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第174部分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第174部分

小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没有看过,就连听都没有。

  从上午九点开始参观,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勉强看完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生产车间和配套工厂,周恩来记忆最深刻的是工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现在生产汽车没有什么,因为我们仅仅是掌握了别人给我们的技术,就连生产的设备也都是卖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我们希望的是,以后我们可以完全设计生产自己的汽车,使用自己的生产线和机床,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值得骄傲!”

  周恩来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在那些车间里摆满的各式的机床,光是成套设备就有六千台,这里决大部分都是从外国购买的。依靠这些设备也仅仅只能生产各型载重汽车,其余特种车辆制造均比较麻烦,需要新的设备,这都是中国所不能生产出来,仅能靠进口的。在没有进口这种设备情况下,这些车辆仅仅能依靠可以从现有机床上生产的零件加上手工制作不能生产的零件来制造。

  这些都是这些汽车制造工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心中的痛,不能独立制造这些机床设备,就不能有所创新,即使有能力设计出优良的车,也无法独自批量生产出来,还是要依靠别人。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汽车制造厂,能够独立生产大批量的汽车。汽车行内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会造卡车是小学水平,会造客车是中学水平,会造小轿车那才是大学水平呢!

  要走的路还是很长的,好在五年计划中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工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现代化钢铁、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工的原材料工业建设步入了正轨,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采矿设备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各种新型大型机床的研制成功,很让汽车拖拉机和航空、坦克、武器和弹药等国防工业工厂感到无比的兴奋。虽然还是有很多机床必须要从国外进口,可是这些机床的研制成功让人看到了希望。

  中午和晚上时候,周恩来都是在工厂领导的陪同下和工人一起们一起进餐,菜比较简单,味道却也不差,每逢加班和节假日都会有加餐。李宜春对周恩来说:“如果是节假日来的话,还可以吃顿不错的,现在却只能将就点吃了。这方面有很严格的制度,我们也不能违背的,这可是顾副主席亲自制定出来的。”吃这些大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这如果是共产党他还不会感觉什么,可是在这里,周恩来却感触良深。

  吃过了晚饭,在天黑以后,顾正宏叫了周恩来登上了汽车,在周围一片漆黑中驶向了一条戒备深严的公路。进了一扇大门后,汽车停下了,顾正宏示意周恩来下车,带着周恩来换了一辆在这里停靠多时的汽车。周恩来知道他这样做必有深意,反正到了地方他总会加以说明的,也不急于询问顾正宏到底去那,干什么。当他想向窗外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他惊奇的发现这辆汽车根本就没有开任何的车灯前进。

  “这是保密制度,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人和苏联的谍报人员都非常厉害,很难对付的,所以我们相对应制定的保密制度也十分严格。有些重要单位路段都是分司机开的,每个司机开五至十里的路程就更换司机,很多人开几年车都是那几里路。因为保密级别的关系,我仅仅只能带你一个人进来看看,而且是晚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到达目的地后,他才知道为什么顾正宏这样把他带进来。他不知道的是,这里表面上就像一个小型的拖拉机厂,所有的建筑和厂房和拖拉机厂都没有区别。进来后才知道别有一番天地,里面全部是生产坦克的车间,对于坦克,周恩来认识不多,可是也看得出这坦克的厉害之处来。精细的加工让整个坦克看上去更像一个工艺品而不是杀戮厉器,修长的炮身指向前方,散发的是阵阵杀气。

  “这是德国的四号主战坦克,他奶奶的,这玩意好是好用,就是太难造出来了!”周恩来看着顾正宏拍拍坦克厚实的装甲少有的骂出声音来,也感受到了这东西在他眼中的分量。周恩来看了看车间,零散的二十几辆坦克,大部分还没有完工,明白了他说的意思。刚刚看载重汽车制造车间不断从生产线下来的汽车,再看看这零散的坦克,是个巨大的反差。

  “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打苏联,这家伙可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至少现在现役的坦克还没有多少是它的对手!只要灵活运用了他们,将是敌人的恶梦,如果我们和苏联的那场战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那么德国人横扫欧洲就很能证明这种武器被利用起来强大的攻击力。可惜,就是德国那么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生产的坦克也极其有限,我们就更少了,这里你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了!”

  顾正宏又带着周恩来在这个工厂转了一个小时才回去,中途也参观了下轻型的三号坦克生产车间,回去晚上周恩来想起这段时间在黑龙江参观的情况,感触良多,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这些日子看到真实情况让他大感到惊奇,每到一个地方给自己的感觉都是很惊讶,也大感新鲜。看到的是百姓安家乐业,工业极其发达,教育生机勃勃。这里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抗日最前线的黑龙江百姓甚至比一向富裕的南方还要好,为什么他们能在顶住了日寇侵略的时候还能发展起强大的工业?

  在他们这里,大型的企业都属于国有,却管理先进,在未全面备战前生产了大量的民用的产品,销售往全国甚至大量的出口,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工人各项的福利待遇都非常好,但是工资却不高,而且这些工资发下去后大部分的人都用来了购买战争债券来支持战争了。相比之下,美国人发现中国极度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国富人却在美国银行有高达三十三亿美元的存款,却没有任何人用来支援抗日战争和救助穷人,这两者对比巨大的反差是很能让人看清楚的。

  周恩来去不知道,在回来后,顾正宏和周恩来谈了会话就告辞离开了。他并没有立刻回去睡觉,而是马上驱车前往了另一个工厂去视察。本来,坦克制造工厂属于内部机密,尤其是产量要严格保密的,可是他还是带周恩来去了,因为他是值得信任的。他要视察的工厂是不能让周恩来知道的,因为这个工厂正是秘密仿制苏联的T-34坦克的生产车间,经过这段时间和德国专家一起的认真研究后,终于搞清楚了他的内部构造和生产方式,已经生产出来了二十辆作为测试之用,他正是去看这种坦克的。和苏联的原型最大的不同是,加装了长管仿德国制坦克炮和电台。

  负责改造的总工程师向他介绍了这次试制的经过,“在我们和德国技术人员的共同攻关,很快就分析出了他们的构造,并且用制造了三辆样车,试验很顺利,和苏联的坦克质量没有什么区别,加装了长管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后威力比苏联的七十六毫米炮威力还要稍强。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解决,能够利用我们现有的生产线和能够生产的机床来生产这种坦克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我们勉强可以达到要求。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来把生产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来,利用现有的拖拉机厂房和我们能够调用的设备,估计今年年底就能够生产了……”

  ………………………………………………………………

  当时日本的汽车制造工业也是比较落后的,主要生产汽车的还是美国在日本设立的两家汽车公司福特和通用,三十年代初两家产量为二万余辆。他们把日本的汽车制造工厂杀的七零八落,剩下的仅仅依靠制造军车为生。三七年支秉渊生产出了柴油机,在武汉沦陷后他又在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生产出了六十五马力的柴油机。民营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三七年也试制成二点五吨的载重汽车。战争……过二十年后新中国才从新走上了二十年前的起点,生产的苏联吉斯一五○载货汽车也不过是仿制四十年代美国的道奇汽车,第一批下线时许多部件还是从苏联进口的,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有远胜于无,好歹自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但其后中国汽车制造业不思进取,一款解放汽车生产三十年而不改进也算是世界少有了。如果即使从三一年开始搞汽车,那时候和外国合作生产汽车得到技术比较容易,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未必落人后,历史不能假设,然而历史会悲伤。当然这是后话。

  

  起8J点8J中8J文8J网8J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第二部 第四十九章 合作9

  (起5N点5N中5N文5N网更新时间:2005…4…4 7:19:00  本章字数:4264)

  在抵达山西后,阎锡山调派了火车过来接应,宋锦河在士兵们忙于把军车加固在火车上的时候,对刘伯承和邓小平说:“这个阎百川,山西是无人不知,一个山西就是被他弄得滴水不漏,别人是针插不进。这个铁路,不说也罢,上次淞沪战役,我们还能多运点弹药,可是就只能堆在我们的车站,等他们调出机车。这个人眼光不足,不足以谋大事!这次要不是他火烧眉毛了,他才不会如此心急。”

  刘伯承记得因病离职一二九师政委的,出生地的距离阎锡山家乡仅一村之隔的徐向前说过的话,“阎锡山为人精明,善于算计,却无大略,眼光较为狭窄,但相比南方诸省,也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了。”宋锦河问道:“你们的部队到山西的时候,阎百川给了补给没有?”邓小平说:“先遣队到的时候,他也派遣来了一列火车,随车还送来了很多衣服、粮食,但对八路军最需要的枪支、弹药却只给了很少的一点。”

  宋锦河听了大笑,“这个阎百川,又玩老花样,要别人为他拼命连点本钱都不想给,当年西北军是上了他的大当,差点完蛋,他自己的晋军却安然无恙。如今如果不是因为抗日,再也不会有谁这么傻,谁会理他?对了,你们有军用地图么?我们从鬼子那里别的没有得到什么,地图倒有一堆,有的鬼子还是鬼子自己测量的,居然比中国的还要准!”

  刘伯承也笑了笑,“我们也是从鬼子手里得到了一点,可是还是很不全,既然宋师长有多余的,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在列车开动,前往战场的时候,经过车站的时候,发现车站都贴满了各种抗日的标语,车站上站满了欢迎的群众,高喊各种抗日的口号,“热烈欢迎抗日的八路军将士上前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鲜血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中华民族万岁!”“抗战胜利万岁!”

  这些群众的抗日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希望,自己的重任,一切的一切都摆在了眼前。那些在列车开动时一闪而过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记忆中。与他们相比,黑龙江的将士虽然也很高兴,却表现得有些玩世不恭,不时把自己身上的东西扔给老百姓,很多胆大的人居然从开得很缓慢的火车上冲下去从老百姓手里拿过慰劳品后爬上火车,这让纪律严明的八路军微微有些意见。

  邓小平和刘伯承也看见这一幕,宋锦河有些不好意思,叫过身边的参谋:“你去告诫一下这些兔崽子,这里不是咱们家乡,让他们收敛点,别尽丢老子的脸。”参谋走后,他笑了笑,“这帮兔崽子在家乡搞习惯了,都不知道收敛了,让两位见笑了。”刘邓都是从山上下来的,打游击队出身,对这些也并非很在意,何况这些人也会扔给老百姓一些东西,拿上来的都是些吃的东西而已,并无什么大不妥。

  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就是这些人兵,能够在战场上和那些训练有素的日寇刺刀见红,打得他们节节溃退,在华北战场一战扬名!他们清楚的看见了,刚刚跑下去的不仅仅有士兵,甚至不少军官也跑了下去,邓小平就亲眼看见一校官从老百姓手中拿过一篮子的食物,好在这个校官对老百姓说了一句话后,还给了老百姓一些东西才上车。

  宋锦河派出去的那个参谋回来了,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鸡蛋放在了宋锦河的桌子上,“我去的时候,车都快离站了,下去的人都上来了,我就狠狠训了邹副团长一顿,顺便把他从老乡手中拿的几个鸡蛋缴获了。”宋锦河好像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也见怪不怪,“你去这么长时间,是和他分赃了吧!刚才我看他小子下车了,一篮子的东西可不止这几个鸡蛋吧!”

  那个参谋大叹倒霉,那个姓邹的也太倒霉了吧,怎么和他在一起准没有好事,“这个,他一上车,就被人抢得差不多了,我还算去得及时,晚一点就这都没有了。”宋锦河看了看桌上的鸡蛋,“你刚才吃了,这里就没有你的份了,我们这里正好三个人,一人两个正好。还有下次再偷吃鸡的时候要记得擦干净嘴上的油水!”说完不理参谋,把鸡蛋递给了感到惊愕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他们实在有些搞不清楚去训斥怎么就一下变成了和部下分赃了!

  邓小平先转过弯来,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伸手接了过来,刘伯承也摇摇头拿了过去。宋锦河打破鸡蛋壳一点点的拨开,“这小子,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抢的,刚才他肯定把他缴获鬼子的什么东西给老乡了,要拿去换钱应该也够了吧,也算不得拿别人东西了。对了他说了拿的什么去换的?”参谋说:“是个手表,他说他都有三个了,正好送人一个!”邓小平听了哈哈一笑,也不说话,也拨开壳吃了起来,刘伯承心思却细密得多。

  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却也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他们为什么敢于下车,火车正在行驶,这也算得上是军列,这样毫无组织的行动是军队的大忌,如果是些杂牌部队还好说,是他们这支在战场上和日寇血战厮杀下来,就不能做此判断。他们的行止举走,和路上的接触,他们都是受到过非常良好和系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军人,不可能没有一个铁的纪律。

  他们的主官并没有多加指责,训斥最厉害也仅仅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