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选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愁”来形容愁思的不可抑止。李煜却别有创造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江流
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这个比喻,由于它的生动、贴切,使这两句词成为
脍炙'kuàizhì'人口的名句。
李煜在这首词里表面上是写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哀愁。实际上不完全是
这样。他不仅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他的妻子小周后还受到了侮辱,但他在
词里不敢把他们所遭受的侮辱表达出来,只能说成为怀念昔日帝王生活而哀
愁,即使这样,还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这首词在写情方面的艺术表现技
巧,是很值得借鉴的。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
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软禁在汴京的李煜,对往昔的生活和南唐的江山无限怀恋。他就在这首
词里,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春意衰残的惋惜声中。
全词由寒雨惊梦和凭栏感叹这两个片断组成。
透过帘子,从门窗外面传来了潺潺'chàn'的下雨声。降雨是春深的一个
标志。这使他感到,春天已经快要完结了。“阑珊'lánshān'”是衰残的意思。
他所盖的丝绸被子,也就是“罗衾'qīn'”,难以抵御阵阵的寒意。因为这时
候已经进入了夜间的最后一个更次 (五更),气温最低。寒凉使他从梦中醒
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是他对自己被囚在汴京
的含蓄的说法。“一晌'shǎng'”,片刻。他适才在梦中,暂且忘掉了身为俘
虏的处境,贪恋地享受了片刻的欢乐。显然,在睡梦中,他又重温了往日的
帝王生活,而梦醒却使他重新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词中写他感觉寒冷,就不仅仅是由于五更和春雨,而是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的。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来写他在软禁中的屈辱辛酸,也没有表现他是多么
怀念旧日的自由享乐生活;他只是抓住梦中贪欢这个细节,白描地写来,又
以梦醒后的凄凉情景作为对照,这就胜过千言万语的呼喊和哀诉,活生生地
写出了这个亡国皇帝的痛苦的灵魂。
下片凭栏感叹是上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倚靠着楼阁的栏杆,是为了
向远方了望。因为昨夜的好梦,更加勾起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怀念。所以他要
凭栏远望。可是远在金陵一带的南唐国土,又怎么是他从汴京所能望到的呢!
… 0…
了望也不过是增添新的懊恨罢了。于是,他只能发出“独自莫凭栏”的自我
劝戒。还是不要一个人倚栏远望了吧。那被宋朝占领了的南唐的广阔国土,
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哪!这句话,对于他有着特别不平常的含义,不是
吗?当他一脚跨上了押送他北上的船只,就离开南唐了,而想重新回到南唐,
却恐怕是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了。
他凭栏没有望到南唐,而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残春的凄凉景色。
落在水面上的残花,正随着流水飘去。这意味着大好春光正在消逝。这景色
同他那哀叹故国“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心情是那样的合拍,那样的水乳交融,
似乎这大自然正在把他满腔的抑郁之情诉说出来。他那故国江山和与之联系
在一起的帝王生活,不是也同这大好春光一样已经消逝了吗!春光的消逝,
无法追寻,正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的隔绝。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处境,也
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相差悬殊。于是他从肺腑里迸发出了沉痛的悲叹!“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一个有才能的词人,
把这样深切感受到的生活,付之笔端,是不难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
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làng',字逍遥,是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他被人推荐,当
过京城最高学府的教官,披罢斥,靠卖药过活。他的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形象也很鲜明。
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观,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作家赞美过
它,潘阆便是其中之一。
钱塘江的入海处就是杭州湾,它很象一个正对着东海的大喇叭口。由于
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便形成了奇异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每年秋天八月,海
潮来时潮峰可达到一丈多高。它仿佛是一座银山,又仿佛是陡立在江中的一
堵水墙,从远处疾速地向杭州方向推进,十分壮观。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是从回忆写起。有一年,中秋节前
后,他在杭州,看到了观潮的盛况。当时杭州的风俗,观潮如过节,大家都
穿着色彩鲜艳的新衣服,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聚集在江边,等待潮水到来。
这个难忘的场面,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所以词里说“长忆”。“郭”本来
是指在城外加筑的城墙,这里就是城的意思。“争”,竞争。江边人山人海,
都想最先发现夭边的一线潮峰,所以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眺望。
潘阆挤在人群中望着江水。忽然有人大叫潮来了,转瞬之间,潮头就到
了眼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那海潮的声音象万鼓齐擂,它
的声势使人以为沧海(大海)的水整个儿都涌来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所
以作者用了个疑心的“疑”字来写他的感受。这样的夸张,想象既大胆又合
情合理,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且还能为下片表现年轻人迎着浪头前进的
勇敢顽强精神起一种衬托作用。
… 1…
词的下片就象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转入突出刻画水上健儿的活动。“弄
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就是涨潮时在水上游泳、划
船的男子。当时钱搪江上往往成百人在水上游戏。潘阆看见其中有的人置身
水中,手持彩旗迎潮而上,用各种姿势表演游泳技巧。这是一些会立泳 (踩
水)的人,尽管他们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有时还被推到浪尖上去,但手里
的红旗仍在飘动,说明并没有被打湿,这场面真够惊心动魄,所以他“剔来
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剔来”,指作者离开杭州以后。从观潮到写
词,这段时间不短了,作者的记忆并没有淡漠下去。俗话说“日有所思,夜
有所梦”,他倒真的在梦中多次梦见了弄潮儿在钱塘江上的惊险场面,这使
他紧张得梦醒之后心还在那里扑扑地真跳呢。“心寒”在这里是形容担惊害
怕的心情。作者正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把读者带入一个使人精
神振奋的艺术境界。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自发征夫泪。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人。他在当时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
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
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 《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
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
'sài'”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
的陕北一带。
词的上片写塞上秋天的景色。边塞地区本来就较落后,又遭到长期战乱
的破坏,春夏两季国有绿杨青草的点缀,人们不会觉得它太荒凉。但秋风一
来,草木雕零,四处光秃秃的。景象顿然改变了。作者是江南人,对西北之
秋特别敏感。他觉得这里和自己家乡的秋天是不同的,所以说“塞下秋来风
景异”。“异”,不同。不用说人会思念家乡,连长空不时飞过的雁群也显
得那么匆忙,它们似乎也不愿停留,想早早离开这里飞回到衡阳去,因此,
又说“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倒装句,正常的词序应是“雁去衡阳”。大
雁是候鸟,每年秋天成群往南飞,衡阳城南有一座回雁峰,传说大雁到此为
止。作者大约是巡视归来,在途中望见了南飞雁。这时天色已近黄昏,边城
的军营中响起了召唤部队的号角声,即所谓“四面边声连角起”。“角”,
古代军中一种吹的乐器。角声应和着四面八方的边声在耳畔鸣响。“边声”,
指形成边地悲凉气氛的声音,如风吼、马嘶、少数民族的音乐声等等。“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象屏风一样的山叫“嶂”。群山莽莽,重重叠叠,
所以词里用“千嶂”来描写。“长烟”,形容雾气一大片。这时一大片雾气
… 2…
弥漫在落日的孤城上空。边地戒备森严,城门已经关闭了。词的上片所写的
凄凉景象,显然是染上了作者当时的感情色彩。
词的下片转入直接抒写作者忧国思家的苦闷心情。他长时间镇守西北,
不免动了思家的念头,产生了思想上的矛盾:“浊酒一怀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浊酒”,就是江米酒一类的酒。因为这种酒的酒汁和酒糟混在
一起,色浑,所以习惯上叫做浊酒。万里,是形容相隔遥远。他思家,但保
卫国家的责任感和他的职务又使他不能象大雁那样自由飞走。他认为在还没
有赶走敌人之前,是“归无计”的。“燕'yān'然未勒”指抗击敌人的大功还
没有完成。“燕然”,山名,在今蒙古高原。这里用了东汉窦宪的典故。公
元八十九年,窦宪打败匈奴,乘胜追击到燕然山,在那里立碑,刻 (勒)了
歌颂汉朝威德和记功的碑文。范仲淹借用古代英雄的事迹来打比喻,写他优
国思家的矛盾心情。“归无计”等于说无计可归。“羌管悠悠霜满地”。是
说他正在这心神不宁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一阵的音乐声,把他从
沉思中惊醒。于是他放下酒怀,踱出室外,只见繁霜满地,夜已深了。细听,
那悠悠的乐声原来是士兵在吹奏羌 (qiāng〕管。悠悠'yōu',这里是形容音
乐声音飘忽不定。羌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兄弟民族,传说他们用竹管制造
了羌笛。他写到这里,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苦闷和士兵的痛苦联系起来,用“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束,表现了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
悲哀。“寐'mèi'”,睡。不寐就是睡不着。将军是作者自称。他的苦恼前面
已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所以这里只刻画他白发苍苍。白发自然也是长期忧
思的结果。“征夫”,远征的士兵。他们离乡背井被宋王朝征来打仗。由于
政治、军事上积弊未除,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着,他们的痛苦更深于将帅。
词中说他们流泪,不一定是范仲淹当时看见的,很可能是那如怨如诉的羌笛
声,使作着想到了他们的不眠、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眼泪。作者不是那种“战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将军,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怀抱,所以他能关心士兵的痛苦。
浣溪沙
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挠,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
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张先 (九九○——一○七八),字子野,北宋吴兴(今浙江省湖川市)
人。他与晏殊、王安石、苏轼同时。他的词:从题材上看,并没有开拓新的
领域,但在词的意境创造上却有一些新境界。这首 《浣溪沙》是受到人们喜
爱的作品之一。
丈夫出远门了,妻子在家望眼欲穿,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张先
这首词写同样的内容,意境却与众不同。词一开始就提到“春江”,词的下
片又写到繁花飞落,柳树成荫,可见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暮春了。一座高楼临
江而立,所以用倚傍的“倚”字来表示楼的位置。登高可以望远。这个日日
思念丈夫的妇女正在百尺高楼之上展望。她抱着多么大的希望啊,但“烟中
还未见归桡”。“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桡'ráo'”,划船的桨,
这里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船只在雾气中航行,远处看不清楚。她看着它
… 3…
们慢慢地驶近自己。她仔细地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失望之余,
她埋怨起他来,觉得他不如江潮有信。江潮和海潮一样,涨潮的时间一定,
所以李益 《江南曲》说:“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遵守预先约定的时
日,叫“期信”。丈夫没有如约归家,她哪能不失望呢。但从“几时期信似
江潮”来看,她又并未绝望,上片最后这一句虽然只有七个字,但却写出了
她埋怨与期待的复杂感情。
词的下片一共三句,它用两句来写景,似乎离题了,而实际效果却不然,
这两句仍然是为了表现那个妇女的痛苦心情的。她和她的丈夫可能曾约定开
春相见,谁知转瞬之间已到暮春。也可能别离时间太长,经过了一个又一个
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