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无法取代-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
为什么李广不知道“老虎”是石头时他能够把箭射进石头,而当他知道“老虎”是石头时却不能够把箭射进石头?原因就在于他不知道“老虎”是石头时,在情急之下的一箭射出了自己的最大力量;而当他知道“老虎”是石头时,他已经不自觉地把潜能的大门关闭了——我怎么可能把箭射进石头?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而这也恰恰验证了一句名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类似的例子。
有一个心理学家想知道自信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吓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木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9盏灯,灯光把房内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这10个人为什么第一次都能够顺利地通过小木桥?不就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面临的险境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这10个人首次穿过房子一样——无视自己面临的险境,勇往直前,我想这个世界也许会有更多的成功者。
面对不可避免的竞争趋势,我们不能只喊“狼来了”,每个人还应磨好自己的利剑,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面对竞争毫不畏惧。
第一章 兴趣+天赋=特长
第1节 特长
兴趣+天赋=特长什么是特长?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特长是指个人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其中,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纵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现代社会也有这么一句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绝。”任何人,贡献给社会的都是他的专长。往往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建立在他最擅长的一点上,即建立在“一招绝”上。只要你拥有了“一技之长”,拥有了一个“绝招”,你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就有了就业谋生的手段。请问:刀郎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唱歌。
姚明的一技之长是什么?——打篮球。
韩寒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写作。
……
很多人就是靠一技之长获得了一张生存“执照”,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武汉某水产公司的下岗女工邱莉下岗后学习并掌握了爱婴理发、洗澡等婴儿服务本领,开通了爱婴服务热线,创办了爱婴用品商店,得到了婴幼儿家长的热烈欢迎。目前,邱莉正在参加武汉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的函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婴服务水平。
吉田是一个从日本去美国的穷移民,他初到彼邦,口袋里只有500元钱,不会英文,只有靠当男仆谋生。屋漏偏逢连天雨,他的女儿生了重病,没有钱支付医疗费用,他真是伤透脑筋,后悔不该到美国来做一场发财梦。幸亏有一些好朋友慷慨解囊,帮他闯过了难关。
那时已临近圣诞节,吉田穷得没钱买礼品送给朋友,但他有一个特长——调制酱汁,于是,他亲手调制了红烧酱汁,用瓶装了送给别人。
谁知,他的酱汁大受欢迎,不少人请求他再给一些,还有人建议他不妨出售酱汁,肯定会生意兴隆。这样,他开始了经营酱汁的业务。这项生意一发便不可收拾,他的酱汁不仅风靡全美,而且卖到全球许多国家。“酱汁老板”的商业王国逐步扩大,十多年时间,他已有5
000万美元的资产,经营的品种也扩大为美食和滑雪板等。
吉田认识了自己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靠一技之长走上发达之路。
人生在世,如果有一技在身,就有了安身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湛,就会更有作为。能多掌握几手更好。虽说是多技者多劳,但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讲:艺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怕就怕“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十八般武艺没一样精通。
20世纪60年代,北京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张秉贵因有“一抓准”的绝活而闻名全国。当今社会,如果你掌握了一门绝活,那么在社会中立足肯定不成问题。如果你武功独步天下,你就会被推为武林盟主;如果字写得好,你就会被奉为书法大师;如果歌唱得好,你就会被成千上万的人追捧……
世界著名的雅虎公司是杨致远开创的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却是从一种技艺开始的。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时,是网络发烧友。他的网络技艺非常高,属于“大虾”级高手。当时因特网已经有相当多的网址,但没有任何分类,也没有任何系统引导人们迅速、简便地查找他们所需要的网址。
杨致远和朋友们沉浸在万维网中,收集各种资料,将全球网址分为艺术、教育、卫生、新闻、娱乐、科学等14类,并将他们自己编写的对网络资料分类的软件戏称为雅虎(YAHOO!)。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随口叫出的YAHOO!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青睐,成千上万的网友开始使用YAHOO!在网上冲浪。
1995年,由水杉基金会投资100万美元,雅虎公司正式成立。1996年,雅虎在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上市。
试想,如果杨致远没有网上冲浪的真功夫,不是把网络玩得溜溜转,他就算是学富五车,拿到了洋文凭,戴上了博士帽,也未见得能办起今日的大公司,成为风云人物。
第一章 兴趣+天赋=特长第2节 如何形成最具竞争力的特长?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你想做什么?
2。你能做什么?
如果你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那我要恭喜你——你已经踏上成功之路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名言:“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成功的两大关键。”
或许你想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但你不一定能够当上;或许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但你不一定想当。一个人只有把他想做的和他能做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他的特长。
其实,我问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你的兴趣,问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你的天赋。要想形成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我认为最佳方法是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施展你的天赋,用公式表示就是:兴趣+天赋=特长。你感兴趣的,如唱歌,你不一定有这方面的天赋;你有天赋的,如写作,你不一定对当作家感兴趣;因此,你只有把兴趣和天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长。
爱因斯坦在上中学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是数学,在上大学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是分子物理学,而他的天赋是具有严密的数理逻辑能力,他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分子物理学,施展了他的天赋——数理逻辑能力,发明相对论。如果我们逼着爱因斯坦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里去干他不擅长的事——当政治家、文学家或是运动员,恐怕他将一事无成。
因此,形成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的最佳方法就是:做你最喜欢的事,做你最擅长的事。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专业知识领域,从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研究的项目,运用你的天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一直研究到底,直到你成为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专家,大家都公认你是这个领域的第一名,只要人们想到这件事就能马上想到你。如果你有了这种本领,你肯定能生活得非常好。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讲了一条有趣的原则——“刺猬原则”。为什么看起来很笨的刺猬能够战胜狐狸?只因为刺猬专心于一种能力的培养,而狐狸之所以不能够胜利却源于它太聪明,总想通过“计谋”获得胜利。“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比较像刺猬——单纯、憨厚,只懂得一次做一件大事。他们不像狐狸──诡计多端、行动敏捷,懂得许多事情,但却前后矛盾,缺乏一致性。
我们喜欢各种“计谋”的胜利,而不喜欢通过坚守做事“逻辑”而获得的胜利。要知道,1962年的美国排名前10位的廉价商品零售商(沃尔玛也是在这一年开设廉价商品零售业务)如今已经没有一家还在从事这个行业。
当刺猬战胜了狐狸的时候,我不知道狐狸是否真的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它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太“聪明”。
第一章 兴趣+天赋=特长第3节 拥有一技之长
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让你拥有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的人永远是不会变成乞丐的,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让你拥有一技之长。在如此纷繁与喧闹的现代社会,如果你愿静下心来专攻一业,则必有所成。
我曾经在一次职业经理人研讨会上学到了这么一条原则——“祖鲁人原则”。这条原则的意思是:你只要选择一个比较狭窄的课题反复钻研下去,就会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比如说,你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有关祖鲁人的文章,仔细读过之后,对祖鲁人的了解你就比其他人要知道得多些。如果你再跑到图书馆把有关祖鲁人的书籍都借来看,你就知道得更多。如果你去南非到祖鲁人住的地方继续研究,你就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多。只要你在某个狭窄的领域内比别人知道得多,那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进一步引申,如果在这个狭窄的领域,你做得比别人更好,那么,你将是这个领域的最大获利者。
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的一技之长,请看:比尔·盖茨专门研究计算机软件,结果成了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专门研究股票,结果成了股票投资专家、亿万富翁;萧玉斌专门研究整条鱼脱骨法,结果成了著名的厨师;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硕士何华彪专门研究《孙子兵法》,结果成了“孙子兵法营销理论”专家。后来他通过转让研究成果的使用权而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年薪300万元的打工皇帝;张业新专门研究开锁,他为那些丢了钥匙的粗心市民开了上万把锁,结果被长沙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中心聘为专职开锁员,被市民誉为长沙“开锁大王”;……
下面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几个事例,大家也许从中能够受到更多的启发。
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现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成了富翁。早在教高中历史课时,他就接触到了“藏族土司制度”并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他所在的马尔康县,俗称就叫“四土”,意思就是四个藏族土司管辖的地方。土司管理下的藏族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研究了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在进行长期的研究之后的某一天,他忽然来了灵感,写成了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辽宁省锦州市西北市郊的农村,有一个小姑娘叫吴桂花。也许是天生脑子笨,小桂花上小学时,算术、语文从未及格过。上初中,学校不收,父母百般恳求,再加上初中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总算收下了。但学校规定,如果一年没有长进,桂花就得自动退学。
一年到了,小桂花的学习还是没有进步,父母只好把她领回家。
一天,孩子的舅舅从城里来了,知道了桂花的情况,就把桂花带到他开的饭店去当服务员。那一年,桂花才15岁。几个月后的一天,舅舅来到一个雅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小盘雕花,是用苹果雕的,玲珑剔透,让人百看不厌。舅舅端详欣赏着,赞不绝口,问道:“是谁雕的?”
这雅间服务员是桂花,桂花说:“是我。”舅舅一脸疑惑地看着她:“真的?”桂花马上拿出一个苹果,当场雕了起来。她的刀法非常娴熟,只用了几分钟,一只雕花苹果便做成了。舅舅特别激动:“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个特长。”
桂花说:“我家有个苹果园,我放学没事就到苹果园去。地上苹果多,我就拿一把小刀削着吃。吃不了,就削着玩,渐渐地就开始雕刻。我天天去果园,从不间断,现在已经七八年了。”
“太好了,这回你有用武之地了。”舅舅说。从此以后,饭店宴席上,只要摆上吴桂花雕的龙凤鲜花,就会使席面增辉,令顾客称赞不已。有时客人要求见见雕花人,当他们一看站在面前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时,都惊诧不已。客人兴致高时,要吴桂花当场献艺。
吴桂花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宴会雕花大奖赛,一举夺魁。当桂花走下领奖台,记者们一下子都围了过来,争着问道:“你的天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翻译把问话告诉吴桂花,桂花回答说:“我不是天才,我是一个笨女孩。老天只给我苹果,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老天只给了她苹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创造生命的辉煌。兴趣是人生的“雕刻家”,而专注便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