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横生斜长集 >

第35部分

横生斜长集-第35部分

小说: 横生斜长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一定反映陶匠或劳动者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的思想毕竟是一个时代的 
统治思想,韩贞的思想还是为当时统治阶级服务的。 
     泰州学派是一个复杂的学派,其中的一些人确实是假王阳明学派,但是 
也有很多人并未和王学划清界限,甚至还是王学的奴仆;泰州学派的确也在 

…  72…

劳动人民中有过广泛的传播,很多人出身贫苦,但是,并不都具有进步意义。 
我觉得需要充分掌握材料,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下结论。 

…  73…

                        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张继 

     谁是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答曰张继。 
     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年传入中国。1903年前后,马君武、马叙伦、 
杨笃生、蔡元培、金天羽等人均曾撰文对之作过介绍,但是,服膺最早,身 
体力行、组织团体、宣扬倡导的积极分子,却不能不首推张继。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1899年赴日 
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善邻书院和早稻田大学。他愤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立志排满,曾组织青年会,创办 《国民报》,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出现的革命 
分子之一。1903年,因与邹容等强剪留学生监督姚文甫的辫子,被逐回国。 
回国后,积极参预《苏报》、《国民日日报》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他以 
自然生为笔名翻译并出版了意大利人马拉叠斯达的《无政府主义》一书,书 
前有“燕客”一序,中云: 

          吾愿杀尽满洲人,以张复仇大义,而养成复仇之壮烈国民; 

          吾愿杀尽亚洲特产之君主,以洗亚人之羞辱,为亚人增光; 

          吾愿杀尽政府官吏,以去一切特权之毒根; 

          吾愿杀尽财产家、资本家,使一国之经济均归平等,无贫富之差; 

          吾愿杀尽结婚者,以自由恋爱为万事公共之基础; 

          吾愿杀尽孔、孟教之徒,使人人各现其真性,无复有伪道德之迹。 

通篇不作任何具体分析,不讲任何斗争策略,笼统地鼓吹一个“杀”字,典 
型地反映出无政府主义者狂热、极端、偏激的特点。这个所谓“燕客”,其 
实就是张继自己。1940年,张继回忆这本小册子时曾说,他当时的思想是“四 
万万人要杀去一万万”云云。 
     1907年初,张继与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幸德秋水、山川均、堺利彦、大杉 
荣等过从密切。幸德秋水等组织社会主义金曜 (星期五)演讲会,因此,张 
继也和刘师培等共同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8月31日,该会在东京清风亭召 
开第一次会议,张继在会上声明:该会的目的在于“诠明无政府主义”。此 
后,张继多次在该会演说,成为留日中国学生中宣扬无政府主义的重要骨干。 
在此期间,他又从日文转译了德国无政府主义者罗列的《总同盟罢工》一书。 
该书反对武装起义,也反对社会斗争,认为总同盟罢工是反抗资本主义的“第 
一流革命方法”,“容易叫最大多数人来加盟,收最大的功效”。章太炎一 
度非常欣赏这种斗争方式,曾经为该书写过一篇序言,天真地设想:只要全 
体劳动者发动起来,罢工七日,那末,不仅统治者的粮饷勤务无从筹措,而 
且连军队也无法发挥作用。“虽有利器,且缩不前”了。 
     1908年初,日本政府开始镇压社会党人和无政府党人。1月17日,幸德 
秋水等举行第20次演讲会,被日本警察围捕。张继是演讲会的参加者,一度 
被日警抓住,但随即被群众抢救出来。此后,他不得不逃亡欧洲。 
     在欧洲,张继继续考察西方无政府主义者的主张和活动,并和东京的刘 
师培等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在一封信中提出:“无论行何种革命(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均当以劳民为基础”,要求仿照法国的办法,在中国各省设立 
劳民协会。他并要求中国革命党人日后“循一堂堂正正之路混入会党之中, 
脱卸长衣,或入工场,或为农人,或往服兵”,从而为中国革命奠定基础。4 
月23日,他在伦敦东区(贫民窟)访问了德国无政府主义者洛克侣。洛氏表 
示:“现今世界欲行无政府主义革命,其有趣之地方:一为欧洲,一为美国, 

…  74…

一即中国,我甚愿往中国研究。”张继则向洛氏介绍了中国会党的情况。同 
月,张回到法国,除与吴稚晖等人往来,参与编辑无政府主义的刊物《新世 
纪》外,又特意跑到“鹰山共产村”去过,该村位于法国西部沙列威尔附近 
的森林中,有农田百亩,母牛一头,两层楼房一栋,为一伙信仰“无政府共 
产主义”的人所创办,以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为目的,成员有犹太 
人、西班牙人、俄人、波兰人、法人、华人等十余名。张继每天穿着西方“劳 
民之衣”,在田间耕种,还经常跟着一个俄国人推车到邻村卖菜,大声吹喇 
叭,招徕顾客。多年以后,张继对这一段生活仍念念不忘,他回忆时说:“在 
山中三月之久,未耗费袜子。每晨牛叫与红日并升于森林之中,其自然之美, 
至今尚悬于脑际。” 
     还在1903年,张继就有严重的民族自卑感,认为中国人与外国人比较起 
来,“其人也已非人,人皆嫌其秽臭”。在“共产村”期间,张继给章太炎 
写过一封信,中称:“已作世外人,从此种麦种菜,不与外人交接。”又称: 
 “张继原是屁也不值的东西,不过比中国狗×的四万万人高多了。”信中, 
张继并预言:“中国人种不久将灭。”章太炎见信后,极为反感,复信讥刺 
说:“做世外人很好,莫若做法国人才好!” 
     张继后来抛弃了无政府主义。据他说,其原因在于:“想来想去,这虽 
不是落伍,这总是空想的,是佛教所谓极乐世界,是耶稣教所谓天堂,是不 
能达到的。” 

…  75…

                            刘师培的平均奇想 

     在中国平均主义思想史上,我以为应该特别提到刘师培。 
     一提刘师培,熟悉近代史的人就会想起他劝袁世凯当皇帝的行为。其实, 
刘师培曾经“革命”过,那时,他是“响当当的左派”。他认为,“中国的 
事情,没有一桩不该破坏的”,专门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做“激烈派第一 
人”。那意思自然是说,宇宙之大,唯我最“左”,唯我最革了。 
     最初,刘师培在上海、安徽等地提倡“种族革命”,受到清政府注意。 
1907年流亡日本,接触到当时的“新思潮”,于是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实 
现“共产”的社会方案。据刘师培说,在那个社会里,不仅土地、生产资科 
公有,而且一切产品和财富也都公有。这个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完全平等”。 
这种平等不仅表现于没有任何统治者或管理者,而且表现于消费、生活的各 
方面。例如,刘师培提出,“人人衣食居处均一律”,要求大家穿一样的服 
装,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既然中国的传统服装是宽松的“深衣”, 
那你就别想穿洋服;既然食堂供应窝窝头,那你就别想吃白面馍馍。 (附带 
说明,刘师培是近代公共食堂的提倡者,他要求在每乡建立“会食之地”。) 
至于“居处”,刘师培更明确提出:“所筑之室,其长短广狭均一律。人各 
一室。”要求每人有一间房子,这使至今居处还很局促的笔者很神往,但是, 
蓝天白云之下,所有的房子都一个模样,彼此之间,既不宽一寸,也不高一 
分,那又是一幅多么令人难以入目的画面! 
     刘师培的“共产”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均力”。他认为:人人作工,人 
人劳动,固然是平等了,但是,同一作工,苦乐难易,大不相同。譬如造钉 
制针,活儿很轻松,而筑路盖房,干起来就很吃力,两者之间还是不平等。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平均苦乐难易的理论——人类均力说。按照这种理论, 
他将人分为三个年龄段:一、二十岁以前,在老幼栖息所受教育。二、二十 
一岁至三十六岁,从事农业劳动,兼做其他工作。即二十一岁筑路,二十二 
岁开矿伐木,二十三岁至二十六岁筑室,二十七岁至三十岁制造铁器、陶器 
及杂物,三十一岁至三十六岁纺织及制衣。三、三十六岁以后,免除农业劳 
动,从事各种工作。即三十七岁至四十岁烹饪,四十一岁至四十五岁运输货 
物,四十六岁至五十岁当工技师及医师,五十岁以后入栖息所任养育幼童及 
教育事。刘师培要求每一个人都按照这一铁定程序轮换。你想当运输工人吗? 
先干十六年农业活儿,再当四年厨师,在四十一岁至四十五岁之间才行。你 
想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吗?那就要等到五十开外,遍历农、工各种行业之后。 
也许你不想当医生,但轮换表中有此一项,非当不可。至于科学家、作家、 
艺术家、新闻家,轮换表中没有,你也别胡想。刘师培把他的这种设计称为 
 “人人为工,人人为农,人人为士”,是“权利相等,义务相均”的最高美 
满境界。 
     不能认为刘师培的“均力”说完全荒唐。从有分工以来,人类就渴望打 
破分工的束缚。欧文、傅立叶、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曾设想过,在未来社 
会里,劳动者可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志趣经常地自由地调 
换工种,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但是,社会主义大师们所设想的是生 
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人的全面解放,而刘师培所设想的则是自然经济基础上 
人的全面束缚,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大破坏和大倒退。 
     刘师培提出了“均力”说,其实并不准备实行,所以他很快就归附了清 

…  76…

朝政府,后来又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倒是“史无前例”的十年间,将工人调到大学和研究机关去“掺沙子”, 
将知识分子赶下干校去“学工”、“学农”,很有那么一点实行“均力”说 
的意味。不是吗? 

…  77…

                         刘师培的“水灾共产主义” 

     我在一篇小文中说过,在中国平均主义思想史上,应该有刘师培的位置; 
本文想说,在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史上,也应该为刘师培写几笔。这是 
因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的鼓吹者之一,并且曾经设想过一 
种“贫穷共产主义”的典型“水灾共产主义”。 
     刘师培是个经历复杂的人物,因此,人生的色差很大。可以说:既曾“大 
红”,也曾“大黑”。关于他的“黑”,本文暂且不表。这里先说他的“红”。 
那还是清朝末年,刘师培正在上海做革命党。某日,他顾盼自雄,起了个笔 
名叫“激烈派第一人”,那意思是说,他是当时天下革命性最强、最彻底的 
人。当然,这在清朝政府统治下是无法安身的,于是,刘师培跑到日本。正 
巧日本的社会党发生分裂,一派激烈,一派温和。自然,作为“激烈派第一 
人”的刘师培便成了日本社会党“激烈派”的朋友,变得更加“激烈”起来。 
那时,孙中山正在提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刘师培认为其革命性太 
差,不能从根本上拯救百姓。于是,他便邀约了几个人,组织“社会主义讲 
习会”,作演讲,搞翻译,办报刊,提倡俄国人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 
主义”。这样,刘师培就成了东京中国革命党人中“红”极一时的“共产” 
迷。 
     那时,刘师培写了许多鼓吹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的文章。其中有一 
篇写于1908年,题为《论共产制易行于中国》,引证大量古书,说明中国古 
代早就实行过“共产”制。例证之一是《礼记·祭法》篇中“黄帝明民共财” 
一语,刘师培认为:“共财”即“共产”。其二是东汉班固等人所编《白虎 
通》书中的一段话:“古者所以有宗者,所以长和睦也,通其有无,以财理 
族。”刘师培以此证明:“古代一族之财,为一族所共有”,可以称为“宗 
族共产制”。其三是 《汉书·食货志》对古代井田制的描绘:“井方一里, 
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力役生产,可得而平。”刘师培赞美这一制度,“同 
力合作,计亩均受,于均财之中寓共财之义”,是所谓“乡里共产制”。 
     因此,刘师培的结论是:中国社会和欧美不同,中国实行共产远较欧美 
容易,其方法是: 

          于一乡一邑之中,将田主所有之田,官吏所有之产(如仓库),富商所管之财(每乡富民 

      均有蓄藏,又典当各业多为富民所开设),均取共有,以为共产之滥觞。若各境之民互相效法, 

      则此制可立即施行。 

这就是说,只要改变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关系、财富的所有关系和分配 
关系,“均取共有”,就“立即”实现共产主义了。至于生产力,那可以在 
建立了共产制之后再发展。他说: 

          此制既行,复改良物质,图生产力之发达,使民生日用之物质悉供全社会人民之使用,则 

      争侵不起,而共产制度亦可永远保存。 

刘师培毕竟是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还在1907年,他就在他主持的 
刊物上译介过《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章节,因此,他懂得生产力这一概念, 
但是,他以为那不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可以先实行“共产”制,然 
后再“图生产力之发达”。他完全不懂得,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相适应, 
生产关系超前了,其结果将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以至摧毁生产力。 
     刘师培甚至认为,闹起水灾来,就可以在中国立即建立“共产主义”。 
1908年,广东大水,他便写了两篇文章,一篇题为《论水灾即系共产无政府 

…  7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