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燕山夜话 -邓拓1095 >

第45部分

燕山夜话 -邓拓1095-第45部分

小说: 燕山夜话 -邓拓109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雀在牛皮吹破以行,只不过害羞地飞走了,这当然是幸运的;应该看到,在另外 的情况下,牛皮既已吹破,受骗的人们就决不会轻易地放走吹牛的骗子。


  燕山夜话(五集)  古迹要鉴别
  听说山东电影制片厂最近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是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的。 其中出现了古迹“舍身崖”的镜头。有的同志因此对舍身崖这个古迹的来历和意义发生 了兴趣,要做一番查考。我觉得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愿意借此提一点关于鉴别古迹的意 见。
  我国名山大川到处有文物古迹,它们各有不同的来历,必须加以别,区分哪些是有 意义的,值得保护和宣传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不值得保护和宣传的;还有哪些是有 反作用的,应该抛弃的。在这几种当中,特别是末后的一种,实际上根本不应该放在名 胜古迹之列。但是,我们如果不查考它们的来历,就往往把它们也当做什么了不起的古 迹,也笼统地加以保护,甚至替它们做了义务宣传,这就太不值得了。
  泰山的舍身崖究竟算不算得是一个名胜古迹,我希望文物专家和有关同志进行认真 的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确认它是一个有价值的古迹,就应该提出正机面的解释; 如果认为不是什么古迹,也要把理由说清楚,以免人们难辨是非。
  原来所谓“舍身”是佛教的用语,意思是舍出性命,避免轮回的苦厄,祈求来生的 幸福。泰山的舍身崖便是由此而来。在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一些信奉佛教的 人,便到处传播轮回之说,并且劝人舍身。有的上许愿舍身,再用钱去赎身。如南北时 代梁武帝萧衍,因为信奉佛教,曾经三次舍身于佛寺,都用钱赎回。萧衍是个皇帝,他 当然不可能真的舍身。所以《梁书》《武帝本纪》载:“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公卿 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冬十月己酉,舆驾还宫,大赦改元。”
  这样的舍身对于封建帝王和贵族是很容易做到的,而被剥削阶级群众则绝对不能做。 所以,除了许愿舍身而又用钱赎身的以外,还有另一种舍身,那就是真的把性命舍了出 去。有的人登上高山削壁,跳崖舍身。泰山的舍身崖就属于这一类。据明代万历年间刊 印的《岱史》卷四载:“舍身崖其北联属日观峰,下余三面,崖壁陡削数百丈,中有石凸起丈许。愚民往 往舍身投崖,徼轮回之福。尚书何起鸣设垣墙示禁,因勒石曰爱身崖。”
  何起鸣虽然是封建官员,也看不惯那些人舍身的行为,他尽力设法禁止跳崖舍身的 不幸事件发生,并且把舍身崖改名为爱身崖,这个用意是很好的。可是,在过去那样黑 暗的时代,有许多人为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了舍身崖,企图摆脱一辈子的痛苦, 避免所谓轮回的厄运,追求虚空的未来幸福。那些舍身投崖的人,并不因为何起鸣等人 的告示而有所悔悟。所以后来的《山东通志》又写道:“舍身崖在泰山顶,东南削壁直下,约千丈余。四方愚民惑于轮回之说,多舍身其 中。官设藩篱御之,亦不能禁。”
  这就证明,那些跳崖舍身的行为,并非一段围墙和一纸布告就能阻止的。这是封建 社会制度下的一种悲剧,恰如解放以前南京燕子矶常常发生跳崖自杀的事件一样。同时, 这又是宗教迷信对于人们的最大毒害。在这一点上说,宗教比鸦片的毒害更要猛烈得多 了。
  过去游览泰山的人们,在他们的诗文中极少提到舍身崖,因为绝大多数人对它都不 抱好感。有许多游客知道它的来历,根本不把它当做什么名胜古迹。偶然有只提到它, 也是对它表示不满的情绪。如明代有一位不大知名的诗人李炯然,为舍身崖写过一首绝 句,他说:“舍身崖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
  我亦有身偏自重,舍身除是为君亲。“
  不管他说的什么君亲,这首诗毕竟表明,古代有许多人对舍身崖都是表示反对的。
  那末,我们现在何必又把舍身崖看做泰山的名胜古迹而拍入镜头呢?如果已经拍入 影片而不可更改的话,我以为就应该把它的来历说清楚,做一些消毒的工作。并且只能 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风景来看待,而不必说是什么舍身崖。然而,这对于介绍泰山的影 片来说,会不会有点煞风景呢?我想也不一定吧!
  由此应该得到经验,今后无论用什么形式介绍名胜古迹,首先要认真地把古迹做一 番鉴别才好。
  

  燕山夜话(五集)  为李三才辩护
  在北京的历史人物中,明代通州李三才的事迹,似乎久已被湮没了。这是研究地方 史的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最近我同史学界的个别朋友,偶然谈起此人。回来翻阅一些史料,才发现旧史家对 李三才的评论颇有问题,应该重新加以研究。
  李三才字道甫,别号修吾,明代万历二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 “户部尚书”等官职。他反对当时征收矿税的办法,并且积极支持东林党人。他是《明 史》上的有名人物。
  清初张廷玉等撰修《明史》,其中有《李三才传》。这一篇列传的末段,有几行带 总结性的文字。它写道:“三才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 故为众所毁。其后击三才者,若邵辅忠、徐兆魁辈,咸以附魏忠贤,名丽逆案;而推毂 三才者,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故世以三才为贤。”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就不难想见,历来关于李三才的评论,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派 观点。一派人说他好,一派人说他坏。这两派爱憎分明,旗鼓相对。这对于研究历史人 物的评价问题者,却也是个值得重视的例子。虽然,李三才远不能与历史上最著名的大 人物相比,可是象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数量更多,更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明史》说李三才“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这句话并不是好话。如果照这样说, 李三才似乎是惯于耍手段,弄权术的人。可是,事实地却不是这样。据明代《神宗实录》 的材料,李三才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曾一再上疏,陈述矿税的弊害。他大 胆地揭发了太监利用征收矿税的名义,大肆勒索,为非作恶的罪行。万历三十年和三十 一年,他又一再上疏反对矿税,并且提议修浚河渠、建筑水闸、防治水旱。这些主张都 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夺俸五月”。这怎么能说是“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呢?
  因为多次上疏没有结果,李三才曾经请求辞官回家,却又有许多朝士上疏加以挽留。 当任职“凤阳巡抚”的期间,他也曾搜抄了太监陈增的爪牙程守训的几十万赃款及奇珍 异宝、龙文服器等等,并将程守训“下吏伏法,远近大快”。这大概就是被认为“好用 机权,善笼络朝士”的证据吧!
  当然,在那个时候还出现了攻击封建黑暗政治的“东林党人”,而“三才与深相结”。 因此,当时有一班顽固腐败的势力,极力攻击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同时也极力 攻击李三才。后来魏忠贤听一伙人,更把李三才和东林党人同样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 那是毫不足怪的。
  那一班顽固腐败势力,以邵辅忠、徐兆魁等人为代表,在太监们的嗾使之下,自然 要大肆攻击李三才。他们攻击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列具贪、伪、险、横四大 罪”。甚至在李三才终于退归故里以后,他们还要把“盗皇木营建私第”第罪名,加于 李三才身上。这也正是《明史》说他“性不能持廉”的事实根据吧。但是李三才又一再 上疏,“请遣中官按问”,“清诸臣会勘”,“请上亲鞫”。看来他是理直气壮的,而 万历的朝廷却不敢彻底查究这个事实。问题的真相如何,这不是很明白了吗?
  据孙承泽的《畿辅人物志》和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考》都说:李三才“尝语其子: 身殁之日,用柳木棺一具,牛车载出,一效张汤故事。亦足悲矣。公殁后,圹无志,墓 无碑,所著无自欺堂稿、双鹤轩集、诚耻录诸书,无一存者”。
  从他生前死后的这些事实中,我们对于李三才的一生为人虽然不能认为全无缺点, 但是,他总应该算是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啊。这篇短文有可能也不打算详细评论有关李 三才的全部历史事实,然而,如果因此引起一部分朋友的兴趣,或者在通县一带还能找 到他的著作,那不是很有意思吗?孙承泽在他的《畿辅人物志》中还说,李三才曾在 “京师卜宅城东之张家湾”。也许我们还能找到他的故宅遗址,也未可知。


  燕山夜话(五集)  林白水之死
  《夜话》在报纸上连续发表,而对于报纸方面的事情却几乎一点也不曾谈起,这是 什么原故?难道你对这一方面的事情不感兴趣吗?
  熟悉的朋友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责难,不禁使我哑然失笑。这有什么可说的呢?好了, 现在刚巧有一封读者来信,要我谈谈林白水之死,这一下总算有机会谈到新闻方面的事 情了。
  这封来信对于林白水的为人和被害的原因,都提出了询问。来信人写道:“辛亥革命以后,报馆的主笔如林白水,他被杀死是不是由于他反抗军阀、主持正 义呢?我不大明白真相。为什么解放后没有人提起他呢?希望你能把他的不白之冤,公 之世人,使死者在地下也能含笑长眠。我曾亲眼看见林白水死后陈尸天桥。这样的惨死 在当时还不止他一人。”
  据我所知林白水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报人之一。他本名林獬,字少 泉,又名万里,号宣樊,笔名有退室学者、白话道人等,晚年又号白水,福州人。他是 甲午战争中作战牺牲的扬威军舰的指挥员林少谷的侄子,早年在林琴南主办的《杭州白 话报》当编辑,从此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虽然他也曾在福州创办“蒙学堂”,做过 其他活动,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新闻工作,也算是中国旧民主 主义革命报刊的一个代表人物。
  查阅中国报刊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在辛亥革命以前,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的报刊,曾经一度风起云涌。其中有一个《中国白话报》,创刊于清代光绪二十九 年,癸卯,即公元一九○三年,在上海出版,销行国内外,主持人便是林白水。当时它 的名字虽然叫做《中国白话报》,实际上是一份杂志,而不是一张报纸,这好比当时梁 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也是杂志而非报纸一样。但是,他办的不只是这个杂志,还的 确有其他几种报纸。如在光绪三十年,即一九○四年,他继续在上海和蔡元培等人合办 了一个《警钟日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后来因为刊登了德国在山东等地侵犯中国主 权的消息和评论,受到德国总领事的无理干涉,要求清朝政府加以禁止。此外,他还曾 参加过《苏报》的编辑工作。
  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具有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热情也是 很高的,他们不但到处写文章抨击当时的反动统治,而且进行了其他的实际行动。例如, 当时清朝的广西巡抚王之春,竟然主张把中国主权出卖给外国人,当他路经上海的时候, 自称为“革命军马前卒”的邹容和万福华谋刺之于“一枝春酒馆”。据说,林白水也参 加了那一次刺杀王之春的行动。他看到行刺不中,急速跑进四马路的梅福里,将情况报 告给黄克强等人,立即转移,才免于被捕。虽然,这种脱离群众的暗杀行为,并不值得 称道,然而,在当时看来,这毕竟也是由于他们的革命热情所促使的。
  辛亥革命以后,林白水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日报》。他发表文章说:“中国今日 之政体,民主固善,而封建余威曾未少杀,欲谋芟除,计须十五年之努力。”有人说, 从他写文章的时候起,到一九二五——二七年的大革命,恰恰是十五年左右,这一点也 算是林白水的“预见”吧。然而,他的文章据说往往是“信手拈来”,发端于苍蝇、臭 虫之微,而归结及一政局“,”语多感愤而杂以诙谐“,所以特别惹起了一部分当权者 的不满。《新社会日报》一度曾被勒令停刊,后来复刊的时候,他宣布:”自今伊始, 除去新社会日报之新字,如斩首级,示所以自刑也,“这便是《新社会日报》改为《社 会日报》的经过。
  那末,他后来为什么被杀了呢?原来当鲁系军阀头子张宗昌统治北京的期间,潘复 为“国务总理”。此人是清朝的举人出身,诡计多端,为鲁系军阀的策士,特别为张宗 昌所器重,当时被称为张宗昌的“智囊”。林白水在许多场合对潘复大加讽刺,有一次 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评论中,他把这个“智囊”叫做“肾囊”。潘复阅报大怒,派了宪 兵司令王琦亲至《社会日报》社,勒令林白水更正请罪,林白水严词拒绝,于是就被捕 了。潘复下令立即将林白水押至天桥南大道枪毙。那时正是夏天,有人见他身穿白夏布 大褂,白发蓬蓬,陈尸道旁。这不过是张宗昌、潘复之流的军阀、官僚反动统治的无数 罪证之一罢了。
  现在看来,林白水的一生,无论如何,最后盖棺论定,毕竟还是为反抗封建军阀、 官僚而遭杀害的。我们应该建议在编写中国近代报刊史的时候,适当予以应有的评价。
  

  燕山夜话(五集)  昭君无怨
  谢觉哉同志从内蒙归来,对于两千年前王昭君的故事做了明确的辨正,并且写了一 首诗,还把清代道光年间满族诗人彦德的一首诗抄录下来,同时发表。这就给我们提出 了一个非常有兴趣的问题。
  读了谢老的诗,人们都会更清楚地认识到,“昭君自请去和亲”,使我国历史上蒙 汉两族人民的关系,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现在蒙汉通婚已经变成了很寻常的事情,这 真是“万里长城杨柳绿,织成蒙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