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张衡-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件仪器在汉代通称为浑天仪。而张衡所造的浑天仪,就是后一种浑象仪器。
早在浑天说创立之始,人们就计划着制造浑天仪来观测星辰。西汉武帝时的
落下闳,大约是第一个着手制造浑天仪的人。宣帝时耿寿昌铸铜为象,永元
15年(公元103年)贾逵创制了黄道铜仪,也都是浑天仪。张衡的浑天仪又
称水运浑象,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
张衡创制浑天仪的成功,是在公元117年 (汉安帝元初4年),那时他
四十岁。为了制造这架仪器,张衡耗费了很多心血,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在铸造正式的浑天仪之前,他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和观察,设计出了一个图案,
然后用竹条劈成薄薄的竹蔑,把这些竹蔑刻上度数,再把它们编成圆环,穿
联起来,制成一个仪器的模型以作为试验。经过多次修改试验准确了,然后
再用铜铸成正式仪器。因为这个仪器是根据浑天说的理论来制造的,所以张
衡就把那个用竹蔑编成的模型叫做“小浑”,铜铸的就定名为“浑天仪”。
据史书记载,这座铜铸浑天仪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代表天球,每弧度
长为4分,圆周长为一丈4尺6寸1分,直径4尺6寸5分。球体里面有个
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天球运转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轴的方向。轴
和球面有两个交点——天球上的北极与南极。北极高出地平线36度,表示当
时京师洛阳的地理纬度。球的表面上刻有28宿和中外星官。球的外面有地平
圈和子午圈,天球半露在地平圈之下,天轴即支架在子午圈之上。另外还有
黄道圈和赤道圈,互成24度的交角。在赤道和黄道上,各列有24个节气,
并且从冬至点起,刻分成365.25度,每度又分4格,太阳每天在黄道上移
一度。
为了使浑天仪能够按照时刻自己转动,张衡把浑天仪和计时用的漏壶联
系起来。滴漏壶是我们祖先用来测知时刻的仪器,它用一个特制的器皿装水,
这器皿下面有小孔,水通过小孔,一滴一滴流到刻有时刻记号的壶里,因而
可以由壶里水的深浅知道是什么时刻。张衡就是利用漏壶滴水的力量来推动
齿轮,齿轮再带动浑天仪,通过恰当地选择齿轮的个数和齿数,巧妙地使浑
象一昼夜转动一周。这样,他就使浑天仪上所刻的天文现象,按时刻自动地
呈现出来。人们要想知道某天某时刻的某颗星所在的位置,只需在屋子里看
浑天仪便知。某颗星出现了,某颗星正在中天,某颗星不见了,这些现象,
… Page 11…
同真正的天象完全一样。
浑天仪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它把观测天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跟天球联
系起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地方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的北极出地高度。
根据后人《浑天仪图注》的说明:“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36度。”
拿浑天仪上的36度折算现今地理纬度,恰好跟洛阳地区的纬度很相近;其
次,浑天仪上的周天365.25度跟东汉当时的《四分历》所用的岁实365.25
天完全吻合。同时,张衡在浑天仪上所用的黄、赤交角24度也是很接近实际
的;再次,《浑天仪图注》里说:“各分赤道、黄道为24气,一气相去15
度16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三气一节,故46日而差令3
度也。”这3气1节差3度,即黄、赤道差的计算法,一直到隋代都没有改
变,这是张衡的在历法上一项重要贡献。
浑天仪应用的齿轮系和凸轮机构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水运浑象
实质上还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此
后,张衡还采用漏壶的原理,创造了另外一种仪器,叫做“瑞轮■荚”。这
个瑞轮■荚装有机械,接联在漏壶上,也依靠水力转动。它能够按照阴历上
的朔日、上弦、望日、下弦、晦日等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旋转开合着。
因为在瑞轮上从每月初一起,每天转出一片■荚来,这样到十五日共出现十
五片;然后每天再转入一片,到月底落完。瑞轮■荚可以表示日期,又能告
诉人们月亮的圆缺变化。张衡制造的瑞轮■荚,在世界科学史上算是第一架
具备了机械能的计时器,以后经唐朝的一行、梁令瓒和宋朝的张思训、苏颂、
韩公廉等人的改进和发展,终于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在1800多年
前,我国就能够制造出这样复杂而精巧的仪器,是很值得我们自豪的。
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原来被安放在东汉政府观察天象的地方——灵台,一
直保存到魏晋时代。西晋末年发生战乱,浑天仪被移往长安。公元418年,
刘裕率军攻进长安城,获得了这架仪器,但已经残缺不全。此后,它就不知
下落了。
幸亏曾经有人替浑天仪写了两部说明书,一部是《浑天仪图注》,另一
部是《漏水转浑天仪注》。这两部说明书各有一部分保存下来,使后人可以
按照其中的说法,重新制造出浑天仪来。
南朝宋文帝元嘉13年(公元436年),太史令钱乐之曾铸造浑仪和小浑
天,和张衡的浑天仪大体相同;唐朝初年,李淳风、梁令瓒等人重新改制了
浑天仪;北宋苏颂、元代郭守敬都相继制造浑天仪。他们在制法上都有改进,
机械的精巧程度也是一代胜过一代。现今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天仪
是明朝正统3年(公元1438年)钦天监监正皇甫仲仿照元朝郭守敬的浑天仪
造成的。
六、博学多能、全面发展的科学家
… Page 12…
天文、历法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连连获得成功的
同时,在数学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写过一本叫《算罔论》的数学著作,大约是综述当时算学上各类问
题的一种古算通论。可惜 《算罔论》早已失传,我们无法确知它的内容。不
过张衡对算学很有研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
家刘徽所著作《九章·算术注》引用的《算罔论》中的话便可以知道。
《九章·算术注》内引“张衡算”有“圆周率一十之面”等语,经清代
数学家李潢考证,张衡当时计算出的圆周率是3.1622。
钱宝琮先生在《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一文中指出,《后汉书·天文志》
注引张衡《灵宪》原文,其中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1/736,
地广1/242。”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计算出张衡取用的圆周率近似值。
因为张衡在天文学上主张浑天说,认为“天浑然而圆,地在其中”,地之广
就是天的直径。再以“地广”去除“天周”,我们便可得出《灵宪》中的圆
周率。钱宝琮先生还进一步更正说:“传刻本《后汉书·天文志》注所引《灵
宪》, ‘天周1/736’中的 ‘六’字是因为传抄时的笔误而多出来的, ‘地
广1/242’中的‘4’字也因同样原因应改正为‘三’。由此计算圆周率,得
л=730÷232。
已故李俨教授另据唐《开元占经》引祖■的《浑天论》,其中说:“张
衡日月在径当天周1/736,地广1/232。按此而论,天周分母圆周率也,地广
分母圆径率也,以8约之,得圆周率92,圆径率29。”他认为张衡求得的圆
92
周率为л= 。
29
92
如上所述,张衡所用的圆周率是在3.14和3.16之间,又有л= ,
29
这些都不是十分精确的数值,同南北朝时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相比虽有距离。
但张衡在圆周率的研究上,一方面放弃了古代《周髀算经》上“径一周三”
(л=3)的简单算法,另一方面应用了“渐近分数”的方法,所以在当时比
祖冲之早三百多年的时代,仍是不失其先进意义的。
另外,张衡曾就他研究的心得,绘出一幅地形图来,流传了好几百年,
一直到唐朝,被作为名画看待。他甚至还被列为东汉四大画家之一;在历史
学方面,张衡曾下过很大的功夫,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提
出过十几条修改意见。张衡还曾经向东汉朝廷要求,让他去从事《汉纪》这
部著作的编纂工作,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
除上述成就外,张衡还是个出色的机械专家。张衡曾在《应间》这一著
作中说:“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张衡平常最喜爱学习古代著名的工程专家支离的技
术,并且能够熟习他关于机械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亲自制造出自转的三轮和
独飞的木雕来。这段史料经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三轮自转”是指有关指
… Page 13…
南车和记里鼓车的主要机构;“木雕独飞”是指在木制雕鸟内部装置机关,
使它能独立地飞起来。
我国古代有关木制飞鸟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鲁问篇》:“公输子
削竹木以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其后《韩非
子·外储说》称:“墨子为术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西汉时《淮南
子·齐俗训》更称:“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这些都说明早在公元
前三、四百年战国时候,我国已经发明和制造了能够在空中飞翔的木鸟,并
且很可能是运用了斜面等原理。到东汉时,张衡是否发展了斜面原理,或应
用过螺旋浆等形式,我们已无法确断。据史书记载:“张衡尝作木鸟,假以
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种装有机关、能飞好几里的自飞木鸟,无
疑是受到了先代科学家如鲁班、墨翟等人的启发,加以自身的努力研究制造
出来的,而其制造技术自然要比墨翟等制造的木鸢高明得多了。
历史文献中较早记载张衡制造指南车的,是南北朝时梁朝文史学家沈约
所著的《宋书·礼志》。其中云:“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至于秦汉,
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制造。汉末丧乱,其器不存。……明帝青龙 (公元
233…237年)中,令博士马钧复造之而车成。”这段史料说3000年前的周公
已造成了指南车,这不大符合实际。不过,张衡很可能利用齿轮系创制指南
车,一百多年以后机械工程专家马钧重新造成指南车。
张衡和马钧制造指南车的方法虽然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此后不断有人制
造指南车成功。北宋时,燕肃在仁宗天圣5年(公元1027年)、吴德仁在徽
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先后造成了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详细地
记载了他们内部的机械构造。它们采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使得车子
不管怎么转,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古代皇帝出巡的时候,指南车
就排列在出巡行列最前面的仪仗队里,用来指示方向。
记里鼓车也是利用齿轮系转动的。当车子前进时,利用车轮的转动,自
动地把车行的里数表示出来,它和现在汽车上的里程表的作用相同。晋代崔
豹作的笔记《古今注》记载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晋安帝(公元417
年)时刘裕灭秦得之。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击一槌。”当时有一本专记
西汉遗闻轶事的《西京杂记》也说:“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
记道车,驾四(由四匹马拉着),中道。”记里鼓车也是供皇帝出巡时用的。
张衡是在永建元年写成《应间》的,由此可以推知张衡造成木雕、指南车、
记里鼓车等机械,大体上应该在永建元年之前。
在机械方面,张衡制造了许多奇巧器物,成就惊人,堪称一代宗师大匠。
张衡曾一度获得“木圣”的称号。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的科学家,对于学习,他从不停留在狭
小的范围里。他一方面对天文、历法继续作精深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数学、
物理学、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和研究。勤勉学习和刻苦钻研使
他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他的光辉成就已大大地超出了天文学的范
… Page 14…
围了。
七、发明了地动仪
张衡连续做了6年的太史令,到安帝建兴元年 (公元121年),被调任
公车司马令。公车司马令的官署设在皇宫的南阙门旁,职责是保卫皇帝的宫
殿,通达内外奏章,接受全国官吏和人民的献贡物品,以及接待各地调京人
员等等。把科学家张衡调到这样的一个职位上,充分说明封建皇帝如何不重
视科学,不让有天才的人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岗位
上,张衡还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继续进行学术研究。除了天
文学以外,他还对数学、物理和机械制造等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我们曾
提到张衡的数学名著《算罔论》以及制造的计里鼓车,指南车等等,都是在
张衡就任公车司马令时苦心钻研的结果。
到顺帝永建元年 (公元126年),张衡又被调任太史令。这是张衡第二
次做太史令。当时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