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第15部分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15部分

小说: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在南泉赏月的时候,有僧人问他:“几时得似这个去?”南泉说:“王老师二十年前,亦恁么来!”那个僧人又问道:“即今作么生?”南泉不理,就回方丈房了。
  为什么说到了这个境界,还须打得心物一如,才能转过重关呢?对于这个问题,引用下面几个古德的话来解释: 
  归宗说:“光不透脱,只因目前有物。” 
  南泉说:“这个物,不是闻不问。” 
  又说:“妙用自通,不依旁物,所以道通不是依通,事须假物,方始得见。”又说:“不从生因之所生。”’
  文殊说:“惟从了因之所了”。 
  夹山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这些古德的话都说明了,并不是明白了理就行。而是要能行才算数,既然达到了这个境界,又必须抛向那边,不可住于这个境界,就像灵云法语所记载:“长生问:混炖未分时,合生何来?师曰:如露柱怀胎。曰:分后如何?师曰:如片云点太清。曰:未审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答。曰:恁么含生不来也?师亦不答。曰: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曰:犹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师曰:似镜长明。曰: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然则打破镜来,已是到家否?曰:末也。到家事毕竟如何耶?曰:岂不闻乎:‘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虽然如此,姑且指个去路。曰:最初的即是最末的,最浅的就是最高深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以上简单所述,都是事理并至的事实,实相无相,都是有影响作用的说法,到底哪一样是法,哪一样不是法,只好个人自己去挑选了。
  上根利器的人,根本不会被别人的话所惑乱,但是,一个人更不能嘴上随意说禅说道,能说不能行,一点没有证到工夫境界,只是有知解,还自以为了不起。
  有人认为,古德曾说:“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他自己已经身心皆忘,什么都不知道,顿然入寂了,并且大死大活过几次,可是仍然没有达到那最高的成功境界,为什么我们说得那么简单呢?
  这个问题可以照下面的话来回答:古德所说大悟小悟,所指的并不是证事相,所指的只是悟理的入门而已。古德这句话,固然对后学是一种鼓励,可是也实在误入不浅。
  因为一般所说的顿寂,以及大死大活无数回等,统统是功用方面的事。就好像曹洞师弟所说的,是功勋位上的事情。这一切属于工夫方面,属于功用的事,并不是禅宗所称的实悟,而只是悟后的行履,悟后的实践而已。
  “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这句话就是形容一个人在开悟后,虽然仍是从前那个人,但是行为却与以前不同了。行履功用就是功勋,修行人虽不执著功勋,但也重视功勋。
  上根利器的人,可以直探根源,直接透入问题的根本而开悟,如贼入空室之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毫无障碍,事与理都解决了,都不成问题。
  话虽如此说:到底也要出一身冷汗才行。并不是像画眉毛或擦胭脂一样的,只顾表面就可以了,一定要经过奋斗流汗才行。对于出一身汗这句话,也不能执着,也有人是不出汗而大悟的。不过,没有经过一番甘苦,到底不踏实,如:
  龙湖普闻禅师,唐僖宗太子。眉目风骨,清朗如画,生而不茹荤,僖宗百计移之,终不得;及僖宗幸蜀,遂断发逸游,人不知者。造石霜,一夕,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霜曰:莫谤祖师。师曰:天下宗旨盛传,岂妄为之耶?霜曰:是实事耶?师曰:师意如何?霜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遂拜辞。后住龙湖,神异行迹颇多。
  灵云铁牛持定禅师。太和'石番'溪王氏子,故宋尚书赞九世孙也。自幼清苦刚介,有尘外志.年三十,谒西峰肯庵剪发,得闻别传之旨。寻依雪岩钦,居槽厂,服杜多(头陀)行。一日,钦示众日:兄弟家!做工夫。若也七昼夜一念无间,无个入处,所取老增头做舀屎勺。师默领,励精奋发,因患痢,药石浆饮皆禁绝,单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至夜半,忽觉山河大地,遍界如雪,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有顷,闻击木声,豁然开悟;遍体汗流;其疾亦愈。且诣方丈举似钦,反复诘之,遂命为僧。(续指月录)
  五祖演参白云端。遂举问南泉摩尼珠语请问。云叱之,师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嘱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云语师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师于是大疑,私自计日: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送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亦一笑而已。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截清风。
  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很有亲切感,使人觉得极为方便快捷,如果执着于“大死大活”、“枯木生花”、“冷灰爆豆”、“'外囗内力'的一声”、“顶上一声雷”等等,形容和比喻的字眼,把这些形容词句,当作了实在的法门,认为一定有具体的事显现出来,那么,禅宗的无上心法,就连作梦都不会找到了。只是令内行人失笑而已。但是,如果把这些形容词句,纯粹当作比喻来看,与事实毫无关系,也是等于痴人说梦,不知道说梦的就是痴人。 
  参禅开悟后的人,是不是仍要修定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修与不修,是两头的话,用两句偈语来说明:“不摘不纵坦然住,无来无去任纵横。”天天吃饭穿衣,没有咬着一粒米,没有穿着一条线,就如飞鸟行空,寒潭捞月一样,得不到任何真实的事相。
  如果到了这一步,仍没有稳固,则一切的法门,都与实相一样,都可以任意的揣摩,不妨一切都从头做起,临济圆寂时的偈子说:“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如果要问是否仍须坐禅?
  回答是:这叫什么话!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要随时随地能定才行,不能说只有坐禅才是定,也不能说坐禅不是定。如果是明心见性悟道的人,自然知道如何用功,“长伸两足眠一寤,醒来天地还依旧。”又有什么地方不是呢?黄龙心称虎丘隆为瞌睡虎,不是没有原因的。又如:
  临济悟后,在僧堂里睡,黄檗入堂,见,以拄杖打板头一下。师举首见是檗,却又睡;檗又打板头一下。却往上间,见首座坐禅,乃日:“下间后生却坐禅,汝在这里妄想作么?” 
  铁牛定悟后,值雪岩钦巡堂次。师以楮被裹身而卧。钦召至方丈,厉声曰:“我巡堂,汝打睡,若道得即放过,道不得即趁下山。”师随口答曰:“铁牛无力懒耕田,带索和犁就雪眠,大地白银都盖覆,德山无处下金鞭。”钦曰:“好个铁牛也。”因以为号。
  但是,在石霜的参禅团体中,二十年来学众之中,有许多是“常坐不卧,屹若株杌”,这些人只在禅坐,从不睡下,就像枯树根一样,但是,当时虽骂这些人是枯木众,也并不表示睡下才对,并不是说睡下才算是道。
  玄沙看见死去的僧人,就对大众说:“亡僧面前,正是触目菩提,万里神光顶后相,学者多溟滓其语。”又有一个偈子道:“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已成,意亦休,此个来踪触处周,智者撩着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这其中的道理,须仔细切实的参究,不能随便草草,落入断见或常见的不正确见解中。
  至于禅门中的禅定,在六祖《坛经》中,以及祖师们的语录中,都曾谈到过了,这里不多引举,只录南泉的话,以作结束。
  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怫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上般下木';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千亿众生,得无生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金刚经》中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前面所述的种种一切,读者只当作梦中话听好了。如果当作实法去了解,就把醍醐变成毒药了,说的人无心,听的人可就上当了。 
附图(缺):
跏趺坐正面
跏趺坐侧面
金刚坐正面
如意坐侧面
正襟危坐
吉祥卧
狮子坐
仙人坐
六灶坐
菩萨坐
跨鹤坐
跨鹤坐(之二)
舌抵上腭
三脉七轮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足乔'脉
阴'足乔'脉
阳维脉
阴维脉

本书由TXT之梦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录11dream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