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日本史 >

第63部分

日本史-第63部分

小说: 日本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72年1月15日,岩仓使节团横渡太平洋抵达旧金山,接着沿路东进,于2月25日到达华盛顿。使节团就不乎等条约问题在华盛顿开始与美国谈判。岩仓、木户向美国提出恢复关税自主权、废除领事裁判权等项建议。美国则提出关税自主权的归还应以开放日本内地、允许美国人在日本自由行动等为先决条件。双方见解
相差甚远,交涉终止。”木户孝允在日记中沮丧地写道;“彼之所欲者尽与之,我之所欲者一未能得,此间苦心竞成遗憾,唯有饮泣而已。”'注5'

    日本使节团在美国遭挫后,便转赴欧洲,1872年12月5日使节团到英国,遏见维多利亚女王,就改约问题探询英国意见时,英国强硬拒绝日本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并提出更苛刻的修约方案。其他列强也企图利用改约机会,进一步把日本推向半殖民地。岩仓使节团改约虽没有达到目的,但在各国面前表明了坚决要求
恢复日本独立的态度并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使节团在修约问题遭挫后,把全部注意力投到考察访问上。同团先后访问了美、英、法、比、荷、镕、俄、丹、瑞、意、奥、瑞士等12国,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考察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要塞、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参观了名胜古迹、博览会等。从各方面加深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找出了日本和西方各国的差距。 

    使节团特别感兴趣的是英国和德国。他们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到处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注6';国民精神皆倾注于世界贸易“'注7'的情景,使他们认识到大力发展工业并把工贸结合起来,是“全英国的谋富要领““和获得“世界工厂”之称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还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它富强的一个主要原因,痛感日本开化很晚,与欧美相差悬殊。大久保在考察中“觉悟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建国,必须富国强兵;而要富强,则务必从殖产兴业下手,并切实谋求进步发达。”'注9'使节团在德国参观了埃森克虏伯工厂和西门子电机制造厂,考察了国家机构、政治制度、兵营、大学、博物馆等,对普鲁士从“小国”走向“大国”的道路很感兴趣。1873年3月15日,使节团会见了德国首相俾斯麦(Ofto Furst von Bismarck…schonhausen 1815年…1998年),对他在统一德国时所使用的铁血政策非常赞赏。大久保认为日本“重新经营国家不可不如彼”'注10';要以实力对抗强权,首先要着眼于“内治”。这是他们归国后主张“内治优先”的思想基础之一。此外,使节团从考察中感到,要想富国强兵还必须建立法制,决心效仿普鲁士,在日本实行专制集权主义统治。对西方国家普及教育、造就大批有用人才的作法也有深刻印象。使节团带着把英国作为“富国”的标本,德国作为“强兵”的楷模的印象,结束了对欧美各国的访问,大久保、木户、岩仓一行从1873年5月到9月间先后回国。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使大久保思想发生明显变化,他自己也说:“到西洋一看,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注11'于是他很快从政治上倾向保守、迷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采取积极的态度,并成为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推动者。

二、收复民族权利的成功

    使节团的努力虽末见效,但新政府在收回旧幕府时期被外国夺去的民族权利方面,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867年12月,旧幕府给美国公使馆秘书波德曼(A.L.C.Podman)以修建江户——横浜之间铁路的权利。其条件是建设资材一切免税,建成后除地租外不交纳任何捐税,如幕府认为必要时可加价50%出卖。1869年1月,波德曼要求新政府承认该项权利。英国为挤掉美国获得筑路权,使日本成为英国的投资对象,主张由日自营。在英支持下,日政府断然拒绝了美国的要求。美公使威胁说,如拒绝美要求,将有害日美国交。但日政府坚决拒绝,美不得不放弃该项权利。 

    另一次是关于北海道权利的交涉。戊辰战争中,普鲁士人格特纳(R.Gaertner)曾和据守北海道反抗新政府的(木夏)本武扬订立在北海道七重村一带,取得为期四年的300万坪租地。由于(木夏)本军的投降,这个合同也变为无效。但在1869年6月,格特纳又和新政府的函馆府知事订立了相同的租约。明治政府知道后,坚持自己开发北海道的方针,与格特纳交涉。终于在1870年以付给6。25万银元的巨额赔偿费为代价,收回了该项权益。 

    新政府还于1873年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作为外债抵押的长崎县高岛煤矿。同年公布了《日本矿业法》,规定外国人不得勘探矿山、租用矿区,不得担任经营开采、冶炼等业务的企业主或合办的参加者。在日本人民和政府的要求下,1875年英法被迫从横浜撤退幕末以来的驻军。1877年,解雇了在各国公使压力下由日政府付工资雇用的外籍警官,并决定不再雇用外人。这样,到19世纪70年代,除不平等条约外,日本初步取消了外国在日享有的重大不合理的权益。

三、关于小笠原群岛问题

    明治政府在收复民族权利之后,接着又就收回小笠原群岛问题同美英进行交涉。小笠原群岛在历史上属于日本。1827年美国军舰到此地,宣布为美国领土。后又有几个美国人从夏威夷移住此地,1853年培理航行到此后,再次宣布小笠原群岛是美国的领土。1873年5月,日政府内部围绕该岛的领有权问题发生不同意见。
1873牛12月,寺岛宗则任外务卿时,政府对小笠原群岛确定了“抚恤岛民,开拓土地”的方针及船舰往来的规则,续而与美国进行了有关该岛领有权的交涉。当时,美政府为在远东对抗英、俄,需要利用日本,没有坚持经济价值微不足道的小笠原群岛的所有权。1875年日本宣布收回小笠原群岛。1876年3月,把小签原群岛交内务卿管辖。同年10月,将此事通告英、美,两国也无异议。

四、关于库页岛问题

    库页岛靠近黑龙江口,本为中国领土。'注12'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也确认库岛为中国领土。18世纪,日俄两国先后向该岛的南部和北部殖民。19世纪50年代初,沙俄不顾尼布楚条约的规定,悍然宣布将库页岛划入俄国版图。1860年,沙俄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从中国抢去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注13'此后,沙俄从库页岛北部南下,加强了对日本在库页岛殖民地的压力。函馆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政府在1869年7月8日设开拓使。8月15日把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而把过去称为虾夷地的库页岛改称桦太,都置于开拓使管辖下。但没有制定统治库页岛的一贯政策。这时沙俄军队大举南下,压迫日本人的渔业经营。1870年2月在函泊逮捕监禁日本官吏,1873年4月在久春古丹抢劫日本人商店,闯入日本官吏住宅。从幕末开国以来到19世纪70脑袋初,曾几次交涉划定所谓库页岛的日俄国界,但都没有结果。日本视为阻止沙俄南下前哨的英、美,看透日本绝无能力对抗沙俄,经营库页岛,所以两国公使劝告日本放弃库页岛,集中力量确保北海道。这时征韩论已成为日本外交斗争的焦点,留守政府中的大部分人想集中力量侵略朝鲜,主张把库页岛让给俄国,换取俄国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政策。这一方针在政府内部占优势。1874年日本派遣(木夏)本武扬去俄国进行交涉。1875年5月7日签订了《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这个条约规定:第一,今后整个库页岛皆属俄国,以宗谷海峡为两国国界;第二,沙俄所领千岛群岛即从占守岛到得抚岛的18个岛屿让给日本,以堪察加地方的洛帕特卡角和占守岛之间的海峡为两国国界。'注14'1875年
《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一直领有干岛群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第二节 对朝鲜与中国的侵略政策

—、“征韩论”

    早在幕末,长州藩士吉田松阴就主张以讲“信义”的名义屈从欧美,同时侵略朝鲜和中国。1855年美俄签订友好条约后,吉田曾沽说;“我与美、俄的言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决然背约,以失信于夷狄。必须严订章程敦厚信义,在此期间养蓄国力,割据易取的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土地作为补偿。”'注15'明治政府最早倡导“征韩论”的是“参与”木户孝允。他在1868年12月14日向辅相岩仓具视提出侵略朝鲜的建议,即把朝鲜看作“保全皇国的基础,将来经略进攻之基本”,而“往朝鲜派遣使节,问彼之无礼。彼若不服时,宣布罪状,攻击其国土”,'注16'并和军务官副知事大村益次郎等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为此,当时明治政府曾命对马藩官吏携带国书出使朝鲜,通知新政府成立,希望打开国交。但这次没有取得什么结果。所谓和朝鲜打开国交的交涉,不外是为侵赂朝鲜制造借口。木户、岩仓等人到1871年出国访问为止,一直在讨论和拟订侵略朝鲜的计划划。 

    日本企图侵略朝鲜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出自国内: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认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第二个出自国外:俄国势力南下,企侵朝鲜;英国对琉球很感兴趣,企图将琉球作为第二个新加坡。列强对日本四周的争夺已经开始。日本为自身安危,有必要在俄国南下之前侵占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二、《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

    明治政府在拟订侵略朝鲜计划的同时,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1870年,日政府派柳原前光至天津,在会见李鸿章时说,欧美各国强迫日本通商,日本内心不甘,可是力难独抗,“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注17'阴谋联合中日两国。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建议,答应与日谈判订约。1871年6月,日全权大使伊达宗城、随员柳原前光到天津,两国开始谈判。日方提出的条约草案以中国和欧美各国间签订的条约为基础,把日本置于和欧美各国同样的地位,提出一个极不平等条约案。清政府表示反对,提出了自己的草案。其中第二条条说:“两国既往通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注18'这显然是一种同盟条约式的规定。但伊达百般拒绝,认为应按西洋成例缔结条约,勿使西方各国猜疑。中国代表反驳说,如伊达大臣不来中国,忧虑皆无,更能照应西人,岂非上策。伊达无言以对。终以“不过是靠友好国家的情谊调停平时细小的纠纷”之意解释第二条,争执才算罢休。7月29日,大体按照中国的方案,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中日两国互不侵犯领土,永久修好;第二,如别国对中日两国之一有侵略的事情发生,必须互相支援;第三,两国互不干涉内政;第四,互派驻外使节;第五,在两国的通商港口进行贸易,在通商港口派驻领事官员,互相承认领事裁判权;第六,两国国民在通商港口互相友爱,禁止携带刀械。这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但通过这次订约谈判,日本方面已开始暴露出侵略中国的野心。就在谈判过程中,当英、法两国以中国反教会斗争为借口侵略天津、烟台一带时,日本表示要对外国遵守信义,向英、法军队提供食品、燃料等。这是支持欧美侵略中国,证明柳原前光所谓“日清联合对抗欧美”之说,全是毫无诚意的欺人之谈。在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认为约文不妥,公开声明予以否定。第二年,即1872年3月又派柳原前光来要求修改条约。4月9日柳原到天津拜访李鸿章,提出要修改条约,特别是要取消第二条,并加入最惠国条项。结果遭到中国的拒绝。日本的计划失败了。但此时发生了台湾杀害琉球藩民事件,它为给日中两国关系带来根本变化创造了一个机会。 

三、侵略台湾与吞并琉球

    1871年11月30日,由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离开琉球'注19'那霸港驶向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但登陆船员中,54名被高山族杀害,12名逃出,在风山县受清政府官兵保护。12月11日,由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又离开那霸港开往中国,中途遇风暴,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3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风山县清政府官兵的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硫球漂流民57人被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回到那霸。 

    琉球的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这纯属中国与琉球之间的问题,与日无关。但日乘机插手,准备借所谓属于日本的琉球、人被杀而侵略台湾。琉球船民被杀消息传日,刺激鹿儿岛县士族。县参事大山纲良要求政府“出兵问罪”,熊本镇台鹿儿岛分营长官桦山资纪赶到熊本,向熊本镇台司令官桐野利秋“控诉”,后来又赶到东京直接向陆军省“呼吁”,建议向台湾派生番探险队。但日政府为防止欧美国家的干涉和清政府的抗议,在侵台前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是强改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其对外交际事
务由日外务省处理;其次,以日政府同意继承琉美条约为条件,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第三,利用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机会,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朝鲜的态度。副岛到北京后,派柳原前光去总理衙门质问高山族人地区的主权问题。清官员指出这是中国与琉球双方的问题,“我……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注20'又说:“杀人者皆属‘生蕃’,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日本之‘虾夷’,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