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话治世经典 >

第3部分

白话治世经典-第3部分

小说: 白话治世经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那些平庸无能的将领,既不能善于运用强弱之势,因而常打败仗,却说:“我的军队中掺杂着老弱的士兵,并非全部是精兵,因此不能够打胜仗。”
  他们不懂得老弱的士兵,本来也是军事指挥家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引诱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这样,等待我军的就是失败的结局。
  所以聪明的统帅,总是舍得牺牲自己的弱兵,而使敌人轻易地拚掉他的强兵;不计较小的损失,而用心于取得大的胜利。指挥战争的要领,本来就不过是以追求最后胜利为目标罢了。 
攻守战术[攻守第四]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术。……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士兵的锐气,浪费粮食军备,因而延缓取胜的时期;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再分开作战,敌人就会秘密行动,偷袭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
  所以说,进攻时应该攻击敌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时也应该防守敌人所不攻打的地方。
  进攻有三种战术,防守也有三种战术。这三种战术一是正兵,二是奇兵,三是伏兵。
  宽广平坦的道路,战车交错,人肩相摩;出征经过这条道路,回来也经过这条道路;我军一定进攻的地方,正是敌人一定防守的地方,这就叫做正兵战术。
  用大军进攻敌人的南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北边;用大军进攻敌人的东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西边,这就叫做奇兵战术。
  在高山深谷之中,在盘曲绝险的半道上,埋伏军队,不敲锣,不击鼓,然后突然出现在平原上,出击敌人的心腹之处,这就叫做伏兵战术。
  用正兵的战术打仗,胜败不可预料;用奇兵的战术打仗,十次战斗可以取胜五次;用伏兵的战术打仗,打十次而十次都可取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正兵所攻击的对象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正兵所攻击的军队,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用奇兵所攻击的城他,不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奇兵所攻击的军队,不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如果用伏兵,那么敌人就无城可守,无兵可用。
  只会用正兵进攻,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进攻,这样的将帅就和木偶人一样。只会用正兵防守,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防守,这样的将帅也和木偶人一样。
  现在那些做盗贼的人,有的是毁门撬锁进去行窃,有的是从没有上锁的旁门进去行窃,有的是翻墙穿洞而进去行窃。毁门撬锁而主人不觉察的,情况很少;从不上锁的旁门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有一大半的比率;翻墙穿洞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则是到都可见到的事。做为主人,不应当说:“只要大门关锁牢固,旁边的小门和墙上的小洞就不必忧虑了。”
  用正兵的战术,就好比毁门撬锁为盗一样,成功与否不可预料;用奇兵的战术,就好比从没上锁的旁门为盗一样,大半是可以成功的;用伏兵的战术,就好比翻墙穿洞为盗一样,十次有九次可以成功的。
  所谓正兵战术,像战国时秦国的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省云宝县东北农润河畔王垛村),三国时吴国的长江、蜀国的剑阁(道路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为诸葛亮所开辟,为川、陕间交通要道,利于防守),都是其例。
  战国时代中原六国曾经进攻函谷关,被秦国将军所打败。曹操曾经攻打长江,被周瑜击溃而逃。钟会(三国时长社、即今河南省长葛县人。有才学,
  曾做魏国司徒,后因谋叛,为乱兵所杀)曾经进攻剑阁,被姜维(三国时天水、即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字伯约。为蜀汉大将军)所阻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方预先就设有守备。
  刘濞(刘邦兄子,封吴王。汉景帝时谋反,兵败,为东越人所杀)反叛汉朝,北上进攻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田禄伯(吴王刘濞之臣,官大将国)向刘濞请求给他五万人马,沿着长江淮河从另一路进攻,等收取淮南(诸侯国名,都寿春,即今安徽省寿县)、长沙(诸侯国名,都临湘,即今湖南省长沙市)以后,再到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县西南丹江北岸)与刘濞会合。
  岑彭(东汉棘阳、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字居然。初随王莽,后归刘秀,封舞阴侯。后率军入蜀攻公孙述,至武阳为刺客所杀)攻打公孙述(东汉茂陵、即今陕西省与平县东北人,字子阳,起兵反王莽,自立为蜀王,后称帝,号成家,在位十二年,为汉军所败,被杀),从江州(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沿都江(水名,即今四川省成都地区的岷江)逆水而上,大破侯丹(公孙述的都将)军队,直接攻取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绕到延岑(公孙述的部将)军队的后面,以精锐的骑兵急速奔赴广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距离成都不过数十里。
  李愬(唐临潭、即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字元直。有谋略,以平吴元济反叛有功,封为凉国公)攻蔡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蔡州的所有精锐部队都用来抵抗李光颜(祖先为河曲、即今宁夏自治区东南一带羌族人,姓阿跌氏,唐肃宗时赐姓李,字光达。因讨平藩镇有功,官至检校司空),不防备李愬。李愬从文城(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出发,攻破张柴村(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之后,急速奔驰二百里,半夜抵达蔡州,黎明就擒获了吴元济(唐沧州、即今河北省沧县人,淮西节度使兼蔡州刺史吴少阳之子。公元 814 年9 月,吴少阳死,吴无济自请代父职,朝廷不许;10 月举兵反叛。1817 年 10月,李愬雪夜袭蔡州,擒美元济,送京师斩首)。
  这些,都是用奇兵战术的例子。
  汉武帝攻打南越(国名,在今广东、广西一带,都番禺,即今广东省广州市),唐蒙(人名,汉武帝时任中郎将)请求发动夜郎(国名,在今贵州省西部、北部,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省南部一带,公元前 111 年归汉,置牂牁郡)军队,乘船从牂牁江(一名都泥江)沿水路而下,直抵番禺(即今广州市)城下,突然出现,南越人根本没有料到。
  邓艾攻打蜀国从阴平县(在今甘肃省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出发,经由景谷(道路名,在今甘肃省文县南沿白水江入四川),将士们攀援树木,缘着险恶的石径,鱼贯而进,到了油江县降服了马邈(蜀汉将军),到了绵竹县斩其守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字思远,官至尚书仆射,军师将军),接著又迫使刘禅投降。
  田令孜(本姓陈,字则仲,唐末蜀县、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唐僖宗时为宦官,专朝政)率军把守潼关,关的左边有个大山谷,名叫禁谷,没有派兵把守。林言(唐末曹州冤句、即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人,黄巢的部将)、尚让(亦黄巢部将)便从山谷中进入关内,夹攻潼关,守关的唐朝军队被击溃。
  这些,都是伏兵战术的例子。
  我考察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他们在一次战役之中,尚且要用正兵、奇兵、伏兵三种策略,来取得胜利,何况是守卫一个国家、攻打一个国家这
  类关系着整个天下安危的战争,难道可以用那些不懂得这三种用兵战术的人为将帅吗? 
用间不诈[用间第五]
  夫兵虽诡道,而本子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
  孙武说过“间谋有五种”(《孙子兵法·用间篇》:“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又说过:“商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伊挚(商汤的宰相,官号叫尹,所以又称伊尹,原为汤妻的陪嫁奴隶,后辅佐商汤伐夏桀,建立商朝)曾经待过夏朝,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吕牙(即姜太公)曾经待在殷朝,了解殷朝的情况。因此,明智的君主、贤能的将帅,凡是能用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做间谍的,就一定能够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所在,整个军队要依靠他来决定行动。”
  考察《尚书》的记载,伊尹确实到过夏朝,认为夏朝政治丑恶,就往毫京归顺商汤。根据史书记载,姜太公曾经为殷纤王做事,因为纣王无道,才离开殷朝,投奔周朝。所以孙武说伊尹曾待过夏朝、吕牙曾待过殷朝,是确有其事的。
  但是孙武又认为他们是间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商汤、周文王(姓姬名昌,死后谥号文。为周武王之父,殷时为西方诸候之长,号西伯,奠定了周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历史上常与周武王并称为“文武”)本来就命他们在夏朝、商朝做间谍吗?难道伊尹、吕尚本来就是为人做间谍的吗?或者是夏桀(姓姒,名履癸,夏朝末代君王,史称夏桀)、殷纣本来就是只有依靠间谍才能讨伐的吗?——即使是智慧最低下的人,也懂得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的意思是:天下的存亡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当伊尹在夏朝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伊尹,那么民心就会回复安定,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等到伊尹来到毫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得到伊尹而不能任用,夏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看着人民陷入困苦之中而坐视不问。”
  于是就联合天下诸侯一起来讨灭夏桀。
  当吕牙在商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吕牙,那么天赐的福禄一定会恢复,我还忧虑什么呢?”
  等到吕牙来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得到了吕牙而不能任用,商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够长期阻止天意的贯彻。”
  于是就命令周武王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来讨灭商朝。
  这样看来,夏朝、商朝的或存或亡,是依赖于伊尹、吕牙的是否被任用而决定的。
  现在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将帅才算是贤能的?一定会回答说:“能预先知道敌国作战的胜败,就是贤能的将帅。”
  再问他用什么办法可以预先知道敌国作战胜败呢?他一定会回答说:“不吝惜千金,所以能使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为他刺探敌国的情况。”或者说:“能根据敌国使者的言行探测他们的阴谋计划。”
  他们这样做也真是够辛苦了!像伊尹、吕牙这样,一来归顺就决定了夏朝、殷朝灭亡的命运,使得商汤、周武王没有用间谍的名声和用间谍的辛劳,却得到了用间谍的实效。这如果不是有上等智慧的人,谁能够做到?
  用兵打仗虽然属于诡诈之道,但是以坚持正义为根本的人,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五种间谍的运用,它的归宿总是诡诈之道,成功了会得到好处,失败了就会带来灾祸。况且,我对别人使用诡诈,别人也将对我使用诡诈。所以能以间谍取胜的人,有时也会因间谍而遭到失败。
  我的间谍不忠贞,反而会被敌人利用,这是失败的第一种原因。
  间谍得到的不是敌人的真实情况,而是故意显示的虚假情况,却以为是可信的,这是失败的第二种原因。
  做间谍的人接受了我的钱财,不能探得敌人的秘密计划,因为惧怕惩罚而编造一些假情报告诉我,这是失败的第三种原因。
  在正义上尽心力的人,这一件事情做好了,其他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可成功;在诡诈上用心计的人,做一百件补救的事,却会有一千件繁杂的事情发生,终归还是失败。把聪明用在诡诈上的人,是不能够依靠的。所以五种用间谍的办法,并不是圣明的君主、贤德的将帅所崇尚的:他们所崇尚的,应该是争取到极高智慧的人做谋士。
  因此淮阴侯(韩信)、曲逆侯(陈平)坚持正义不愿为楚王效力,而汉高祖得到他们之后,就决定了消灭项籍的计划;李左军(秦末人,赵王歇的大臣,封广武君)、周叔(秦末人,魏王豹的部将)不被赵王和魏王信任,因而淮阴侯进兵赵、魏的计划就决定了。这也是使用间谍的一种办法啊! 
理论与实战[孙武第六]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子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连续向他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这样的人就是天下的奇才了。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而说“我不会用兵”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连续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能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但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始终不遭到失败的,又能有几个?
  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不遭到失败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世所有的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崇敬。
  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真是神出鬼没,妙不可言,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因而揣测他作为出色的军事家,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不知道他领兵打仗却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的时候,是以孙武为统帅的;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后来越王勾践又率大军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旦接踵而来,吴王(指夫差)奔走而不及自救之时,孙武却对消除这些祸乱一筹莫展。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责求他的过失,大概有如下三条:
  ·《九地篇》说“把威武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姓公孙,封于申,故称申包胥。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