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面宋美龄-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宋美龄是在前线吃的午饭。饭后,她让指挥官领着她参观了该阵地的地下工事。
10月12日,天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并没有放晴,依旧雾气沉沉,宋美龄再次来到上海前线看望伤兵。她穿着一件普通衬衣和一条蓝色羊毛便裤,如同一位普通妇女,在端纳和一名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马力很大的汽车,后面跟着一辆黑色轿车,车上坐着军医及警务人员。两辆轿车,一前一后,飞驰在雨路上。
连日的奔波,使宋美龄身体多有不适,面现倦容。副官看出了夫人身体不舒服,劝说道:“夫人,我看您脸色不好,关于前线视察的事就免了吧?”
“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前方已通知了,你说说,我怎么能扫了他们的兴呢?”
轿车缓缓下了公路,驶上了乡间小路,土路泥泞,越来越不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还不时出现几个大炮弹坑,车子像扭秧歌似地缓缓前行。行不多远,就要停下来,刮去车轮上的淤泥。
“倒霉的路!”宋美龄咒骂道。
“夫人,过了这段路,到前面就好了。”副官指着前方的路安慰道。
车子终于开出了泥泞路段,驶上了沙石路,在宋美龄的叮嘱下,车子加快了速度。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车子即将要到达下观村的时候,一阵尖利的空袭警报震耳欲聋,似乎连同大地一起跟着颤抖。
“小伙子,不要紧,飞机离这里至少还有半小时的路程,我们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每每到这种时候,宋美龄都显得异常镇静。她安慰着司机,同时也是安慰她自己。
三、出生入死(2)
司机加快了速度,想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可偏偏不巧,小车又陷在路边的一个弹坑里,司机开足马力,冲出弹坑后,前轮又撞到了一个土包上面。司机惊惶失措,结果失去了控制的小车,翻出了公路。车里人从座位上被甩了出去,端纳感到自己“腾”了起来,而且看到夫人和副官的身体从他眼前飞掠出去。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强大的撞击力使司机的头猛撞到车壁玻璃上,玻璃破碎,涂满了鲜血。
端纳摔倒在翻倒的小车旁,大腿流血不止,他已顾不上自己的伤痛,醒来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夫人怎么样了?”他忍住自己的伤痛,来到宋美龄面前,只见她躺在一个泥潭里,失去了知觉,脸上满是泥巴,眼睛紧闭,衣服也被撕破,脸色苍白,一动也不动……
端纳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四肢瘫痪的宋美龄拉出泥潭,弯下身去静听她的呼吸。
突然,端纳听见了宋美龄微弱的心跳声,他惊喜地叫了起来,在胸口胡乱地划十字:“上帝保佑,夫人还活着,活着!”
在随行军医的急忙抢救下,宋美龄的心率一点点加强,渐渐地苏醒过来,她微微动了动嘴唇,呻吟了一声,望着端纳。
尽管浑身伤痛,腿部疼得抽搐,宋美龄仍然咬牙坚持,“快,把车子往前方开!
“
当晚10点,车子终于驶进了前线战场,宋美龄忍着伤疼,站在炮车上,给一支阻击部队发表了生动的演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今天,因车子在途中出了点事故,四肢筋骨扭伤,衣服也破了,我没能保持完美形象与大家见面,请诸位原谅!”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宋美龄的生动演讲,多次被官兵们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淹没。
因伤情过重,她演讲无法作手势,连嘴巴也发涩发干,剧烈的疼痛使她好几次险些昏厥过去。身旁的官兵不时用湿毛巾揩干她额上滚落的汗珠,演讲在继续进行。
“杀死鬼子!反对侵略!”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万岁!”
庄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
此时,宋美龄也忘记了伤疼,她被官兵的正义呼声感动了。
演讲到达高潮时,宋美龄突然把话停了下来。她当众叫出一个少尉排长问道:“在战场上,我问你,你是怎样指挥你的士兵的?”
“报告夫人,”少尉排长走出军列,“啪”地立正敬礼后说道:“我是这样指挥的:弟兄们,往前冲啊!”
宋美龄笑着摇摇头,纠正道:“你应该这样喊:弟兄们,跟我来!”
“弟兄们,跟我来!”“第一夫人”提出的战斗口号,在官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成了杀敌的动员令。官兵们狂呼起来,口号声震耳欲聋,有着排山倒海之势。
望着狂欢的人们,宋美龄突然眼冒金星,天地都旋转起来……
当她再次醒来时,已躺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经检查,宋美龄的筋骨严重扭伤,肋骨摔断了数根,颅骨受到了震荡。香港来的医生为她动了手术。
宋美龄从此落下了腰痛的毛病,每逢天气骤变,腰部就会酸痛不已。
海外也有评论家说,宋美龄在抗战时期扮演女中豪杰,到处奔走呼吁,是好出风头的个性所致,是政坛作秀。但他们也不想一想,纵然虚荣心超强,哪个女人又会拿性命当玩具,去铁血交飞的前线作秀呢?这种作秀,需要的是勇气、胆略,乃至于生命!
四、冷暖外交(1)
艰苦的八年抗战,国共两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抗战,需要巨额的军费开支。
谁能争取美援?谁是最适合的使者?蒋介石把这一重任托咐给了夫人宋美龄。
从小留学美国,一口流利美国英语,比美国人还地道!
宋美龄义不容辞,宋美龄自告奋勇。
她为自己的丈夫,不,她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坐上“美龄号”专机,再次来到异国他乡,再次回到当年求学的美国。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优秀的表现,当推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宋美龄。
第二天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皆满不虚。宋美龄莲步轻摇,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们微笑颔首。
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才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要她向参议院“说几句话”。
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惟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
精彩的开场白,比美国人还地道的英语造诣,获得了全场如雷掌声。
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
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的话音一落,台下立即爆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罗斯福总统夫人这样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而且举世无双。”
国会前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说之优雅,解析世界局势之深刻,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听众能解其意义,而且能同意其观点。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3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交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的。”
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
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
《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宋美龄出席了美国总统为她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大国第一夫人”的风采。
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
《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
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
“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
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
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
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全力以赴。
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四、冷暖外交(2)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
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总统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上,宋美龄有问必答,挥洒自如。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有个记者还说:“宋美龄笔锋胜过刀锋,而她的辞锋更胜于笔锋。”
当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
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急忙中,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宋美龄遍访许多州,进行演讲,并获得极大成功。
《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还专门成立了“纽约公民欢迎蒋夫人筹备委员会”
。纽约州有270位名流参加。
美国东部9个州的州长专门拜会了宋美龄。2万多纽约市民在麦迪逊花园举行盛大欢迎会。
宋美龄还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向3万名听众发表了来美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会见了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
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全都慕名来听她的演讲。
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们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们均踊跃捐巨款。呼吁支持中国抗战。
美国媒体对宋美龄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了大量报道。在舆论的压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一再明确表示,要加快对中国的援助。与此同时民间捐助也急剧增加。
宋美龄此次访美,可谓无限风光,在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中国人民的浴血苦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
宋美龄勇赴国难,不仅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而且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1943年7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英、美、中三方首脑高峰会晤的开罗会议。开罗会议全是男人们的天下,惟独宋美龄“母仪开罗”,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三巨头高峰会变成四巨头会议。有人说她的穿着、谈吐和举止是会场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以外的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 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虽皆能操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意义”,常亲自重译蒋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
蒋介石在会议最后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夫人自11时往访罗斯福总统商谈经济问题以后,直至霍氏(霍普金斯)离去,在此10小时间几无一息之暇,且时时皆聚精会神,未能有一语之松弛,故至10时已疲乏不堪,从未见其有如此情状也。”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及他和蒋夫人曾有颇为愉快的对话,“可看出她是一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