迫使外国牌子退让,而且到了2000年,强占了至少80%的市场。现在的共同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出口上。中国最大的四家娱乐性电子集团长虹、康佳、TCL和熊猫已经达到了世界标准,而且自己现在也进入了出口领域。
在计算机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1995年时,中国计算机市场固定在美国计算机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康柏公司以及惠普的手中,它们在中国合资生产,同时向中国出口。纯粹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始于北京科学院教授们所创立的联想计算机公司,面对他们的竞争就有些类似于大卫与高利阿特之争(并非同一等级)。可是,四年后,位置发生了倒转。在1999年第四季度,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7%,几乎两倍于国际商业机器、康柏公司以及惠普之和。现在,联想拥有中国市场的1/3,而方正拥有7%的市场,大约一半的计算机市场为那些“无名”的计算机生产者或者买元件拼装起来的机子所占有。
以其现在30亿美金的营业额,联想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除日本之外的亚洲最大的、增长最快的计算机生产厂家。在2001到2002年3月份这一个营业年度中,当除了戴尔公司之外的所有西方和日本公司由于竞争而不得不停产时,联想却报出了赢利增长率为43%的好消息。联想充分发挥了它在计算机市场的优势,并且开设了一个因特网入口。联想计算机还设置了一个键,以此用户可以直接与联想网络联系。在2001年7月,联想与世界最大的互动服务供应商美国AOL在京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投资2。3亿美元。目的是携手使中国市场的硬件、软件以及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少人已经把联想集团看作为未来的国际商业机器,尽管它距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电讯装备设施生产的快速发展。我是在1995到1999年的大使任期内,从一开始就耳闻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的。那时我刚刚到达北京不久,与西门子通讯部门驻京负责人有一次谈话。我们坐在一起看一份市场占有额分布图表。它所涉及的是电话通讯网络中转设施。中国以难以描述的高速度在全国修建电话通讯网络,在1990到1999年之间,铺设了1。2亿部电话接口,这两倍于整个德国的电话接口!电讯网络从技术要求上完全满足于数码通讯中转机。对于这种综合程度高的电讯系统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它之大甚至大于整个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之和。世界上最大的七家电讯设备生产厂家:西门子、阿尔卡特(法国电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北方电讯、爱立信(瑞典)、NEC、富士通都向中国出口,并且在中国建立大型合资公司。1995年90%的大型设备进口,尤其是出自于当地的合资公司。但是随后,在市场分布图表上出现了三家纯粹的中国企业:华为、中兴、大唐。它们拥有10%的市场份额。我问坐在身旁的西门子代表:“这几家企业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他们呀,也就是为小城镇生产简单的通讯设施,不用管他们!”我也就把他们放到脑后了。到了1999年1月份,大概是我任期结束前,我们两人又一次看一份新的市场分布图表。此时,这三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量是30%,而且华为接近了西门子的17%市场份额。我说:“这恐怕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讯设施!”这位回答说:“华为已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而且他们已经把我们在巴基斯坦和埃及的业务都给抢去了。”
4年内在一个如此复杂的技术领域到达了世界级水平!这令我感到瞠目结舌,而我随后飞往深圳,参观了这家在1988年建立的私人企业。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和老板给我介绍了企业,并分析了长处和短处。“西门子系统”,他说,“还比较稳定,而我们的名字虽然还没有在世界打响,但是政府扶持我们。尤其是,我们的研发水平并不低于西门子,但是费用却少得多。”随后,他对那谦虚的介绍补充了一句话,一下子说明了那鼓励华为创造出如此惊人成就的动力,那就是:“这三个中国生产企业名词的第一个字一起构成了大中华!”
现在,围绕着移动电话基本设备如基础发射台、中转系统、手机等的竞争战役已经打响了。在移动电话方面,中国到2002年中期以1。9亿的用户上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按照市场研究所IDC的预计,到2005年时,用户将翻一番达到3。2亿。依然像在兴建固定通讯网络那样,国际上的大型电讯设备集团公司此刻在移动通讯设施方面大显身手。在基础发射台以及中转系统设施方面有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在手机方面有诺基亚、摩托罗拉和有一定距离的西门子。而纯粹的中国生产企业也再一次以富有成果的增长速度进入了市场:华为在基础设施生产方面以及手机生产方面,有一支由11家企业组成的精锐部队,4年后,也就是到了2005年,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境况?
类似于移动电话这样的快速爆炸性发展的还有因特网。到2002年,中国因特网用户增长到4000万。在因特网的光纤输送线方面,华为已经冲到前面,并且已经在路由器和转换系统方面开始对思科发动攻势。
华为正行进在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的进程中。它正在进军欧、美市场,而且已经在美国建立了它的第一家子公司。2001年时,其营业额达到24亿美元。尤其是,当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电讯集团公司,当朗讯科技、阿尔卡特由于销售额下降被迫为保持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华为在2002年上半年把自己的国际销售额增大了2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新建的生产厂,是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生产基地,其中还包括一个巨大的研发实验室。其中85%的员工都是大学毕业生(学士或者硕士)。华为创始者任正非曾经是一位军官,现在持有企业5%的股份,估计拥有5亿美金的资产。
按照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中国出口计算机硬件,印度出口软件。但是,中国已经显示,决不会把整个利润丰厚的软件出口出让给印度。自2000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中国的软件工业以30~40%的增长率在迅速发展。而这些发展主要是由那些现在正准备进入股票市场的私人企业创造的。当前经济的衰退却为硅谷带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它使得大批富有经验的中国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返回中国,同时每年从国内的高校还有5万名软件工程师毕业。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处在领导地位。在此方面,中国也给那些年轻、有为、富于敬业精神的科学家以很高的待遇、名誉。在绿色生物技术领域,动、植物基因改变在中国应用相当广泛,在研究方面,中国仅落后于美国,应该属于世界第二名。与欧洲相反的是,在富于乐观主义的中国,没有人阻止对动植物基因改变的实验。
令中国感到自豪的是,终于在航空航天领域并列美国成为第二名。1999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