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的银色子弹 作者:王文华-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得不得标,代表你待会儿会不会无聊。以多少钱得标,代表你的分析能力。这不只是在竞标报纸,也是在竞标自尊。
第16节:斯坦福的秘密武器
五分钟后,答案揭晓。原价1元的《华尔街日报》改以4块半卖出。没有得标的人嗤之以鼻,觉得得标者是破坏行情的冤大头。得标者其实另有如意算盘,他打算做〃市场区隔〃,把《华尔街日报》的〃投资理财版〃和〃行销媒体版〃分开来卖,再做一次竞标。
市场与人情可以兼顾
这当然是课堂上的黑市,好玩而已,学校可是会系统化教我们市场交易的原则。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你怎么办?热门的课,如《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教的〃创业——小型企业管理〃,大家挤破头,谁能去上?除了上课,MBA最关心的是和来学校征才的公司谈工作机会。热门的公司,如高盛投资银行或麦肯锡企管顾问公司,大家都想去谈,谁能挤入门槛?
答案是〃银色子弹〃,这是斯坦福的秘密武器!不论在选课或选择面谈机会,每个学生在开学时都得到同样的点数、和一颗银色子弹。你〃标〃这堂课所使用的点数越高,得到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你非要不可,可以丢出〃银色子弹〃。这就像扑克牌中的黑桃A,出牌后你就有上这堂课的优先权。但银色子弹一旦用掉,你也失去了再标其他热门课的筹码。
杰克。麦当劳教授的〃投资管理〃是另一门供不应求的课,因为名额只有55人,而且大家都丢出银色子弹,所以没有人能保证挤进。麦当劳教授公平而聪明,他退还落选者的银色子弹,并让他们能透过看录像带来上课。看录像带的学生除了不能在现场参加讨论,权利义务完全一样,也要交作业,也会得学分。这令我相信冰冷的供需原则还是有人情的弹性,端看领导者有没有这样的体贴和聪明。
第17节:道德只是饱嗝
你真正要的是什么?
不管用不用银色子弹,不管坐在教室内还是看录像带,市场供需原则的第一课都是: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我们要问自己:我到底多想要得到这个东西?
这让我第一次为自己做选择,并且为我的选择付出代价。回想起来:我在台湾读书时,从小到大,很少需要选择,更少需要负责。从小学到大学,从预官到留学,都有名校,都有第一志愿。我只要遵循那条路,大概不会出错。
所以到了斯坦福,我以同样的心态,跟别人抢第一志愿。我用去了银色子弹,争取到第一志愿公司的面谈机会。但坐定之后,才发现我根本不知道人家公司在做些什么。搞懂之后,才发现我不适合那样的工作。我走出面谈办公室,浪费了别人和自己的时间,和宝贵的银色子弹,才恍然大悟:在真实世界中,没有第一志愿,只有很多适合你的志愿。你必须一一去推敲,然后问自己:我到底多想得到这个志愿?愿竟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你觉得所有的志愿都适合你,或都不适合你,那么你可能像当年的我一样,还没有诚实面对自己。市场供需原则固然有效,但也误导了我们。那些需求最高的商品,也许不适合你。它们都给你最高的年薪,但没办法给你你的心。
道德只是饱嗝?
后来我毕业了,发现真实世界并没有第一志愿。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在工作、爱情、婚姻、家庭的选择中,供需原则依然适用,但〃第一志愿〃的分数越来越低。你费尽心力,娶到人人称羡的美女。婚后三个月,生活变成地狱。真实人生中没有〃最好〃的爱人,只有〃最适合〃的爱人。很少的时候,〃最好〃的就是〃最适合〃的。你如果坚持要〃最好〃的,最后得到的便是一段PR的感情。外界看起来光鲜亮丽,你们回到家后沉默不语。
第18节:银色子弹给我们优先权
在真实世界中,也不再有银色子弹给我们优先权。大家卷起袖子、各凭本事。学校讲的那套公平与道德,只是很多人暴饮暴食之间的一个饱嗝。我不再遇见像杰克。麦当劳那样通情达理的老师,四处都是要你押定离手的警示。
最重要的,在真实世界中,选择的后果不只是一个学期,而是一辈子。选错一个工作,我们可能浪费了一辈子的潜力。爱错一个人,我们可能从此对爱失去信心。每做一个选择,就代表我们错过了另一个可能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选择还是要做,日子还是要活。当别人都一窝蜂地去抢购热门商品,站在一旁的我还是会迷惑。睡前关上了灯,我也会质疑躺在床上那个紧握双拳、害怕失去的人是不是真我?这是现实世界,我没有银色子弹了,只有赤手空拳,凭我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每天谈判妥协、giveandtake。感谢上帝和市场经济,这些交易让我真正懂得什么叫得到的欢乐,和失去的苦涩,以及最重要的,怎么样在失败之后,还敢再次竞标、继续选择。
我拿出计算机,准备下一次竞标……
第19节:今天早起
好的企业、好的人,他们的好往往不在于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细心地、持续地做了很多件好的小事。好的企业、好的人,把〃Nice〃当做一种纪律,像运动一样,天天进行。
我以子弹相许
斯坦福有很多明星老师,《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是其中之一。虽然只是讲师的头衔,他却在1992年打败所有教授,被学生选为最杰出教师。他教的〃创业——小型企业管理〃课程,纵使你用〃银色子弹〃相许,也未必挤得进去。
柯林斯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他教的创业主题。斯坦福在硅谷,同学都有创业梦。具校友身分,既在惠普、麦肯锡等一流企业待过,又有创办软体公司经验的柯林斯,自然是同学的偶像。
但柯林斯被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教的企管理念。白纸黑字的案例不足以诠释企业问题,柯林斯的生命,才是最真实的案例。
第一堂课走进来,柯林斯像一家刚创业的公司般充满朝气。他36岁,身材和声音像学生一样年轻。〃我最大的兴趣是攀岩。〃他说,〃你们想不想跟我去?〃
的确,上他的课像在攀岩。他根据案例,不断丢出艰难的问题,让你攀爬、脑袋开花。他带讨论像指挥乐团,他站在台上,台下七嘴八舌,但我们听起来却理路清晰。乱军中谁该发言、谁发过言、内容是什么,是不是甜言蜜语,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我永远忘不了1994年4月28日,当天的主题是开发中国家的小型企业,我举手发言,谈起亚洲各国对〃伟人铜像〃的崇拜。柯林斯在课堂上赞美我,下课后甚至费心地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我的信箱:〃ToWen…huaWang,很好的贡献。清楚地指出铜像的意义。干得好!〃
第20节:Nice的纪律
我不是杰出学生,而且名字难记。但他记得了我,并且超乎本份地给我鼓励。他只给了我一张纸,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张纸背后所代表的细心,让我终身难忘。好的企业、好的人,他们的好往往不在于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细心地、持续地做了很多件好的小事。好的企业、好的人,把〃Nice〃当做一种纪律,像运动一样,天天运行。
柯林斯教学和人生的中心理念,正是〃纪律〃。《从优秀到卓越》第六章谈到,媒体和大众喜欢强调企业或领导人的〃愿景〃、〃才能〃、〃勇气〃、〃魄力〃,因为这些字眼sexy,容易下标题、照片很绚丽,满足了大众喜欢明星的本性。然而企业或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纪律〃。这里的〃纪律〃,不是指军队中一板一眼、僵硬官僚的制度。而是指一种持续不变、日积月累的模式和精神。
大家都要明星,没有人在乎恒心。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革命性产品,却不知在细微的小事中就有上帝。〃纪律观念〃主张只要每天固定地把平凡的事做好一点点,长久累积,卓越的人或公司就会诞生。《从优秀到卓越》书中选出的顶尖企业,表面上都没什么了不起。〃Walgreens〃是连锁药局,〃金柏利克拉克〃卖的是可丽舒面纸。卓越企业中没有网络公司,没有所谓的〃新经济〃。
第21节:不卖理论卖人生
柯林斯的书强调纪律,他的教学也一样。第一堂课一开始,他教我们怎样用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等)和估价法(如〃现金流量贴现〃等),来分析小公司的体质。他规定以后任何〃open〃案例的同学,一定先分析公司的数字!干嘛这么ㄍ一ㄥ啊?因为柯林斯自己也是MBA,知道MBA最会Bullshit,靠一些管理术语招摇撞骗。所以他要我们依赖客观数据,学会用计算机。
〃纪律〃的课人人会教,但很少人能用自己的人生来实践。柯林斯写书就展现他在课堂上宣扬的纪律。很多企管书天马行空,是知识分子的八卦杂志。柯林斯花六年时间作研究,六年!和另一位斯坦福教授合写出畅销书《基业长青》。变成畅销作家后,他没有乘胜追击。他请了21位研究员,又花了5年时间,分析了1435家曾经名列〃Fortune杂志500大企业〃的公司30年的数据,写出《从优秀到卓越》。《从优秀到卓越》如今卖出200万本,是史上最畅销的企管书。但里面没有半句Fancy的术语或石破天惊的理论,只有一条一条,经过时间和数据证明的monSense。
写《从优秀到卓越》的那五年,柯林斯离开了视他为明星的斯坦福。他没有去适合他身分地位的纽约或洛杉矶,反而搬到鸟不生蛋的科罗拉多州。Why?因为〃我最大的兴趣是攀岩〃,而科罗拉多有很多山。他每天算企业的利润率,算累了就去爬岩壁。对生命有纪律,另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全然忽视浮而不实的名气。
第22节:200万之一的细心
2004年,我早已和老师失去联络。当我想请求他准许我在杂志上刊登他写给我的字条,
我打开英文版的《从优秀到卓越》,从上面的作者介绍看到他在AOL的E-mail地址。我姑且一试地写信给他,没指望他会回。毕竟这是他留在书上的E…mail,那200万读者若有百分之一写信给他,他就回不完了。但他一如当年写纸条给我般令人惊喜。第二天,我收到回信。他开心地说他记得我,大方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还闲话家常地说:〃我今天早起,练习'生活的纪律'。〃我看他的发信时间,凌晨5点36分。
柯林斯教我时36岁,我今年也36岁。受了他的启发,我也在各企业演讲,并在台大进修教育推广部教授行销。我准备上课时翻阅当年的笔记,对照自己今天在职场和人生面对的问题,不禁问自己:我是在Bullshit,还是有数据?我是在追求经过时间考验的monSence,还是一夕成名的Magic?我的人生是一条报纸标题,还是有血有肉的案例?我在攀岩,还是在蛇行?我的爱,经不经得起〃流动比率〃的分析。我的生活,有没有当年和我同龄的柯林斯的纪律?
在1994年柯林斯发给我们的第一份讲义上,他列出了九项对学习的价值观,第五项是:〃苦功、挑战,和事前准备是扎实学习的必要条件。〃难得的是:他并不是从颠沛流离、卑贱痛苦的一生中体会出这个道理。从小到大名校、名公司、名作家,在享受了无数的尊荣之后,他还能坚持苦功。这,才是真正的sexy!
第23节:斯坦福大片
苦功、挑战,和事前准备。十年了,我已经不会算流动比率了,但这是我少数还记得的话之一。
斯坦福大片
很多人嘲笑,MBA只是高级职业介绍所。花两年镀金,功力没有长进,身价却三级跳。MBA是镀金还是练功,要看每个人的心态和努力。不过找工作,的确是每个MBA学生魂萦梦牵的一件事。
新生十月一进去,立刻被找暑期实习工作的气氛所包围。MBA念两年,大部分同学第一年结束后都有暑期工作。找到暑期工作,是MBA的同侪压力之一。由于学校不公布成绩,找到暑期工作,也是从小习惯于证明自己的同学们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开学,打开学生报纸,各公司大登广告,邀请新生去参加公司介绍会。这种介绍会叫〃MTC〃(〃Meetthepany〃),形式很多,传统的当然是找一间教室,公司从纽约飞来大头,用精致的PowerPoint推销自己。有些公司有独特创意。〃GeneralMill〃公司生产谷类早餐,所以把商学院中庭布置成野餐的场景,招待同学吃早餐和yogurt。也有公司在大饭店办party,请公司内的斯坦福校友来参加,用鱼子酱和学长的温情打动你。硅谷的公司有地利之便,常请同学到公司所在地参观,大家亲眼看到这些公司的排场,甚至传奇性的创办人,当然容易动心。
第24节:履历表的禁忌
到了一月份,商学院的〃就业辅导中心〃开始教同学写履历表。你笑,这还用教吗?大家都上过班,之前都找过工作,新的履历表把斯坦福这一条加上去就好了,还教什么?然而你却发现:写履历表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长期跟企业打交道的就业顾问列出7大禁忌:
1。不要超过一页!
2。不要写期望的薪水!
3。不要注明性别、年龄、或婚姻状态!
4。不要用Fancy的字体或〃有创意〃的格式!
5。不要用术语!
6。用数字,不要用形容词和副词!(不扎实的经验才需要形容词和副词的膨胀)
7。不要提太多在学校的成就!(公司不是在选学生会主席)
Oh,myGod,这些禁忌我通通犯过!顾问接着说:〃如果履历表是一部电影,你必须拍动作片,而不是文艺片!所以你不能说我'做'了某一个并购案,你要说我'发动、策划、执行'了某一个并购案!〃。我们边听边记,学习在商学院拍电影。
〃你的履历表还不能只是动作片,它必须是一部动作纪录片!(有这种片型吗?)所以你不能说我执行了一个'很大'的并购案,你要说我执行了一个'一亿美元'的并购案!〃
履历表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