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绝密行动--1949北平纪事 赵立中著 >

第27部分

绝密行动--1949北平纪事 赵立中著-第27部分

小说: 绝密行动--1949北平纪事 赵立中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要先向军部请示一下?或者由总裁直接向军部下个命令?“他说。
  ”没有那么啰嗦,这是战斗行动,我一道命令就行了。“王蒲臣听他这么说,心里好乐,跟这种人打交道太痛快了!
  ”好,那么一言为定,我把计划拟好了,咱们再商议。“”还商议个屁丫子!计划定好了,只要一说行动,我的部队立即开动,这种时候干事要快刀斩乱麻。“
  临走时,王蒲臣礼节性地向林凤祥道谢:
  ”林师长,你我见面虽少,可是一见如故,你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实在令我钦佩,我真诚感谢你的协助呀。“”都是一家嘛,说不上那个。“
  王蒲臣没想到这件事办得如此顺利,回去的路上,一个劲哼流行歌曲。
  这回再接着上文来说张维翰找飞贼段云鹏布置刺杀何思源的事。
  刺杀何思源是蒋介石亲自下的命令,王蒲臣不敢怠慢。那么蒋介石为什么非要置何思源于死地呢?
  原来,这何思源是前任北平市市长,卸任后到南京任立法委
  员。还是在徐州战役开始之前,因沈阳战役失利,国民党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原来不大赞成蒋介石发动这场内战的人士,又开始酝酿一场和平运动,尤其是立法院的一部分人,显得特别卖力,有一个立法委员竟公开写文章劝蒋介石下台去美国休养。这已经引起了老蒋的恼火,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何思源秘密离开南京,来到北平,就不能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了。何况,在以往的一些事情上,何思源已经几次惹得老蒋不满意他了,一九四六年何思源从山东调任北平市长后,在对待学潮问题上,采取同情和保护进步学生的态度,拒不执行蒋介石镇压学生的指示,并利用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制止了一次军统屠杀学生的行动;继而他在伪国大选举中,又不理睬蒋介石的意旨,大力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这就引起了老蒋的恼怒,最后终于把他免职。
  另外,在华北局势开始紧张的时候,国府曾下令让要员的家属离开北平,而何思源却从南京给家属发来电报,叫家属留在北平不要走,一九四八年十月,蒋介石任命何思源为”徐州剿总“政务委员,他辞不就任。他的这些行为不能不让老蒋怀疑他此次秘密离京来平的目的。
  果然,何思源来到北平之后,在家中会见新闻记者和北平的故旧时,就明确表示:
  ”北平是我青年时期求学的地方,我又在这里当过市长,决不能坐视北平二百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和文化古都的历史文物遭受炮火毁灭,所以,赶回来发起和平运动。“
  何思源是这样说的,同时在行动上也异常积极,他回到北平后,立即会见了傅作义将军,向傅作义力陈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主张。并且在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的支持下,以北平市民的名义(市参议会曾授予他北平市”荣誉市民“称号,并赠给他一把金钥匙)发起和平运动,通过报纸、广播、市参议会集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平主张,当时北平市民正苦于战争的恐慌和围城后生活的艰难,谁人
  不渴望和平?但在国民党军队森严戒禁中,又无人敢出头说话,何思源以他的地位和声望公开倡议和平,立即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他一时成了北平城最重要的新闻人物。
  何思源这样大胆地掀起和平运动,当然瞒不过蒋介石的耳目(当然,何思源也并未想过要瞒过什么人),于是就有了一些流言,先是军统的小报载文诬蔑,说何思源是”投机政客“,以和平为名”蛊惑人心“”、动摇军心“,对这些伎俩,何思源只置之一笑;接着就有人前来威胁,有一天,社会局局长温崇信来找何思源说:
  ”你就不怕人说你投降?“
  何思源听后愤然驳斥道:
  ”我何思源从不投降,日本人抓了我的老婆孩子要挟我,我都不投降,今天我无官一身轻,哪里都可以去,为何要投降?我这是爱国救民的行动!“
  何思源并未因这些流言和威胁而停止他的活动,他在一月十六日发起召开了一个”华北各界和平促进会“,将北平、天津、河北、山西、绥远、热河、察哈尔七省市的参议会议长或代表请到北平,共议和平大计,并且他还邀请了军界人士与会,特别是驻在北平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李文、石觉兵团、青年军及装甲兵团、宪兵十九团的大小头目,目的是使他们也能认清形势,以北平二百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及古都文物古迹为重,放弃抵抗,实现和平。
  何思源如此大胆妄为,岂能容于老蒋?老蒋决计要除去这个叛逆是下定决心、不择手段的了。
  王蒲臣身在北平,对何思源此次回北平后的一举一动当然也是看到眼里,恨在心里的。何况,何思源在北平市长任上时,与军统采取不合作态度,也曾使王蒲臣甚为恼火,如今既是老蒋下令将此人除去,对王蒲臣来说也算是了却心中一件宿愿。
  可是如何下手呢?
  干暗杀这种事,对军统的人来说,也算是故伎,派个枪法较好
  的特务,暗中盯上”靶子“,瞧准机会,啪的一枪不就了结了吗?实际上,早在一九四八年四月,他就派人打过何思源的黑枪。可是王蒲臣现在可不愿意这么干,因为如今的北平情况特殊,军政大权由傅作义独揽着,万一刺客不慎被警方军方抓到,张扬起来,傅作义借机作文章会对上面造成不良的影响;再者,如果被城内的共产党抓住把柄,影响就更坏。考虑到时间、地点的不同,王蒲臣再采用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合适,于是决定启用军统豢养的一个职业杀手-飞贼段云鹏,因为这段云鹏有些特技,可以潜入何思源家中,不留痕迹地干好这件事。
  张维翰找到段云鹏,说明了任务,段云鹏竟把脑袋摇得货郎鼓似的。
  ”怎么,你不肯干?这可是个挣钱的机会。“张维翰说。
  ”啥钱,金圆券?那不跟废纸一样?再说你们快完蛋了,八路进了城,金圆券不更没用了?“
  ”给你现大洋还不行吗?“
  ”别闹了,我背上一口袋现大洋,还动得了吗?俺还要回家去重振祖业呢。“
  ”那你要什么?“
  ”条子。“
  ”金条?胃口太大了吧,那东西吃下去会坠死人!“”拉倒吧,拿上你的废纸找别个去。“
  ”别后悔就行。“
  ”狗屁。“
  就这样,两个人竟没说好。张维翰回来跟王蒲臣汇报了,王蒲臣说:
  ”那他可是找死呢,做人精过头了!“
  于是王蒲臣把张维翰的脑袋拽过来,对着他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站长真是神人!“张维翰听了称赞道。
  王蒲臣干笑了两声说:
  ”小事一桩,给他,要什么都给他,只要他把何思源干了,那他也算活到头了。“
  张维翰说:
  ”好,就这么干,我再找他去。“

  第二十五章  淆乱乾坤飞贼出世
  飞贼段云鹏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段云鹏炸何思源宅邸造成一死五伤,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然而他的个人经历并非没有可叹之处。
  中国式的迷信教人善也教人恶,叫人心理永远无法平衡。
  却说这个外号飞贼的段云鹏,原来也有一些来历。
  此人原籍河北沧州,祖辈以务农为业。因为沧州地方上历来匪盗横行,所以,一般农家子弟习武成风,一则为健身,二则为防卫。
  段云鹏从小也曾练过一些拳脚和气功之类。正当他刚刚成年之时,父亲患了一场大病,为给父亲治病,家中的四五十亩好地大多卖给了本乡财主段继和,可是倾家荡产之后,父亲终于还是天数已尽,撂下寡妻和两个儿子撒手去了。
  段云鹏守着三五亩田地,艰难地养活着老母和幼弟,过了几年,日子不见好起来。此时弟弟眼看长大成人,段云鹏就和母亲商议:与其死守着田产土里刨食,还不如到外面闯闯,万一捞到个发财的机会,来日衣锦还乡,还可以重振祖业。母亲虽舍不得儿子远去,无奈儿大不由娘,段云鹏还是一跺脚,背着一个毛蓝布的小
  包,离了家乡,只留下弟弟守着老母度日。
  那种年月兵荒马乱的,要想发大财,也非容易,他先来到沧州府谋事,哪有现成的事给他一个乡下佬做呢?何况他在沧州城内又没什么熟人亲戚。当时沧州兴办杂耍班子,纷纷招纳地方上一些习过武艺的游荡子弟,再教习一些戏法、杂技,然后成帮结伙地到外地去闯天下,这种行当只不过是一个谋饭吃的道道,也难有大的发达。段云鹏当时没有别的出路,仗着自己在家时也算个练家,什么踩玻璃碴、头顶劈砖之类小伎也多少来得,就投了一个无名杂耍班子,随这伙子人,肩担车拉一些破烂行头,在北方的穷乡僻壤卖艺为生。这样又过了几年,段云鹏腰里竟是一个大子也没落下,只不过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落了个香嘴臭屁股而已,偶尔在外乡遇见家乡人,也是赧然无颜相认,深怕人家讥笑,一日,他们的杂耍班子走到山东河北交界的一个无名的山间,突听得山林里一声唿哨,冲出一些横眉立目的大汉来,个个手里端着盒子炮、大板刀。同伙见山大王来了,都忙不迭地抱头鼠蹿,惟独段云鹏,刚要起步逃命,忽而灵机一动地想到:自己离家已有几年光景,当时曾在母亲面前夸下海口,好歹混得个衣锦还乡,也好有颜面去见乡里人,可是混了几年,也还是囊中羞涩,这种日子何时是头呢?与其这样穷混下去,何不像这伙土匪一样,打家劫舍,如古代梁山好汉一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银两,痛快一日是一日?于是,他不跑了,只呆呆地站着,土匪的板刀撂在他脖子上时,他才扑嗵一声跪倒在地,口中叫着老总大爷苦苦哀求。土匪们本来只是抢劫,不遇抵抗便不开杀戒的,见段云鹏生得颇精壮,又会些武艺,口口声声说要入伙落草,觉得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收下了他。
  这样他竟落草为寇成了一个土匪。不几年,抗战爆发,这伙土匪被一个伪军的头头收编了,段云鹏又当了伪军。干伪军时,他渐渐学得了升官之道,不外是溜、吹、拍几个字,他人不傻,嘴好用,腿
  也勤,奉行此道十分奏效,被一个伪军头目看中,提拔到身边当了一名警卫,后来这个伪军头目奉调到北平,他也随之来到北平。
  日本投降时,这个伪军头头因罪恶太重,带着财宝藏匿起来。
  国军接收北平之后,段云鹏当然明白今后该投向谁了,而且他也深恨那个伪军头目在钱财上太黑,自己跟了他许多年,眼睁睁看着他搜刮掠夺,大发横财,而下属却一点边沾不上,就向政府举报了他。
  那个伪军头目,被捉拿归案,最后吃了枪子,财产充公,自是罪有应得,而举报有功的段云鹏本想得到一点奖赏的,可是,他竟也被莫名其妙地送上法庭,判了个半年监禁。出狱之后,他生活无着,在北平又举目无亲,竟混到了露宿街头的悲惨境地。
  段云鹏毕竟是当过几年土匪的人,胆量和身手都经历过操练,岂能坐以待毙?于是干起了没有本钱的营生,先是小打小闹,偷个自行车之类,由于往往得手,终于开始大干,夜间越墙入户,翻仓倒柜,专拣有钱的大户人家下手,竟是贼不走空,回回有得。渐渐在同行中赢得了声誉,”飞贼“之名由此渐渐风闻于北平的名门大户。
  后来,一个同行引荐,结识了特务头子王蒲臣的秘书张维翰,常受雇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因他爱财心切,有求必应,而且他身轻如燕,会蹿房越脊,军统有些特务们不能或不屑干的差事,就雇他来干,他成了王蒲臣手下的”编外人员“、临时工”。
  当张维翰来找他,要他把一枚定时炸弹放入何思源的家中时,这何思源是前任北平市长,他如何不知不晓?他当然明白这次的活路值多大的价钱,他当然也知道八路(在他的脑子里,还没有形成解放军这个概念,这大概是他当伪军时间太长了的缘故)就要进城了,这回怕是最后一次买卖了,于是想狠狠敲对方一笔,然后他便带着硬货离开北平,回家去实现他的重振祖业的宿愿。当然,他的如意算盘是注定不能实现的,一者,他还不知道他的家乡已经解放,而且已经实行了土改;再者,他哪里想到王浦臣这样的人物,岂
  能吃他这种虾米小鱼的要挟,人家的眼光与办事的魄力,是他这种人远远不能比拟的。王蒲臣在听完张维翰的汇报之后,连眨眼的工夫都不用,就为他安排了一个极好的结果。
  王蒲臣叫张维翰一方面答应他的条件,一方面预备下两个特务盯住他,一旦他的任务完成了,立即将他抓获,然后,搞一个秘密审讯,判他个死罪。王蒲臣这一招也叫一箭双雕,既灭了口,又可以借机造谣,将屎盆扣到共产党的头上,附带还可以省下一笔经费。
  段云鹏见张维翰第二次跟他会面时,痛痛快快答应了他的条件,以为对方急于要干此事,所以不惜代价,心中乐不可支,他哪里知道人家玩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高级游戏!
  “包在俺身上,保叫姓何的吃不成干粮。”他说。
  张维翰把事先想好的行动时间、办法,给他细细解说了,又把行刺用的定时炸弹交给他,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使用办法,一切都安排妥贴了,就回去向王蒲臣复命了。
  正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段云鹏翻墙而过,潜入了并未设防的何思源住宅。猫儿一样,人不知鬼不觉地爬上了何家正屋的屋顶。
  这个段云鹏本是个泯灭了是非之心、善恶之辨的惯贼,他在接受张维翰交给的这项任务时,并没有动脑筋去想这件事的义与非义,他只是当作一件生意来做,他在潜入何宅时,完全是按照职业的惯性而动作,他在屋顶上对何家的动静进行了一番侦察。他看到何思源,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此时正在正屋中央的大客厅里会客,客人是谁,他并未留意,只是前任北平市长何思源的音容笑貌,深深嵌入了他的大脑,尤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