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 >

第1部分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第1部分

小说: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第一篇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第二篇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问题 
第三篇  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第四篇  50个亲子互动小点子


第一篇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第一章       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

?卷 首 语

孩子的发展靠父母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整整40个年头。在大学里,我是培养学生的教授;在家里,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一生从事的是一份“授人以知识、教人以德行、强人以体魄”的工作。

在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习惯及成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父亲的教诲使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父亲是已故的前总理张泽相,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我的家族是当时的三大豪门之一,可谓声名显赫;而父亲一生都致力于独立运动。

出生于如此一个显赫的家庭,我自然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当时我像普通的女性一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结婚,那么我会度过一个衣食无忧、平平安安的人生

父亲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受父亲的影响,19岁那年,我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临行前父亲叮嘱我说:“在美国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效力。”带着这样的嘱托我离开了深深热爱着的祖国。

早在来美国之前,我就宣布将不花家里的一分钱,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学业。长满茧子的双手见证了我的诺言,靠着打工维持生活,我最终拿到了学位。

就在我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三个孩子。我现在的丈夫曾经是我的同事,他的前妻去世后,他带着三个孩子过着独居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三个孩子经常被托付给别人代养,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完整而又温暖的家。

在和丈夫交往的过程中,三个孩子对我显得非常依恋,他们需要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最终,正是因为这三个孩子,我才下定决心同丈夫结婚。

结婚后,我和丈夫、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征程。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孩子们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们对突然拥有的新家很不习惯。三个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互相谦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做起事情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十分散漫。第二个孩子还被医生诊断为因小时候心理受过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无边的困扰中,我甚至感到有些绝望,但是对父亲的回忆,使我重新振奋起来。

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事。但是,他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无论你的年龄多小,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让我们分清了自由与自律的区别。

在艰苦的留学期间,有很多留学生因为做出越轨行为而被淘汰,而我却坚持努力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学业,这正是托了当年父亲教我们的“基本原则”之福

在那一段社会动荡时期,父亲曾留学英国,他十分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从不强迫他的儿女们学习,只是在看到我们不用功读书时,才会说一句:“不学习就赶不上祖国前进的步伐。

    正是父亲这种“行动靠自觉”的教诲,使我在留学期间即使喝咖啡时都坐在图书馆里学习。

父亲常说:“所谓养育子女并非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那么简单。”如果你认为父母的作用只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那就完全错了

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我开始努力争取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别人对你的信赖,成为孩子们人生的榜样

   然而,当我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却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我现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我做事开始谨慎起来,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变得小心翼翼,力图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回报,孩子们就是以我为榜样成长起来的,想一想,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图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我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事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推掉了各种社交酒会,连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我也尽量避免参加,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在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也会特意坐在书桌前装出学习或者写论文的样子。孩子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都纷纷丢下玩具,拿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孩子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感觉当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或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很幸运,我的孩子们分别考上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最终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但是,我从未按照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对他们进行过教育,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我深信,我们夫妇在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才是他们茁壮成长的秘诀。 



?☆我并不是教育子女的专家☆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和我的丈夫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的前妻为他留下了三个孩子,因此,一结婚我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当时我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功课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20~30岁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就如同打仗一样,过得十分辛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份辛苦并没有白费,孩子们如预期的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大女儿爱丽丝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后来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儿子彼得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小女儿南希16岁的时候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进入耶鲁大学,她是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两个女儿现在正在美国有名的法律商会担任国际律师(南希正在休产假)。儿子彼得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正在纽约曼哈顿忙着他蒸蒸日上的事业。

  三个孩子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有人都认为我肯定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遇见我的人通常都会请教我如何将孩子送进哈佛或者耶鲁大学,甚至有人问我教育孩子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令我很为难,我只有对他们说抱歉了。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时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能令这些父母们满意,尽管他们十分热衷于这一点。

  在我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学习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时间像普通的父母那样,读一些有关教育子女的书籍。面对众多育儿理论和教育方法,我实在不敢奢望能有时间去拜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幸亏当时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所谓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不久前我经过市内的一家大型书店时,看到有许多年轻的妈妈在争相看一本书,出于好奇我也上前拿了一本。这本书的书名是《父母必读》,打开书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

  “婴儿出生3个月后大脑就已经相当发达,这个时期父母如何进行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智力的高低。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聪慧的大脑,父母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

  这些宣称父母必读的书,都有一套如何使孩子头脑发达的理论,它们详细地教你如何培养孩子;还有不少书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每个年龄段甚至每个月应该如何使你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当然,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参考一些信息或者教育理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在大多数年轻的夫妇都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因此对于一些初为人母、毫无经验的母亲来说,书本上传授的育儿理论无疑给她们带来了一线光明。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接受的教育理论、方法越多,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越不知所措。当你按照所谓的教育方法去教孩子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时,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面对孩子的反抗,你也不禁怀疑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你又会感到不安,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落在别人的后面……我想,作为父母应当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去


不要盲从于理论

  “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育过程分阶段进行教育。”

  大多数父母看到这句话时都会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原来孩子的每一个年龄段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工具时,他们就会认定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

  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M公司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他们的幼儿教育理论是这样的:

  “幼儿期对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幼儿潜力的开发,决定了他将来学习能力的高低。根据韩国幼儿的特性和发育状况而制作的教学工具可以针对幼儿的每个年龄段进行教育。”

  和M公司并称为幼儿教育界双雄的P公司也有类似的主张:

  “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创造力,据研究,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100个儿童当中有30人最后成为精英。本公司通过临床试验创造了一套认知教育理论,根据每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M公司和P公司的幼儿教育理论都是以外国儿童专家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这一理论主张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以每个月为时间单位进行阶段性教育。孩子的教育被细分为语言、数理、探知等几个方面。

  在半个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些所谓的理论学说的时候,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被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父母一般会向孩子的爷爷、奶奶、姨妈、姑妈或者向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邻居请教。

  当人们走出了朝鲜战争的阴影后,迎来了韩国的一个生育高峰。年轻的父母们纷纷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来到了大城市,曾经的大家庭生活模式自然解体。面对呱呱坠地的孩子,这些年轻的父母身边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于是,那些所谓的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的教育理论学说很自然地代替了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

  这些理论经过数年的研究和验证,最终被父母们当作一种正确的方法所接受。根据这些理论,曾经因为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而产生的不安,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现在,由于这些教育理论浅显易懂、使用方便,因此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准备的年轻父母来说,这些理论就成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但是,这一切却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鲁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经这里的人请到家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但当客人入睡后,普罗克鲁斯特斯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的身材必须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至将客人折磨死。

  父母们都深信“无论谁只要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还有一些孩子天生个性就很倔强。有些父母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盲目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心爱的孩子置于自己设计的“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上了。

  在美国生活期间,我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不过我发现,相同的种子种到相同的土壤里,长出的幼苗却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种种子,只有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才有可能成活,如果小苗无法达到这个高度那么它就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机会。在好位置扎根的种子要比其他种子长得快些。同一种树,有的树枝很多,修整时需要将多余的树枝剪掉;而有些树的树枝很少,只是一个劲往上长,修整时应尽量剪断其顶部的枝芽,促进其枝叶横向发展。另外,施肥也不可采取同一标准,需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分别对待。种植花草树木尚且需要根据每株植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修整,更何况是教育人呢?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笼统地套用现成理论,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我的三个孩子在幼年时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们度过了一个平凡的儿童时代。但是,他们的性格却有着天壤之别。爱丽丝性格活泼,具备领导能力,但缺乏艺术细胞;彼得性格内向,却善于操纵机器,在科学领域很有天分;南希有出众的艺术感觉,书法和逻辑思维与众不同。

  三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我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自然要因材施教。作为母亲,每时每刻都需要有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

  我认为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什么理论原则,而是凭着一个母亲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觉。当然,这并不是对一些普遍理论的全盘否定,从这些理论中吸取一些适用于自己情况的知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学习这些理论学说的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说,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分清哪些内容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哪些内容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要注意孩子的变化

  “彼得孕期未满就出生了,是一个早产儿,他比别的孩子反应稍微慢一些,你对他一定要有耐心。”这是结婚后丈夫叮嘱我的话。当时,彼得刚上小学,做起事来比姐姐和妹妹还小心,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