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贫苦人采作食物以充饥。
'四'“西江”,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
客”,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和“珠百斛”相扣。又珠江流域实包括西江、北江、东江流经之处
而言。广东亦多采珠商人,此所谓“西江贾客”,亦可泛指两广贩卖珠宝的客人。
筑城词'一'
'二' '三'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
'四'
一年深碛里 ,尽着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
'五'
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
… 页面 43…
'一'“词”,一作“曲”。
'二'“杵”,春土的工具。
'三'这句是说看城土筑得坚固与否,便拿铁锥刺下去探测。
'四'“碛”,粗砂。这句说来此风沙地区已一年了。
'五'这两句说筑城而死的男人,都是一家门户的支持者。
山头鹿'一'
'二' '三' '四'
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贫儿多租输不足 ,夫死未葬儿在狱 。旱
'五'
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县家唯忧少军食 ,谁能令尔无死伤。
'一'这首诗借山头鹿起兴,反映当时赋说繁重,农民生活艰苦。统治者为了要尽量供应那些保
卫自己统治权的军队的食粮,就竭力向农民压榨。
'二'“芟芟(音删)”,作“刈”解,意即光秃秃。一本“角”上有“双”字。“促促”,短
貌。“角芟芟,尾促促”作为“贫”的起兴。
'三'‘输不足”,交租交不起,无力负担。
'四'这句说农妇为重税所苦:丈夫因租税交不出被逼而死,儿子又因交不出租税被关到牢监里
去了。
'五'“县家”,指县官。
秋思
'一'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
。
'一'“重”,重叠。“意万重”,极言意思之多。
'二'“行人临发”,捎信去的人快要出发。“开封”,打开已封好的家书。这句说明写家书的
人心有千言万语,叮咛唯恐不至,踌躇凝想,所以一再要作补充。
征妇怨'一'
'二' '三'
九月匈奴杀边将 ,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
'四' '五'
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 ,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
'六'
如昼烛 。
'一'本篇是新题乐府,反映当时战争的残酷。“征妇”,指出征军人的妻。
'二'“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匈奴统治者常在秋季骚扰当时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方,
劫掠农产物。中央政权派兵如意防御,叫“防秋”。
'三'“辽水”,一名大辽水,又名句骊河。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辽宁省西乎顶山,西源出自热
河白岔山。二源既合,乃称辽河,纵贯今辽宁省西部。
'四'“招魂”,古时候有招魂的迷信风俗,怕死者的魂灵迷不知返,要招唤它回来。“招魂葬”,
因收不到战士的尸骨,只好招魂并将衣冠装进棺内埋葬,又叫“衣冠葬”。
'五'“依倚”,依赖。“依倚子与夫”,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压迫妇女的儒家礼教有所谓“三从”,
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六'这两句说丈夫已死,遗腹子尚未出世。自己虽然活着,就象白天点烛,是多余的。她知道
下一代也无希望。诗人写出了这个征妇绝望的悲愤心情。
… 页面 44…
董逃行 '一'
'二'
洛阳城头火瞳瞳,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三'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一'“董逃行”,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董逃行五解》引崖豹《古今注》:“《董逃
歌》,后汉游童所作也,终有董卓作乱,卒以逃亡。后人习之以为歌章,乐府奏之以为儆戒焉。”张
籍借旧题写安禄山作乱时人民所受的痛苦及其对于太平的盼望。
'二'“瞳瞳(音童)”,火光盛貌。“乱兵”,指叛变作乱的兵士。
'三'“丁男”,成年的男子。“候消息”,探听乱兵动静。
废宅行'一'
'二' '三'
胡马奔腾满阡陌 ,都人避乱唯空宅。宅边青桑垂宛宛 ,野蚕食叶还成
'四'
茧。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去时禾黍埋地中,饥兵掘土翻重
'五' '六'
重。鸱枭养子庭树上 ,曲墙空屋多旋风 。乱定几人还本上?唯有官家
'七'
重作主 。
'一'题一作 《废居行》。这首诗写吐蕃突然袭击唐京畿,市民逃避一空,农业生产被严重破坏
的景象。
'二'“胡马”,指吐蕃的兵马。“阡陌”,田间的路。南北曰“阡”,东西日“陌”。
'三'“宛宛”,叶垂貌。
'四'“黄雀入燕窠”,黄雀本是野鸟,不会象燕子一样在人家做巢的,现在居然占了燕子的窠,
说明废宅久无人居,景象十分荒凉。“啧啧啾啾(音责鸠)”,鸟雀声。
'五'“鸱枭(音痴萧)”,猛鸟名。本栖住在山林里,今养子庭树,说明废宅无人。
'六'“曲墙”,迂曲的垣墙。“旋风”,回旋的风。
'七'末两句说不知何时乱定,乱定后又有几人能还本土?那只有全靠官府替老百姓作主了。
“重”字有埋怨从前干得不好之意,讽刺“官家”没有防患。
凉州词
一'一'
'二'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三'
。
'一'唐凉州是屏障长安的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吐蕃从唐代宗广德元年(七六
三)以来连年兴兵,占据西北数十州。唐德宗苟安求和,竟承认被占州县为合法,给吐著统治者骚扰
内地大开方便之门。面对这种现状,作者深为不满,写了《凉州词》三首。这是第一首,它写大量的
丝织品被掠夺。
'二'“芦笋”,芦苇春天发芽,似竹笋而小。这两句通过雁飞和芦发笋来写时令。
'三'“碛”,沙漠。“练”,丝织品经过煮白叫“练”。“安西”,地名,本为唐西域重镇,
此时已沦为吐蕃的据点。
… 页面 45…
'一'
二
'二'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三'
。
'一'这篇原列第三首。
'二'这两句说凤林关内被吐蕃占领的一片土地无人耕种,长期荒芜。 “凤标关”,在今甘肃省
临夏市西北,当时是唐朝和吐蕃交界处。“六十秋”,永泰二年(七六六)凉州失陷,至宝历元年(八
二五)尚未收复,所以诗人叹息“白草黄榆六十秋”。
'三'这两句责边将辜负朝廷,不提收复凉州事。这一带地方的失陷,除了因安史之乱削弱了唐
中央政权的力量外,还由于当饱守将贪暴,内附部落离心,居民不得保护,展转东移,致使吐蕃统治
者有机可乘 (见《旧唐书·李晟传》)。有时吐蕃入境掳掠后自己退走,边将就谎报驱敌出塞,以功
臣自居。边地人民受到吐蕃和守将的双重祸害,引起当时人普遍不满。白居易《西凉伎》也说“遗民
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蓟北旅思'一'
'二'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纻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
'三'
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
'一'“蓟北”,见高适《燕歌行》注'七'。
'二'“白纻词”,即《白纻舞歌》。纻麻本吴地所出,白纻舞是吴舞。《白纻词》亦是吴歌。
白纻是故乡之物,所以因怀乡而歌唱白纻词。“纻”,一作“苎”。
'三'“客亭”,郊外送客之亭。末句意谓南归人多,而作者自己是南方人还羁留在蓟北,不免
感到惆怅。
夜到渔家'一'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
'二'
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
'一'题一作 《宿渔家》。
'二'“沙岸”,水中沙堆叫“沙岸”。“草衣”,即蓑衣。这两句说遥见有人在寻沙岸泊船,
风吹动着他的草衣 (作者在盼望主人归来,所以注视沙岸来船)。
… 页面 46…
王建
王建,字仲初,颖川 (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大历时进士,曾任县丞、
侍御史等宫,后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一'
王建和张籍“年状皆齐 ,在诗歌上也同声相应,都算得元稹、白居易
写作“新乐府”的先导。清代诗人王士禛对这一点有很简当的评断:“草堂
乐府擅惊奇,杜老哀时托兴微;元、白、张、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学妃豨。”
'二'
那就是说,张、王、元、白的乐府能象杜甫的那样,真正继承了古乐府的
传统,而不是刻板地仿袭古乐府的内容和形式。“新”乐府能得“古”意,
就因为它体会了古乐府的哀时托兴的精神,赋咏了新题材,运用了新语言;
因为它把古乐府的传统看作一种可以发展和丰富的活东西,而不是一些只许
照样复制的僵硬模型。王建曾说自己的诗“自看花样古”(《酬从侄再看诗
本》),不妨也作这个意义的理解。
王建的乐府,和张籍的相似,简括爽利,不象元稹、白居易那样喜欢铺
叙和发议论。但是他比张籍写得更具体,描述更细致,意思更含蓄。那时候,
诗坛上分两大派:韩愈、孟郊派和元稹、白居易派。象张籍一样,王建跟他
们都是诗友,也仿佛是两派之间的联络人。除乐府外,王建的七言近体也接
近元、白,而他的好些五言古诗又接近韩、孟。至于他的五律象 《原上新居
十三首》等,却使读者联想到贾岛、姚合。他有一系列刻画宫廷生活琐事的
七绝、 《宫词》,为人传诵,想来大多由于对幕后新闻或掌故的兴趣,不一
定是欣赏文艺。
'一'张籍《逢王建有赠》诗云:“年状皆齐初有鬓,鹊山漳水每相随。使君座下朝听《易》,
处士庭中夜会诗。”
'二〕《渔洋精华录》卷五《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九。参看元稹《乐府古题序》里
的议论。“妃豨”,这里代指乐府。古乐府《有所思》:“妃呼豨,秋凤飒飒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
之。”徐祯卿 《谈艺录》:“乐府中有‘妃呼豨’、‘伊何那’诸语,本自无义,但补乐中之音。”
望夫石'一'
'二'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
'一'这诗采用民间故事为题材,写一女子对大夫的爱情永远不变。“望夫石”,我国很多地方
都有“望夫石”、“望夫山”、“望夫台”的传说:有一个女人天天在山头盼望远征的丈夫归来,日
子久了,化为石头,还保持远望的姿态。参看李白《长干行》注'六'。又刘禹锡《望夫石》诗:“终
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二'最后一句是说假如丈夫真的回来,这块望夫石会开口倾诉离情。
水夫谣'一'
'二'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三' '四' '五'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