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10部分

现代史下卷-第10部分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7年2月18日,美国驻希腊调查团的马克·埃思里季惊慌不安地打电报 

给杜鲁门说:“一切迹象都说明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动向,共产党人要攫取(希 

腊)这个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杜鲁门于接到英国政府照会之后,在2月 

27日邀请国会两党领袖商讨对策。副国务卿艾奇逊作了长篇发言。他回顾了 

大战结束一年半以来美国“遏制”苏联的经历。指出,现在“共产党人的压 

力”集中到希腊,几个星期内希腊就可能出现全面崩溃的局面;一旦“希腊 

和东地中海被苏联所控制,”必将对其他国家产生“破坏性的,或许还是决 

定性的”影响。艾奇逊还把西欧和中欧共产党力量的发展统统说成是苏联的 

 “渗透和颠覆手段”。他危言耸听地说:“假如苏联成功地扩大它的控制到 

包括世界 2/3的土地和世界 3/4的人口,那末,美国就没有安全可言,世界 

上任何地方的自由也都要保不住了”。因此,美国必须采取措施去“加强那 

些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说这不是为英国人火中取票, 

而是“保卫美国的安全,是保卫自由本身”。 

     这样,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者们就以反苏反共意识形态掩盖其强权政治而 

得到两党支持。正像一个美国官员所承认的,唯一的试图让公众接受的办法 

是坚定不移地抓住这个主题:共产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对抗。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 

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 

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 

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 

把希、土危机比喻为希特勒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再现。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 

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 

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 

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 

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他要求“立即 

采取果断的行动……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援助”,同时要求选派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增援。 

     杜鲁门自己解释这篇咨文时说:“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 

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 

立场”;“这项政策声明很快地便开始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我相信,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可见,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 


… Page 39…

希、土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 

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 

成。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 

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 

     “柏林危机” 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和加深,美国及追随其后的英国, 

和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发展。作为冷战的产物,德国被一分为二已 

在所难免。 

     为了使法国在分裂德国问题上和英美一致,美国继续推行压拉相济的策 

略。一方面利用“马歇尔计划”使法国在外交上就范;另方面于1947年底宣 

布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进一步改变在德国 

问题上的立场,同意法占区与美、英占区合并。 

     1948年2月至6月召开了美、英、法、比、荷、卢6国伦敦外长会议, 

提出了一个分裂德国的“伦敦建议”,主要内容是:双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 

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召开西占区制宪会议,制定宪法。伦敦会议的 

中心是成立西德国家,分裂德国,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西欧,达到把包括西 

德在内的西欧全面纳入美国战略轨道的目的。 “伦敦建议”公布后不久,6 

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规定西 

方占区将发行一种新马克即“B”记马克。这是正式分裂德国的第一个重大实 

际的步骤。 

    对于西方背着苏联搞币制改革,苏联军管当局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军 

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谴责美英法三国“推行肢解德 

国的政策”。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的“D”记马克, 

并于6月24日封锁柏林,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这就 

出现了所谓第一次“柏林危机”。国际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形成了战后第一 

次美苏冷战(禁止)。 

     不过,苏联在具体做法上留有余地,仍然保持了从西德通往柏林的三条 

走廊的畅通。 

     美国当局认为苏联实行封锁柏林,是为了阻止西德国家的建立,但他们 

却企图用冲破封锁来显示分裂德国的决心。6月29日,美国开始实行空运, 

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煤和各种日用品。在柏林 

被封锁的一年中,据统计,总计飞行277 728架次,空运货物 211万吨。在 

西方占区和西柏林之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同时,美英法对苏占区所缺 

的钢、焦煤、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尽管美国已摸透苏联不会轻启战端,却仍然渲染大战将临,利用“柏林 

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势,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自1948年下半年起,美英 

法三国占领当局负责起草占领法。同年9月,西方占区组成由阿登纳为首的 

65名州代表参加的议会委员会,主管临时宪法即《基本法》的拟订工作。1949 

年5月8日,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基本法》。5月12日,西方三国军事长 

官在法兰克福批准《基本法》,同时公布了《占领法》。 

      《占领法》与《基本法》的问世,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苏联 

知道,封锁柏林已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便于5月12日宣布撤销封 

锁。延续11个月的柏林危机结束了。5月23日,在美、英、法3国代表参 

加下,西德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这天,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 


… Page 40…

日《占领法》生效,它使西德享有自治权,美英法三国根据占领法规,保留 

管制联邦德国外交、外贸、国防等权力。至此,美国完成了分裂德国的步骤。 

     在西占区准备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过程中,德国东部也抓紧成立东 

部的德意志国家的工作。苏占区于1949年5月30日通过了宪法。西德政府 

成立后,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军政府的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 

国的外交、外贸等方面进行监督。 

     从此,在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这对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 

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Page 41…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 



    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 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意识 

形态的辞藻来掩盖其全球扩张。其中有两句话是要害所在。一是,“在目前 

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二是,“美 

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 

企图的征服”。正是在这种借口下,美国把美国的“民主生活方式”和“苏 

联的极权主义生活方式”对立起来,吓唬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发动对苏 

 “冷战”和对社会主义的包围,以及对革命运动的镇压。杜鲁门主义发表后, 

美国就加紧了在全球的扩张和进攻。 

    对苏联,美国公开宣布苏联为敌手和对苏实行“遏制”和“冷战”政策。 

其实质是将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和东欧的范围内,不准苏联染指其他 

地区的事务和干预美国的扩张行动,即所谓对苏“钙化”政策。同时,以反 

苏反共为名镇压各地革命运动,而将盟国的对外政策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对西欧,美国在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思想指导下,推行杜鲁门主义、马 

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三部曲”。1947年5月22日,美国 

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以后半个月,美 

国提出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接着又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政府。 

1949年4月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加强了对欧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 

上的全面控制并把欧洲国家推向抗苏第一线。 

    对亚非拉,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首先巩固对“后院”拉丁美洲的控制, 

解除向更遥远地区扩张的后顾之忧,并将该地区作为向外扩张措施的试验 

场。在亚洲,支持援助法国和荷兰、英国,分别在越南、印尼和马来亚发动 

血腥的殖民战争,美国则亲自镇压菲律宾人民武装。美国特别把中国看作是 

 “确保亚洲安全”的“中心”和遏制苏联的重要基地,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大力资助蒋介石发动和扩大内战。遭到惨败之后,又发动侵朝战争,同时逐 

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竭力把日本变成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重要阵地。 

美国还于 1949年初抛出“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 

划”,试图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拉拢亚非拉国家和人民,扑灭该地区的 

革命运动和排斥老牌帝国主义的势力,为美国的资本输出铺平道路。 

    但是,美国这种按照杜鲁门主义为指导原则的全球进攻态势,从一开始 

就预伏了侵蚀自身的因素。这种以意识形态为借口所进行的全面出击,包打 

天下,必然使美国把手越伸越长,摊子越铺越大,直到四面碰壁,才会发现 

自己的“力量限度”。这是美国由杜鲁门主义开始所走过的一条外交轨迹。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既然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 

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可以说是杜鲁门主义的第 

一次大规模运用。 

     战后欧洲的形势相当严峻。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 

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在1946年底又突然遇上 

了百年罕见的严寒,人民饥寒交迫。西欧的唯一大国——英国的政府,在1947 

年1月20日发表白皮书公开承认:“不列颠处于极危险的境地”。它缺煤, 


… Page 42…

缺粮缺电,开春以后又遇洪水为患,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美国国务院官员 

约瑟夫·琼斯惊喜参半地说:“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完蛋了”。 

西欧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 

国的英美双占区的工厂有3/4关闭,物价飞涨。 

     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当时西欧左派和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大,特别是法国,第四共和国的 

首届内阁中有4名共产党部长,包括国防部长。当时法共拥有法国选票的 

1/4,几乎全部是工人阶级的选票。在意大利,意共拥有1/3的选票。这些不 

仅使西欧统治阶级惶惶不安,也使美国统治阶级忧心忡忡,认为欧洲正处在 

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缘。他们更加认定,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 

世界的全局问题。因此,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 

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进行“遏制”,同时也为了摆脱美国统治集团 

已预感到的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在杜鲁门的授意下,国务卿马歇尔研究炮 

制了一个所谓“解决欧洲问题的建议”,即后来的“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 

洲复兴计划”。他一开始就强调欧洲的经济困难,说欧洲是一片废墟,补救 

办法在于美国的援助。他指出,“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 

经济状态”。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 

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由于各种危机的发展, 

我们决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付给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将来给予的任何援 

助应该是根治疾病的药品,而不应该是暂时止痛的镇痛剂。任何愿意协助完 

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 

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最后他讲到这是欧洲人的事,欧洲必 

须首先倡议,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盘复兴方案,然后美国尽力支持 

这个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 

领,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杜鲁门后来也解 

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 

个胡桃的两半”。如果说两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