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种想法、有这种念头、生这个欢喜心,大概将来就作树神去了,去作山神去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理论的依据。
这一位主林神,他的德号『布华如云』。这一位主林神所依附的神木,这个树一定很高大,非常茂盛。树有神,它的气质就不一样,它的磁场自然就不相同。这个神愈有修行、有智慧、有德行,他的磁场愈殊胜,自自然然令一切众生,看到他、接触到他,生欢喜心。他修的法门『广大无边智海藏』,他从这个法门里头修行证果的,『解脱』就是证果,『门』是门径,他是用这个方法。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提示,「佛德无边,皆依智海。含德流光,所以名藏。」这个注解里头,纯粹是代佛说法,在这里我们自然能体会到,这个树神不是别人,正是佛菩萨化现的。我们要晓得,山川森林当中,树木丛多,太多太多了,一片森林里面决定有主林神。主林神实在讲就像这些树神里面的君长,是这个森林里面众树神的领导,自自然然也像夫子所说的,他的使命是众神的君亲师。所以佛菩萨化身在这里面,作大神、主林神,度化这些众树神,教他们如何学佛、如何修行。学佛最重要的,学佛之德、学佛之智,如来的智慧德能;相好是属於果报,那个不要放在心上,有因自然果报就现前。由此可知,这些树神,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定功、有天眼,这些树神的相貌,一个个一定是非常的端庄,端正庄严。为什么?他们是真在修行。佛的德、佛的能、佛的相好,都是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而生;起作用的时候,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所以底下用「藏」,「智海藏」,他们得的是诸佛广大无边的智海藏。
我们如果步入森林,现在由於地球上的人口多了,许许多多这些原始森林被破坏。这些森林被破坏,我们想想树神、主林神到哪里去了?变成无家可归。这就是我们在无意之中得罪天地鬼神,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是惹了麻烦,哪里晓得这个举动得罪天地鬼神!因此世尊在《戒经》里面教弟子,在那个时代,一般出家人修行,总需要找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树下一宿,那是世尊自己率领的僧团,那都不是普通人,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佛菩萨、罗汉的化身,他们没有事情,佛确实还有一批凡夫的学生,过不了这样的生活。那怎么办?佛有开缘,佛不是硬性规定,佛容许你自己搭个小茅篷。在那个时候,出家人的小茅篷多半都是自己建的,建一个小茅篷,总要有梁、总要有柱,换句话说,不能不砍树。在古时候,树木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出家人也到山上去砍树,建一个小茅篷。但是佛说,树高度超过一个人的,有树神,你要去砍这棵树,一定要在砍树三天前,你去祭祀他,诵经、念咒,回向给他。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他:「三天之后我在这山上修行,不得已要搭一个小茅篷,要取你这个做材料,请求树神搬家。」这是礼貌,礼尚往来,不能够说不打招呼就把这个树砍了,那你就得罪鬼神。
这是《戒经》上佛教导弟子的。我们要砍一棵树要祭祀;这小草长的花,我们去摘一朵花,也要给他沟通,表示感恩。它开得这么好,我们摘下来,或者是供佛、或者是供僧,或者是布置会场供养大众,要有感恩的心。这一朵花开了,已经尽到它的使命,它开这个花是来供养大众的,我们要爱护这些花草,要常常照顾它。我们供养它,它开这个花很美、很香来供养我们,彼此互助合作,美化我们的生活,都有一番情意在里头。现在人哪里懂得?所以这个世间灾祸连连,频率不断的在上升,每一次灾难不断的在扩大,怎么来的?有几个人认真去想想:「灾难真正的原因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为什么苦口婆心劝我们念佛?念佛真灵吗?真灵!要老实念。老实的标准是什么?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了,断恶修善。
断恶修善的标准是《十善业道经》。我们从十恶业回过头来,行十善,《太上感应篇》是标准。《太上感应篇》所说的种种恶行,我要检讨,我有没有犯,如果有犯赶快改过;所说的善行,我们有没有去修,如果没有修要赶紧去修,这个人觉悟了。念佛就是念觉,要懂得断恶修善,积累功德,转迷为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人觉悟了;留恋六道,这个人迷了。要发愿求生净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都在其中。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恶不能不断,善不能不修,为什么?世尊在往生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阿弥陀佛那个世间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念佛还要仔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上善?如果不是上善,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去了,那边的诸上善人不理我们,你上去没有人理睬,为什么?人家都是上善,看到你这个恶人来了,谁愿意照顾你?你自己在那里也住不下去,必须要修自己的善心。
善心从哪里修起?第一个,学著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这就是佛教给我们的六和敬。我们有没有真修?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相处?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是非、那么多意见?就是没有听佛的教诲。佛怎么教我们的?佛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成见。我们没有听,我们跟别人往来,他随顺他的烦恼习气,我随顺我的烦恼习气,他有他的执著,我有我的执著;我们的执著不相同,我们的分别不相同,当然就发生冲突,就没有办法和睦相处。所以佛头一条教给我们,「见和同解」。见就是我们的见解,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这一条怎么修?放弃自己的执著,我们就能随顺别人,就能跟别人和睦相处。如果那个人做得不对,做得不对我们欢欢喜喜离开,不要去跟他争执,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我们绝不得罪人,我们决定尊重人,我们赞叹他的善心,我们不说他一句不好的话,隐恶扬善!但是他做的不如法,我们可以劝告;劝告不听,我们离开,我们不随顺他。
如果你觉得这个社会到处都不如法,可以!我们回到家里去,关起门来,自己老老实实修行。看到各个团体做的好事,我们去做义工帮助他,他做的不是好事,我们不去。他的事情确实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帮助他。不能以为他做那边不好的事情,他做的好事我们也不做,那就错了。他做的恶事我们不随喜,他做的好事我们随喜。恶人做好事我也随喜,我跟恶人也是好朋友。我知道善恶,我不迷惑,我不颠倒,我有智慧。「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我在这个地方积功累德。如果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能够遵守这个教训,现在这个社会还是海阔天空,断恶修善是大好的机缘,问题就是你要有智慧辨别善恶,可以跟大家一起共修。如果都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作法,你跟别人一定发生冲突。这个冲突就造成障碍,甚至於破坏道场,那就错了。
许多同修都知道,我往年跟韩馆长合作三十年,韩馆长个性很强。我能跟她相处,凭什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她随著她自己的意思去做,我不阻挠,我没有成见。她有成见,我没有成见,我们就好相处了。她有成见,我再有成见,这就很难相处。我们合作,我只有一个要求,她给我做到,我欢喜!什么要求?天天上讲台讲经。这一点三十年,她帮助我做到了,我非常感激她,这是我们佛门的一桩大事,她护持到了,其余那些鸡毛蒜皮是小事,那里头有一点小过失,算什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知道怎样跟一切众生相处。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权,权给他。我们要的这桩事情,他能够支持,他能够替我办好。
我在今天,诸位同修应该晓得我要求的是什么。我唯一的要求,是有一个好的摄影棚,能够把这些大经大论讲出来之后,做成光碟,帮助一些有缘的同修。今天我的目的是这个,其他的我都不闻不问。我只要这一桩事情做好了,我很欢喜,哪个地方有这个设备想请我去,我都乐意去。我对於道场没有一丝毫贪恋。你们这一边的同修,这一边的护法,这一边的义工,真正能够明了这一桩事情,我们在此地以这个为中心,我很欢喜长时间到这个地方来录像,你们大家也有缘都能够听得到。其实我们每一场都上网,你不到这个地方来,你在家里面,现在网路非常普遍,非常发达,你在家里有个电脑,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美国那边同修打电话告诉我,新加坡告诉我,现在他们那边网路改成宽频,画面非常清楚,没有中断的现象。
我今天要求的是这个,我什么都不要!我只希望我在八十岁之前,这五年的时间,我预定六千个小时,把《华严》、《法华》、《楞严》、净土五经一论,我讲一遍,报佛恩、报众生恩。你们这些道场里面一切事情,我不闻不问。你们做得很好,我欢喜赞叹;你们做得不好,我马上就走路。因为现在新加坡知道我的意思、知道我的要求,非常单纯,他们现在也在加紧做摄影棚。前天我去的时候,我看到了,现在正在增加设备。哪里有,我就哪里去。如果你这个道场真正修六和敬,又有设备,我就可以在这里常住。你这个地方有设备,不修六和敬,里面不和睦,我就不能来。因为什么?我希望看到是一个清净的、如法的这样一个团体。如果这个团体里面有争执,里面闹意见,里面大家不和,我就不想在这边住。我既不要钱、又不要利,又不要名、又不要权、又不要地位,我就这么一点点要求,我一定要心地清净。
我现在住的地方,将来无论住哪个地方,我住的地方不装电话,没有传真。大家也不要写信给我,为什么?我不看,我只是在摄影棚里头讲经。你有问题,我在讲经里面给你解答。我要过我的清净生活,这个清净生活就跟从前闭关住山没有两样。所以今天要找我,很简单,但是你要记住,我不会攀缘,世出世间的缘分我统统都断掉。佛法里面所有一切活动,我也不参加。你们想请我到哪里讲经,我不会去。哪里去办活动,请我去讲演,去参加一下,我也不会去。如果你说你那里有个摄影棚,有好的设备,找我去继续不断讲我的《华严经》,我很快就会去。一年我必须要抓紧三百天,不能少过三百天,每天四个小时,我才能把我的工作完成。如果你没有这个设备,我到你那里去不能工作,我的时间就空过了。这是我唯一担忧的一桩事情。有设备,我的时间不空过,天天不空过,我很欢喜,我晚年就这么一桩工作。
过去在学习期间,我对於韩馆长的要求就是讲台,听众多少不拘,没有听众也没关系。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界限街,畅怀法师接待我。第一天到香港那一天晚上,畅怀法师告诉我香港这边一般的状况,在香港这个地区讲经,听众不多,佛教徒对於听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多半一个法师来的时候,他会来捧场,头一天人会来得很多,捧场;最后一天圆满,人也还可以,来捧场;当中听众很少,叫我在心理上做个准备。他说:「你年纪很轻,而且也不怎么出名,可能听众会很少,甚至於没有人来听。」我说:「这个不要紧,法师您放心,板凳摆在那个地方那都是我的听众。」「法师您能这样想,那就太好!」没有人听,凳子摆那么多,我用它作听众。我说:「我还是会讲得很认真,我绝对不会泄气。」到第二天开讲,一直连续讲了四个月,在界限街讲两个月,后面两个月是在蓝塘道「光明讲堂」,天天听众都坐得满满的。畅怀法师感叹说:「法师,你的法缘真好!我们在香港多少法师到这边来讲经,法缘都比不上你。」
我没有在乎听众,我热诚来宣讲。实在讲,没有人来听,有鬼神来听,鬼神们来听的时候,我知道比人的数量还多。我们在讲台上讲经不为自己,不是为名闻利养,我们真正是来弘扬正法,帮助一切有缘的人,帮助你觉悟、帮助你明了。佛经上所讲的就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你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明了自己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第三个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教我们这三桩事情,你再看看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所教导的,你仔细去归纳一下,也是这三桩事情。然后再扩大,你看看全世界各个宗教他们的经典,他们创教的那些圣人,又何尝不是说明这三桩事情?
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选择这一个行业,我们就要忠於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我讲得很清楚,到底是什么行业?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这个行业,我们是什么身分?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他的身分,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工,义务工作者。我们认佛为老师,自己愿意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弟子,我们一定要步老师的足迹,把老师的教学发扬光大。我们到世间来干这个事情的,除这个事情之外,都不放在心上。我们对於衣食住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一切随缘,绝不攀缘。好,很好;不好,也很好。
常生欢喜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身心没有压力,连生死也都放下了,怎么不自在?怎么不快乐?现在还有这个身体,还有这个精神,这些大经大论,我们看到讲的人愈来愈少,想学的人还不少,那我怎么帮助他?我用这个方法来帮助。现在有这些大德们护持,我们利用科技的方法,第一步录像,然后做成光碟,供养此地、他方、其他国家地区,帮助现前的人,也帮助后代的人。听说光碟可以保存两百年,那么至少我们能够帮助到两百年以后的人,这好事情!我将我自己五十年所修的、所学的、所获得的,贡献给大家,可以给你做生活上的参考、工作上的参考、学习上的参考;乃至於你想真正修行,真正想希求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些都是可以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