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幸福之路 >

第71部分

幸福之路-第71部分

小说: 幸福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某一个孩子进行公平教育,即使并非不可能,也是很困难的。成人与小孩之间的权利和愿望很不相同,因而他们不能对追求形成共识,且成人和孩子几乎不直接竞争同一种乐趣。而且,成年人处在孩子服从他们意愿的位置,就按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孩子,结果给孩子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当然,成人能制定明确的训诫对孩子反复灌输这样或那样适合某种情况需要的举止行为:母亲清洗东西时不要干扰;父亲忙碌时不要大嚷;客人来时不要影响他们的谈论。对大人来说,这些要求很正确,但都是些令孩子费解的要求。当然如果待孩子亲切,孩子也会愿意服从,但他们心里并不承认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矩是正确的,因为他不能霸道,且应该明白他人的事他人的追求也是很重要的,尽管对孩子来说,那些事多么奇怪。然而这类方法只能形成孩子外表的好举止。真正的公平教育只能在有许多孩子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这就是孩子不能长期独处的原因之一。木幸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应当尽力为孩子找个伴以获得友情。如果没有别的可能的办法。即使要经常离开家也值得。独处的孩子一定会是压抑的或自私的——也许两者都有。有良好举止的独生子更是哀婉动人的,而举止恶劣的独生子是令人讨厌的。现在的小家庭中,这种情况比以前更加严重。这是提倡孩子上托儿所到幼儿园的根据之一,这点我将在以后章节详细讨论。现在我暂且假定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且年龄相差不远,则他们的喜好大体相同。 
  如果对某种乐趣的竞争,~次只能有一个孩子享有,如骑独轮小车,则会发现孩子很容易理解公平。当然,他们的内在冲动是排除他人自己独享这种快乐,但是,只要大人制定每人轮流享有的规则,则孩子们很快就克服了这种独享的冲动,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我木相信公平心理是生来就有,但我惊讶它很快就产生了。当然必须是真正的公平,而不带有隐秘的偏向。如果你特别厚爱某几个孩子,你就要警觉一些,防止你的感情影响对孩子们的公平分配。自然,一视同仁、平等享有是公认的原则。 
  试图以道德教育来处理公平要求,是没有效果的。不要超越公平原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也不能指望孩子木公平地接受较少的东西。《费尔柴德的家庭》一书中有一章“心中隐秘的罪恶”里,说明了避免不公平的方法。露营坚持说她已经做得很好了,而她妈妈说即使露蓄的举止行为很正确,但她的思想是错的,并引用“人心欺骗一切事物,是极端的邪恶”以耶利米书》,第17章第9节)。因此,费尔柴耳德夫人给她一个小本,让她在她表面上做得很好时,记下她心底里的、极端的邪恶”。早餐时,她父母给妹妹一根丝带,给弟弟一个樱桃,却什么也不给她。她在小本上写她有一个非常邪恶的想法,即她父母弱爱她的弟弟妹妹超过了爱她。大人教育她,她自己也相信:应用道德纪律来处理这种思想。但道德纪律只能把这种邪恶的想法隐藏起来,在以后会产生一种心灵扭曲的结果。恰当的办法是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父母或者也给她一个礼物,或者以她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一时没有现成的礼物给她,她只有等下一次了,这样,父母就除了她“邪恶的想法”。真实和坦率能够解决困难,而试图以道德纪律来压抑只能使“邪恶的想法”更加恶化。 
  与公平联系最紧的是所有权意识。这是件棘手的事,必须灵活机智地处理,而木能生硬地规定。事实上,有一些相冲突的问题很难理清条理。一方面,所有欲在以后会产生许多可怕的罪恶,害怕丧失珍贵物质所有权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相互残杀的主要根源之一。男人和女人应尽可能以不受个人所有权的支配的方式来获得幸福,也就是说,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是因循守旧的活动。基于这个原因,可知尽力培养孩子所有权意识是木明智的。然而,另一方面,在建立这个论点以前,还有许多充足的论据,忽视这点是非常危险的。首要的情况是孩子的所有权意识极为强烈,他刚一抓住他所看见(手眼井用)的东西,这种意识就有了。他抓住了什么,什么就是他的了,要是拿走了他会非常愤怒。我们仍说起所有权就是“握住”,而“保持”就是“握在手中”的意思。这些字眼表明所有权与攫取之间的自然联系。故“贪婪的”一词也是如此。没有任何玩具的孩子会尽自己的可能将捡到的木棍、碎砖或其它奇怪的小东西,视为自己的财产而珍藏起来。所有权的愿望是根深蒂固的,挫伤这种愿望就有危险。而且,所有权意识能培养细心并控制破坏性冲动。孩子有自己制作的东西对所有权特别有益,如果这点也木允许的话,那么他建设的冲动也受到了阻止。 
  在论据如此相冲突的问题上,我们不能采取清晰果断的政策,但是必须通过环境和孩子的天性引导到一定限度。不过,在实践中调和这些对立物还是可以的。 
  对于玩具,有些应该是个人玩而有些就该是大家玩:比如说,摇木马就当然是大家玩。这应该有个原则:共同用的玩具,一次只能一个人享用时,如果玩具太大或太昂贵不能买两份,则必须平等地共同享有。另外,如果玩具给一个孩子玩更合适些(例如,由于年龄的不同),且这~个孩子能享有更充分的乐趣,则玩具的所有权就属于他。如果大一些的孩子学会了玩需要仔细操作的玩具,则不让小一些的孩子拿或毁坏是公平的。但是,小一点的孩子可以个人拥有特别适合他自己年龄玩的玩具而得到补偿。孩子两岁以后,如果孩子木小心弄坏了玩具,不要马上给他换上另一玩具,这种损失感应在孩子身上持续一段时间。不要让孩子总是拒绝别的孩子来玩他自己的玩具。当孩子的玩具太多他玩不过来,如果别的孩子来玩那些闲置的玩具,则不允许孩子表示反对。当然应该排除特别容易弄坏的玩具,和玩具的主人已建设成大厦并引以自豪的玩具。如果可能的话,玩具大厦应当作为孩子智力的奖励而保留下来,直到被遗忘。除了这些限制以外,不要让孩子有占着毛坑木拉屎的态度,也不许孩子肆意阻止别的孩子开心。在这方面,教孩子一点优雅的举止并不困难,必要的严格是很值得的。不要让孩子夺取别的孩子的东西,哪怕是他这么做是在合法权利内。如果大孩子对小孩子不友好,就要以相同的不友好对待大孩子,并马上解释这么做的理由。通过这些方法是不难建立起孩子间的友情,而友情是避免相互间不断吵架和哭啼所必需的。有时候,对孩子有必要严肃一些,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惩罚。但绝无理由使孩子养成欺负弱者的习惯。 
  允许孩子有一些珍爱物,同时也要鼓励他有把碎砖之类的东西当作玩具的习惯,玩具只在他玩时他才拥有专用权。蒙特梭利教具是孩子们共用的;但只要有孩子正在用,其他孩子就木能干涉。这能培养源出于工作中的有限租用权利意识,这种意识木会与以后的生活背道而驰。这种方法对很小的孩子几乎还木适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的建设性能力。但他们一旦掌握了这个技巧,他们就会对这个建设过程越来越感兴趣。只要他们知道他们可以随时用那些建设材料,也就不介意别的孩子也使用了,开始他木愿与人共享的感受很快就因习惯而消除了。然而,孩子很大了,我想应该允许他拥有自己的书,这会激发他爱书和读书的热情。他拥有的书应尽可能是有益的书,如刘易斯·卡罗尔的书①和《坦勒沃德童话(TanglawoodTales)》,而不是单纯拙劣的书籍。如果孩子想要,就应让拙劣书成为他们共用的书。 
  广泛适用的原则是:首先,不要让孩子因没有足够的所有物而产生一种受挫感,这会使他恋财。第二,允许孩子拥有能鼓励他积极活动的个人所有物,并教育他仔细保管,但前提是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引到不涉及个人财产的乐趣中去。当别的孩子希望用他的个人财产时,不允许他小气或各啬。不过,这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孩子自愿借出来,一旦强迫他,目的就达不到了。激励一个快乐的孩子慷慨大方是不困难的,但对一个缺乏快乐的孩子来说,他当然会固守他获得的一切而不放了。孩子获得美德不是通过遭受痛苦,而是通过快乐和健康的方式。 


第七章 诚实



  培养诚实的习惯应该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我认为诚实不仅表现在言语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事实上,在我看来,思想上的诚实更为重要。我宁愿一个人有意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撒谎,也不愿这个人先下意识地欺骗自己,然后想像自己正做一件具有美德和诚实的事。事实上,思想上诚实的人相信语言上不诚实的人总是不会出错的。坚持说谎就是错的人,木得不通过大量的诡辩和颇能迷惑人的行为来补充这一观点,他们以此为欺骗手段,又不承认自己在撒谎。然而,我认为证明是正当的说谎的情况很少——比所谓德行高的人说谎的情况少得多。几乎所有应当说谎的情况都是横行霸道使然或是在从事有害的活动,例如战争。因而,说谎在良好的社会制度里将比现在少得多。 
  实际中,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在毫无恐惧中成长的孩子会是诚实的,其原因不是由于道德教育,而是由于他还不知道不诚实这种做法。受到智慧和友善护理的孩子的眼中充满坦诚的光,甚至对陌生人都有无畏的举止。而遭受严厉管辖和不停教i)l的孩子总是处于担心出现责骂的恐惧中,哪怕是他的举止正常也有越轨之忧。很小的孩子最初是不会撒谎的。撒谎可能是一种发现,源于对父母恐惧的迅速反应。孩子发现大人对他撒谎,且告知真情是很危险的,这种环境下他也学会了撒谎。这些情况要能避免,孩子就不会想到撒谎了。 
  然而,判断孩子是否诚实必须非常小心。儿童们的记忆很不完善,他们常常不知道回答大人认为他们能回答的问题。他们的时间观念也很模糊,四岁以下的孩子几乎不能分清昨天和一星期以前,或昨天和六小时以前的区别。在他不知道回答某一问题时就根据大人的表情和语调来决定是“Yes”还是“比”。他们还以假扮的戏剧性特征来说话,当他郑重其事地告诉你说花园后有一头狮子,那显然是在假扮。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假扮太投入,孩子很容易把玩耍当真事。由于以上原因,小孩的表达客观上常常不真实,但丝毫没有欺骗的倾向。的确,孩子起初把大人当作无所不知的人,且不会受骗,我的儿子(三岁零九个月)总是要我告诉他(为了讲故事的快乐),在我不在场的有趣的场合里他在干什么。我发现几乎很难使他相信我并不知道所发生的事。孩子并不清楚大人怎样理解事物的方式,因而他们认为大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去年复活节我给了我儿子许多巧克力复活节彩蛋。我们告诉他吃得太多就会生病,但告诉他之后,我们就没管他了。结果他真吃得太多而生病了。病一好他就满脸喜悦地来看我,用几乎是胜利的语调说:“我病了,爸爸,爸爸告诉我是会生病的。”他那证实了科学事实的快乐感让我吃惊。自那以后,一有可能就很信任地给他巧克力,尽管事实上他吃得很少,而且,他绝对相信我们告诉他那种食物对他有益。达到这个效果,并不需要道德告诫。实行惩罚或施以恫吓。孩子很小时,就需要给他耐心和严格。我儿子已接近通常孩子偷吃甜食并撒谎的年龄。我敢肯定他有时也偷吃,但他撒谎我就意外了。当孩子的确撒谎时,父母应该比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通过消除撒谎根源的办法来处理,要柔和而理由充足地解释木撒谎为什么会更好。父母不要靠惩罚来处理撒谎,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因而也增加了他撒谎的动机。 
  孩子不说谎,当然是与父母绝对诚实必木可分的。父母教育孩子撒谎是有罪的,孩子却知道父母撒过谎,自然父母的道德权威就失去了。对孩子说真话是非常新颖的观念。这一代之前,几乎没有人做过。我非常怀疑夏娃是否把苹果的实情告诉了该隐和亚伯①,我确信她会告诉她的儿子们,说她从未吃过任何对她不利的东西。父母们过去总是把自己比作奥林匹斯山神,排除了人间亲情,并总是受纯粹的理性的驱使。他们指责孩子时,总是伤心多于愤怒。他们会责备孩子,但会告诉孩子,说他们不是“十字架”,而是为孩子好。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有令人吃惊的敏锐眼光:他们不明白用来骗人的冠冕堂皇的政治理由,却简单而直截地不加理睬。我没有意识到的猜疑和嫉妒,孩子却看得很明显,他会怀疑你那些关于邪恶事物的漂亮的道德说教。你千万别装出从来就正确和超出常人,孩子会不相信你,就算相信也不会因此更喜欢你。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明显地看透了我周围维多利亚式的欺骗和虚伪,并发誓我若有孩子,我决木重复他们在我身上犯的过错。我现在一直尽最大努力遵守这个誓约。 
  对孩子极为不利的另一种撒谎形式,是威胁孩子要惩罚他,却不真地施行。巴拉德博士在他那本非常有趣的书(变化中的学校》②中,着重阐述了这个原则:“不要威胁孩子,如果你威胁了,就必须实施你的惩罚。如果你对孩子说:‘再这样我就杀了你。’如果他真的再这样了,你就必须杀了他;否则,你将失去对他的威信。”(页122)保姆和不明事的父母对婴儿威胁的惩罚的程度要轻得多,但这条原则仍然适用。没有极好的理由就木要坚持威胁。若已经坚持,就要继续下去,然而你会后悔陷入这种对抗中。如果你威胁说要惩罚,就要做好惩罚的准备。不要侥幸地认为你的吓唬被人遗忘。奇怪的是未受过教育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个原则。以令人恐惧的事进行威胁是首先要禁止的,例如让警察锁起来或让怪物抓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