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98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未必能遇到净土法门。难怪彭际清居士感叹的说:净宗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遇到了,不能认真修学,祖师大德极力的来劝勉警策,依旧是麻木不仁,你说有什么法子?真的像地藏菩萨所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也感叹,真的是如此。所以,到这个世间来了,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明白了、觉悟了,先度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取得往生的条件,这是希有的因缘,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我们没有讲到这个经文,我要这样说法,很多人不容易接受;讲到这一段,经文给我们印证。
  往生的条件一定要牢牢记住,「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里面,经文总有四段,上中下三辈,最后一段慈舟法师给我们判定的叫「一心三辈」,那是修学其他法门的,也得一心,发愿求生。四个段落当中,前面三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经论上讲得很多,我们也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这么多年来,我为了方便初学,用另一个方法来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用,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为我们说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个心是菩提心的体。什么叫诚?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己以为「我很诚恳,我已经诚恳到极处」,他说这个话确实不是欺骗人,是他误会、他误解了。这种误解事情在佛门里头太多太多了。十回向的菩萨刚刚入初地,他都误解,以为他已经究竟成佛,何况我们?他不知道上面还有二地、三地到十地,还有等觉,他不知道,他以为证得初地就是究竟成佛。我们的智慧道行怎么能跟他相比?
  所以今天我们把菩提心误会了,以为我们真有了,这是平常事,说老实话是正常事。菩提心果然发出来了,你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地位。《仁王经》里面伏忍位下品地位,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六道凡夫所犯的过失,你决定没有了。哪些过失?你用六波罗蜜来检讨一下,就清楚、就明白了。悭贪是过失,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过失多了!佛讲这六种,六波罗蜜是对治这六种过失的;无量波罗蜜门是对治无量无边烦恼习气的。菩提心一发,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完全没有了。我把菩提心的心体用两个字来说,「真诚」,真诚心就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不好懂,我说了六个字:「清净、平等、正觉」;回向发愿心我说了两个字,「慈悲」,慈悲心。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合起来就是大菩提心。我们的心是不是这个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果然念念都与这五条相应,我们真的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之后,「一向专念」。
  现在问题在哪里?一向专念的人很多,确实一天有念十万声佛号的,念三万、五万我见得很多。他能不能往生?很难讲,要问他有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有没有真正跟菩提心相应?净业三福十一句,我们要认真做到。三福里面有发菩提心,在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问题是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要把它真正的做到。这个样子念佛,我们的条件、我们的标准,「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了,我们取西方净土才真正有把握。在修行证果时间上来讲,超过一切菩萨果位,他们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了。
  那你要问,这个法门是什么人提倡的?我老实告诉你,普贤菩萨提倡的,文殊菩萨同意的。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就跟进,以身作则,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求生净土。这个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看到这个气象、看到这样的事情,能不动心吗?能不觉悟吗?要真正修行!我把净业三福落实在三部经里头,这三部经要多多的读,把里头最重要的教训赶紧落实。三福第一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第二福落实在《沙弥律仪》,第三福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换句话说,这三部经就是所有大乘法门修行的基础,你要没有这三部经,你修学大乘,包括念佛求生净土,你没有基础。
  也许有人要问,这说起来实在不是容易事情。对的,确实不是容易事情,你以为成佛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佛讲这个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两者比较一下,你就晓得佛讲的话是真的,确实是易行道,一生能成就;你修其他的法门无量劫,「清净勤修无量劫」。我们在这一会里面讲真实话,不是给你讲方便话。「三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话,方便话不是妄语,地前十回向菩萨修行确实是三大阿僧只劫登地。真实,是这么个说法。
  我读这首偈,感慨万千!也许有人问,确实我们看到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们念佛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好像他没有《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些基础,他怎么能往生?意思就是说他不懂发菩提心,他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实念佛。而且念的时间不长,三年五载他就预知时至,不生病,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我在讲席里面常常举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早年,大概总是在三十多年前,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婆,大概念佛都是三年,站著往生,预知时至。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世间的一等老实人,她虽然没有学,往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她统统具足,万缘放下,一尘不染,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她没有一个妄念,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具足;《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这个说法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八道,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只缘西方极乐世界,只想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圆满的大菩提心」。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不是统统具足?果然具足!
  
  云音菩萨偈颂第二首:
  【清净勤修无量劫,入於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见十方无量佛。】
  这一首颂我们虽然说了很多,意思没有尽,还要做一个补充。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明了修行证果有易方便,古德讲的净土念佛法门是易方便,确确实实是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一条修行证果的捷径。让我们在一生当中,正是古德常说的「不历僧只证法身」,无量阿僧只劫不需要经历,我们在一生当中就能证得法身。但是经论里面所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做到。然后你确实有把握往生,你才真正得法喜充满,你才会做出真正念佛人的好榜样。这个好榜样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你想想看,西方世界这样的菩萨,七地以上的菩萨,六和敬还说什么?不必说了,圆圆满满的做到了。所以你要是有把握往生,你处事待人接物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你对待一切众生,甚至於冤家债主,你对他都非常欢喜、非常爱护、非常照顾,就像诸佛菩萨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一样。
  第三句『出生法界广大智』,真的,初地菩萨的「广大智」,我们虽然是念佛人,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有相似的。「出生广大智」,清凉大师说,菩萨「生如来家,见法实性」,见法实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得妙观察、平等性智故」,这个时候真正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真的转了,初地菩萨才真的转了。由此可知,三贤位的菩萨虽然讲转识成智,是相似位,我们用天台大师的六即位来说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在什么地位?在观行位,也就是说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学习的这个地位,「观行」是学习,就能够降伏烦恼习气。我每天念佛,我每天诵经,每天拜佛,每天断恶修善,为什么?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我的冤亲债主,我不为自己,这叫观行位。心量自然就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地上菩萨;我们在前面第一首偈里读到的「神通境界等虚空」,神通就是六根,六根的境界跟虚空法界一样,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真的得到了。三贤位的菩萨是相似的得到。
  我们今天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就要学习,观行位。不能不学,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而且我们修学的成绩得要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保持著不退转。怎么能保持得住?要读诵大乘你才能保持得住,你要不读诵大乘你就保不住,你就会被烦恼习气所转。大乘经典不必太多,专修净土的这几种,如果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读诵这些大乘,你就依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依十条,这个好办,「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你就依这十条。这十条,三辈往生里头有,往生正因里头有。由此可知,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净业三福都在里头。我一生就依这一部经,每天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净业三福统统具足了,菩提心也具足了,念佛肯定往生。
  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妙观察智,看到你,有一点像,为什么?你把世缘看淡了,你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了,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这个世间是做客的,是来观光、旅游的,我何必认真?过几天我就走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自然看淡了,看淡了你什么都放下了。别人毁谤我,不计较,放下了,侮辱我、陷害我,统统放下了;恭维我、赞叹我,我也不会生欢喜心,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好,不再计较、不再执著,你们大家说怎么好就怎么好,我没有意见了。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什么都好,你们大家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好,有一点点像平等性智,有一点点像妙观察智。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由破分别我执」。你要晓得,我执有两种,一种叫分别我执,一种叫俱生我执。你破了一部分,分别我执这个「我」的执著,你放下了;换句话说,不再分别执著这个身是我,第七末那跟四大烦恼常相随的脱节了。末那识,哪四种烦恼常相随?时时刻刻结合在一起,真的一刹那都不会中断。第一个我见,见就是见解、就是分别执著,你分别执著有个我,实在讲是末那识的一分,你把这个执著是我,我见。《金刚经》前半部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破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哪些人破我相?三贤位菩萨破我相了,十住、十行、十回向。什么人破我见?初地以上,登了地,我见破了。所以三贤位破四相是相似位,登了地破四相四见是分证位,境界不一样了。我见破了放下了,我爱也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有我爱的;我痴放下了,不再有我痴。我痴放下了,智慧就现前,自性般若智慧就往外透了;我慢没有了。这是四大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我们念佛人在现前虽然没有这个功夫,要知道如何破我执;你只要把这四大烦恼放下了,可以说你是观行位中的破我执,你在做了。我见没有了,你对於一切众生你能生平等心,我们常讲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所以我常讲,修行功夫从哪里看?看你处事待人接物,什么样的人你都能跟他处得好,你修行算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观行位。这个人不能相处,那个人跟他处不好,你完全是凡夫,一点功夫都没有。为什么?一分一毫你都不肯放下,这个对於往生产生严重障碍。心里想往生,实际上你去不了。所以我常常教人为什么那么样强调「六和敬」?六和敬是你功夫刚刚得力,你所表现的决定是六和敬的境界。见和同解,他跟我解不同,我跟他解同;换句话说,我不再攀缘、不再执著,我可以随缘。那有什么不好相处?很好相处了。我不再执著我的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觉得怎样怎样」没有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总沾一点边了。你们大家说什么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只要不出大纰漏都好。实在有严重不善的后果,我会给你提示一下;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不善的后果,都不必说了。
  像往生这个事大,哪些严重的障碍我不能不说说,我要不说我对不起你们。说出来之后,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情,我的本分做到了。你能信、能解、能行,恭喜你,我们同愿往西方;你要是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慢慢来,反正西方的因已经种下去了,来生后世你总会去的,到时候我们还会相聚在一堂,不过往生西方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别不一样。诸位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切众生平等。
  我爱放下了,这个很重要,这是贪烦恼。我痴放下了,心地明了,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我慢放下了,慢是瞋恚的一分。贪瞋痴,虽然俱生的习气有,分别的这个烦恼放下了。分别放下就是我们常讲的伏烦恼,烦恼虽然没有断,确实控制住、不起现行,这样念佛往生没有障碍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特别是在人事环境当中。我们面对著善缘顺境,绝对不起贪恋之心。住在这个世间就像住旅馆一样,明天我就离开了,这里有什么好留恋的?恶缘逆境亦复如是,没有一丝毫瞋恚心。这里不好,我还是跟大家处得很好,我明天就离开了嘛!何必跟人结恶缘?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乃至於对一切动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我们只有一个真诚清净平等的感恩之心。我到这里来旅游,虽然时日不长,他们对我的照顾、对我的供养,我不能不感激。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四大烦恼常相随」不能不放下它,这个事情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因为你还没有能放下,阿赖耶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