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53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严会上讲到真正修行,真正的契入,佛陀很慈悲,用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善财童子是凡夫、是众生,善财童子心目之中,所有一切人事物,全是诸佛如来慈悲化现,来度他这一个众生。所以学生只有自己一个,没有同伴、没有同学,如果有一个同学就不能入法界,为什么?你跟我同学,你跟我差不多,恭敬心里面就夹杂著毫分不善,不恭敬。你是我同学,你跟我是一样,差不多,他就成不了佛,他就入不了法界,所以决定没有同学。善财能够契入法界,没有别的,心目当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他的恭敬心圆满。普贤十愿圆满,礼敬是圆满的,称赞是圆满的,供养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为什么?他所接触的全是诸佛如来,「无量诸佛现世间」,他见到是这个境界。
  如果见到还有不如自己的,不如自己,自己就生傲慢心,自己就生烦恼,生烦恼就往下坠、往下堕落。我们今天学道这么样的艰难,退转那么样的快速,原因是在哪里?我们没有见到无量诸佛。是不是教我们把一切人事物「当作」诸佛看待?错了!当作诸佛看待,你顶多是相似位,你不是真实的。佛在这个经跟《圆觉经》里面讲老实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怎么讲法?真正修行人,真正明理通达的人,他看一切众生看什么?看性,看法性,所谓是见性不著相。我们凡夫难,难在著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著相!人家的本事在哪里?在不著相,见性不著相。性就是佛,佛就是性。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菩萨在此地长行里面讲「了达一切」,他明了通达,所以他四相破了,不著相;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四见破了,就是分别执著的念头不起,所以他见性,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见的是什么?就是见「无量诸佛现世间」。什么时候自己见到了,那就恭喜,你见性了,你已经成了法身大士。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明心见性。没有入这个境界,就不能够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把诸佛如来看作凡夫,都不如自己。哪一天见到一切凡夫皆是诸佛如来,你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里头没有高下,这才能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所以要知道古大德给我们做的回向偈,叫我们天天想著、天天念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重恩,第一个是报佛恩,三宝恩,如果不是佛慈悲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怎么会知道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示现?说诸佛如来示现,大家很不好懂,听了也很茫然,我们用《华严经》上这个句子来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大家听了都很舒服。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唯心所现」,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跟佛是一不是二。一切众生既然是唯心所现,这一切芸芸众生不是佛是什么?绝对不能说能现的是佛,所现的不是佛,不可以这个说法。
  所现的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在觉悟的人,他知道十法界都是佛,十法界是平等的;迷的人把心现迷了,迷了「心现」,认定「识变」。识是什么?识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能变。能变不是自性,能变是妄识,这是法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唯识所变」讲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带妄之真,也就是《十善业道经》里面给我们讲,夹杂不善在其中,他不是纯善。如果我们的心是纯善,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我们心里头有夹杂,於是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不是外头境界真变,是我们的心变,我们的妄心变的。
  外面境界决定要晓得,蕅益大师讲得好,蕅益大师给昙生方丈那一段开示,我们过去印了很多,印成小卡片,我们三楼饭厅桌子底下还有一张,「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这个意思就是说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都是平等的,没有善恶、没有高下,它是清净平等的。为什么在清净、平等里产生不清净、不平等?这个生於心,这个心是念头。《十善业道经》一开头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心想不同、造业不同,所以受报就不一样。这就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是幻相,不是事实。《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相,真相是清净平等觉。
  真正把这一些大道理、大原则搞通,搞明白,掌握住了,然后才知道什么是福田。情与无情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福田,而且是无上福田,我们在这里面学习,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实在讲说一生,时间已经太长,真正觉悟,随著他自己根性不相同,确确实实有顿悟,一刹那就回过头来,真有顿悟的人。回过头来之后,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断尽,这在佛法讲利根、顿断、顿证,这是真的明白、真的清楚、真的回头了。一般人为什么达不到这个程度?没有真搞清楚,天天在学习,半信半疑,虽然在修,总是夹杂一大堆的不善,过失在那里。虽修福,福里头夹杂著祸害,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就夹杂在里面。为什么会夹杂?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要认真去反省、去检点,为什么会夹杂?总离不开自私自利,总离不开贪瞋痴慢,这是根本;换句话说,依然没有把我执放下,这是我们夹杂不善的根。所以大乘法里面特别强调「永离我执」。
  《金刚经》上教菩萨法,「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菩萨标准是什么?圆教初住菩萨。即非菩萨,你就不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真的觉悟、真的回头、真的放下,他们入的是这个境界,心目当中无有一法不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让我们在这一切诸法里面修真诚心、修清净心。真诚是丝毫不欺,我们还有一丝毫欺瞒就不真诚,今天讲透明化。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他说我们学佛,学佛的人头脑要像水晶琉璃球一样,透明的,一丝毫不沾染,八面玲珑,决定不可以搞一个四方木头头脑,那就完了,那就转不动了。我们从这个意思引伸,菩萨是什么身?菩萨全身透明,一丝毫污染都没有。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人身是透明的,大地都是透明的,我们在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他所说的琉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经里面讲七宝里面的玻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古时候没有人工造的玻璃,水晶,都是透明的。所以心清净,心里头一丝毫不沾染,真诚清净平等,感得的报身是透明的,感得的报土也是透明的,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
  那我们修行修什么就知道了,修心,修念头,把不善的念头统统修成纯善,修行人就在这里下功夫。看到外面有不善,那个不善是佛菩萨示现的,你不要以为他真的不善,他是佛菩萨示现的,示现给我看,让我反省我有没有这个不善,我就得利益。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变成自己的不善,这个人就不会修行,这就完全颠倒了。要知道别人没有不善,别人示现不善给我看的,让我检点反省我有没有不善。永远把这个世间看作是个舞台,他们是表演的,他们是演戏的,我一个人是看戏的,我们就会修了,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修得成功、修得圆满。
  第三句讲,『福海广大深难测』,那是真的,一点不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福田,还不能讲是我们的,是我的福田。「我们的」还牵涉一大堆,不可以,是「我自己的」福田,我自己要懂得去种这个福田,成就无量无边的福报。『妙目大王能悉见』,这个看法才妙,妙观。一般凡夫修行不能成就,搞了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像《无量寿经》佛说的,阿闍王子过去供养四百亿佛,还不能成就,还在六道里头打滚,没有「妙目」。目是一个代表,六根不利,不会看,不会听,见闻觉知都不妙;只要你一样妙,六根一样妙,是门门都妙。《楞严经》上讲,「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再看底下这一首:
  【一切众生忧畏苦,佛普现前而救护,法界虚空靡不周,此是灯幢所行境。】
  灯幢摩睺罗伽王,他得的是「开示一切众生令离黑暗怖畏道解脱门」。黑暗是无明,用现在的话来讲无知。无知是黑暗,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佛菩萨慈悲,觉悟的人慈悲,要为他们开示,帮助他们觉悟,转迷为悟,所以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第一等的事业帮助众生觉悟。觉悟里面,真实究竟彻底圆满的觉悟,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最究竟的。不是这个法门,不能令众生在一生当中得到圆满的觉悟,做不到。原因在哪里?众生无量劫来,恶的习气太深太深。在理论上讲,一念回头,众生成佛,理论上确实如此;但是什么?他回不了头来。他像个弹簧一样,拉直了,手一松,它又缩回去了。从前章嘉大师做比喻,那个时候,这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将近五十年,他给我做比喻,那个时候他的客厅挂的钟,那还是有摆的,钟里头有发条,不是电动的,他给我做比喻,他说众生是什么?众生就像那个发条一样,发条卷的时间很久,那就是习气很深,你把它拉直,手一松,它又回去了,他就举这个比喻。拉直了,不再回去,才真正觉悟;拉直,手一松,又回去、又退转、又堕落,烦恼习气现行。
  由此可知,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里面的一个方法。在生活里头,穿衣吃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一不是。谁明白了?《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明白了。《金刚经》一开端,你看到须菩提尊者极力赞叹释迦牟尼佛,「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佛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为什么他这么赞叹?他看出苗头出来了,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出那个样子,都是让人看到、听到、接触到开悟,这一天被须菩提看出来了。看出来什么?须菩提开悟了,赞叹启请。所有一切手段里面,讲经说法的手段帮助人很多,这个原因在哪里?《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讲经说法为帮助众生觉悟主要的手段,其他六根做为辅助的手段。佛是六根都说法,三轮教化,这三轮是身教、言教、意教。意教里面,禅宗用得多,密宗用得多,密意,很细心的人能体会得到。我们这才能略略的知道,佛是怎样出现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众生的苦,忧、悲、苦、恼,是由於不觉。偈颂里头,『一切众生忧畏苦』,忧是心忧,身苦,我们今天讲忧患。『佛普现前而救护』,句子里头「普现」,跟前面妙目天王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应,境界也相同。前面讲的「福海广大深难测」,这个地方所讲的『法界虚空靡不周』,此地要细心体会,法界虚空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所以他才周遍。我们凡夫不能够体现是不会观察,不会观察不是说眼,是你心眼,心眼太小了,也有人讲心量太小。量是讲能容,眼是讲能见,《楞严经》里面说得好,六根的作用都是心。
  佛说的,我们六根是工具,就好比现在我们用的电器,电器很多,都是工具。能,能是电源,像我们现在在这个摄像机前面,这个摄像能见,决不是这工具能见,是电。这才说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见、闻、觉、知是心,不是眼耳鼻舌,要懂这个道理,心是一个,工具不一样,它的作用就不相同。就像我们现在电流是一样的,在哪一个工具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你要认识清楚,不能搞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工具,电器不相同,心、识是相同的,是一个,决定没有错误。
  宗门教下祖师大德教人从根本修,根本是心性。所以觉了,忧苦就永离;不觉,忧苦没有办法脱离。诸佛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决不是临时的,是永恒的,是彻底的,是究竟的,佛的恩德之大,我们永远报不尽。不契入这个境界,你不知恩,知恩才会报恩。你今天不懂得报恩,忘恩负义,能不能怪你?不能怪你。为什么?你不知道恩,你知道恩,你才会报恩。不知道恩是没有人教你,你怎么会懂?不可能天生你就会懂。《无量寿经》上就讲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怪你,你没有人教,所以才犯了许许多多的错误。佛菩萨现前,来教导你、劝导你,问题关键在我们肯不肯接受?
  这就是过去有人问印光法师的话,有人问他老人家,怎样才能够契入如来境界?要用通俗的话来说,怎样才能入佛门?入佛门就是作佛。老和尚答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是真诚恭敬,你才能得益,这话真的,一点都不错。也不是印光法师说的,这是真理,自古以来在中国几千年传道,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修学心态上。什么人教你诚敬?父母,父母要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是相辅相成。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你父母没教你诚敬,老师没有教你孝顺父母,所以你才会犯过,你才会做错事情,诸佛菩萨清清楚楚不怪你,怪你的上一辈没有好好教导你。如果上一辈曾经教过你,你还懂得一点,你要遇到善知识,你要遇到正法,我深深相信你会有相当程度的契入。因为你会爱好善法,你有能力辨别善恶,你有能力辨别善人,你知道那是一个真善知识,你知道应当如何向他学习,你懂。
  一个善知识,他在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没有别的,传道,后继有人,他的使命任务就圆满,有人接棒;如果遇不到一个接棒的人,终身的遗憾。可是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遇到有接棒的人不多,一生遇不到的人很多很多,这是缘分的问题。在家父子兄弟是缘分,在学校师生是缘分,有缘就是学生懂得尊师重道。实在讲尊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