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啡,还没敢放开来聊天。那朋友跟我关系太好了。回来以后就特别被批当时我都
不知道,只是被提醒,后来才知道他们到主任那儿告我很多事情,意思是这个人将
来就不能出国了。但我们主任把这事全都给压下来了。他说对年轻同志不能这样,
你要看到她的贡献。
而且我记得我第一次担任翻译的时候,就在人民大会堂,是和IDG的签约。我特
别地紧张。那时候在场的都是大人物。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大的场合翻译过,还有电
视转播。我特别地害怕,而且稿还没定,是现场直译。我吓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很年轻嘛,二十三四岁,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到上去时我就哆前,我跟周主任说:
“糟了糟了,如果我要译不出来怎么办?”他说:“谁认识你呀?我都不怕,你怕
什么呀?你是我的翻译。”意思是说,你是我的翻译,你要丢了人,别人顶多是骂
我。这么大场会肯定是他挨骂“你怎么找了个这样的翻译!”
他说这话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对我的鼓舞是多大。现在我们这儿好多年轻的同
事,我要能帮助他们我是特别愿意。我曾得到别人的帮助,知道哪怕是一点引导、
指导,实在都是太重要了。我很遗憾没有对他当面致谢。包括我出国念MBA的时候。
那时候离开政府机关也很难,但他还是同意我走了的。按说政府培养一个人也不容
易。他的思想很包容。在政府,工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个人的发展。跟大公司不
一样。大公司认为工作总是有人做的,不能因为工作的需要就限制个人的发展。到
壳牌我才深切感受到,如果我的手下跟我说,苏,我不想再于这个了,因为我的目
标不是这个,我是不能阻止他的。虽然我现在很需要人,但不能说因为我工作需要
就不让他换,不让他走。但那时在政府只能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的安排。在那种
情况下,我觉得他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一个人,我要特别感谢的话,我
想就是他。他对人的处理方式,他的思维他的思维是很活的。其买我们好多项目
都是他引导的。其实他就是我一个榜样,很多事我都是向他学的,他可能自己都不
知道。他看人不局面,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是非常好的。
对年轻人来说,好些时候就是一个信心,一个鼓励。
记者:有什么事情是你很反感很讨厌的吗?
梅:我现在觉得自己的容忍性还是很强的。年轻的时候爱冲动,但现在我心很
平静。其实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好多时候只是你的一种看法,你觉得这
件事跟你的看法、你的理解不一样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烦,但是你想你的很多做法
跟别人的看法也不一样,在他们眼里你也很让人烦的。
记者: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梅:我的事业也不是很顺。有的人年龄跟我差不多,但做得比我更好。我比较
不会搞“那些”人际关系。别人对我看法是:这个人脾气挺直的。但是十活还讨。
所以属于那种鸡肋型的吧。
我觉得自己喜欢帮助人,至少是在工作上。
我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种笨笨的、却勤奋的那种。我在学校也就十多二十
名。不过我干什么事都有耐心,总是做好一件事情后才会去想另一件事。
女人的家常话
记者:谈谈你家庭,比如你的父母?
梅:我父母都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对我的要求比较高。他们经常说,瞧瞧瞧,
你一直都没有我们做得好吧。我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我爸妈对教育很重
视。我妈那时候老说,你看你,长得不很好看,不要想着将来会靠姿色去过很舒服
的日子;身体也不好,别指望靠卖力气生活。你没有什么出路啊,只有好好学习!
我父母都很忙,所以我从初一开始就去住校,这使我独立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很强;
反面影响就是,对家里不是太亲。
记者:你结婚了吗?
梅:我是1996年结婚的,已经有5年了。我们是在工作中认识的。我先生现在做
人事管理。
记者:你跟先生的感情怎么样?你们有共同语言吗?
梅:怎么说呢?跟他在一起,他不爱听也不爱说,觉得很烦的样子。可能婚姻
有好多种,有的人的婚姻是那种天才型的,天天在一块都会产生智慧的火花。而我
觉得我们就是那种平淡型的。
我是一个量子式的人,转来转去,跑来跑去;他却是老在一个地方,像原子核,
是个慢性子。不管我跑多远,一回头,“哦,原来在那儿呢。”然后又回来了。
记者:你会不会跟他吵架?
梅:吵?吵也没用。说来我挺喜欢吵架的时候的,人家跟我对着吵,感觉很刺
激。但跟他吵没感觉。这么多年磨合得也差不多了。老公还是嫁一个笨笨的好。
我们俩不一样,我是动手很笨,他是手很灵,但思维不是很活跃。我觉得,我
思维更活跃但他不这样认为。
记者:你总是跑来跑去的,你先生有意见吗?如果你要到英国总部工作;你先
生怎么办?
梅:好问题。其实现代人对感情的看法有所改变。小别一般胜新婚,感情可能
更好了。还好,我们没有小孩。
我要到总部工作大概2年的时间,不过我们怎么办还没有想好。对女性来讲,这
是个比较切实的问题。其实在像壳牌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全球工作经历肯定是要有
的,尤其是你已经做到一定职位的时候。它要求你的职责必须有非本国的工作经验。
我们这里的老外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他们的太太都不工作了,跟着先生走。壳牌
也鼓励员工的家属这样。公司会支付一笔教育基金,让家属去读书什么的。但是在
中国,女性遇到这种情况比较麻烦。
我觉得,不能按薪水去论职业的重要性。你不能说,我挣得比较多,所以,我
要有优先权。好多人都会说,哦,反正你赚的不多,干脆跟着太太走吧。但是我认
为如果他觉得他的职业就是在这儿的话,我不能说我的职业比他的重要,非要他放
弃自己的职业来迁就我。这是不对的。这一次,他会先休两三个星期假,帮我安顿
好英国那边,找找房子。安顿下来后……再说吧。
很难做长期计划,现在你也知道啦,计划赶不上变化!
也许我在英国只待一年就回来呢?
(根据记忆整理撰写)
姓名:史冬梅
英文名:SUE SHI
出生年月日:1969年1月30日
血型:0
星座:水瓶座
爱好:自己写故事
自认为的个性:开朗,随和,有自我牺牲精神
最常做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的电影:马路天使
最难忘的书:第22条军规
最动听的歌:California Dreaming
最敬仰的人:
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医生
未来最想做到的事:能够写一本关于爱情的书
最开心的事:做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遇见有趣的人
最尴尬的事:忘记好朋友的生日
最讨厌的事:
最震撼的一件事: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友情,健康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别人的话只要认真想一想,都会对我有所启发
一位在读MBA写给弟弟妹妹们的信
今天,导师要我帮他看一下今年申请的学生的情况,所以有机会看看大家的申
请材料,也有机会直接从教授嘴里听到他(们)看问题的意见,趁着现在还没忘,
写出来供正在或即将申请的同学参考。也许有一点点用处,也许totally useless,
请大家见仁见智,自己取舍。如果误导之处,概不负责。
另:这里的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但似乎写出来的并不多,我没有丝毫卖
弄的意思,况且我的学校极烂,只是当年我申请时从水木受益不少,就算为BBS灌点
有浓度的水吧。
1、托G
无疑分数越高越好。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导师说,对中国学生来讲,他非常看
重逻辑部分,他认为语文部分对中国人不可强求,数学基本毫无意义,只有逻辑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是重要参数。这个说法与我们通常
的想法可能不 同,希望大家注意。不知道这只是我导师一个人的想法,还是较为普
遍。大家如果语文部分考得不是很好,千万不要自卑,毕竟从小不说英语不是你的
错,好的逻辑分数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很还看你把托G成绩都送到哪些
学校,以此来评价你的品位或你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有些变态,但确实能反映一个
人的自信。建议大家不妨把成绩都送到较好的学校,别省那个钱。
2、推荐信
推荐信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强度,泛泛而谈毫无意义。一篇推荐信他基本上只看
几句话,比如看有没有另类。quot:“he is one ofthe best students have eve
r taught.” 之类的话,如果有就会留下印象,否则很快就跳过去了。他认为一般
情况下推荐信都是说好话,没有区别,只有特别好的话才说明推荐人真正喜欢你。
推荐信一定要请自己的导师写一篇。他非常看重导师的评价,比那些拉来的院士,
系主任之类的看重的多。因此请大家无论如何 请自己的导师,实在不行就找个理由
说明一下。
3、HONOR
HONOR能多写就多写,没有坏处。学生会主席之类跟学术无关的东东毫无意义。
4、STATEMENT
非常重要。不必很长,一页足矣。想换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清清楚楚写明白自己
为什么要换,自己有什么优势,对哪个方向有兴趣。如果只是范范地说”环境保护
很重要,所以我决定学环境”,我想是不够的。不换专业的同学基础扎实,本专业
懂得很多,但一定要突出重点。因为每个教授一般只有一个研究方向,他对你全面
不全面根本没有兴趣,只看你能不能符合他自己的研究的需要。
5、其它工作了较长时间的同学一定要表明自己一直在学习,一直拥有接受新知
识的能力。好象就这些了,有些虎头蛇尾的说,大家将就看吧。
林军
8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分配至外经贸部下属的一个香港公司工作。
80年代末辞职到美国,攻读经济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便去了加拿大读MBA,工
作了几年,觉得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于是再次回到香港,先是在日本的银行后到法
国的银行工作至今。
见到林军,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写MBA,你们知道什么是MBA吗?
MBA不就是“Married But Available.”(结了婚但仍然自由。)嘛,
要不就是“Mentality BelowAverage.”(智力低于常人)。
林军,不喜欢严肃,但喜欢思考。
林军的衣着十分简单,T恤、短裤,他解释说:“平时上班老是西装革履,下班
后我们是绝对不会再穿那些东西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手机,竟然是Nokia已
经很旧的版本6110。看到有些人没有钱还拼命借钱买好手机,而真正有钱的人却不
在乎用什么类型的手机,我不觉有些感慨。
林军一定是一个理智而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在谈他的经历时,
基本上都被他自己总结成了一些观点告诉我们,事件不过是一些补充说明罢了,他
的观点又时时让我感到新鲜。
他说:我告诉你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采访当中一直觉得他与其他的MBA不同。他的语气中总透出对人世沧桑的无奈。
或许是多年混迹国外的经历,又或许是一次婚姻失败带来的伤痛,使他在今日拥有
着许多人艳羡的高薪时仍自诩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是一个钻石王老五。” 他嘲弄地说。
那时流行出国
我这个人就是爱折腾。小学中学的不说了,就是玩,但也玩到了全校第一。那
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我从初中起就经常参加数学、物理、
化学竞赛并得奖了。平时最喜欢的是航模,自己亲手制作飞机模型。做实验在我看
来也是玩。高中的时候我考到上海最好的复旦附中。附中的人强手很多,考回复旦
是随随便便的事,但我这人就是好动。高考的时候,我不想再留在复旦了,就报考
了上海交大,读的是精密仪器专业。
大学毕业以后,偶然的机会,香港华润公司通过国家经贸部来校招人,我就这
样去了香港;在华润的精密仪器部做。
但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还是有进入学校继续学习的需要。加上那一阵子的“出国
热”也弄得我心痒痒的,就去考TOEFL。我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在华润
做得蛮不错的,工资又高。这可以说是一份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工作,很多人想
去香港还去不了呢。还是因为骨子里天生的不安分因子在作怪吧。我抛下了这份工
作,然后到了美国的Universit Akron念经济学硕土。那时流行出国,我高中的一
班同学全都是出国迷。其实“去留学”是件最容易的事情,“留完学以后怎么办”
倒是个问题。我们班里的同学想去留学没有留不成的,全班四十个人起码去了二十
五六个,后来连同学聚会都是在瑞典搞的。
有了绿卡又怎么样
在美国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这里好大。我下了飞机,朋友没有接到我,我
就自己打的去朋友家,高速公路都竟然走了40分钟。我倒不是担心钱的问题,而是
感觉这个城市太大了,给我一种震撼!纽约,这个名词听起来跟“上海,的概念差
不多,都是城币。但为什么上海坐40分钟车差不多可以从一个角到另一个角,纽约
却不行?可见纽约的工业化程度比国内的城市大得多。在国内出门是骑自行车、步
行,在这里根本没有这两个概念。这个城市,给了我一种广阔而迷茫的感觉。我来
这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