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人心与人生 作者:梁濑溟 >

第15部分

人心与人生 作者:梁濑溟-第15部分

小说: 人心与人生 作者:梁濑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莫如人心。简捷地一句话:人心正是宇宙生命本原的最大透露而已
  生命本原是共同的,从而一切含生之物,就自然是都息息相通的。譬如音乐感人,世所共知;音乐亦且能感动得动物,甚至感动得植物。曾见北京《参考消息》刊出外国通讯社的报道,有时音乐演奏可使乳牛产乳量增多;乃至对于植物生长,音乐亦且有其效用而不虚,非其明征乎?
  我们为了说明人心,往往就说到生命,却总不免浑沦言之,现在有必要略加剖析言之如次。
  (一)生命非具体之一物,只在生物体质所特有的那种现象或性能上见出来。什么现象或性能?如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实质上就是这些蛋白体化学万分的不断地自我更新〃。又说:〃我们所知道的最低级生物,只不过是蛋白质的简单颗粒,可是它已经呈现了生命一切本质的现〃⑴。
  (二)恩格斯所说〃化学万分的不断地自我更新〃即昭示了生命最简单扼要一点,下文复加以申说,且从而指出有生命与无生命如何不同──〃一切生物所共通的生命现象首先在于蛋白体从自己周围摄取适当的物质予以消化,而体内较老部分则趋于分解,并被排泄。其它无生命的物体也在自然过程的行进中变化着、分解着并结合着;可是在这之后它们已不复成为原先那样东西了。岩石经过风化,已不复成为岩石,金属经过氧化就变成了锈。似此,在无生命物体成为其破坏原因的,在蛋白体中却成为生命的基本条件。当蛋白体中构成部分的这种不断转变即吸取营养和排泄的不断交替一旦停止进行之时,蛋白体亦即从此停止其生存而趋于分解,亦就是归于死亡。所以生命即蛋白体的存在方式,首先在于蛋白体第一瞬间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而这情形之发生不象无生物那样是从外面造成的某种过程之结果。反之,生命通过吸取营养和排泄来进行的新陈代谢,是其担当者(蛋白体)所自来就有的自我完成过程。〃
  〃从蛋白体的主要机能──通过吸收营养和排泄来进行的新陈代谢中,从蛋白体所特有的造型性,产生出所有其他的最单纯的生命特征:(1)感受性──这在蛋白体和其营养物的互相作用中已经包含着了;(2)收缩性──这在吞取食物时就以极低程度表见出来了;(3)成长能力──这在最低级的程度内包含了分裂性的繁殖;(4)内在运动──若没有这种运动,摄取和消化食物都是不可能的〃⑵。
  (三)很显然,所谓生命远非只于如上所说那样而止,恩格斯所以紧接着说:
  〃我们关于生命的这义自然是非常不够的,因为它还远没有包括所有生命的现象,而只是限于其中最一般最单纯的现象。(中略)为了要对于什么是生命,获得真正详尽的理解,我们必须探究生命表现的所有形式,从最低级到最高级〃⑶。
  他说的最高级,意指人类意识活动(涵括自觉能动性、计划性)那样形式吧。
  (四)很难给生命下定义或界说。科学在生物界中的分门别类,是出于人之所为,应合人的需要;其实此门彼门,此类彼类之间正有许多过渡型,既非此非彼而又亦此亦彼。植物动物之间且难划界,其他种种何莫不然。所以恩格斯曾指明〃僵硬的凝固不变的界线是同发展的学说不相容的〃;又说〃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理解生命、认识生命,既要从生物去理解和认识,而生物乃千差万别,高下茫茫然悬远之极;你将怎么把握它呢?
  (五)何况由于学术界的进步与深入,前既有尿素的合成,近且有胰岛素的合成,宇宙无机界与有机界,无生物与生物,尚且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那么,求生命定义于生物界内大不易,就是生物界内外的区别亦复难言之矣。
  (六)然而我们不难由此看出,宇宙中是浑然一事耳。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又说:〃道通为一〃,其殆谓此乎?万象差别不善观其通,固然不可;翻转来,泯没其差别又何尝可以行?这就是要唯物辩证主义的宇宙观。宇宙从无机而有机,而生物,而动物,而人类……总在发展变化着;发展变化是起于内在矛盾的,其间由量变而达质亦──亦称突变或云飞跃──便显见出由低升高的许多阶段区别来。阶段大小不等,而涵小于大;区别则从量到质,通而不同。宇宙发展愈到后来,其发展愈以昭著,愈以迅速,前后悬绝不可同语。既见有高低阶段,又且有流派分支。此在生物有机体出现后,物种岐出,最为显著。人类社会发展史自古至今既有其阶段可分,而各方各族的文化复多岐路焉。凡此者,皆以各自内在矛盾为主,而其环境遭际又互有不同也。
  (七)生命本原非他,即宇宙内在矛盾耳;生命现象非他,即宇宙内在矛盾之争持也。生物为生命之所寄,乃从而生生不已,新新不住。生物个体有死亡,乃至集体(某种某族)有灭绝,此不过略同于其机体内那种新陈代谢又一种新陈代谢耳。生物演进,花样翻新,物种层出不穷,要均来自生命向上奋进之势。然不免岐误纷出于其间,乃各落于所进之度而止(见第五章);人类而外一切生物今所见者皆是也。唯独循从发头、发脑、发皮质之一系曾不稍懈地直前而进的人类(见第六章第五节前文),至今犹在发挥着宇宙生命本性,自人的本质以至社会文化日新未已,岂不可见。
  (八)说新陈代谢不可泥于如上所说那些粗迹而止,更须深入幽渺以察之。前于第四章论主动性略开其端。此如论──
  战争胜负是有许多因素的,然总不外客观存在的旧因素和加上主观努力的新因素。旧因素种种非一,双方各有其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综合计算下来,彼此对比,可能有一方占有优势而一方处于劣势。新因素即指主观之努力,亦即争取主动之争取,亦即各方主帅于其所拥有的条件如何运用。此在事后较论之,其间彼此举措可能各自有善巧有不善巧,亦种种之非一。然归结下来,胜负之所由分,往往不在前者──旧因素,而在后者──新因素。此即据说〃事在人为〃也。
  人在思想上每有所开司,都是一次翻新;人在志趣上每有所感发,都是一次向上。人生事业不论大小,有所成就无不资于此者。若追问其事之所由成就,一切可说得出的都不过是外缘条件,而不是活用这些条件的能动主体──生命本身。生命是自动,是能动,是主动,更无使之动者;凭空而来,前无所受。这里不容加问,无可再说。问也,说也,都是错误。
  事在人为者,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之也。人的因素最重要,一切改变旧局,创造新局,要唯在此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也。旧局是一点点转变的,新局是一点点创出的。新的一出现便成旧的,立刻都归属外缘条件去。只有吾人生命当下之一动是新的,其他都不是。一个当下,又一个当下,刹那不住,新新不已者,非独人类生命为然,其他生物莫不然。第以其他生物误入岐途,往复旋转,总在相似相续中,无创新之可著见;著见创新,抑且不断地创新者乃独在人类焉。要须从此著见之创新而深入幽渺以察见吾人生命上新新不已地当下之一动。
  (九)吾人生命当下之一动又一动,连续地活动下去,有类近于其他生物者,有迥然不同于其他任何物类者;(1)从此身自发性而来的一动,连续地如是活动去,殆与其他生物无大异也。(2)独若从人心自觉而发的一动,继续发动不已焉──略如前云思想开悟翻新、志趣感发向上之例──则迥非其他物类之所有矣。
  今且暂置前者不谈,专谈后者。后者正是人事著见创新所自出。
  凡眼前世界现成所有者,对于吾人生命都属外缘条件亦即旧因素,可以有利于创新,亦可以为不得,却是人总离开它不得。人只能就在其中改旧创新。新之创也,无不因于旧之改而来,历史是割断不了的。此非止言外在事物,即吾人一念之微就其内容前后关系来看,讵不如是耶?念念相续而转,其新者独在其念之乍转耳。此存乎生命幽渺之一动出自宇宙内在矛盾之争持,不属世间之所现有,而是乍然加入现世间来的,故曰新,故曰凭空而来,前无所受。凡生命当下一动盖莫不如是;非静心自省,难于体察。然大局转变独在此者,自觉异乎自发之惰性顺延于前之势也。
  吾人意识对外活动皆应乎生活需用而起,无时不在计较利害丢失之中;但其同时内蕴之自觉,只在炯炯觉照,初无所为(古人云:寂而照,照而寂)。吾人有时率从自觉直心而行,不顾利害得失者,心主宰乎身;此时虽对外却从不作计较也。此不落局限性的心,无所限隔于宇宙大生命的心,俗不有〃天良〃之称乎,那恰是不错的。它是宇宙大生命廓然向上奋进之一表现,我说人心是生命本原的最大透露者正谓此。
  (十一)若要问:为人心特征的这个自觉性究如何从一般自发性突变而来?先请回看第六章第四节就人类理智从其反本能的倾向如何发展而说的一段话──
  人类果何从而得突破两大问题(个体生存、种族繁衍)之局限乎?此即以理智之反本能,而两大问题固寄托于种种本能之上也。本能活动无不伴有其相应之感情冲动以俱来。例如斗争与愤怒相俱,逃避与惊恐相俱,慈柔之情从属于父母的本能,而两性的本能与其固有一种感情冲动分不开。如是可以类推。然而一切感情冲动皆足为理智之碍。理智恒必在感情冲动屏除之下──换言之即必必心气宁静──乃得尽其用。于是一分理智发展即屏去一分感情冲动而入于一分宁静;同时对于两大问题亦即从而解脱得一分之自由。继续发展下去,由量变达于质变,人类生命卒乃根本发生变化,从而突破了两大问题之局限。理智之发展也,初不过在生活方式方法上别辟蹊径,固将更有以取得两大问题之解决。然不期而竟以超出两大问题之外焉。此殆生命本性争取灵活争取自由,有不容己者欤!
  由心静而自觉以生,自觉与心静是分不开的;必有自觉于衷,斯可谓之心静;唯此心之能静也,斯有自觉于衷焉(见第六章第六节)。
  (十二)心理学上的本能原从生理学上的机构机能而来,人类之从动物式本能得其解放者,要在其机体构造和机能之发展变化。此一发展变化可上溯远古生物进化皆始自分工与整合著见有神经系,以至脊椎动物之发头、发脑、发皮质,如第五章之所叙说,应请回看,兹不复述。特请注意其间迭次提及〃空出来的〃话而理会之!
  从分工以言之,则各事其事于一隅,而中央空出来不事一事。从整全以言之,则居中控制一切,乃有无非其事者。空出一义值得省思,遇事有回旋余地,有延宕时间,全在此也。又分工则让其权于中央,而后整合可因时因以制宜。权者权衡,亦即斟酌选择,可彼可此,不预做决定这谓;是即灵活之所从出也。
  不灵活不足以为人心,因为原是预备它灵活的。然而事实上体现灵活盖非易。可以说:在机体构造上愈为高度灵活作预备,其表见灵活也固然有可能愈达于高度;然其卒落于不够灵活的可能分数在事实上乃且愈多。此以其空出来高下伸缩之差度愈大故也。因此,从人身所表见出来的,往往难乎其言人心。(以上均见第五章)
  人类之出现──亦即人心之出现──在生物进化上自是有其来历的,却不是衔接着动物本能更有所增益或扩大而来,相反地,在生活能力上人类较之动物倒象是极其无能的。此即从理智反本能发展而大有所削弱和剥除,一事一事预做安排者转向于不预做安排而留出空白余地来。(此见第七章第二节)
  空者空隙。有了空隙,则非现世间所有的那一动,方好加入到世间来,而新新不已。必有空隙方好自由活动。生物进化无非奋进于争取自由灵活,其每有所进正不妨看做是空隙又有所扩大。至于人类出现,特见其活动可以自由者,即在其一直奋进不懈,争取得讫今最大空隙也。(当然这是为便于说明而作此借喻。
  此其事理不难明白:神经中枢从大脑内和大脑而下的种种分工愈加深刻细密,其所分出来的便愈以让其主动于上级中枢,愈从自发活动退转为有所待而后动。有待者,有待于权衡选择也。是即行动犹豫以至延长而人心能静的由来,亦即其本能削弱而理智开启的由来。于此同时,自发活动便跃进于自觉能动了。
  (十三)一句话道破:人身──人脑只是给人心(生命)开豁出路道来,容得它更方便地发挥透露其生命本性耳。论其措置是消极性的,而所收效果则将是积极的,伟大无比的。
  柏格森哲学于此确有所见,如其书中所云:……thematerialityofthismachinedoesnotrepresentasumofmeansemployed;butasumofobstacles:itisanegationratherthanapositivereality。(见《创化论》英译本p。99)是已。又曾以开沟挖渠为喻,谓非积土筑堤以成之,但由掘地辟除障碍,遂即豁通耳⑷;可谓罕譬而喻。
  (十四)柏格森亦尝指明〃生命之升进初非以原质之合集与增益,却由于其分化与疏解〃(Lifedoesnotproceedbytheassociationandadditionofelements;butbydissociationanddivistion。见英译本p94)正为生物机体内不断分工与整合,生物乃得以进化而升高其活动能力。分工,是一分为二;整合,是合二为一;有分必有合,所重在分。
  王世宜译《人之奥妙》一书中有些话适宜引录于此,用资参考:
  机器是配合各别零件而成,零件本来彼此互不相干的,当其配合在一起时候,就由杂多的情形一变而成为统一体。此即是说,机器原来提复杂的,嗣后才变成简单。人体恰恰相反,它原来是简单的,嗣后却变成复杂。它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这一单细胞分而为二,新成的二细胞又各分为二,如此分而又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