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文明 [奥地利] 弗洛伊德-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碰到一件与它相悖的事实:它最终又会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这就是说,性兴奋带来的紧张感必然会伴随着愉快感。即使性器官尚处于准备期的变化阶段时(如阳具的勃起),便已经伴有明显的满足感。究竟这种不愉快的紧张感与这种愉快的感觉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
有关快感与痛感的问题,依然是当今心理学中最弱的一环,现在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就事论事,尽量避免触及整个结构。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些旧的快感区是怎样适应于新的秩序的。我们看到,还在性兴奋的预备阶段,它们就已经被委任重要任务。以眼睛为例子,它本来离对象的距离最为遥远,但在追逐对象的时候,却是最常用到的。它常常被一种特殊性质所吸引。这种性质乃是从性对象身上发射出来的。一般人常用“美”这个词去称呼这种性质。我们则把这种存在于对象身上的奇怪性质称之为“吸引力”。
吸引力一方面造成快感的出现,一方面又造成性兴奋的猛增,把还在沉睡状态的性激动唤醒。至于其他快感区的刺激效果,如手的抚摸等,也有着类同之处。一方面是造成快感的预备阶段上的各种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引起更大的快感;另一方面性紧张也相应的增加。假如快感不能继续涌现,它便会一举变为极为明显的不愉快感。另一种情况也许会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例如,假如当时有一个尚未达到性兴奋的快感区(如女人的乳房)
被人抚摸,这种抚摸本身便会引发快感,但是它同时又唤醒了性的兴奋,因此便要求得到更多的快感。真正的问题在于,前一种快感为什么竟能引发要求更多快感的欲望。
前期快感的形成机制
然而快感区所担负的使命是非常明确的,从上述例子中所作出的结论适用于一切情形。先是它们自身的激动所造成的相当程度的快感,这种快感中又增加了紧张感,紧张感又注定造成特定量的动能,以使性行为可以完成。这种行为的最后一部分乃是由一个快感区达到相当激动之后完成的。先是生殖区本身,即阳具的龟头被它的最适合的对象,即阴道的粘膜所激动,经过由这个激动所带来的快感,又通过反射而产生动能,最后将性的产物射到体外。这最后一种快感会使人达到如醉如疾、飘飘欲仙的境地,与早先的各种快感在发生机制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完全是一种经由排泄而达到的快感满足,原欲的紧张感至此便全部消失了。对这两种快感(一个是经由快感区的激动,另一个得自精液的排泄),我认为很有必要赋予不同的名称,以便把它们区别开来。我们把前一种快感称之为前期快感(fore-pleaBsure),把后一种快感,即性活动得到最后满足的快感,称之为终极快感(end—pleasure)。
前期快感大体同儿童期性冲动所供给的快感类似,但幅度较小;终极快感则是随着青春期的变化,最新才出现的。有关快感区的这一新功能,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公式化语言加以表述,这就是:儿童期所曾取得的前期快感形式,均为这种新的功能贡献一份力量,以致于在最后的满足里得到更大的快感。最近我又在精神生活的另一个极为不同的领域里,发现了类似的情形,这便是:少量的快感可以引发出更大量的快感。在这一领域中,我们也有机会更深入地探讨快感的性质。但是,前期快感与幼儿生活之间可能出现的病态关系,同样也会逐渐加强,在前期快感赖以表达的机制里,确实存在着一种危险,对正常的性目的造成极大的威胁。不管在性的预备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如果它带来过多的快感和过少的紧张感,问题就会相应发生。经验证实,这种有害情况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这一快感区(或与之相当的“部分冲动”)早在儿童期便已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强烈快感。如果再有其他一些有利于使之固置的因素起作用,成年后就会发生强迫性行为——阻止前期快感向终极快感的发展或前进。许多性反常形成的机制的确就是如此。它们的明确表现就是:在性的整个过程的某一准备动作上逗留不前。如果生殖区的首要性早在幼儿期便已描绘出来的话,因前期快感而造成的性机制功能的失败便可以得到避免。童年期的后半阶段(即从八岁到青春期),常常有助于此事的形成。在这种年岁中,其生殖区的表现已和成人极其相似了,假如这时通过性感区的满足经验到某种形式的快感,它们便是激动的感觉和准备性的变化发生的地方。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结局依然是漫无目的的,性过程不能继续进行。除了这种快感的满足之外,即使在儿童期中,便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性紧张。不过这种情况比较稀少,因而不大常见。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在讨论性欲的来源时,我们已有充足的理由去声称,这个过程本身便已兼有性满足和性兴奋了。人们也许早已明白,在我们探讨性的真相的过程中,开始时把幼儿和成年人的性生活区分得太清楚了。我们此时不得不作出一些矫正,这就是:幼儿性欲不只表现在偏离正道的人的性生活里,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有着明显的表现。
第二节性兴奋问题
对于那种与快感区的满足同时出现的性紧张感的来源与性质,我们还未曾涉及。有人认为,这种紧张感乃是经由某种方式来自快感本身。这种浮浅的见解,不但不可能,并且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在性物质排出的最大快感中,不但不会产生紧张,而且会消除一切紧张。这说明,快感与性紧张的关系只能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在正常情况下,唯有性物质的释放才能中止性的兴奋。除此以外,性紧张与性产物之间,还有其他种种基本的关系。在那些禁欲者当中,性的活动只能在晚间凭借梦境幻化出来,这种性活动也会释放出性物质,从而带来快感。每一次发泄的间隔虽然不同,但又不是无法预测的。对于梦遗机制的以下解释,好象很有道理:造成这种性紧张并以这种幻觉式的间接方式发泄出来的,是积聚而未得发泄的精液。性欲能够预先消除这件事,同样证明了这个事实。在没有精液蓄积时,非但性的动作不可能完成,就连快感区的激动状态也消失了。这就是说,即使有了适度的刺激,也不会再带来快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要想带动起快感区,相当程度的性紧张(或物质积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由此可想到,正是性物质的积聚才产生和维系了性的紧张。我想大概一般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这些储积的性产物会对储存器的器壁形成压力,从而激奋了脊椎中枢,这种紧张状态会继续向上传递,最后被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所觉察,造成意识上常见的紧张感。假如快感区的激动能增加性的紧张,这只有一个可能的途径:各快感区早已通过生理上的通路与这一中枢区联系着。它们大大增加着激动的强度,例如加上适量的性紧张,就足以引发性行为的特殊动作;如性紧张不足,它们便只能刺激性物质的增加。这种人人都折服(连克拉夫特。伊宾描绘性过程时也很相信)的理论,也有其一定的致命点,这就是:它只适于说明成年人的性活动,而忽略了以下三种特殊情况:这三种情况分别是儿童,女人和阉割后的男性。在这三种人当中我们根本找不到男人特有的那种性产物的积聚,因而不能用上述方式去理解。但即使在这些人中,各快感区仍然会服从于生殖区的统治。但在这些特殊情况中,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运用性产物的积聚而得到圆满的解释。
内生殖器的过分强调
性的兴奋在很大程度上和性物质的产生毫无牵扯。这一说法可以在阉割后的男性身上得到说明。他们的原欲往往逃脱了手术阉割的伤害,而得以保持,因为对意欲摧毁的行为,在手术后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听了C。里格尔的下述观点后,大可不必感到奇怪。里格尔认为,男性性腺假如在成年之后再除去,便不会对这个人的性心理产生新的影响。这就是说,性腺通常与性欲无关,男人阉割后的情况只不过再一次证实了我们很久以来从卵巢割除中领悟出的道理,也就是:性腺的割除并不能消除心理的性特征。当然,假如在青春期之前性心理较微弱的年代里实行阉割,便可以达到以上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性心理的消失除了因为性腺的丧失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抑制其发展的因素在起作用。
化学理论
对脊椎动物加以性腺割除(割去睾丸或卵巢)以及对这类性器官施行各种移植手术的动物实验,为解决性兴奋的起源问题投下了一道曙光。这些实验皆标明了性物质积聚的重要性。有些人(如E。斯坦纳,Steinach)已经可以通过这种实验使动物的雌雄互变,而且使它们的“心一性”
行为(Psy—chosexuol)也随着肉体特征改变而改变。实验发现,在性腺中影响性特征的力量并不是存在于产生精子或卵子的部位,而是从那些可称为“青春腺”的间隙细胞的分泌中产生出来。未来的研究很有可能会证明,这种青春腺的分泌物也是两性的。因而,有关高等动物的双性理论原来有着解剖学的基础。当然,它们很可能不是体内唯一能制造这种促成性兴奋及性特征显现的器官。无论怎么说,这样一种新的发现同我们所熟知的甲状腺对性起的作用是极为相近的。我们相信,性腺的间隙组织会分泌出一种十分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血液的传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的变化,从而引起性的紧张感。关于这种“毒”性刺激仅表现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情形,我们常会在某些误入人体的毒素的作用中见到。实际上,即使单纯从理论角度来研究那些导向性过程的单纯毒素或生理性的刺激,也远远超乎我们的能力。我对这一假设并没有什么偏离的地方。我所要吸取的,是它的根本精神,或者说,只保留性作用要受化学变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只要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这种现象作出更新的或者更合理的解释。据我所知,有一件极为重要、但又很少为人们注意的事实,对这种化学理论是十分有利的,那便是:因为性生活受到扰乱,而导致其病的心理症患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兆,与那些对吗啡或其它东西成瘾的人中毒或突然戒掉时发生的情景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第三节原欲理论
这种认为性兴奋有着化学基础的理论,与我们为了理解性生活的心理表现而提出的一种辅助性概念不约而同,这种辅助性的概念就是“原欲”(Libido)概念。所谓原欲,就是指一种或大或小的力量,可以以它来测定性兴奋领域内的不同过程及这些过程的变态表现。就我看来,即使原欲,也依据它的源泉和它属于何种心理过程而各有不同。不同原欲之间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有着质的区别。我们之所以要从其他心理能量中把原欲能量分离出来,是为了表达这样的一种假设:机体性活动是经由特殊的化学变化过程而获取其营养的,性兴奋不仅来自所谓的性部位,而且更多的是来自全身各器官。这样我们就为自己建立起一种原欲量子概念。我们称它在心理中的表现为“自我原欲”作出区别,我们还可以把自我原欲称为“自我原欲”
(ego—Libido)。这种自我原欲的产生、增加、分配和转移,将对我们观察到的“心一性”现象作出更有力的解释。然而只有当“心理能”投注(Cathexis)于性对象上面,化为“对象原欲”
(object—libido)时,精神分析的探讨才能最终解释这种自我原欲的情形。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它聚集或凝固于对象上(或离开这些对象而投向另一些对象)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它化为个人性活动的状态。这时候,原欲本身却暂时地或部分地消失了。对于“转移型心理症”的精神分析,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至于“对象原欲”,我们也曾经指出,它会从对象撤回,在一般时间内以一种紧张力呈现自己,最后终于收回到了自我之中,再度变成自我原欲。为了与“对象原欲”作出区别,我们还可把自我原欲称之为“自恋原欲”
(narcisis—tic—liBbido)。在精神分析领域,要想达到“自恋原欲”的境界,似乎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这条鸿沟的这一边远远探视这“自恋原欲”的活动,并且构想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自恋或自我原欲乃是一个很大的储仓,投资或投注出去的能量便从这里出发,最终又回到这里。自恋原欲对自我的投资乃是从孩提时代便已存在的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又因为原欲的不断扩散,这一现象遂被掩蔽并积存于最低层。我们之所以要构想出这样一套原欲理论去解释心理症及精神病的病态状况,原在于用“原欲”这一简单明白的词去表达所有可见的现象以及可知的过程。不难理解,自我原欲的自然(或命定)倾向在这里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它甚至于可以去解释那些更深层和更严重的精神病态。然而与此同时却又有一个问题出现: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法,迄今为止还只能为对象原欲的“变型”提供一些比较确切的资料,目前仍然不能从自我原欲所处的那片浑浊不清的能源中,把自我原欲单独分离出来。因而现在我们还只能靠推想来缔造原欲理论。如果有谁追随荣格(C。G。Jung),运用他的方法去精简原欲概念,企图使它同精神本能的整体完全吻合,就会使精神分析观察的一切成果化为乌有。刚才我已指出,性功能有着其特殊的化学基础,这一点最能容许我把性本能的兴奋同其他精神活动分开,从而使“原欲”的概念依旧保持前面所说的那种较狭窄的意义。
第四节男女之间的分化
众所周知,男女性特征的明显分化始自青春期。分化的结果对今后人格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