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的幸福。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象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
对于人群没有效用)。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就不能有道德的活动,因为有父子才有慈
孝可言,有朋友才有信义可言。但是这个想像的孤零零的人还可以有艺术的活动,他还可以
欣赏他所居的世界,他还可以创造作品。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
的价值是“内在的”。
不过这种分别究竟是狭义的。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因为伦理的活
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与嫌恶。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
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虽只有外在的价值,而“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这所谓“至高
的善”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本来是一走理想主义的极端,一走经验主义的极
端,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却一致。他们都以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disinterested contempation)。这种见解在西方哲学思潮上影响极大,斯宾诺莎、黑格尔、叔
本华的学说都可以参证。从此可知西方哲人心目中的“至高的善”还是一种美,最高的伦理
的活动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了。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
从耶稣教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
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
要欣赏。其实这种见解也并不减低神的身份。耶稣教的神只是一班穷叫花子中的一个肯施舍
的财主佬,而一般哲人心中的神,则是以宇宙为乐曲而要在这种乐曲之中见出和谐的音乐家。
这两种观念究竟是哪一个伟大呢?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
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人愈能摆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
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惟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这番话似乎有些玄渺,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
得当做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玩味。我自己在闲暇时也欢喜看看哲学书籍。老实说,我
对于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我以为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也都
只能当做艺术作品去看。哲学和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哲学家和科学
家对于他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究竟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
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地球绕日运行”“勾方
,
加股方等于弦方”一类的科学事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