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
'三' '四' '五'
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
'六'
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
'七' '八'
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
'九' '十'
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汪垂琳琅 。仙宫敕六丁,雷电下
取将'十一'。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十二'。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十三'。
精诚忽交通,百怪人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着织
女襄'十四'。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颔顽'十五'!
'一'本篇对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也表示出作者对前辈诗人的仰慕和倾倒。
“调”,调侃,戏谑。
'二'这两句对李、杜诗文高度评价。作者屡在诗中推重李、杜,如 《荐士》:“勃兴得李杜,
万类困陵暴。”《感春四首》之二:“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石鼓歌》:“少陵无
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远追甫白感至诚。”
'三'这四句讥斥轻薄后生诋毁前辈,与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
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同。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中尊
杜贬李。韩愈这首诗虽然不一定专为驳斥元稹而发,实际上他所攻击的“蚍蜉撼树”的“群儿”是包
括元稹在内的。在对李白诗评价问题上,韩愈的识见确比元稹高得多。“蚍蜉”,蚁的一种,常在松
树根营巢。
'四'“伊”,发语辞,无义。
'五'这两句说常在梦中见到李、杜,但白天回忆梦境,反觉渺茫。
'六'这两句说“李杜文章”好象夏禹疏凿江峡,虽有痕迹可寻,但当时运行之妙,今已不能穷
源竟委。
'七'“划”,截裂。“乾坤”,指天地。“摆”,拨开。“雷硠”,山崩声。
'八'这两句说天帝故意造成他们升降不定的命运,使之发为歌吟。
'九'这两句以“闭以雕笼,剪其翅羽”(称衡《鹦鹉赋》)的形象写他们的不得伸展。
'十'“金薤”,薤叶形金片,犹俗语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比喻文章的优美。
'十一'“六丁”,道书中的天神名。“将”,就是取。这两句言李、杜诗篇多为天上神仙收去。
'十二'“毫芒”,喻细小。这两句意谓流传人间的李、杜作品,不过是极少的一部分而已。
'十三'“八荒”,八极,八方荒远之地。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十四'“汗漫”,广漠无穷之处。语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一异人,欲与
交友,那人“齤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
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襄”,原义是更移,此处引申为纺织。这句说连织女织成的衣服也不屑穿了。以上几句写韩愈从李、
杜作品中得到的创作启示,实际上是极力称颂李、杜诗歌境界的崇高。
'十五'“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指构思,即从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意匠惨澹
经营中”来。“乞(音气)”,给别人东西。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
业,时时乞酒钱。”“颉顽”,上下飞翔貌。向上飞叫“颉”,向下飞叫“顽”。绪尾四句说张籍何
苦雕章琢句,“惨澹经营”,还是从大处远处着眼,一同向李、杜作品里吸取灵感吧。
短灯檠歌'一'
'二'
长集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 页面 35…
'三' '四'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 ,二十辞家来射
'五' '六' '七' '八'
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 ,两目胳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 ,看
'九'
书到晓那能眠。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
'十'
角君看短檠弃 。
'一'这首诗借咏灯檠讽刺那些富贵后忘本的人。“灯檠”,我国旧时用油灯,上有灯盘,盛油
置芯,下有立柱,叫做“灯檠”。长檠只有富贵人家才用。
'二'起两句比较“长檠”和“短檠”,引出对短檠的赞美。“便且光”,既方便又光亮。
'三'这四句写短檠便于思妇裁衣。“搔头”,即玉簪,女子首饰。“挑”,挑灯。
'四'以下六句写短檠移动方便,便于儒生看书。“东鲁客”。山东来的读书人。山东是孔丘的
故乡,多儒生。
'五'“射策”,古代取士法的一种。《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颜师古
注云:“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
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
'六'“缀语言”,指写文章。
'七'“眵(音蚩)”,即俗语眼屎。“两目眵昏”与前思妇的“泪眼暗”对应。
'八'“提携当案前”与前思妇的“移近床”对应。
'九'“还”,读“旋”,随即。“自恣”,放纵自娱。“长檠”句寓有与前文“长檠八尺空自
长”对照的意义。“珠翠”,借指美人。
'十'未句与前“搔头频挑移近床”、“此时提携当案前”对照,以讽忘本蜕变者。苏轼《侄安
节远来夜坐三首》之一“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即指本篇。
答张十一'一'
'二'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簹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
'三'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四'
。
'一'本篇作于贞元二十年 (八○四)韩愈初任阳山令时。“张十一”,张署,与韩愈同时被贬,
为临武今(今湖南省临武县)。诸本“答张十一”下有“功曹”二字。按张署到临武一年后,才去江
陵郡任功曹参军,故删去。
'二'“篔簹(音云当)”,大竹名。“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呈红黄色,
甚鲜艳。这四句写阳山地区荒寒落寞的景象。这“篔簹”两句点明时在春季。
'三'这两句言皇恩未报,死所亦未知 (“未”字双贯“报”与“知”),但求馀生不在炎瘴之
中白白消磨而已。
'四'“斗”,与“陡”同,顿时。
湘中'一'
'二'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汩罗。藻满盘无处奠 ,空闻渔父叩舷歌
'三'
。
'一'本篇是贞元二十年 (八○四)贬宫赴任阳山令(今广东省阳山县)途中所作。
'二'“藻奠”,《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藻都是祭物:“于以采”、“于以
采藻”、“于以奠之”。
'三'“渔父叩舷歌”,《楚辞·渔父》传屈原贬逐后,在汨罗江畔遇一渔父,末云渔父“鼓枻
… 页面 36…
而去,歌曰”云云。这两句承上谓湘江浩渺,不知何处祭奠屈原,徒闻渔父舷歌依然,怅然若失。
晚春
'一'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二'
。
'一'“春不久归”,指春季将结束。
'二'“榆荚”,即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榆荚,榆荚老时呈白色,随风飘落。后两
句说杨、榆不能开出红紫烂漫的花,好象人不能写出华美的文章,所以说它们“无才思”。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一'
'二'
漠漠轻阴晚自开 ,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三'?
'一'本篇唐穆宗长庆二年(八二二)作。时张籍改官水部员外郎。“白二十二”,即白居易。
时任中书舍人。
'二'“漠漠”,迷濛一片。
'三'“有底”,有何。“时”,相当于“呵”、“啊”,为语气间歇之词。白居易《酬韩侍郎
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踏雨曲江头!”
解释了不来同游的原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
'二'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
。
'一'本篇作于长庆三年 (八二三)。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张十八”,即张籍。
'二'“天街”,皇城中的街道。“酥”,酥油,动物乳汁制品。
'三'未两句言此时春色最美,等到春晚,烟柳笼罩全城,反觉减色了。“绝胜”,言远远超过。
… 页面 37…
李益
李益 (七四八——八二七),字君虞,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大
历四年 (七六九)进士,曾任郑县尉,又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唐宪宗闻
其诗名,任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有 《李君虞诗集》。
'一' '二'
李益早著诗名 ,有人列他于“大历十才子”之内 。可是他的诗风
和钱起、郎士元等并不相近。集中长短歌行较多,讽时者如《汉宫少年行》,
吊古者如《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为祝殇辞》,都可以看出他的笔锋多变,
'三'
追慕盛唐则代的倾向 。
李益的边塞诗流传较广,当时被谱入管弦歌唱。主要抒写战士们久戍思
归的怨望心情,情调虽偏于感伤,但亦不乏壮词。这些诗的音调风格,差不
多可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五七言律诗也时有佳作,如下面选录的《盐州过
胡儿饮马泉》便是传诵的好诗。
'一'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二'宋江邻几《嘉祐杂志》。
'三'《登天坛夜见海》很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长干行》也因为象李白的诗,竞被
编人李白集中。又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
'二'
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一'“苗发、司空曙”,都是与李益同列为“大历十才子”的诗人。本篇因风而发,凤为全诗
线索。
'二'“幌”,帷慢。“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琴名“绿绮”,因称琴为“绿琴”。
喜见外弟又言别'一'
'二'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
'三' '四'
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一'“外弟”,表弟。
'二'这两句写久别初见,仿佛已不相识,称名以后,始追忆旧时容貌。
'三'这两句写两人各叙别来离乱情事,直至深夜时分,与第一句相应。“沧海事”,用沧海桑
田的典故,指世事变化很大。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日: ‘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四'末两句写“又别”。“巴陵”,唐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
'二'
绿杨着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三' '四'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