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1部分

三国王者-第1部分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王者》
作者:天豪
    '三国王者 / 天豪 著 '
     ;:/
    书籍介绍:
        剑是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用来杀人的。”
  可刘子静却自傲的回答:“我的剑是用来造福天下的,天下因为我的剑而改变。也因为我的剑而富强。”
  东汉末年,三朝腐败,强盛以久的大汉,已经岌岌可危。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三位英雄,分别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天地。
  可是,历史却在这个时候却给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一本不应该存在世上的人,因为一把剑的出现而意外的活了下来。
  这个意外,让大汉的历史彻底的改变,三位英雄的命运也从此也挂上了一个问号。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究竟谁可以笑到最后?请看天豪新著《三国王者》。
  书中有名传天下的英雄义气,也有正大的阳谋、致命的阴谋,更有传诵千古的爱恨缠绵。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刘备的性格(转载)
     更新时间:2009…10…20 15:42:57 本章字数:3936
  刘备历史有贬有罚。最经典的一句“刘备的江山的哭出来的”。这一句话,我非常不解。因为历史不会去计较一个是否爱哭,也不会也出来。
  以下一段话是于丹教授所写的话,只为刘备证明一点,刘备不爱哭。
  **************
  三国演义刻画的刘备是一个爱哭,无主见的人,实际上我认为不过是为了使刘备更接近于罗贯中们心目中的帝王形象,他们很难接受一个草莽英雄能成为帝王的事实。刘备的性格类似刘邦,但刘邦生性多疑,又善于纳谏,还没有“妇人之仁”,他们以为刘邦的成功主要在于此,而刘邦的草莽性格在他们看来是缺点,若无以上的原因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刘备却可以说毫无防人之心,又不纳谏,又总是有“妇人之仁”,在关系到前途的最大选择面前总是表现得优柔寡断,这样的人能成功,实在是没有理由。但他真的成功了,只能说是个奇迹了。    
  首先看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营造刘备的性格,特地对于一些事情进行了修改:    
  1、 刘备怒打督邮,这件事最能体现刘备的性格是江湖儿女的性格,与罗贯中所描述的刘备的性格格格不入,于是将此事安在了张飞身上。    
  2、 东吴招亲,面对阴谋,诸葛亮劝刘备勿往,刘备却不在乎,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草莽英雄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中改为诸葛亮劝刘备前往,明显是要将刘备的草莽之气去处。    
  3、 刘备与庞统发生争执,最后刘备将庞统叫回问庞统的话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演义中改为“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本来刘备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他与庞统“宴乐如初”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庞统;演义中却成了刘备认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一改之下,意义完全不同,终于符合了他们眼中的帝王形象。    
  其次,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的记载,是如何体现刘备的个性的:    
  1、 刘备爱喝酒,而且喜欢在军营中和大将士兵们一齐喝酒,史料上记载了刘备两次大摆宴席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胜后,就是上面与庞统发生冲突的这次。还有一次是在汉中赵云大败曹操,刘备一高兴,就“作乐饮宴至暝”。这些都体现了刘备的草莽气息。    
  2、 刘备不爱安安稳稳的做在家里享福,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在一齐。刘备至出道以来,一般都是亲自领兵的,打袁术,打曹操,打蜀中,打汉中和回荆州救援关羽打东吴。可以说唯一他没有亲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后打江南诸郡和稳定江南诸郡之战,因为这些仗太关键了。估计刘备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荆州没有到前线。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刘备会为“髀里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大概也只有刘备会做皇帝不久后就急不可耐的亲自率兵打一场群臣反对的战役吧。    
  3、 刘备待人坦诚到令人无法相信,帝王们向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曹操的梦中杀人正是这种想法的典型体现,而刘备则不然,与关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是“同床眠卧”,与诸葛亮是“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史料记载至少有二次刘备对于刺客坦诚相见,这那像一个帝王?整个就是一个草莽英雄的作为。    
  4、 不但是不防备关张诸葛等人,甚至将兵权也全部交给他们。刘备起事之初,就是由关张“分统部曲”,诸葛来了后,就将军权交给诸葛亮(关张对诸葛亮的不满就是因为诸葛亮插手他们的军权)。打蜀中,军权交给庞统;打汉中时,又将军权交给法正。总之,根据我的分析,刘备一般不会亲自指挥打仗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观摩,附带重大问题的决策(赵云汉水一仗表现就是如此)。甚至我认为他亲自率军只是因为他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生活在一齐。若承认刘备是个草莽英雄的性格,这个推论就不奇怪了。    
  5、 《三国志。先祖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等本身就体现出刘备是个具有草莽英雄气质的人。若以此性格来看,所有史料中关于刘备做每件事的记载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否则,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刘备安排的性格,有些事无法解释,只好演义一把了。    
  刘备少有大志,史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所谓宗中诸小儿,也是刘邦的后代,都可以说得上是帝王贵胄。和他们说这样的话随时可能招致灭门之灾的。我觉得这不是刘备年少无知的举动,而是代表着刘备的远大志向。这也是刘备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
  刘备又常被人指责为枭雄。枭,有几种含义,一种是不孝的鸟,传说枭长大后会咬死母亲,但这个和刘备应该没有关系;一种是指凶猛的鹰类,常说是猫头鹰,我实在不觉得猫头鹰有多么的凶猛。但无论如何,枭与猫头鹰应该有相似的地方,猫头鹰是白天躲着,夜晚才捕食的。这应该也是枭的特点。古人以日为阳,夜为阴。是否就是指枭这种猛禽是在人的面前表现得比较温顺,但一但在人的背后就表现得十分凶猛,会反咬一口。    
  指责刘备为枭雄的主要是东吴和巴蜀的人。对东吴而言,刘备寄宿在荆州,名为和东吴联盟,实则很可能养精蓄锐,并吞东吴。对巴蜀而言,刘备做为援军进驻巴蜀,随时可能鸠占鹊巢,吞并巴蜀。所以我认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将刘备比作枭雄,应该就是这种解释了。还有一种解释等同于英雄,是褒义词,应该也不能代表时人比喻刘备的真实意图。    
  纵观刘备的前半身,将刘备比作枭雄似乎一点也不冤枉刘备。刘备投靠公孙攒,最后离开公孙攒投靠了陶谦,这倒无所谓。但后来,刘备投靠吕布,又率兵攻打吕布,更进言曹操杀死了吕布;刘备投靠曹操,后来又和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借故开溜。刘备投靠刘表,最后尽得刘表的荆州诸郡。这些事看上去实际都造成了刘备是个枭雄的铁证。    
  但其实刘备是有原因的,吕布本来就是夺刘备的徐州,刘备恨吕布也是自然之事,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算不得不义;刘备受献帝衣带诏,与曹操誓不两立也是尽忠的表现;刘备因为害怕袁绍报复关羽而开溜,虽然有些对不住袁绍,但为的是兄弟情义,也无可厚非,况且刘备并没有与袁绍为敌。荆州则是取自曹操之手,而刘备不取刘综的荆州,过刘表墓的吊唁等行动说明刘备更谈不上对不住刘表。所以,枭雄一说只是出于对手的诋毁之言而已,仔细研究刘备就可以发现刘备并非忘恩负义,二面三刀的小人,只是因为刘备才能不足,又胸怀大志,不甘人下而造成的历史巧合而已。    
  总体而言,刘备胸怀大志是毫无疑问的,但他表现出对于“宽、仁、忠”的追求也是十分执著的。例如在夺取荆州后继而攻取巴蜀本是隆中对的战略之一,但因为刘璋与刘备属于同宗,所以刘备一直无意攻取,而诸葛亮又属于不会力劝刘备的人,所以此事一直拖而不决,直到庞统来后。庞统属于力劝型的谋士,于是就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而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也是如此,刘备和刘璋在涪聚会,庞统就进言刘备“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但刘备因为坚守“宽、仁、忠”而不采用。后来刘备与刘璋翻脸,庞统又献上中下三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刘备仍然以为上计太急,违背了自己“宽、仁、忠”的宗旨而不取上计。    
  反对者也许会说,刘备不是依然夺取了刘璋的西川,他的种种做为不过是作秀而已。我以为其实不然,刘备初进西川并没有直接鸠占鹊巢,而是到葭萌关驻守,这是当时独一无二的举动。与董卓进京,曹操进京,袁绍代韩馥等行为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而刘备与刘璋闹崩以后,刘备的第一个动作是请求刘璋让其回兵,但傻呵呵的刘璋却命令关隘不许放刘备回荆州,战争由此爆发。以其说刘备不仁,实在应该说是刘璋不智,请都请不走的刘备要走,你居然还要强留,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所谓兵贵神速,刘备在夺取西川时浪费了无数的良机,整个过程是典型的“不纳忠言”和“处事犹豫”。这不是刘备的性格缺点造成的,而是刘备不愿违背其“宽、仁、忠”的宗旨而造成的。    
  所以说,刘备看重的不是锦绣河山,看重的不是成败得失,而是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标准表现吗?    
  三国,之所以精彩,我以为主要就是有蜀汉这一支,可以说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人组成的政权,注重江湖义气的刘备,怎么看都更像一个草莽英雄而非帝王。他居然能成功,z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不过也只有刘备这样的帝王,才会有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人才才能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千古推崇的楷模。“千古云霄一羽毛”的中国第一完人诸葛亮,“至今庙貌盈天下”的关羽都应该好好感谢刘备才是。
    作品相关 关于貂禅的说明
     更新时间:2009…10…20 15:42:57 本章字数:694
  很多对貂禅为什么会出现在皇宫很不理解,我解释一下。
  貂禅在历史上有很多个不同的说法。
  第一、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第二、野史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
  第三、貂蝉姓杜,原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国演义上有出现过,三国志上也有记录为汉末三国魏国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吕布行为不正,爱抢别人的妻子,貂蝉被迫嫁予吕布,其子秦朗也跟随吕布,吕布覆灭后,秦朗追随曹操,后深受曹操喜爱,被曹操认干儿子。
  第四、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幼年被选入宫中,后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
  貂禅是一女子,史书上一般不会记载女人的。因此,她并没有出现在正史里面。对于她这四个身份,本书中是采用了第四中说法。因此,貂禅出现在皇宫里,就不希奇了。
  另外,更新还是和原来一样,一日两更。凌晨0点一更新,傍晚七点一更新。星期六、星期天三更不变。
    作品相关 人物简介
     更新时间:2009…10…20 15:42:57 本章字数:843
  孙灿:书中主角,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人。当朝太傅孙哲之子。机智过人,为人大度,不拘小节、率直大胆。对统兵作战都着一股奇特的直觉,在征战中可以凭着直觉轻易,找出对方的弱点。作为主角的他长得自然无话可说,运气相当的不错,将来前途无限。
  刘子静:书中第一配角,化名刘华,担任孙灿的恩师。身世离奇,少年时,郁不得智。年方六旬,却有通天之志。最大的梦想就是辅助孙灿建立一个新王朝。另外就是打算破姜子牙八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