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609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有时间念一万声佛号,给父母回向,这是好事,用这个来庆生。这是把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略略的说出来了。你真的明白、真的懂得,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不要想别的,想别的没有好处,想阿弥陀佛无量无边功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一段经文我们就讲到此地。
  现在看这一大段里面的第二段,十方菩萨赞德。十方菩萨就是十个小段,第一东方莲华光菩萨。请看经文: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观察一切胜法莲华光慧王,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这一段文是说偈的仪式,我们在前面看得很多。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的,菩萨说偈,『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两句话不能疏忽。承佛威力,我们一般讲谦虚,不敢自以为是,我能够说偈赞佛,这个能力是佛力加持的,虽然是谦虚,也的确是事实。特别是我们末法众生,凡夫身升座为大众讲经说法,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哪有这个能力?那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得佛力加持?学佛身口意总得要有几成像佛,自然就得佛力加持。怎么学法?我这是五十年的经验,我五十年把佛法总结归为二十个字,你只要把这二十个字做到,你跟佛就有感应。我讲这二十个字大家好懂,印光大师讲十六个字,诸位要知道我这二十个字跟印光老法师十六个字异曲同工,说法不一样,内容没有两样。他老人家讲的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讲得好,好极了!但是一般人不懂。我离开台中之后在临济寺出家,有一天有一位老法师问我:敦伦尽分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谁懂?我一想没错,这八个字现在确实没有人懂,所以我以后就改变口气了。可是印祖这八个字太好了,确确实实有资格指导末法九千年众生得生净土。你要没有前面这八个字,后面「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就不会老实;前面这八个字你做到了,你就老实。
  什么叫敦伦?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伦是伦理、是伦常,这是儒家讲的。儒家讲五伦,人与人的关系: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关系搞清楚,能够完全遵守伦理的观念,和睦相处,这叫敦伦。出家,出家也有伦理关系,你拜个老师有师徒,师徒就像父子一样,你有师兄弟,所以出家人还是有伦理关系。如何敦睦伦常?你这个团体会兴旺,道场会兴旺,家和万事兴。尽分,是尽自己的本分,现在我是什么身分,我在这个团体分配给我什么工作,我认真努力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跟大众能互相配合,这叫尽分。就好像一个钟表一样,钟表是许许多多齿轮组合起来的,这个齿轮带动那个,那个又带动那个,各个齿轮尽它自己的本分,又能互相配合,这个钟表的指针就准确了。尽分是尽自己的本分,还要跟大众互相配合。这个道理一展开,我们自己做好,要跟社会各行各业来配合,整个社会就健全。佛法就更大了,你把你自己本分工作做好,要跟尽虚空遍法界,上跟诸佛如来,下跟一切众生,都要能够配合得很好,那是什么?普贤行。所以它这个字里头含义实在讲太深太广了。
  「闲邪存诚」,闲是防止,决定要防止邪知邪见,要防止邪言邪语,要防止邪行、不正当的造作;存诚,要存真诚的心。你看看这八个字多好!心地真诚,善护三业,闲邪就是善护三业。《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举一个例子,「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叫做闲邪。真诚就是菩提心,「存诚」就是发了菩提心,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信愿念佛就是回向发愿心,这样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决定得生。这是讲「承佛威神」,我们有这样的心态,这样认真努力修学,自然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经卷一展开,自自然然你就看到无量义,说不尽。
  下面这一句很重要,「观察十方」,心里常常念著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里面的众生,上求下化,教学相长。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言众中者,大众海中,前列名处,名观察胜法莲华幢」。这是前面列名,为什么?跟这个地方有一点不一样。「幢相高出」,幢是高显的意思,王是超胜的意思,「此喻相似」,这是说明前面的名字跟此地的名字稍微有点出入,前面列名的地方是「观察胜法莲华幢」,这个地方的名号是「观察一切胜法莲华光慧」。「光慧即是所喻幢体」,清凉是介绍菩萨的名号,前后有一两个字不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佛为什么把名字说得有小小的差别?翻经的法师也没有把它统一过来?这里头都有教学的意思在里头。什么意思?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要这样去听法,你才能入如来真实义。
  佛法跟世法的差别就是著与不著,一著相给诸位说全是世间法,佛法也变成世间法;如果离相,世法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你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如是我闻。如果著了相,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样是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你有分别、你有执著,绝对不是说在一切法里头,我这个有分别执著,那个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不可以。一不分别,一切都不分别;一不执著,一切都不执著,这就对了。没有说是在一切法里头那一半我执著,那一半我不执著,这是凡夫,这是不觉。没有说这里觉了一半,那一半迷,不是的!一迷一切迷,一觉一切觉,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用功夫在哪里用?我们感谢章嘉大师,就在看破放下上用功夫。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只要你放下,逐渐逐渐所有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随著你放下的程度,慢慢的都明白了。你放下的愈多,你明了就愈多,这个明了就是智慧,你智慧就透得多。放不下,亏吃大了,放不下怎么用功去学,还是不懂。讲经参考许许多多的注解,讲稿、笔记写了一大堆,端到讲台上还是不懂,你讲的全是别人的,而且是别人的大杂烩,你在那里做会集本,会集所有注解。注解各人见解都不一样,所以你把这个注解端出来之后,就把人讲迷惑了。你不讲人家还有一点意思,一讲的时候,所有一切意思都没有了。
  早年我有个同学,这都往生不在了,他学讲经就是用这个方法。我给他讲他不相信,学讲经,找了许许多多的注解,古人的注解、现在人的注解。他是真用功,写讲稿。一个小时的讲稿,大概差不多一万多字,至少是一万两三千字,抄出来是大杂烩。上台去讲法缘不好,来问我,我给他分析、给他说明,半信半疑,不能接受,那就没法子了。他认为那个方法好,就照那个方法,好像讲了没有多长的时期,以后就放弃了,还是做经忏佛事去了。所以这个事情没有老师指教,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怎么能学得出来?不但佛法,世间法也如此,任何一法都得要有好老师指导,所谓是「明师出高徒」。你要没有好老师,不能成就。求学之道一定要信仰老师,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指导,你才能成功;阳奉阴违,还是不能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六)  2002/1/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莲华光菩萨赞颂第一首:
  【如来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菩萨的赞颂一共有十首,前面三首是赞真身,后面七首是赞应身、应化身,这是暗中答「佛地」问。世尊现相,菩萨来为我们暗示,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得,十海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来甚深智』,这是赞叹大圆镜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个形象非常的微细、非常的幽深,是甚深智。到什么时候才转?八地菩萨才转,八地叫不动地。由此可知,七地以前的菩萨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为平等性智,这两种是因地转,到果上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相宗教我们修行要做一个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这一句是总说。怎么转法?就是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普入於法界』,这一句是说平等性智;『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与世为明导』,这是成所作智。这首偈四句赞叹这四种智慧,这是佛的智身,我们也常讲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的,那就是相宗常说的,因地修行重要,因地是当中两句。如果没有平等性智,你就不能够证入法界,「普入於法界」这是证入法界。
  四智菩提从哪里修起?从哪里入门?我们要晓得,从平等性入门。平等性是末那识转变过来的,末那是最坚固的执著,我执、法执都是末那。无量劫来他已经养成习性,要转变当然不容易,可是不能不转,於是转变的道理、转变的方法,我们要知道。佛在此地教导我们,首先把心量拓开,这是修平等性智的入门。心量小,哪来的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和睦,所以我们天天讲的和平,和平不容易,虽然是一切人心里面的祈求,和平真的会到来吗?佛菩萨能赐给我们和平吗?上帝能给我们和平吗?不能。和平的条件是要我们自己从心理上做一个转变,首先要晓得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一切万法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会不平等?因为众生对於事实真相迷惑了,迷了之后就把自己的身当作我、我的身,身外之物是我所有,总想据为己有,从这里面产生两个基本的错误观念:一个是产生控制一切人事物这么一个念头,一个是产生占有一切人事物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坚固,牢不可破。
  我们自己认真反省,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我所有的,别人不可以侵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变出六道轮回。三途六道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变现出来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把这个念头改过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末那很容易转变成平等性智,转过来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这叫转凡成圣。你要知道怎么转法。要记住,「一切是我所有的」转不过来,谁肯放下?学佛的人多,真的叫你放下,不干,所以修行证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需要无量劫,原因就在此地。你什么时候成佛?换句话说,你什么时候放下,放下就成佛了。一定要放下,不放下就坏了。
  三途六道,大概在五十岁以上就能体会到六道苦。五十岁之前所谓懵懵懂懂,他迷而不觉;五十岁以后年岁愈大,体验愈深,知道世间苦。所以佛法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连鬼神都说六十岁以上的人好度,十岁以下的人好度。真的,十岁以下,大人教他念《弟子规》,他真念,肯学而且肯做,他都能落实。为什么?污染还不严重,圣贤的教诲他能接受。就是说他还有良知良能,他的良知虽然已经受污染了还不严重,换句话说,他还有良心。中年人受的污染就非常严重,良知良能完全被掩盖,透不出来,不起作用。圣贤的教诲他排斥、他拒绝,这就是《地藏经》上所讲的「刚强难化」。我们学佛的同修算是非常幸运,你想想看今天这个世界有将近七十亿的人口,七十亿人当中,有多少人听闻到佛法?听闻到佛法的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生起信心的这些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理解的这些大众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放下?一层一层的淘汰,到最后剩不了几个人,然后才知道我们是被淘汰到第几个层次。
  我们今天算是有正信,有理解的能力,解得还不够深、还不够透彻,我们在这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行,怎样落实?怎样真正放下?我们要是放不下,我们在这一个阶段被淘汰掉了。果然肯发心认真努力去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叫真正走上菩提道。我们今天所做的都是预备功夫,没有上路;上路,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观行即」。上路真干,预备的功夫做得愈好、做得愈深,你在菩提道中就不会遇到障难。如果预备的功夫我们常讲底子不够深厚,菩提道上禁不起考验,很容易退转。预备功夫要怎么作法?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那是为什么?帮助我们做深厚的预备功夫,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真正讲到修行,佛菩萨帮不上忙,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个道理总得要懂。所以在学校求学,都是在做准备功夫,准备将来踏进社会,为社会大众服务,你们想想对不对?
  世间人念书,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念到硕士、念到博士,念出来干什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佛法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住进一个道场就是进学校,在这里面听经闻法,充实自己,跟社会求学也相似,做好准备功夫,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他服务的面大,服务的项目多。但是这里头有个总的原则,世出世间都是共同的,我们不能不知道,通人情达事理。人要不通人情、不达事理,他就没有能力为大众服务,在佛法里面讲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不但没有能力度众生,他没有能力度自己,自己也是众生。书特别是经书,不能不读。像《华严》、《法华》这些一乘大经要不要学?本著通情达理这个教诲,这些大经大论人生必读。初学的人为什么不让你读?你的基础没有打好。求学是有阶段的,这个不能不懂,一乘大法是大学里面的课程,你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大学课程暂时放在那里,你先把你现前课程做好,慢慢提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你就开始修学这些一乘经论,是这么个意思,这里头不能误会。
  通情达理是有层次的,通人情达事理从哪里教?从儿童教起。你们看,只要仔细观察,不要说。看,你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