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度。天价荔枝叹乍一听,以为是耳朵背了;初一看,还道是眼睛花了,待到确认真是这么回事儿,就顿时从脑海中冒出“不可思议”、“不可理谕”这些词儿来。使得我怀疑五官突然“不正常”的是这么件事儿:在今年广东荔枝总产量超过90万吨,某些品种的荔枝低至每公斤1元的时候,这两天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0颗“西园挂绿”荔枝共拍得131.5万元,平均每颗荔枝卖13万元,其中一粒还拍出了55.5万元的天价,创下了世界上最昂贵水果的纪录。这真是令人发寒发热的一件事,这真是耸人听闻的一个数。
如果说这也是一个列于世界之冠的数字,我为这样的吉尼斯而感到汗颜,我们不要这样倡导奢华的纪录,因为这里面有比“一骑红尘妃子笑”更放肆的一掷千金,有比“石崇斗富”更奢侈的阴影,这是为我们这样的社会,为我们勤劳节俭的人民所不齿的。
按说荔枝只是一种味美的水果罢了,不是长生不老之药,不是青春永驻之果,它不同于文物藏品,弥漫着世纪风云,飘荡着历史清音,具有考证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它无论以何种价格出现,终究逃不脱其在保鲜期内被吃或很快枯干烂掉的命运。所以荔枝拍出天价,物值又何?显然在这么一个商业炒作盛行的时期,一些稍有点特色的东西往往都可以为人所用,赋予更多其他方面的“特别意义”。于是在一场“比阔斗富”的拍卖会上,助长了人们的奢侈虚荣心,拍卖品远远偏离了其实际价值,如同阿Q在过了几天好日子抖起来以后,一项项让世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的新纪录便诞生了。钱的膨胀,往往导致物的畸形;心的变态,常常又生出虚荣的怪胎。照这样的方法如此泡制下去,杨梅、苹果也可一轰而起,蜜桃、鸭梨也会一涌而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拍天价誓不休,那就难保一颗果子不突破百万大关了!
记得两年前,某地曾推出几万元一桌超过满汉全席的黄金宴,其豪华之极,摆阔之迂,让人嗤之以鼻。去年广东的一位老太吃下了一颗5万元的荔枝,其所谓的“孝子”也就斥之为败家子。如今这天价荔枝又在告诉我们,这种天文数字果子,没有荣耀可言,岂有富贵可说,如果还把耻点当卖点,那真是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耻辱。我只知道上了年纪的父辈都曾有过食不果腹瓜菜代之苦;只知道生活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还在为三餐茶饭而奔波苦碌,西部地区的人们仅仅为沿海城市可以尽情用水这一点就羡慕不已。我还知道,即使是船王包玉刚也会把中餐的剩鱼热热晚上再吃;李嘉诚也会省电而点几支蜡烛照明。而我们有的人直把“奢是致祸之兆,俭为家业之福”当耳旁风,忘却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一口就吃掉了“几百吨大米”,花掉了可供几十个贫困孩子就学的资金,这样的“吉尼斯”岂不带有污点和耻辱,岂不是“画家不知渔家苦,独作寒江钓雪图”?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美国的石油大王不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心酸”!
位尊不泯民间情,富贵不移简朴心。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德是中华儿女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还应常常警惕并全力扫除“只缘妖雾又重来”的奢侈之风。如此,“天价荔枝”之类的奇闻怪招便会永远没有市场哉!
重建雷峰塔感言
承载着海内外万众目光的杭州雷峰塔就要撩开神秘的面纱。岁月履新,历史见证:雷峰塔在倒坍78年之后,拂去岁月风云,傲视沧桑变幻,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保俶如美人,雷峰似老衲”之景,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也将名副其实。它将因延续杭州的历史文脉,提升西湖的文化品位而魅力无边。
雷峰塔是一部历史。公元972年,吴越王钱俶之妃黄氏因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建雷峰塔。明嘉靖年间,塔木构檐廊毁于倭寇兵火,仅存塔芯,赭色砖塔,颓然苍老,别具风情,“雷峰夕照”因此成名,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历经千年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有经典的佛教文化,又有吴越文化,诗词文化,更有广为流传的《白蛇传》爱情故事。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因塔砖盗挖过多而轰然倒坍。10月,身在北京的鲁迅先生闻悉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著名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以后又写下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从此,雷峰塔妇孺皆知。说雷峰塔是历史印记,它更多的是目睹了旧时代、老岁月的刀兵水火和天灾人祸。
雷峰塔是一种见证。鲁迅在这两篇名文中,将破破烂烂的雷峰塔,视作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社会的象征物,“希望他倒掉”;面对当时病人膏肓不可救药的旧中国现实,鲁迅还毫不留情地指出:“但将来的命运,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从鲁迅这句话中的两个“还是”,人们不难明白先生的意思:国家和社会的命运,民众的精神风貌,决定着时代的步伐和未来的前途,无论是“乡下人”还是“雷峰塔”,都不会例外。其实,不少时候,我们往往只记住了鲁迅对于雷峰塔倒掉的欣喜,却忽略了先生对于雷峰塔重建的愿望。这位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战线最彻底的反封建斗士,在猛烈抨击的同时,就曾对雷峰塔的未来作了瞩目的洞察、冷静的预见。
他写道:将来在“民康物阜时候”,“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所喜的是,俱往矣,换了人间,变了面貌。今日神州,繁荣昌盛,城乡处处,日新月异,先生的预见得到了翔实的佐证。
雷峰塔是一个缩影。78年前,雷峰塔倒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如今,雷峰塔修复了,在这个政通人和的时代,在这个万象俱新的时代。“塔影圆明清净地,钟声响彻夕阳天”。如今的雷峰塔,金碧雄芒,玲珑靓妆,十景相将,图画开张。承平文晏,辅辍风流,西湖因为雷峰塔而显得壮美,雷峰塔因为这个时代而格外生辉。
日月增辉九龙麒祥贺喜,山河同春八方瑞吉迎新。雷峰塔的重建,印证了78年前鲁迅先生的预言,也见证了一个政治清明、国强民富、人民安居乐业的辉煌年代。“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赞扬盛唐的诗句。如今,在这个河清海宴、万里同风的时代,在这个政通人和、气顺劲足的岁月,“春自天涯悄悄来”,生活中的悄悄变化,你我之间的切身感受,常常使人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许多变化也因人们身临其境而不易觉察。然而,当人们翻开历史篇章,回首征程,却分明感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如此“轰轰烈烈”,13年的锐意进取是如此“壮观辉煌”,十五大以来的开拓创新又是如此“博大恢弘”。它更预示着,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还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虽千年不移赤子之心,纵万难不坠凌云之志”的壮志豪情,抒写更精彩的篇章,创造更动人的业绩。
新西湖之“新”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伫立新湖滨,倘佯在新湖西,注视眼前新造化,指点瞬间新变迁,蓦地从脑海中跳出了毛泽东老人家在这两句话,此时此刻,感到用来移赠今日杭州西湖变幻之美,怕是贴切的。
金风桂子多柔情,“掀起你的盖头来”。新西湖端的是多了一些妩媚与几分风韵,生生平添了几种诗味与许多大气,为“步步是历史,处处有胜景”的杭州历史的文脉,恢复了历史的本貌,写下了一篇富有精气神的“绝妙好辞”。忝列吾乡吾土之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这种自豪和荣耀来自杭州人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胸襟和气魄。大手笔写大文章,大气魄绘大宏图,显然这是与决策层善于科学论证,敢于上下求索的气度和魅力分不开的。随着新西湖超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杭州气势”、“杭州速度”也将为人所赞道。
观今日西湖超凡脱俗之新,向世人弹奏的是一支和美曲,向游客描绘的是一幅和谐图。千百年来,西湖不仅牵扯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还以其“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魅力醉酣天下人。如今,凝聚着决策者的智慧与劳动者汗水的全新西湖,不仅以民国的房,清朝的桥,明代的词,宋时的楼,历代的碑,远古的路,让人流连忘返,西湖之美也不仅在于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其气韵生动,博大精深,还在于线串珍珠,将散落于秀山丽水之间的才子、隐士、英雄、侠女铸成魂魄以壮湖山。“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新西湖的骄傲,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洽,是绮丽风水经人间巧手的升华。这种和美之韵与和谐之新,浓缩了种种精致,凝聚了缕缕大气,“当惊世界殊”。
现今日西湖水木清华之新,更在向人们吹来一股亲民风,洋溢一份亲和力。环湖打通,亘古未有,还湖于民,说到做到,这在南线开通已是如此,所有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又好评如潮,而今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力求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气魄之大,境界之高,绝不似一些井底之蛙的观念、小家子气的做法。一块碑石,两间小楼,三方奇石,几片园林,也圈将起来,又是门票,又要补票的,一味掉进钱眼里出不来。“天下和静,在于民乐”。新西湖张开双臂欣欣然拥抱世人的这份温情与亲民,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扎扎实实的举动,是“以民为本,利民为重”真真切切的写照。大气魄、大胸怀的作为,自有隽永的、广阔的效应,西湖这种“新”必将随着四海宾客、五洲友朋的纷至沓来而声名远播。
新,是时代的亮点,是岁月的活力;新,是历史的美画卷,是社会的大写意。西湖之“新”,洒向人间都是爱,千山万水总多情。这种“新”,使“明珠”更加亮丽夺目,更加风采迷人,使其城市品位提高,从而更富魅力,更有竞争力。这种“新”,体现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水平,改善了环境质量,丰富了人文景观,体现了开放态势。这种“新”,又一次证明“个性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杭州最重要的个性在于环境之美、风景之雅,在于青山绿水美景、历史文化胜迹,进一步发展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出“新”,多出“新”,就能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城市价值,吸引中外旅客的目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里边对于增强杭州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不可低估。
我为新西湖喝彩!
我为大杭州骄傲!
话说“人情味”
真是耸人听闻,真是岂有此理:陕西省兴平市的三位保安,竟对一上访的70多岁老农大打出手,致使后者当场昏迷,小便失禁,在地下躺了八个小时,最后,在市长的过问下,才被送进医院。这事勾起了我对另外几件事的串连。这几件事,尽管过去了一段时日,但还在刺痛我的心。成都的一位吸毒妇女因盗窃被拘,由于有人草菅人命,其三岁幼女饿死家中;一位农民因穿布鞋到城里务工,不元;一名三轮
仅被拒绝进城,还被罚款30车工因劝架被砍成重伤,无人出钱治疗,在冷漠中挣扎着宝贵的生命;一家救济站竟贴出不要给讨饭者捐钱的公告;竟还有一件乡镇干部给68岁的老农吃大便的事这是一种冷漠症,是一些党员干部人文关怀的一种缺失。其“临床表现”证实了这种“病”甚至比非典更可怕,因为它是置群众利益于不顾,不把老百姓的利益当一回事的顽症固疾。这种“恶性病”,侵蚀的是做官当老爷者的肌体,刺伤的却是广大群众的心。
与“冷漠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情味”。中国历来重人情、讲感情,人情味对于共产党的干部来说不可小视。冷漠是缺乏党性所导致的,是良心变质所造成的,少的是一种“亲民”作风,长的是一种官僚习气。冷漠的人,往往官气十足,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做不好人,也当不好官。龙蛇出自渊泽,将帅来自民间。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威不过一时。当官用权一阵子,为人处世一辈子,忘了宗旨,又戴着有色眼镜,带着势利眼光,势必会冷眼看人,冷血对人。如此,对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只会是半心半意,甚至无心无意,不可能有“群众利益无小事,你我都要同心干”的使命感。那颗冷酷的心,对寻常百姓、小人物不可能有“安危总是系胸怀,冷暖时刻挂心头”的责任感,对无助的人和弱势群体,也决计不会有善良之心、赤热之情、援助之举。
以德治国,关键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基础是爱民之心。我们常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做大忠大孝的儿子。当干部尤其要同情弱者,同情无权无势的百姓,同情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同情市井村落的小人物。对人民群众的冷漠正是忘祖忘本的肖小之徒的作派,是不仁不义的不孝的行径!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就是党性不纯,就是对为民造福伟大事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心。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人情味是理解别人、了解他人、帮助群众的一种由衷表示,也是一种挚爱群众、体恤百姓的自然流露,更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种高尚风范。这里所散发出来的人情光芒,是党的宗旨的体现,见诸行动的实践,对于他人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普通群众来说,不啻是冬日的阳光、雪天的薪火,是炎夏的凉风、黑夜的灯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人倡导的人情味,其浓如酒,其甘似蜜,洒向人间都是爱。对于一个干部来说,指的是尽管有了职位,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