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让别人无法取代 >

第22部分

让别人无法取代-第22部分

小说: 让别人无法取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绕着目标去求师,围绕着目标去旅游,围绕着目标去实践!

  我的一个律师朋友,是当兵出身,他是军队里第一个考取律师资格的士兵,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棒的律师了。他能够第一个考取律师,就是因为他到军营的第一天就有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同样的时间,没有目标的人,把时间耗费了;有目标的人,学习有方向,有激情,最终目标也实现了。

  一个人要想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首先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假如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问船长:“船在哪里靠岸?”船长说:“我不知道。”你说这艘船最终会停在什么地方?假如有一个神枪手拿出一枝枪准备射击,你问他:“靶心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你说他能击中目标吗?假如你坐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问你:“你要去哪里?”你能说:“我不知道吗?”

  正因为设立明确的目标是时间管理的起始点,所以你不仅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制订详细的计划。你不仅要制订一年的计划、一个月的计划,你还要制订一周的计划、一天的计划,有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你才知道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才不会无所事事。

  第六章 自制: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第47节 自我控制时间(2)

  2。学会对付十大时间窃贼。

  对付“十大时间窃贼”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要减少你浪费掉的时间。时间管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时间往往是被下述十大“时间窃贼”给偷走的:(1)找东西。

  据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职员做的调查显示,公司职员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对付这个“时间窃贼”,有一条最好的原则:不用的东西扔掉,不扔掉的东西分门别类保管好。

  (2)懒惰。

  对付这个“时间窃贼”的办法是:使用日程安排簿;在家居之外的地方工作;及早开始。

  (3)时断时续。

  研究发现,造成公司职员浪费时间最多的是干活时断时续的方式。因为重新工作时,这位职员需要花时间调整大脑活动及注意力,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下去干。

  (4)一个人包打天下。

  提高效率的最大潜力,莫过于其他人的协助。你可以把工作委托给其他人,授权他们去干,这样每个人都是赢家。授权给别人,同时也要给他们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

  (5)偶发延误。

  这是最浪费时间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惟一的办法是预先安排工作。事前有准备,利用好偶发的延误,你能把本来会失去的时间化为有用的时间。

  (6)惋惜不已或白日做梦。

  老是想着过去犯过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唏嘘不已,又或者空想未来,这两种心境都是极浪费时间的。

  (7)拖拖拉拉。

  这种人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其实他们本来能完成任务而且应转入下一个工作了。

  (8)对问题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动。

  这种人与拖拉作风正好相反,他们在未获得对一个问题的充分资讯之前就匆忙行动,以致往往需要推倒重来。这种人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9)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干劲,工作效率下降。对人怀有戒心、明争暗斗、愤怒及其他消极情绪使我们难以做到最好。这就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积极心态。

  (10)分不清轻重缓急。

  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数问题的人,如果不懂得分清轻重缓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我接下来多花一点篇幅来说明这个问题。

  时间管理学家认为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最关键的技巧。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完全不考虑完成某个任务之后他们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或者,他们愿意做表面看来有趣的事情,而不理会不那么有趣的事情。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队,确定主次。

  在确定每一天具体做什么之前,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最重要?你应该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即能给你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最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事。假如你的目标是在下一个月的销售额为10万元,你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我精力最旺盛、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抓紧搞促销,而不是搓麻将、玩电脑游戏、踢足球。

  除了上述十大“时间窃贼”之外,其他常见的“时间窃贼”还有:承诺太多,喜欢开会,夸夸其谈;门户大开,迎来送往;家务繁杂,应酬过多等等。下面是充分利用时间的一些技巧:——做好协调,工作分流;——在处理重要而耗时的事务中感到厌倦时,改而处理其他杂务,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转换心情;——不浪费零碎时间(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务,延迟用餐时间以免拥挤等);——采取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外应酬,必须应酬时设法节省应酬时间;——充分运用上下班的搭车时间(如车上想问题等)。





  3。每天列出目标清单。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拿出一张纸,把你明天要达成的目标记下来,不能少于6个,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早上一起床,马上着手达成第一个目标,等到第一个目标达成后,然后开始想办法实现第二个目标。如果有一个目标要做一整天,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

  以上这个方法做起来很简单,而且对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效。它是美国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卖给伯利恒钢铁公司总经理西韦伯的提高效率的一种思维方法,据说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价值百万。

  我在很早以前就从报纸上看到这个卖思维的案例,可是由于我对这种“雕虫小技”不屑一顾,因而一直没有使用。最近我看到这个案例后,我决定试试,结果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它太棒了!!

  首先,它可以让你每天过得很充实,不会无所事事。你想想看,每天你要达成6个目标,如果不动脑子仔细想想,还真想不出来。等你花费一番心思想出来了,写在纸上,你还得给这些目标排次序。你得考虑哪件事情重要,哪件事情不那么重要;哪件事情要先做,哪件事情后做。等你把这项工作完成后,你心中就绷紧了一根弦,你时刻就得为完成目标而忙碌,你是不是过得很充实?

  其次,目标清单能够给你一些明确的任务,不会让你干一些无聊的事情而浪费时间;而且它还能够让你分清轻重缓急,做事情有计划,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从而极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如果你能够坚持这样做一个月,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你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人生就是一张单程车票,应该让它奔驰得最快最远。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时间,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地球上还有多少时间。

  第六章 自制: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第48节 培养良好的习惯(1)

  自制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把这句话借用过来就是:自制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把人生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而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

  正常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练习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当我们疏忽时,就蓬勃地蔓延起来。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怎样才能拥有?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被许多人严重歪曲。很多人以歪曲的“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为生活哲学,任自己的恶习成为自然,放任自流。实际上,老子是最重反省悟道、修身体悟的,一生苦苦探索道的真谛。老子之人生之道,应该做“习惯”解,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习惯,人生之道是人的习惯。习惯成自然,道法之。

  良好的习惯常常助人成功。

  40多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周士渊是中国研究习惯问题的专家,著名的激励专家、行为学家、中国习惯培养权威教练。作为“习惯改变命运”的倡导者,周士渊先生的忠告便是:想到习惯,人们要么把它与小节联系在一起而不加重视,要么就是害怕付出、漫长和痛苦,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习惯的价值,其实你一旦养成好习惯,意味着你将终身享用它带来的好处。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去做。他每天都坚持早上5点钟左右起床,然后散步5千米左右;坚持每天吃10个枣、10个枸杞子、10颗花生、3个核桃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坚持每天记第二天要做的6件事;坚持每天散步时背一些精彩的诗歌、散文以及幽默小段。由于他每天坚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经过多年的磨炼,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前不久,我看过一本书叫《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写的。书中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作者幼年在叔叔的农场发现了一道没有电的电篱笆,叔叔告诉他,电篱笆的设置仅仅是为了给牲畜以警告,它发挥了一两次作用后就可以不再供电,而动物们也不会再次以身犯险,继续过它们平安无事的圈养生活。

  细细想来,这个道理又何尝不适用于我们人类自身呢?只不过那道无形的电篱笆并非确有实物,而是深深地套在标刻在我们头脑之中的无形枷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约束人的不是外界恶劣的环境,而是人类自己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的它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放弃了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而我们也常常被习惯的锁链束缚着,却从来不知道钥匙就在自己手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负面的经验就像一条大铁链,把我们捆缚着。因此,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忘记过去,努力向前,冲破自我设限。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这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持好习惯,我们至少能在人生道路上得90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关键在于经常地自我评估。

  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你可以利用习惯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习惯而遭到毁灭。人应当支配习惯,而决不是让习惯支配人。

  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1。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坏习惯要趁早根除。

  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就加以训练和培养。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幼儿时期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他就可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这个时期没有教育好,那么,以后不管你怎么矫正也弄不好,因为: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习惯最初是细小的蜘蛛网,但最终将变成牢不可破的大网。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