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下地中分”:解决领主与地头间争夺庄园佃租地领有权的方策。既有采取将整个庄园土地折半对分割方式的,也有采取将庄国土地一比二地对分方式的。镰仓中期盛行此法,促成庄园制的崩溃。
'15'濑户烧:日本陶工加藤景正(俗名藤四郎)1228年从中国学得烧制陶瓷新技术回国,在尾张国的濑户村(今爱知县獭户市)试挠成功,就在该地建窑,大量烧制,代代相传。。其特色是因釉药中含微量的铁分,陶器呈黄色、黄褐色或茶褐色。
'16'“座”即相当于中国的“行”,主要是以朝廷、贵族寺社为“本所”的拥有特权的同一职业团体,亦可称为同业公会。
'17'迁善之助:《日本文化史》第3卷第251页,春秋社,1959。
'18'《开庆四明续志》卷8。
'19'木宫泰彦:《日华文化交流史96477页,富山房,1955。
'20'《八幅员童训》上,转引自大久保利谦等《史料日本史》中世编第163页,吉川弘文馆,1963。
'21'黑田俊维:《日本历史》第8卷第87页,中央公论社,1966。
'22'有关元军战法、武器的史科均见《八幅愚童训》上卷,《史料日本史》中世编第163页。
'23'思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2卷523页。
'24'这是荣西语,转引自朱谦之:《日本哲学史》第17页,三联书店,1964。
'25'这是元代渡日禅僧大休正念语,转引自同上书第40页。
'26'琵琶法师:原泛指弹琵琶说唱的育僧艺人,及至《平家物语》出现后;这类艺人都喜欢说唱乎家故事,久之,它也就变成专指弹琵琶说唱《平家物语》的育僧艺人了。
第七章 室町时代前期(包括南北朝,1333—1477)
第一节、“建武中兴”及南北朝时代
正当农民、武士对镰仓政权普遍不满,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时候,京都天皇及公卿贵族认为复兴旧政权的时机已到而跃跃欲试。阴谋复旧的核心人物是后醍醐天皇(公元1318年—公元1339年在位)。他于公元1318
年即位,不久便废院政实行亲政,再兴记录所,企图重现“延喜、天历时代呼’这一“圣代”,以此为目标开始了紧张的倒幕活动,为此,他极力推祟镰仓中期传入的朱子学,召禅僧玄惠入宫进讲《新注》,企图以朱子学所鼓吹的“三纲五常”、“大义名分”来激励朝臣气节,其复兴旧王朝效力。他还摄用玄惠的门徒北田亲房(公元1293年—公元1385年)和日野资朗(公元1290年—公元1332年)、日野俊基(?一公元1332年)等儒臣。这些人或为天皇拟定倒幕计划,或秘密奔赴各地,向不满幕府的武士兜售朱子学,进行倒幕活动。
后醍醐之天皇之所以要如此坚决倒幕,也是和当时他要立即解决与幕府有关的皇位继承问题密切相联的。“承久之乱”以后,决定皇位继承和决定上皇担任院政的大权都操在幕府手中。公元1242年根据北条泰时的指示,后搓峨天皇(公元1242年—公元1246年在位)即位,其后由深草天皇(公元1246年—公元1259年在位)、龟山天皇(公元1259年—公元1274年在位)兄弟相继即位。此后便出现两个皇统——“持明院统”与“大觉寺统”'注2',由此产生了所谓皇位继承问题。朝廷也分成两派。几经周折,再经五届天皇之后,文保元年(公元1317年)在幕府提议下,三方通过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据此,确定当时的皇位由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继承,并确定立后二条天皇的皇子为后醍醐天皇的皇太子,这就剥夺了后醒酗天皇皇子的皇位继承权。于是后醍醐天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倒幕府,别无他途。
二、镰仓幕府的崩溃
后醍醐天皇拟就了使用畿内武士和僧兵袭击六波罗的倒幕计划,但计划于正中元年(公元1324年)泄漏,日野资朝、日野俊基被捕。(史称“正中之变”)此后,后醒酗天皇又重拟,亲赴南都(奈良)北岭(京都)各大寺院,拼凑倒幕武装,并对各国武士和“恶党”做工作。但这次计划于元弘元年(公元1331年)又败露,结果他本人被幕府流放到隐歧岛(岛根县海上)。北条高时立持明院统量仁亲王为天皇,是为光严天皇(“元弘之变”)。这时近畿和中国地方等地的反北条氏势力已经纷纷起事,“恶党”蜂起,同地头、庄官作战,或联合起来反抗上级领主。索以“地侍”'注3'首领闻名的河内(大坂府)楠木正成(公元1294年—公元1336年)也已起来战斗。他先后据守河内的赤坂城、千早城,重创幕府军。在大和国,许多农民变成“野伏”(“强盗”),干扰幕府的粮路,截杀撤退的武士。在战乱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正庆3年(公元1333年)2月后醒酗天皇在伯晋国(鸟取县)武士名和长年的营救下,逃出了隐歧。同年,幕方的征讨大将足利高氏(公元1305年—公元1368年)在赴伯营途中突然举起叛旗,把近畿地方的武士组织起来。5月7日消灭了幕府在京都的六波罗探题,占领京都。与此同时,九州、四国的武士分别消灭了幕方的九州探题和长门探题。上野豪族新田义贞(公元1302年—公元1338年)也举起叛旗,率关东武士攻陷镰仓。时为公元1333年5月22日,北条高时及其一族自杀。镰仓幕府在农民和不满幕府的武士们的打击下灭亡了。
三、“建武中兴”
占领京都后,后醒酗天皇即从伯营出发,途中宣布废光严天皇,6月4日回到京都,实现亲政。但是后醍醐天皇违背了农民和武士的期望,所作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幕府统治时期皇族、贵族、寺院失掉的土地,恢复他们对庄园的统治,对武士的领地则实行限制。作为政府的常设机构,有保留下来的商讨国政的“记录所”,有新置的掌握诉讼事务的“杂诉决断所”,执掌军事、警察事宜的“武者所”和负责论功行赏事务的“恩赏方”。地方统治机构,一如从前,并置国司和守护。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几乎都被皇族贵族们垄断,只有获得天皇信任的少数武士才捞到一官半职。次年改元“建武”,为扩建天皇宫殿,宣布要向各国地头武士征收其所得的二十分之一作为特别税,还宣布要他们按10町1名比例出“仕丁”(人呋)。当然这些负担都要压在农民身上。这个政权在短短两年里的所作所为,已充分暴露出它的“中兴”的反动实质。
农民极其愤慨,地方武士为谋求“恩赏”,或为要求政府确认他们从前的土地领有权而纷纷来京争吵。农民抗议说,一旦迎来明王圣主的盛世,日子就会好过,天下农民都这样想而喜气洋洋。这块地方自从正安(公元1299年—公元1301年)年间起,置于北条氏直接支配之下,年贡和徭役负担加重,人们尝尽苦头。这次幕府灭亡,变为东寺御领(京都东寺领地),人们以为年贡负担会减轻,生活会好起来,因而寥形于色。然而实际上年贡等负担却较北条氏管理时更重,生活苦不堪吉,毫无办法。这些话是公元1334年8月京都东寺即教王护国寺领地若狭国(福井县)太良庄农民直接向庄园领主东寺提出的抗议书中讲的。'注4'抗议表明,农民十分清楚:在对农民实行暴政的庄园领主背后,存在着和庄园领主勾结起来以维持政权的建武政府。太良庄农民的抗议是整个日本农民的声音。
天皇脚下的京都市民群众对建武政权进行嘲笑和批判。《建武年间记》载有当时一篇讽刺小品,深刻地揭露了建武政权的黑暗和京都秩序的混乱。小品说:“都城流行的是夜袭、强抢、假传圣旨,囚徒、急使快马过市,僧人忽而还俗,俗人忽而出家。有的人既保留原有领地,又蒙思赏,一步登天;有的人领地被没收,背负着材料箱子来这里诉讼。到处是阿谀逢迎和谗言垢语,作乱犯上骤然青云直上的人何其多……”《太平记》中的一段话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如象现在这个样子成了朝廷的一统天下,各国的地头、御家人就将统统变为奴婢和贱民。有很多人在想:啊,什么奇迹都会出现,还会出现武家掌权的世道!”'注5'
四、足利幕府与南北朝
足利高氏为了消灭北条氏而站到后醍醐天皇一边,以其对“中兴”的大功获得天皇赐名“尊”(天皇名“尊治”之一字)的荣誉,遂将“高氏”改称“尊氏”。但是他的内心总是以镰仓幕府的继承人自居,一直在冷静地注视着一切,悄悄地积蓄着实力,伺机起事。建武2年(公元1335年)7月,北条高时之子时行攻下镰仓。8月初,尊氏未经天皇任命便自封为征东将军,率军东征。当他打败时行军队后,便宣布反对“中兴”政权。次年1月尊氏攻入京都;但旋被逐出,驰往九州,在那里得到九州、中国、四国等地武士的支援,回师再攻京都。这时站在天皇方面的武士已经不多,对天皇政权感到失望的畿内“恶党”们也不再受楠木正成的驱使。是年5月,滨川(兵库县境内)会战中尊氏大败新田义贞和柿木正成的联军、迫正成自杀,随即攻克京都。“建武中兴”至此天折。
同年尊氏在京都另立一位天皇——光明天皇(公元1336年—公元1348年在位),被幽禁的后醍醐天皇伺机逃到大和的吉野,建立政权,自称正统(南朝)。于是出现南北两个对立的朝廷,日本史上称之为“南北朝”(公元1331年—公元1392年)。延元3年(北朝历应元年,公元1338年)尊氏从北朝天皇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后改称室町幕府)。
足利幕府的统治机构同镰仓幕府颇相类似,但尊氏的理想不是北条氏的执权政治,而是源赖朝的将军政治。在将军之下设有辅政机关“执事”(公元1362年年改称“管领”),其地位相当于镰仓时代的“执权”,但无“执权”实权,实际等于将军的秘书长。“执事”下设“侍所”、“政所”和“问注所”,这三所除“侍所”外,其权限较镰仓时代大为缩小。还恢复了“评定众”与“引付众”,但已形同虚设。所有这些机关的具体事务都由各“奉行”处理。作为地方机构,尊氏在要地镰仓设“镰仓府”,在奥羽置“奥州探题”(后又置“羽州探题”),在九州置“镇西探题”。“镰仓府”辖10国(关东8国,加上甲斐、伊豆2国),下设机构一“如幕府,故向有小幕府之称。其长官初称“关东管领”,后改称“关东公方”,尊氏嫡子义拴首任其职,后由其弟基氏取代,足利姻戚上杉氏任“执事”(后改称“关东管领”)辅佐。此外各国置守护,按北条先例,将细川、今川等足利氏一族武将安插在要国,作将军支柱。守护不限一人一国,有不少兼任数国守护之职。
足利尊氏效法源赖朝、北条泰时实行政治革新。他在继续沿用 镰仓武家法典《贞永式目》的同时,结合当时形势。,按“量时设制”原则制成新法典《建武式目》17条,作为足利幕府开创期的基本施政方针。《建武式目》总结了镰仓幕府和中国自周秦迄隋唐历代封建统治的历史经验,禁止官吏贪污行贿、奢侈腐化,提倡节俭;规定用人要精选,使称职者出任官吏,尤其是各国守护;还禁止权贵和僧侣插手政界。
为实现国家统一,尊氏不断发动对吉野朝廷的军事攻势。南朝方面宿将北田显家、新田义贞等相继死去,延元4年(北朝历应2年,公元1339年)后醍醐天皇在建立南朝3年之后亦病死。随后的时期,幕内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幕府实力削弱。尊氏支持急进派高师直(?—公元1351年)反对保守派足利直义(尊氏之弟),正平6年(北朝观应2年,公元1351年)高师直战死后又同直义斗争,次年消灭直义,斗争基本获胜。然而南朝由于得到直义党羽的支持又重整旗鼓,两度攻入京都。正平10年(北朝文和4年公元1355年)尊氏扭转了局势,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最后消灭南朝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不久尊氏死去(公元1358年)。
第二节 室町前期的幕府统治
一、守护领国制度的形成与庄园制度的衰落
和镰仓幕府不同,足利幕府并末拥有有御家人那样封建主从关系很强的家臣,为了对抗皇室、贵族、大寺社等旧势力,为了压制在动乱期间增强了抵抗力量的农民,巩固封建主专政,只有依靠各国守护的力量。正平7年(北朝文和元年,1352)足利尊氏以其子足利义栓的名义发布了“半济法”,法令赋予守护以征收“兵粮米”的名以谈征收属于公家、贵族和寺社庄园一半年贡的权力。这一半年贡由守护和国内武士瓜分。此法令的范围最初仅限于京都周围8国,后来扩大到日本全土。法令的有效时间也从临时的一年无限期延长下去。从此守护实际上合法地支配了庄园一半以上的土地。
足利幕府除继续赋予守护以执行“大犯三条”任务外,正平元年(北朝贞和2年,公元1346年)还赋予守护以对“割田狼籍”的“检断权”(处理权)和“使节进行”——强制执行权。“割田狼籍”是指当发生领地地界或领地继承权之争时双方中的一方不待判决就以实力夺取的行为。对这种民事案件的处理原不属于守护权限之内。“使节遵行”权是一种判决的执行权,即在处理领地纠纷时,执行判决,将土地交还给胜诉者。这两种权力的获得,使守护在国内的统治权大为加强。
以南北朝时代的内乱为转机,名主和农民们逐渐团结起来,形成一支对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强大力量,领主征收年贡受到影响。幕府便开始赋予守护以承包征收“公领”年贡(“守护请”)之权,不久将这个权利扩大到本所、领家的庄园。守护也获得了在其任国内征收“段钱”(土地税)、“栋别钱”(房税)及其他赋税的权力。守护极力使手中权力为扩张自己势力服务。他们无视关于“守护请”的契约,总是拖延交出承包的年贡,进而以实力为后盾完全侵吞这些年贡'注6';以实施“半济令”为借口侵入庄园,掠夺年贡和土地,把家臣派入庄园;运用对“割田狼籍”的处理权和“使节遵行”执行权,在处理庄园领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