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 >

第2部分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第2部分

小说: 不可多得的育儿集锦--四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发起脾气来。这令我们十分惊讶,于是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检查。医生的话听起来令人很沮丧,他说彼得小时候心理受过打击,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创伤。

  从那时开始,我为如何教育彼得感到非常苦恼。两个女儿已经按照我的想法从细微的生活习惯上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生转变,而且生活都已步入了正轨,但是彼得却始终不能融入其中。因此,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判断出了问题。

  在长时间的苦闷之后,我开始不断地对彼得进行观察。但令我苦恼的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直到有一天,发生在厨房中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彼得的看法。当时我在厨房里整理餐具,彼得站在一旁认真地看我做事。当我从橱柜的高层将餐具拿出来的时候,彼得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将重的碗放在那么高的地方呢?把轻的放在高处,把重的碗放在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不是更好吗?”

  怎么能说他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呢?他的观察力不是很敏锐吗?

  而就在那不久之后,我对彼得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次放学后,我看到孩子们在房间的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玩着什么游戏,我问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回答说在玩一个彼得发明的游戏。

  “彼得,你是怎么发明这个游戏的?”

  “妈妈,您知道我喜欢看科幻小说,前不久我读了一本科幻小说,我从小说中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这个游戏。妈妈您不和我们一起玩吗?”

  丈夫经常为彼得沉浸于空想的科幻小说而感到担忧,但我却从中发现了彼得与众不同的一面,我觉得他看科幻小说并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在我看来,彼得不是那种脑子里充满各种想法的孩子,而是比同龄人更加喜好分明、更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孩子。

  于是,我将丈夫对彼得的担忧和我先入为主的看法统统抛弃。与同龄人相比,彼得具有出众的观察力,他还可以自己发明游戏。他并不是一个比别人发育慢的孩子,也不是一个心理受过打击而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

  从那以后,只要是他按照自己想法所做的事,我都会给予表扬。另一方面,我也不再一味地将他锁在家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他出去,让他直接去听、去看、去做。

  无论到哪里,我都会选择这样做,而且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也是另辟蹊径、不拘泥于经验的结果。这样做使我了解了彼得喜欢做什么、善于做什么。

  彼得在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方面有着很高的天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作为学校的代表在全美科学大会上领奖。可是,又有谁会相信,10年前,他还是一个被人认为先天不足、放学后需要补课、时刻处在父母保护中的孩子呢?



相信你自身蕴藏的力量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弗洛伊德的学说。因为他的理论是将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来的,这会令人产生心理压力。特别是他关于孩子的理论,在他得出理论之前,他对孩子就已经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

  幼儿期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有它产生的内在原因。每当谈起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话题时,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应该符合书本上的理论,否则就是错误的。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每种变化中都蕴藏着不同的特性。所以,我们所了解的育儿理论和原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适合大多数孩子,但对我的孩子却恰恰不适合。理论性教育方法的出现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如果盲目、僵化地去生搬硬套,就如同强迫孩子穿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一样,结果会令孩子很不舒服。

  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要想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需要每天去观察孩子,长时间同孩子在一起,以便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据此创造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因为只有母亲才真正了解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孩子最喜欢什么……

  在我发现彼得的特点并加以训练之前,我一直对彼得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先天不足、反应迟缓、心理存在缺陷的孩子。当时,我对彼得的特点、才能简直一无所知。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的母亲根本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能够尽情发挥才能的环境。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再强调一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只有父母最清楚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困难、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不该忽视自己的力量,更不该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盲目按照书本和电视中介绍的方法,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结果就像给干渴的孩子喂面包,而面包只能让孩子更加口渴。

  我想奉劝那些年轻的父母们,在倾听别人的教育理论和原则之前,应该先找到自己的方法。在绞尽脑汁研究他人的理论之前,先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做什么,通过自己的双眼找到孩子的特点、才能以及喜好。

父母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瞬间,脑海中就应该立刻浮现出一种教育方法,而这种教育方法会比世上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更加适合于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育专家,那么也就不会发现孩子身上所蕴藏的无限才能。


?☆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最近,“良师益友”一词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中。例如,在企业里为了实现有效地组织管理,领导者不断强调“良师益友”的重要作用。而在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以及国家单位中,许多人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而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良师益友”。因此,现在社会各层的领导都需要好的“良师益友”来辅佐自己,这里所说的“良师益友”也就是值得信赖的顾问。



  “良师益友(mentor)”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位叫做门特( Mentor)的人。公元前1200年,古希腊伊塞卡国王奥德修斯在出征特洛伊之前,将自己的独子托付给了他最信赖的朋友,那个朋友的名字就叫做门特。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场上整整拼杀了10个年头,在这10年当中,门特既是王子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又代替奥德修斯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同时他还是王子诉说衷肠的倾听者。战争结束后,当奥德修斯返回伊塞卡国时,在门特的悉心照料下,王子已经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

  这时良师益友( 门特)已经成为智慧与信赖的象征,他意味着引导人生方向的指路人,也就是说,良师益友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就是值得信赖、追随和模仿的对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父母当作镜子

  受父亲的影响,我在不满20岁的时候就来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独立求学。父亲深深地了解:与其强迫性地教育孩子,不如以身作则。孩子们现在已经明白了父亲在篮子里放钱的良苦用心,明白了父亲孜孜不倦读书所起的表率作用。虽然父亲连一句强迫的话都没有说过,但正是在父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

  宣布不要父母一分钱的我,在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瞬间起,就意味着今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了。

  在美国的独立生活开始后不久,我很快就判断出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样做。我的坚强令许多人瞠目结舌。对于没有意志力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但是对我来说却不存在任何障碍,这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我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到凌晨,有时因为学习太辛苦也曾想过放弃,可每当想起父亲在深夜读书的样子,我就会立刻重新振作起来。

  父亲的教诲作为一种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留学生涯,最后我没辜负父亲的厚望最终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同丈夫邂逅并结婚后,养育孩子成为我人生中的又一个挑战。

  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小心翼翼。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想起这些我甚至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做母亲的压力相当大。但是,我也有机会得到回报,我就像一面明亮干净的镜子一样,照出孩子们的影像;而将懵懂的孩子培养成才,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为此,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就像我的父亲那样,除了要求孩子们遵守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外,我从未强制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而且在生活中,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想只要让孩子们看到我努力的样子,他们就会变得勤奋。

  在饱受艰辛的那段时光里,我也曾想过打退堂鼓,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总是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让我的心平静下来。那时,白天我是一名在学校教书的教授;晚上我是一个主妇和妈妈,而且还得写论文。我咬紧牙关,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为过于辛苦,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从未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就像当年父亲那样,我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绝不强制孩子们做事情,同时自己为未来的生活努力拼搏——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这两个原则对孩子的影响,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地体现了出来。

  当我学习的时候,他们在我身边一起看书,并且打赌看谁读的书最多。很快,他们成了附近图书馆里有名的“书虫”。南希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将打字当作一种游戏,最后,我所有的讲义都是她打出来的。因为她跟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她成为读书最多的一个孩子。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每当他们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会感觉当时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晚上,当他们看到妈妈默不做声地坐在书桌前看书时,他们也会很自觉地去学习。就像我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一样,他们也是在我的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


父母首先成为孩子的榜样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而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我对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今后孩子们生存的社会感到非常忧虑。我们在高喊榜样的重要性的同时,却意识不到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

  在孩子的心智稳定之前,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而在没有给孩子展示正确的生活态度之前,怎么能强制要求他们成功并超越别人呢?许多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信心,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和条件使母亲们感到不安。

  无论是几千年前、现在,还是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就存在于父母的心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整天围绕在父母身边,第一个学习的榜样就是父母。就算是父亲早晨起床后看报纸的样子,在孩子的脑海里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当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解释是非曲直的时候,几个孩子能够理解并真正遵守吗?如果孩子能够接受,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不如妈妈先给孩子做一个表率,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

作为母亲,不能只考虑孩子怎样做才能长大成才,还应该考虑自己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生活中妈妈的意义

 ☆生活中妈妈的意义

南希作为年龄最小的考生考入耶鲁大学专攻法律并最终成为一名国际律师。但是,现在她却要为了养育她的两个孩子而放弃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事业。考虑她来之不易的学习和工作成绩,我劝她要慎重考虑一下。她微笑着回答说:“妈妈当年不也是这样吗?托妈妈的福,我健康成长起来,现在我有了孩子,我也要对他们负责,我绝不会为我的选择后悔。”

  美国不扼杀创造力



  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将来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令人遗憾的是,韩国的教育无法满足母亲们的愿望。

  我认识一位母亲,在孩子上小学后,她每天都叫嚷着说无法再生活在韩国了,她说如果有一天攒够了钱,她将带着孩子移民海外。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辞辛劳的母亲们最向往的国家就是美国。我在美国生活了50多年,非常理解这些母亲的想法。美国式的教育高瞻远瞩,教育工作者时刻都在研究,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但是,美国在成为教育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实:20世纪70年代,在全美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立法制国家“回归基础(Back to the Basic)”的运动,事情的起因,正是源于美国标榜的“自由”。

  提起美国,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第一次来到美国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衣着暴露、在市中心闲庭信步的女性。在这里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美国人是如何享受个人自由的,他们近乎于放纵的自由,令我们看了都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一部分,虽然美国人的文化和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

  在步入近代社会之前,美国可以被称作是自由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