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官场学 >

第5部分

中国官场学-第5部分

小说: 中国官场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前提下用法,就不会触犯造物主的仁慈和原则。反躬自问方 
能宽恕他人 
      再说那些自己身为执法官的人,又真的能够做到在任何时 
候都维护法律的尊严,任何事情都遵循法律办事吗?贪婪而冷 
酷的人,无论他多么谨慎自持,却终究不能做到在自己的薪水 
之外分毫不取。像在前面说到的各种陈规陋习,其中哪一样又 
不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只不过是多年的积习难以改变,老百 
姓和官府中人都习以为常了 ,而法律却又没有触及到这些问 
题,侥幸地免于法律的制裁罢了。况且任何官吏也不能把自己 
置身于法律之外,而只把老百姓绳之以法,这样做能够问心无 

… 页面 37…

中国官场学                                                              ·36· 

愧吗?所以碰上老百姓犯法,只要能够反躬自问,那么,就会 
在执法时宽恕犯法的百姓。法律不能容许的,原本就不应该扭 
曲法律以助长奸情;如果可以从宽发落的,就不妨根据实际情 
况从宽处理。不干涉百姓议论官府 
      判断是非善恶,人人都有一个标准。在没有当官的时候, 
听到别人谈起官吏残害百姓的各种事情,没有不气愤痛恨得捶 
胸顿足的。而一旦戴上乌纱帽的时候,就忘记了早年曾多次告 
诫自己要引以为鉴的往事,正是所谓“当局者迷 ”。这正是古 
往今来的人们共同感叹的深刻原因。如果有幸而能在当官后回 
想到自己没有发迹之时的种种感慨,从而常常在工作中努力做 
到不去干涉老百姓对于官府的各种议论,这样自然就可以在自 
己工作中,不会出现举措失当。当官不做黑心事 
      我们大清王朝使用贤人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有一技之长 
就都加以重用。那些王公贵族们,世世代代享受皇家恩泽,加 
上耳濡目染,早就熟悉了当官所忧虑的各种事情。他们呱呱坠 
地后,就处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只晓得富贵是我家本来就有的。 
刚当官时,震摄于象齿之焚的家训,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不辱没 
门风。至于贫穷的读书人,靠科举及第起家,把自己和那些读 
得头发都白了的读书人比较而感到幸运万分;哪里又能够马上 
放弃自己所学到的礼仪和良心,去和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们一 
起同流合污呢?如果在其他方面努力进取,自问还可以为时所 
用。但为什么一到了登上仕途就开始不自爱了呢?既然已经当 
了父母官,那就有了培养廉政的银子,有了薪水官俸,另外还 
有一些自然可得到的利益,无论差使好坏,即使是最差劲的, 
都比在乡下私塾中教几个学生糊口要强得多。努力去干还担心 
不能干好,怎么可以味着良心做黑心事呢?不辜负老百姓的希 
望,因为百姓是把身家姓命托付给了父母官,如果昧了良心, 

… 页面 38…

中国官场学                                                             ·37· 

连鬼神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从前孙子林先生在浙江做官时, 
在官薪之外,他一分钱都没有。有人劝他为子孙买点地,他说: 
 “我没有看到过红项官儿的儿孙到了当乞丐的地步。如果到了 
这个地步,那就是他的祖宗的过错。”这几句话,到现在人们 
都还在广为传诵。贪官不可作 
      当官不能够贪污行贿受贿,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则认为这 
样做不仅是不能够,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十多年前,当官的 
人都洁身自好,小心谨慎地按理决定各类诉讼案件。诉讼人中 
虽偶尔也有通过行贿取胜的,但他们都极为保密,不敢声张。 
 自从一两个短缺银两的官儿借口弥补开支,稍微接收了一点贿 
赂后,诉讼的人就都以行贿取胜作为自己的本事夸耀。当官者 
只有不开纳贿的方便之门,才不会有什么事能达污他在官的声 
誉。偶然一次受了贿被发觉,那么受贿人的名声就四下传播开 
来。大概家里的人和身边的随从们都喜欢那种不廉洁的官儿, 
因为他们能够趁机施展阴谋诡计,捞取好处。虽然做官的也并 
不是每件事都收求贿赂,但他们一定会说 :“不接受贿赂就不 
能够显示出官府的声威和力量,也不能充实手下人的荷包 。” 
当官的人一旦受到了行贿者的挟持,就不能够惩治奸邪之辈的 
丑恶行为。再说,如果一个当官的人以受贿出了名,那打官司 
的人必定会以财力雄厚而称霸,即使他没有行贴也打着行了贿 
的招牌。那些行贿送礼的人,都喜欢夸大行贿的数目,并且因 
此而沾沾自喜。富豪之家如果花了三百两银子的赔礼,必定在 
别人面前吹牛说成五百两。可是这到手的三百两银子,从双方 
说妥到付钱,随从和家人们层层分肥,当官所得到的还没有一 
百,可别人在议论传播中却都是按虚数五百两算的。听说他的 
上级官吏贤明廉洁,就一定要找点事情去弹劾他。上司就算很 
爱才,也必定会拿出的数目超过了受贿所得到的钱的数目。于 

… 页面 39…

中国官场学                                                             ·38· 

是他就不得不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去寻求一定要受贿,受贿的 
人会更加贫穷。这样一些正义的谴责就会加到他身上,而背后 
还有既没有对不起老百姓也会受到上司的嘉奖表扬。清官不可 
刻意追求 
      做官清正严明,只不过许多治理方法中的一种而已,并不 
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以前曾有过不少洁身自好的官吏,把为 
官清正廉洁为本钱来炫耀。而这些人处理政务时一味严厉,执 
行法律时一味严求。其所作所为,人人都有口皆碑,人人都有 
 目共睹。然而当他们只要有一点失误的时候,大家都群起而攻 
之。而这些自命廉洁的官员,也从不推究自己受到众人围攻的 
原因,动辄就说 :“哎!清官当不得呀 !”可是这哪里是为政 
清廉的过错呢!在他们心目中,大概清廉就是刻薄。但对自己 
要求严厉是可以的,对别人要求过于刻薄就不可以了!假命案 
断不可拖延 
      应该抵命的杀人案件,官吏们还震慑于法律威严,不敢胡 
作非为。而那些自杀身亡,死在路旁等案子,却更容易扩大事 
端造成骚乱。由于老百姓的无知,最害怕的就是牵涉进了人命 
案件中去。而恐吓人、招摇撞骗的事容易找到藉口,这些事全 
靠验尸的人尽量把它弄得简明。凡是自杀的人,除了由于挑衅、 
威逼或奸情,需要重新审讯外,其它那些因为吵嘴口角而轻生 
 自杀的,就完全可以当场结案,不必要拘押相关人员进城,使 
下级官吏增加看守的拖累。如果死者是倒在路上,失足落水的, 
那就可以马上验尸呈报,立案了结,不必再做其他的事了。但 
有那种糊涂的官,随便向当地地主、邻人刨根问底,曲曲折折, 
东拉西扯,只不过是填满了办事人员的口袋,造下的罪孽可以 
说是到了极点!盗窃案要防栽赃诬陷 
      安抚善良百姓一定要先惩治地方上的盗贼,而窝赃和购买 

… 页面 40…

中国官场学                                                             ·39· 

赃物的牵连则又是因为治理盗案而产生的。大凡乱指窝藏赃物 
的同伙,还可以留心侦察。至于寄存赃物和购买赃物的地方, 
确实是道德和舆论都难以到达的地方。不仅狡猾的盗贼要挟嫁 
祸他人,就是缉捕人员和牢头也想从中获得利益。即使办事官 
员弄清楚了情况放了人,而善良无辜却因为受了拖累而难以忍 
受了。江浙地方有一个旧习惯,小偷被抓到官府中时,大都把 
供些无头公案,胡乱认人指赃物,讲声言寄存在某某处,某某 
人用什么价钱买的。办案子的官员然后就据他的口供去寻找所 
谓赃物,派遣捕快人员四出活动。等到找不到赃物时,便随便 
用些不沾边际的口供作结了。在这个过程中,捕快们则中饱私 
囊,办案官员则分享其中的好处,老百姓直接深受其害。而辖 
区之内的人民却丝毫没有享受到抓贼的好处。我还没有当官的 
时候,对这个情况就很了解了。所以在辅佐主人办理盗窃案时, 
只严厉追究有主的赃物,对无主赃物则不予追究。在我后面的 
书《佐治药言》中,我已经说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只 
谈些简明扼要的办法,以备办案人员选择参考。 
      一般的窃贼所窝藏的赃物,只给地保带个信去就是了。提 
取赃物的命令中注明 :“速将原赃物交给地保”字样,同时告 
诉他们不必到官府打官司。如果是属于被诬陷的,要允许他们 
到官府来申诉。特别要小心的是不要借故捱时拖延,让差役捕 
快们扰乱乡里。我曾在嘉湖幕府中时就这样做;老百姓都认为 
很简便,从未有过不把赃物交给地保的,也从未有过想申诉没 
有申诉的事。 
      案:赃物大而多的,需要派人前去提取的,在公文中应该 
注明:“只许提取赃物,不得加以审问。”如果没有购买赃物, 
窝藏赃物,就要完全听取被害人的申诉,不准许提取人审问, 
制造事端,骚扰百姓。这样缉捕办案人员就不敢肆意横行作恶 

… 页面 41…

中国官场学                                                             ·40· 

了。 
      由于被诬陷而提出申诉的人,就要在接受诉状时,提取犯 
人,释放所关押的人,让他们免除等待的麻烦。或者就在诉状 
内批阅,加以释放,没有必要让平民百姓跟盗贼在公堂上对质, 
这么做是为了怜惜善良的百姓。 
      无论是窝家、同伙、买赃者,藏赃者,只要有诉状声称自 
己与贼人并不相识,而凭空被诬陷的,其中一定有教唆诬陷的 
人。如此就可以让被诬陷的人,夹在人群中,先叫窃贼自己指 
人。如果说得含糊不清,马上就叫人放了被害者,让他回去安 
居乐业,而专门处理盗贼诬陷良民的罪行。可是这个办法要时 
时变通,灵活应用。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那么教唆的人就一 
定会预先告诉那个人的相貌。可是如果仅仅把认不认识作为是 
不是诬陷的标准,恐怕又要造成冤案了。 
      至于主要官员由于事情很多,小的盗窃案就不得不叫左右 
的人去代办了。如果任随他们去查办,恐怕又难免要出现受贿 
的弊端。这时就应该命令主办者审讯完毕后马上送上口供,传 
讯证人,提取赃物等都应亲自审核。这样权力又不会下放,老 
百姓也不会受到侵扰了。办大案的诀窍 
      一个人办理一个案子,以及一件案子只牵涉到少数几个人 
的情形,权力既集中而精力也充沛,自然不会出现偏差。假如 
有时候要同事和你一起审讯 ,事情又是一个人难以判断清楚 
的;有时候案件关系重大,牵涉的人也多,一个不小心,就会 
产生冤案。碰上了这种事,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搞清审理的 
轻重主次。如果能够把事情的关键确定下来,就可以找出主事 
的人;能够找出主事的人,就可以搞清楚这些人到底干了些什 
么事。亲手把这些事枷虑录来,成竹在胸,才能做得有条不紊 
不慌不忙,也就不会落入书记手录人员的诡计之中。另外,各 

… 页面 42…

中国官场学                                                             ·41· 

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就要用翻译人员。如果搞错了一句话, 
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对这些案要慎之又慎!办案要 
果断 
      我们所说的判案果断,并不是指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案 
件无论大小,总是有法律条文和案例可以参考的。有了参考, 
那么跟案件无关的人,就不用抓起来。牵连的人少,案件就变 
得简洁明了。我以前见过一些外表精明而谨慎的官吏,遇上棘 
手案子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而一些极小的事却拖累到邻居和证 
人,案子越办越复杂,无休无止。有的人还为此而家破人亡, 
闹出人命。我因此常感到痛心,所以在这里又苦口婆心地劝诫。 
邻境重案不应踢皮球 
      各地的地方长官,都从不越过边界去管别人的事,这也似 
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但是碰上边界附近发生了杀人、盗 
窃等大案,一旦听说了,就应马上缉捕寻访。只要稍微分了地 
域,就会给犯人提供可乘之机,使他们能逃得远远的,这样就 
失去了尽忠公事的意义。而其中有的罪犯正是从自己辖区内逃 
走,终究会被牵连议论,这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社义二仓的 
弊端 
      把粮仓建立在民间,社和义这两种仓库就是这样做的。由 
于做得不太好,那祸害就是无究无尽的。官方如果不参与,就 
填满了社长的腰包。官方若略微参与这事,就会助长手下官吏 
的别有用心。大凡借贷粮食的人家,大多数都是穷得要命的, 
借了粮之后就不容易还。但过不了多久就要归还,于是就会拖 
延还粮。官吏们考核文书帐目,需要各种费用,于是管理仓库 
的机构终究要折本。所以到了该换人的时候,怕事的人就想方 
设法躲避;而想从中牟利的人,则千方百计想从中得利。甚至 
还有因为亏空挪用的,只剩下了虚空的帐目。这就是管理仓库 

… 页面 43…

中国官场学                                                              ·42· 

的社长造成的祸患。有时在劝导人募捐的时候,勉强他人写上 
捐了多少多少。由于一直保存了这个数目,年深月久,捐献者 
已无力完成这个数目,官吏们便强迫他们捐出来,捐献者的子 
孙后代都因此而受连累。这是捐粮者遭受的痛苦。这种本来就 
是接济老百姓的好办法,固然不能够由于有弊端就不使用了, 
但终究不能生搬硬套 。因为仓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