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大人健康!”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喊道。
将军和蔼可亲地从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手里接过盛着面包和盐的盘子,说了声“谢谢!”,然后把盘子交给副官。
一个身材瘦长结实的英国上校站在西多林身旁,露出冷淡好奇的神情,从紧压到眼睛上的帽盔下面打量着哥萨克们。他奉布里格司将军——英国驻高加索军事代表团团长——的命令,随同西多林来视察肃清红军以后顿河军区的情况,在翻译人员帮助下,热心地在研究哥萨克的情绪,同时了解前线的情况。
艰难的旅途、单调的草原景色、乏味的谈话和作为一个大国代表的全部复杂责任,使上校感到疲惫不堪,但是大英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他仔细倾听每个市镇演说人的发言,而且几乎可以完全听懂,因为他懂得俄语,但是却瞒着别人。他带着真正英国人的傲慢神情看着这些草原上军人后裔的各种气质不同的黝黑的脸,对这种种族混杂情况感到十分惊讶,不论什么人,一看到哥萨克人群,总会产生这种感觉;一个淡白头发的斯拉夫族哥萨克身旁站着一个典型的蒙古人,蒙古人的旁边则是一个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黑的青年哥萨克,一只手上包扎着肮脏绷带,正小声跟一个白发苍苍、道貌岸然的长者谈话,可以打赌,在这位拄着拐杖,穿着老式哥萨克棉袄的长者的血管里,流的一定是纯高加索山民的血液……
上校懂得一点儿历史:他观察着哥萨克,心里在想:不仅是这些野蛮人,就是他们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在一个新的什么普拉托夫指挥下去进攻印度。在战胜了布尔什维克以后,被国内战争折腾得民穷财尽的俄罗斯,将要长久地被排除到强国行列之外,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对大英帝国的东方霸权已经不会构成任何威胁。至于布尔什维克将被打败,上校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他是个头脑清醒的人,大战前曾在俄国住过很久,当然,不会相信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思想能够在这个半野蛮的国度里获胜……
正大声交谈的妇女们引起了上校的注意。他连脑袋也没有扭动,扫了一眼她们风吹日晒的、高颧骨的脸,紧闭着的嘴唇上露出一丝轻蔑的冷笑。
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献过面包和盐以后,就混进了人群。他也没有听那位从维申斯克来的演说家怎么以维申斯克镇全体哥萨克的名义向来宾致颂词,绕过人群,往停在不远地方的三套马车走去。
马匹浑身都是汗,两肋艰难地起伏着。老头子走到自己那匹驾着辕的骤马跟前,用袖子给它擦了擦鼻孔,长叹一声。他真想大骂一顿,于是立刻把骡马卸了下来,牵回家去,——他简直失望极了。
这时候,西多林将军正在对鞑靼村的人讲话。他赞扬了哥萨克们在红军后方立下的战功之后,说道:“你们英勇地跟我们的共同敌人进行战斗。正逐步从布尔什维克的可怕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祖国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勋的。我想要奖励我们早已闻名的贵村那些在反对红军的武装斗争中建立过特别功勋的妇女们。我请求我们这些哥萨克巾帼英雄们站出来,我们马上就宣读名单!”
一个军官宣读了一张简短的名单。第一名就是达丽亚·麦列霍娃,其余的都是些在暴动开始时被打死的哥萨克的寡妻,她们也都和达丽亚一样,在谢尔多勃斯克团投降后,被俘的共产党员押送到鞑靼村来的时候,参加过虐杀俘虏的暴行。
达丽亚没有听从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叫她去草原上干活的吩咐。她就在村子里的妇女群中,而且打扮得像过节一样。
她刚一听见自己的姓名以后,就推开婆娘们,勇敢地走出人群,边走,边整理着镶有花边的白头巾,眯缝着眼睛,略带窘态地笑着。尽管是在经过长途跋涉和多次的风流韵事的劳顿之后,她依然是那么妖艳!没有被太阳晒过的苍白的脸颊,使她那眯缝着的、探索的眼睛里的热情光芒显得更加强烈,而在她那任性的、描得弯弯的眉毛上和在含笑的嘴唇的皱褶里,都隐藏着一种诱人的淫荡神情。
一个脊背朝人群站着的军官挡住了她的去路。她轻轻地推开军官,说道:“请给军官的寡妻让路!”她走到西多林面前。
西多林从副官手里拿过一枚挂在乔治章缎带上的奖章,笨手笨脚地把奖章别在达丽亚上衣的左胸前,含笑朝着达丽亚的眼睛看了看。
“您是在三月里牺牲的麦列霍夫少尉的遗孀吗?”
“是的。”
“现在还要请您领五百卢布的奖金。这位军官会发给您的。顿河军区司令阿夫里坎·彼得洛维奇·博加耶夫斯基和顿河政府都很感谢您所表现的英勇精神,并向您表示深切的慰问……对您的痛苦深表同情。”
达丽亚并没有全部听懂将军对她说的话。她点头道谢,从副官手里接过钱,默默地微笑着,直盯着看了一眼还不老的将军。他们俩的身材差不多一样高,达丽亚毫不客气地打量着将军枯瘦的脸。“把我的彼得罗看得这样不值钱,还没有一对牛的价钱高……可是这位小个子将军长得还可以,是个合用的人,”这时她下流地想道。西多林盼望她立刻就走开,但是达丽亚不知为什么迟迟不去。站在西多林后面的副官和几位军官,都互相挑动眉毛,瞟着这个风流寡妇;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快活的火花;就连那位英国上校的精神也为之一振,他整理了一下腰间系的皮带,倒动了一下脚,他那毫无热情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类似微笑的神色。
“我可以走了吗?”达丽亚问。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啦!”西多林急忙允许说。
达丽亚笨拙地把钱塞到上衣里,向人群里走去。所有的被演说和仪式弄得厌倦不堪的军官们都注意地看着她那轻盈、飘忽的步子。
去世的马丁·沙米利的妻子摇摇晃晃地向西多林面前走去。在往她那穿着旧上衣的胸前别奖章的时候,沙米利的寡妻突然号陶大哭起来,哭得凄切,悲痛。妇道人家令人心酸的哭声使军官们的脸上快活的神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流露出尴尬的同情神色。
“你的丈夫也牺牲了吗?”西多林皱起眉头问。
掩面哭泣的女人,默默地点了点头。
“她的孩子一大车都装不下!”有一个哥萨克低声说。
西多林扭过脸去对英国人大声说道:“我们奖励那些在跟布尔什维克进行战斗中表现得特别英勇的妇女,她们之中,大多数人的丈夫是在反对布尔什维克起义之初牺牲的,这些寡妇为了给丈夫报仇,消灭了一大队本地共产党员。我奖励的第一名妇女——军官的夫人——亲手杀死了一个以残忍闻名的共产党政委。”
翻译官用流畅的英语译出。上校听完后低下了头,说道:“我赞赏这些妇女的英勇行为。将军,请您告诉我,她们是和男人一样参加战斗的吗?”
“是的,”西多林简短地回答说,急忙招手,请第三位寡妇走上前来。
授奖以后,贵宾们很快就回镇上去了。校场上的人开始匆忙走散,赶去割草。过了几分钟,待到汽车随着犬吠声消逝之后,教堂围墙旁边就只剩下三个老头子了。
“奇怪的年月来到啦!”一个老头子说,大大地摊了一下手叹道。“从前打仗的时候,要立下大功,要英勇出众才奖给乔治十字章或者奖章,得奖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呀?那都是些最勇敢的人,最不怕死的人!豁出命换十字章的人也并不是那么多。所以俗语说:‘或者是戴着十字章荣归故里,或者是战死沙场。’如今倒好,给老娘儿们也挂上奖章啦……要是真立下什么功劳也行,可是这算……哥萨克把俘虏赶到村子里来,她们用木棒子打手无寸铁的俘虏。这算是什么英雄啊?你就是宰了我,也想不通!”
另外一个老眼昏花、软弱无力的老头子,叉开腿,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卷着的布烟荷包说:“他们,新切尔卡斯克的长官们,比我们看得清楚。大概他们那儿是这样考虑的:为了使大家的情绪振作起来,为了叫大家更愿意去打仗,应该也给老娘儿们吃点儿甜头。所以又是奖章,又是五百卢布的钞票,——哪个老娘儿们会不要这样的荣誉呢?有的哥萨克不愿意上前线,想躲过这场战争,那现在他在家里还呆得住吗?老婆没白没黑地在他耳边嘟哝!就像布谷鸟一样,不住嘴地咕咕叫!现在老娘儿们个个都在想:‘也许他们会给我挂上一个奖章吧?”
“你这可是胡说啦,菲道尔辛家!”第三个老头子反驳说。“她们应该受到奖励,现在奖励啦,对嘛。许多婆娘们守了寡,给她们点儿钱,这对她们在家务上是莫大的帮助,至于奖章,那是为了勇敢才奖给她们的。麦列霍夫家的达什卡第一个出来惩罚了科特利亚罗夫,干的好嘛!上帝会审判他们的,这不能怪老娘儿们:她有杀夫之仇,所以才……”
在敲晚祷钟以前,老头子们一直在争论和叫骂不休,待到钟声一响,三个人立刻站起来,摘下帽子,画过十字,恭恭敬敬地往教堂院墙里走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静静的顿河》
大浪淘沙E书制作,仅供好友。
第十三章
麦列霍夫家变化大得令人吃惊!曾几何时,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还觉得自己是个有无上权威的一家之主,家里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服从他,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全家人同甘共苦,多年来生活得那么和谐,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可是从春天起,一切都变了。杜妮亚什卡头一个跟家里离心了。她并没有公然地顶撞父亲,但是对凡是她应该干的活儿,干得都那么勉强,就像不是给自己家于,而是雇来的;一下于变得沉默寡言、神情疏远;现在已经难得听到杜妮亚什卡那种无忧无虑、爽朗的笑声了。
葛利高里去前线以后,娜塔莉亚也跟两位老人疏远起来;她几乎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只愿意跟他们说话和周旋,而且好像暗自在为什么事伤心烦恼,但是她一次也没有把自己的心事对亲人说过,她不向任何人诉苦,总是极力隐瞒着。
至于达丽亚就更不用说啦:自从跟着民工运输队跑了一趟之后,达丽亚变得完全不是先前的样子。她越来越经常地跟公公顶撞,根本不把伊莉妮奇娜放在眼里,无缘无故地就会对家里所有的人大发脾气,借口不舒服,逃避去割草,她的态度就像在麦列霍夫家已经住过头儿了。
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眼看着这个家在散伙,只剩下他和老太婆两个人了。亲属关系突然迅速地破裂,失去相互之间的温情,言谈话语中,越来越多地流露出愤怒和疏远的情绪……大家在一张桌上坐下来,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却像是一些偶然聚在一起的过客。
战争是造成所有这一切的原因,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对此是清楚的。杜妮亚之所以恨父母,是因为他们打破了她有朝一日嫁给米哈伊尔·科舍沃伊的希望,——这是她那处女痴情的心热恋着的人;娜塔莉亚以她那固有的深沉的性格,默默地忍受着葛利高里重又背弃她,投到阿克西妮亚的怀抱所引起的痛苦。而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虽然看到了这一切,但是却无力去恢复家中昔日的规矩。的确,在发生了那样的一些事情之后,他怎么还能答应自己的女儿去跟一个狂热的布尔什维克结婚呢,而且就算他同意,也于事无补呀,这个混蛋女婿还不知道在前线什么地方混哪,而且是在红军部队里。至于葛利高里的事也是这样:如果葛利高里没有当军官,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就可以好好收拾他一下。收拾得他从此以后连斜眼看看阿司培霍夫家的院子都不敢。但是战争把一切都搞乱了,使老头子再也不能按照自己想法来过日子和治家了。战争使他破产,使他失去了往日那种干活的热情,夺去了他的大儿子,给家庭带来了不睦和混乱。战争践踏了他的生活,就像暴风雨从田地里的麦苗上掠过似的,但是麦苗暴风雨过后还会再立起来,在阳光照耀下还能茁壮成长,他这个老头子却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对一切已经置之度外,——听天由命吧!
达丽亚从西多林将军手里接到奖品以后,高兴了一阵子。那一天,她精神百倍,兴高采烈地从校场回到家,眨动着眼睛,把奖章拿给娜塔莉亚看。
“为什么要奖给你?”娜塔莉亚惊讶地问。
“为了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亲家,愿这个狗崽子在天之灵安息!还有这个——是为了彼加……”她一面吹嘘,一面打开一包沙沙响的顿河政府发行的钞票。
达丽亚就是没有到草地去。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想叫她去送饭,但是她断然拒绝了。
“您别缠我了,爸爸,我一路上已经够累的啦!”
老头子皱起眉头。这时候达丽亚为了缓和一下粗卤的拒绝造成的尴尬气氛,半开玩笑地说:“在这样的日子您逼着我去草地复是罪过啊。今天是我的节日啊!”
“那我自个儿去送吧,”老头子同意说。“可是,那笔钱怎么安排呢?”
“什么——钱呀?”达丽亚惊异地扬起眉毛涧道。
“我是问你把那笔钱往哪儿放呀?”
“这就是我自己的事儿了。我愿意往哪儿放,就往哪儿放!‘”
“这算是怎么说的呢?这些钱是为了彼得罗才发给你的呀!”
“钱,他们发给我的,您就不必操心啦。”
‘可你,是不是这个家里的人呢?“
“您想把这个人怎样,爸爸?您想把钱要过去吗?”
“我倒并不想全要过来,不过你说说看,彼得罗是不是我们的儿子?我和老太婆也该有一份儿吧?”
公公的要求显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达丽亚站在理儿上。她镇定地嘲笑说:“我一点儿也不给,连一个卢布也不给!这儿没有您的份儿,要有您的份儿,那就会发给您啦。您怎么会想到这笔钱里有您的份儿呢?这是没什么说的,请您别妄想分我的钱吧,您分不到!”
于是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