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38部分

现代史下卷-第38部分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提出在经济方面的斗争目标、纲领和策略。 

1973年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 

领。提倡南南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行不 

懈的努力。(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内部一直存在着分歧 

和各种消极因素。由于各成员国处境各异,对美苏两霸威胁的感受不同,反 


… Page 147…

帝反霸斗争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也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差异,邻国 

间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民族、宗教争端,特别是由于超级大国的 

压力和外部势力的插手,使冲突不断发生。有的国家面对经济困难,采取了 

一些偏离不结盟运动宗旨的作法。这些都不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团结,甚 

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不结盟国家有着共同利益,运 

动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联合国的变化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第三世界在国际事 

务中的作用首先在联合国中得到清楚的反映。战后初期美国曾一度操纵联合 

国表决机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联合国,后来美苏又把联合国变成他们争 

霸世界的工具。但是,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 

使联合国的组成情况逐渐发生变化。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 

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 

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国的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 

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把联合国看作是“让全世界听 

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 

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1960年12月10日第15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43个亚非国家 

提案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3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三年后又通过了有关的国际公约; 1965 

年12月21日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1970年10月24日通过《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 

法原则之宣言》。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下,60年代联合国的11处托管地, 

除美国托管下的太平洋群岛外都获得了独立。 

     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致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得到恢复,这是联合国发生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中国是联合国的 

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通过决议,否认国民党集团的代表有出席第四届联大的资格。11月 

15日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 

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致电联合国所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要 

求取消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资格。但美国以“时机不宜”为借口,用拖延讨论 

的办法,操纵表决机器,阻止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议程。从1961年起,美 

国一方面表示“赞成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另一方面又把这个问题列为需 

2/3多数通过的“重要问题”,继续进行阻挠。1970年在第25届联大上,18 

个第三世界国家两次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表决结果, 

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为51∶49。形势对美国越来越不利,于是,美 

国改变手法,一面同日本佐藤政府向26届联大再次提出“重要问题”提案, 

一面又制造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 

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或“一 

中一台”的局面。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的这一提案,1971年8月20日就此发表了严正 

声明。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的表决结 


… Page 148…

果否决了美国的所谓“重要问题”提案。接着,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 

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 

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当时,联合国大厅里一片欢腾,许多亚非拉国 

家代表高声欢呼,甚至载歌载舞,表示庆祝。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各国代表的极其热烈的欢迎。大会主席、印 

度尼西亚的马利克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第三世界国家代 

表认为这“似乎是国际上新的力量均衡的黎明”。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首次 

发言中阐述了中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示坚决与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 

起。这届联大还针对苏联对印巴问题的干涉,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要求印巴停 

火的议案。这两个压倒多数,表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开始被打 

破。在这之后的历次联合国的重要会议上,都能听到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 

的声音。 

     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随着 

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便提出了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 

济关系、建立一种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旧的经 

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统治的产物,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少数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一两个超级大国垄断着世界大部分工业、贸易、 

国际金融、货币、运输、保险和科学技术。第三世界国家虽有丰富的资源, 

但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其国民经济主要靠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 

品来维持。独立后仍继续遭受不等价贸易的剥削,企业经营管理权仍受外资 

控制,技术上不得不依赖西方,资金方面不得不受制于国际金融财团。由于 

条件苛刻,使得这些国家负债累累,特别是由于发达国家转嫁经济、货币危 

机,更使发展中国家难以摆脱贫穷。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 

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呼吁,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 

了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从而 

形成“七十五国集团”。 

     1964年3月23日至6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了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 

并决定于同年12月30日成立联合国贸发会议作为大会的常设机构,其宗旨 

是促进国际贸易,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次日内瓦会议上任会议 

秘书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根据他的“中心—外围”理论,提出了一些 

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受到与会的75国集团国家的赞同。他认为世 

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发达国家,外围是依附于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外围经济 

的单一化、畸形发展及贫穷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经济造成的。因此,应改变国 

际贸易格局、缔结新的国际商品协定、实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等措施。会上 

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 

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 

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并决定在每次贸易会议开会前召开部长级会 

议,以便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研究应采取的对策。该集团成员国不断增 

加,到1980年已增加到119个,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 

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 


… Page 149…

  内瑞拉在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欧佩 

            ① 

  克”)。后来阿尔及利亚、印尼、尼日利亚等国加入,共有13个成员国。 

  它的建立是为了与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组成的世界石油卡特尔——通称“七姐 

  妹”相对抗。在50年代前,“七姐妹”几乎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 

  产业。1961年欧佩克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通过章程,申明它的宗旨是协 

  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他们各自的和 

  共同的利益。该组织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在它成立后的12年中,在原油标价、 

  石油税率、公司股权等方面与“七姐妹”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968年1月9日,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创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 

  组织,以后大部分有石油收入的阿拉伯国家均加入,成员国增至11个,总部 

  设在科威特。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合作,协调石油 

  政策,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掠夺和剥削。成员国的石油蕴藏量总和约占 

  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50%,产量约占世界的 1/3。凭此优势,他们与西方石 

  油公司展开斗争,要求提高原油标价,让出西方公司的部分股份,增收开采 

  税等,西方公司被迫作出一些让步。1973年10月在第四次阿以战争中阿拉 

  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与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展开斗争。他们一致行动, 

  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逐月减少石油供应5%,此外,还采取了减产、 

  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 

  混乱。美国因缺油而减少或停飞了航班,西欧、日本各国纷纷讨好阿拉伯国 

  家,改变了态度。发展中国家从这些事实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以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执行主席的名义 

  提出召开专门研究原料与发展问题的第六届联合国特别会议的倡议,得到 

  100多个国家的赞同。1974年4月9日至5月2日会议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举 

  行。在联合国的历史上,专门讨论改革国际经济关系的问题还是第一次。会 

  上,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强烈呼吁保护民族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建立一种 

  主权平等、公平互利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并作了重要发言。他阐明中国关于三个世界战略的思想,重申中国“也是一 

  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会议最后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 

   《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 

  领》。同年在第29届联大上又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些文 

  件正式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表达了发展中国家反对国际垄断 

  资本控制和剥削的强烈愿望,制定了建立“新秩序”的一系列原则措施,为 

  其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些文件的通过显示了第三世界的力量,为它们在国际 

  经济领域的斗争开创了新的局面。 

       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建立新的海洋法而斗争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 

  亚非拉的侵略和掠夺,是从海上开始的。海洋历来是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相 

  互角逐的场所。关于领海问题,国际法一直没有公认的统一规定。帝国主义 

  者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将领海范围限制在3海里或12海里以内,但它并没 

  有为多数沿海国家所接受。各沿海国有权根据其自然条件和国家安全及发展 

  民族经济的需要,适当确定领海的宽度,并在领海以外划定适当范围的专属 

  经济区或专属渔业区。1947年智利和秘鲁最先宣布其领海范围为200海里, 

  此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巴西、委内瑞拉也相继采取了同样的作法。 



①  “欧佩克”是英文缩写字OPEC 的音译。 


… Page 150…

1970年5月8日,智利等8个拉美国家通过了《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 

同年8月,拉美21国进一步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郑 

重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1年 

1月,9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1972年6月9日,9个加勒比海国家发表《圣多明各宣言》,又提出在领海 

以外划定一个不超过200海里的承袭海,沿海国家可对此海域内的自然资源 

行使主权。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的舰队、“渔船队”和“科研船”在各大洋横冲直撞,肆意掠夺各国近海和 

海底的资源。它们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限制各国的领海范围,极力抵 

制拉美国家200海里海洋权的主张。但是,拉美国家的这一主张却得到很多 

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迅速发展为世界规模的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浪 

潮。仅1971—1973年就有10多个非洲国家宣布扩大自己的领海范围,1973 

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庄严宣布非洲国家有权 

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亚洲的印尼、马来西亚、新 

加坡针对美苏企图使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阴谋,宣布三国共管此海峡。 

全世界共有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