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史学家评论,一部太平天国史,实在是一部“透支史”、“教训史”。纵观洪秀全们刚有了一点积蓄,便疯狂地支出,最后落了个“入不敷出”、中途夭亡的下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支出了莺歌燕舞的天堂,也支灭了横扫清军的烈火;支出了万人膜拜的威风,也支掉了同生共死的承诺,支出了琼楼玉宇的气派,也支来了国库空虚的窘迫,支出美女入怀的陶醉,也支丢了凝聚人心的本色,支出了鸡犬升天的欢欣,也支到了众叛亲离的灾祸。
以史为镜知得失,读人读事可警鉴。过生活,保健康,当不可透支,用权处事则更不能透支。一透支,如同大肆伐木挖沙,造成水土流失,此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这般饮鸩止渴的所为,必招致洪荒灾害。一个简单的道理,银行里的存款,存多少才能支多少,有时还不能全支完,还要留有三天雨雪粮。遑论其他事情了!谓予不信,还是那句老话如警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精神贿·雅贿及其它
世事如棋日日新。这年月,什么都出新,什么都在变,一不留神,说话行事便变得背时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的变,时代的新,是主流,是大潮,是大变化,是大写意。但不可否认,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较量中,后者也不甘于节节败退,也在负隅顽抗。殊不知连贿赂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也在悄悄乔装打扮,改变花样呢!
贿赂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对于前者,人们比较容易鉴别和警惕;对于后者,往往不大容易察觉和防范。
精神贿赂表现很多,最常见的是嘴巴拌蜜,语言贿赂。比如,把领导随口说的话称作“重要指示”;领导的字不怎么样,却说“书法功底很深”;甚至领导业余时间下下象棋、打打扑克,也被刻意恭维“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类。
对于诸如此类的阿谀之言、奉承之辞,一些领导干部开始听起来可能并不习惯,甚至有点反感。但在一个位置上时间长了,听得多了,慢慢地就受用了。一段时间听不到赞扬声,反而觉得很不舒服。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些人精神贿赂的俘虏。
有位哲人说过:“阿谀是一种伪币,它只有通过虚荣心才能流通。”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因为虚荣心作怪,才经不起精神贿赂的诱惑,逐渐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于是,一些善于溜须拍马者,便千方百计地琢磨领导,察颜观色,投其所好:领导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什么能讨得领导的欢心,就讲什么。一切以领导“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原则,极尽吹捧之能事。殊不知,赞扬的话听多了,必然会飘飘然、昏昏然,听不进逆耳之言,导致失聪、失明、失察、失策。
但精神贿赂,毕竟是嘴巴捧一捧,骨头轻一轻的事,只可受用,不太实惠。因而近年来,这权钱的交易,那低俗的买卖,也附庸起风雅来了。君不闻有的地方,风行起了以送名人字画而做敲门砖的。虽则出手也是动辄数万,但因为是“文化”之礼,“风雅”之举,所以贿者理由充分,说法精通,受者也心领神会,便于笑纳。恐怕还要说一句“秀才人情一张纸”而解嘲,虽然这“半张”之“纸”不但高价,而且保值,比起送“孔方兄”来,那“人情”不知要厚多少,但毕竟成了“大雅”。所以有些收藏者,实是打幌子,真送人也!但是到了这一两年,这“雅贿”一节,又从送字画变成了“买”字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已掉了脑袋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洪城到处长清字,题词莫非古月胡”,都是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江西奥特汽车租赁公司周老板,便是“携上好毛笔”,以“求字”之雅而上胡家门,并付“润笔”美金二万。周老板为何如此“风雅”,以至于“惜字如金”?原来钱、字交易之后“几年内,周通过胡借贷的国有资金超过二千万,归还仅十多万元”!这样的买卖,当然决不止于此一笔“雅贿”。胡长清赐墨几千幅,收钱无数回,本来肮脏的交易,因为披上了文雅的外衣,就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
真要谢谢胡长清这个反面教员,让我们举一反三,看出了贿赂枉法的一个新品种、一种新动向!
雅贿是怎么冒出来的,是不是从雅举中受的启发,不得而知。史载王羲之与僧人“书成换白鹅”,苏东坡以诗与和尚换蒲团,板桥以画与盐商换物济乡人,这从中只有“雅”的影子,毫无“贿”的味儿。想来这恐怕有百货销百客的因素在,况且时下生活日好书画走俏,古董热门,收藏人多,爱好者有,于是雅贿自然应运而生了。
行贿被列入“雅”之列,并非写杂文的人会用词,而是人家行贿者懂招术,这种“雅贿”,你觉得是行贿,可是人家就是在“阳光下操作”,是“秀才人情一张纸”,是一只瓶子,是一件粗瓷,玩玩而已。我有一朋友,为工作上的事,千打听,万思量,用重金购了一张画,投其所好,果然使得“芝麻开门”。一次他说起此事,直使我感到其无奈之下,其苦自知,何雅之有!
雅贿也好,雅送也罢,都是盗用或借用一种“名义”,玩点“小魔术”罢了。罪恶是要揭露的,伎俩是须戳穿的,廉政建设中,我们须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常注意一些新的手法和新的包装,这种转入地下的行径,往往更隐蔽,更狡猾,更障人耳目呢!
从进补人参说开去
人世间,惟有岁月难敌。进入中年,我也隐隐感到神情有些恍惚起来。去年冬天,挡不住“冬令不忘进补,来年打煞老虎”的吆喝,我也第一次吃了一株人参。不知是精神作用,还是心理感觉,今年的“精气神”似是旺了一些儿。
今见在各类补品中,或双宝素,或参鹿精,或东北三宝,或回春玉液,往往总是人参“挑大梁”、“唱主角”,在林林总总的补品中,人参这劳什子的确是被列为上品的。而自古以来,在我国还流传着人参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神奇传说,听来还真觉得有些玄乎的。在拉丁文中,人参这两个大字是“包治百病”的意思。这种妙用,当然还不独国人相信,“老外”们也很崇拜的。据说宇航员上天,是如嚼着口香糖般大嚼人参“巡天遥看一千河”的。
毋庸置疑,人参确实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提高智力活动的功效。但最近翻阅科普资料,又着实使我吃了一惊,那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滥用人参,提高了血压,导致了神经衰弱等种种病例。于是医学上就出现了一种新病症:“人参滥用综合症”。过头地吃了好的东西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这与“虚不受补”的效应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应了俗话所说的“物极必反”!
这一番道理在生活中想来是为人所熟知的,但有的人则常常把它遗忘在角落。比如喝酒,一杯两盏“加饭”,慢慢喝,微微醉,诗也说说,文也谈谈,乐得很。但狂吃猛喝,三斤量偏吃十斤酒,过了量,翻江倒海起来,也是极伤脾胃的。常说“糖食坏齿”,尽管人们都知道,但有的人终究经不起甜、香、美的诱惑,久而久之就损坏了牙齿。如今都市高楼林立,进出空调,办公舒适,但也会出现头昏眼花之类的“大楼病”。吃甲鱼、吃黄鳝成了寻常之事,上馆子、吃酒楼变成推不了的应酬,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富贵病”也应运而生。
舒适的环境,完善的条件,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于人“善莫大焉”的,但是沉湎其中,缠绵温柔富贵乡,也是会磨灭壮志,泄了勇气和锐气,泯灭了艰苦奋斗精神的。不少人认为食不厌精是一种福份,而巴尔扎克则认为烹调的技艺水平越深刻,消磨的志气也越多。人在某种环境中,真正是条“变色龙”。唐太宗曾对魏征说:我现在夏天住在宫中还感到热,以前在战场上怎么感觉不到呢?这恐怕就是条件变化人变“修”的一种吧!说来还是大学问家王充有志乃尔。他幼时家贫且勤而好学,每天中餐以冷粥打发,为了是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的一位富家同学见他如此,一次送去一桌酒席。可是几天后他去拜望王充,只见那桌酒席一动未动。对此王充说,我吃了丰盛的酒席,以后吃粥就难了。看来王充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与他深谙“由奢入俭难”这番道理是分不开的。
“水激则鸣,志激则宏”。按常理说,一个人在顺利的环境中,优越的条件下,正该发愤努力,更进一步,不图“青云有路总须上,宇宙无名死不休”,但也得一笔一划写个人,一点一滴学做人,持之以恒做些实事,踏踏实实干点正事。但为什么有的人却稍见一点景色,便认定是无限风光;走了一回江河,但以为是无边大海。因而满足于小富即安、小康则满,小进就上,自我陶醉,自我有趣,自我欣赏,变得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了。由此看来,过分地贪图享乐,追求舒适也是泯灭自己意志的愚蠢之举。至于富而不思源,富了就忘本,甚至干出种种为富不仁的事来,那更是为人所不齿,被人指脊梁了。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都是有比较地存在,健康和伤残,顺境和逆境,优越和困乏也无不具有两重性;既可以成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条件,也可以成为无所作为、消极颓废的温床,不少时候,吃人参还不如吃杂粮,“冬吃萝卜夏吃姜,郎中先生卖老娘”即是此理。“白天吃只猪猡,不如晚上打个呼噜”也同样充满辩证法。而鸟儿挂上了金子铸成的项链意味着什么?大鱼养在了汉白玉铺成的池子中又是怎样的结局?生活中的这种种意思,说不上有超人启世的“个中三味”,但你、我、他能领会一二,则是作者的造化了。想到这里,我还要絮絮叨叨地说上一句:谨防虚不受补,小心物极必反!
学习动物啥榜样?
啸傲山林、搏击长空的走兽猛禽们真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难怪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人见人爱,大家爱看。想想也真是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确也有着不少类比之点和可喻之处。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不少口语也往往是借喻动物的表象和习性来生发一点意思的。民间俚语说:“少年如猴,天真活泼;中年像牛,负重前行;老年似狗,替儿孙看家护院”。(如今后者当作别论了)不仅调侃味儿重,也倾注一点意思的。“龙吟虎啸,大丈夫气概;蚕结蚁引,小女子经营”。旧时人们堂前的这副对联,就是从四种动物借喻两种处世信条的。“龟鹤延年,福寿其昌”,这又是祝寿贺庆的老句子、好话语。“在天愿作比翼鸟”,这比喻是坚贞爱情的象征。而“昔日同林鸟,今成劳飞雁”,则又当别论了。如果说,陈胜起义时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得有些狂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从“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况;毛泽东从“鲲鹏展翅九万里”言志,所比的精当和拟人,所比的高尚和深远。
人与动物,其实相通。常有人以动物之特性喻人的。元人张鸣善之小令《讥时》便这样写道:“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谁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周文王)
两头蛇南阳卧龙(诸葛亮)三脚猫渭水非熊(姜子牙)!”这比喻如何?不想深究。只是感到动物之中,可学习借鉴之处的确很多。猛兽将搏,弥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这是高妙精极的大家风范,一般人是学不来的。实用的倒是我们学习了蜻蜓的“停顿理论”,不是发明了直升飞机么!学了青蛙扑腾,我们的蛙泳不是可以渡江过海么!学了飞禽走兽的各种腾挪滚爬,我们的祖先不是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么!而动物中,与人类可学可比的也甚多。“骆驼,沙漠之舟,生命之船”,由于安徽商人忍辱负重,开创商路,不是被冠之“徽骆驼”么!据说英国的剑桥大学门首,挂有一具鳄鱼标本,这凶悍的动物,则被人用来表达一种坚韧和勇敢精神。
那么,作为我们堂堂人物要借鉴动物一些什么呢?豺之凶残虎之毒,狼之贪婪蛇之阴,这是万万效法不得的。日常阅读中,“义犬救主”、“海豚救人”、“老马识途”在感觉神奇中,常常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而我们常说“马有跋涉之劳,牛有忍重之辛”。这一比,则可让我们内省:作为一个有志于事业的人,能不以“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自律,不以“马作的卢飞快”的骝骥自笞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知亲情,何况人乎?这一比,至少也可以叫我们一些不敬重长辈、不孝敬父母的人感到一些汗颜吧!
人是聪明的,因着聪明也可以从动物中借鉴不少东西。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真诚和坦荡,就不该向獏学伪装、向雷鸟学乔装、如石龙子一样变色。我们要与自己的同胞们亲情交融、和睦相处,就不该学鸠鸟专侵喜鹊巢、杜鹃尽占“他人”窝,螳螂要吃丈夫肉。我们要杜绝私欲和贪婪,做到清白和廉洁,就得从江浙一带渔民捉鲤鱼中吸取教训:拴住一条雌鲤鱼,在河里放逐作诱饵,雄鲤鱼来追逐,竟会刺伤又返回、逃回又回来,最终死于鱼叉下。
或许,动物的善和恶,贪与懒,这都是一种本能使然。作为人,特别是愿意做一个“大写的人”来说,从中有心有意地反思一点东西,启迪一下灵魂,振作一番精神,在“人生最崇高的职责,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高尔基语)的标准下,想必也是有些益处。否则,行为处世,下作卑鄙,荒唐粗俗,恬不知耻,死不要脸,怕要被人们指着脊梁骨,骂一声“禽兽不如”的!
动物世界告诉我们
动物世界谁称王?莽林高峰谁独霸?
有人会说是老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是明摆着的事。然而未必!
有一种动物,叫猱,一种像小猴子一样的东西。明代刘无卿曾著《贤奕编》,内有“黠猱猸虎”一节,记录了狡黠的猿猱谄媚讨好老虎,进而战而胜之的事。猱的特点是“小而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