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学问,那么这样所表现的或者是所吸收的是真实的学问。一个人一生没有好多学问,就是
说一个人依着他的生命的本质只有一点,并没有很多的方向。可是一个人常常不容易发现这
个生命的核心,那个本质的方向,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希望各位同学在这个地方自己常常反
省、检点一下。你在大学的阶段选定了这门学问作你研究的对象,这一门学问究竟能不能够
进到你的生命的核心里面去,究竟能不能够将来从这个生命的核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吸收这
个东西,我想很困难,不一定能担保的。这就表示说我们一生常常是在这里东摸西摸,常常
摸不着边际的瞎碰,常常碰了—辈子,找不到一个核心,就是我自己生命的核心常常没有地
方可以表现,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发现到我的真性情究竟在哪里。有时候也可以这样想,就
是一般人也许没有这个生命的核心;但是我不这样轻视天下人,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他这
个生命最内部的地方,问题就是这个最内部的地方不容易表现出来,也不容易发现出来。
当年鲁迅是一个学医的,学医不是鲁迅的生命核心,所以,以后他不能够吃这碗饭,他
要转成为学文学,表现为做那种尖酸剩薄的文章。这一种性情,这一种格调的文字,是他的
本质。他在这里认得了他自己,这是现在美国方面所喜欢讨论的“认同”的问题,就是
Self…。Identity 的问题,就是自我同一的问题。一个人常常不容易自我同一,就是平常所谓人
格分裂。这个人格分裂不一定是一个神经病,我们一般都不是神经病,但你是不是都能认得
你自己,我看很困难。我刚才提到鲁迅,这个例子是很显明的。天下这种人多得很,那就是
说有一些人他一辈子不认得他自己,就是设有认同。
所谓认同这个问题,就照我个人讲,我从二十几岁稍微有一点知识,想追求这一个,追
求那一个,循着我那个原始的生命四面八方去追逐,我也涉猎了很多。当年我对经济学也有
兴趣,所以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至少理论经济方面(theoreticaleco nomics)我也知道一点,
所以有好多念经济学的人也说我:你这个人对经济学也不外行呀!其实究竟是大外行,经济
学究竟没有进到我的生命来,我也没有吸收进来,那就是说我这个生命的核心不能够在这个
地方发现,所以我不能成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当年我也对文学发生兴趣,诗词虽然不能够
作,但是我也想读一读,做个文学批评也可以了,鉴赏总是可以的。但是我究竟也不是一个
文学的灵魂,我这个心灵的形态也不能够走上文学这条路,所以到现在,这一方面完全从我
的生命里面撤退了,所以闭口不谈,绝不敢赞一辞。譬如说作诗吧,我连平仄都闹不清楚,
我也无兴趣去查诗韵。有时有一个灵感来了,只有一句,下一句便没有了,永远没有了。这
就表示我不具有一个文学家的灵魂、诗人的灵魂。当年我也想做一个 logician,想做一个逻
辑学家,但是这一门学问也不能够使得我把全副的生命都放在这个地方,停留在这个地方,
那么你不能这样,也表示说你生命的最核心的地方究竟不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学问也不能
够在你的一生中全占满了你的生命,你也终于不能成为一个逻辑学家所以我们这个生命常常
这里跑一下子,那里跑一下子,跑了很多,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学问的所在,不一定是你真正
生命的所在。这个地方大家要常常认识自己,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
当年我也喜欢念数学,有一次我作了一篇论文,写了好多关于涨量(tensor)的式子,把我们
的老师唬住了。我们的老师说:你讲了一大堆“涨量”,你懂得吗?我心里不服,心想:你怎
么说我不懂,我当然懂啦,我就是今天不懂,我明天也可以懂。青年时代是有这个英雄气,
我今天不懂,我明天可以懂这个虽然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我可以把它当成是现在。但是现在
我没有这个本事,我没有这个英雄气了。所以经过这几十年来的艰苦的磨炼,我觉得一个人
诚心从自己的生命核心这个地方做学问吸收学问很不容易,而且发现这个核心很困难。假定
不发现这个核心,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在学问方面不是一个真人;假定你这个学问不落在你
这个核心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你这个人没有真学问。
我们人类的文化的恒久累积,就是靠着每一个人把生命最核心的地方表现出来,吸收一
点东西,在这个地方所吸收的东西才可以算是文化中的一点成绩,可以放在文化大海里占一
席地。当年牛顿说我这点成就小得很,就好像在大海边捡一颗小贝壳一样。他说这句话的意
思不只是谦虚。这表明牛顿的生命核心表露出来了,吸收了 一种学问,在物理学方面有一
点成就,他这点成就,不是偶然捡来的,不是由于他偶然的灵光一闪,就可以捡到,这是通
过他的真实生命一生放在这个地方,所做出来的—点成绩。这一点成绩在物理学这个大海里
面有地位,这就是我们所称为的古典物理学。那么从这个地方看,我们每一个人反省一下,
不要说诸位同学在二十几岁的阶段,将来如何未可知也,就是你到了三十岁,到了四十岁,
乃至于五十岁,你究竟发现了你自己没有,我看也很有问题。所以我们经过这几十年来艰苦
的磨炼,我以前觉得我知道了很多,我可以涉猎好多,好像一切学问都一起跑进来了。但到
现在已一件件都被摔掉了,那一些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根本没有沾到我的身上来,沾到我
的生命上来。我现在所知的只有一点点,很少很少。就是这一点点,我到底有多少成就,有
多少把握,我也不敢有一个确定的判断。这就是所谓“为学实难”,做学问的艰难。当年朱
夫子也说他一生只看得《大学》一篇文字透。试想《大学》一共有多少字呢?而朱子竟这样
说,这不是量的问题,这是他的生命所在的问题。
我所说的还是就现在教育分门别类的研究方面的学问说。假定你把这个学问吸收到你的
生命上来,转成德性,那么更困难。所以我想大家假如都能在这一个地方,在为人上想做一
个真人,为学上要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来成学问,常常这样检点反省一下,那
么你就知道无论是为人,或者是为学,皆是相当艰难,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老师的那一
句话“为人不易,为学实难”实在是慨乎言之。这里面有无限的感慨!我今天大体就表示这
点意思。因为时间不多,而且诸位在月会完后还要开大会,所以我就说到这个地方为止。
①程明道(1032…1085),即程颢,北宋哲学家,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②朱夫子(11301200),即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号晦庵,人称朱夫子。
③海德格(18891976),通译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
④存在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德国,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雅斯更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获得大发展,其代表人物是萨特、加缪。
编者旁白
心灵何以因博大而悲天悯人?
先细心体会中国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两个“及”字。
“及”者,粗看像连词,细看却是动词,内含由此“及”彼、将心比心、推演仿效、蔚
然成风之意。
这就是说,此“及”字分量极重,它实是在昭示某一人格跨度:就内在修养而言,它是
标志个体如何从自在的“恻隐之心”升华为自觉的道德追求;就外在行为而言,则它又在形
象地展示仿佛天性使然的“良心” 如何因走出狭隘的血缘亲情,
, 由己“及”人,再由人“及”
物,最终对整个人类乃至自然界的动、植物,皆视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一员,而转为博大。
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屠格涅夫散文诗所咏叹的,不正是这一胸怀之博大么?
若将“良心”置于社会学范畴,则它又往往被称为“人道主义”。其实“人道主义”作
为术语,又可析为“人道”与“主义”的组合:若谓“人道”在未被标举为“主义”前,它
近乎孟子的“不忍之心”;当它被崇尚为“主义”后,“良心”又有了新命名,叫“良知”。
所谓“良知”,无非是说它已是一种被价值理性所认同、所坚执的“良心”,亦即强调它的后
天性或习得性,亦可说是指人伦层面上的“精神成人”。
从“良心”到“良知”的价值生成,在弗洛姆那里,则被称为是“人的生产性”,这与
本书所强调的“精神成人”,旨趣归一。故弗洛姆又说“良知”是“人道主义良心”,亦即“主
义”化了的“良心”。
如此辨析“良心”与“良知”的微妙差异,很重要吗?
这有点像识别“单纯” “真纯”
与 的异同:孩子因天真而可爱,天真植根于幼稚, (她)
他
也将因幼稚而读不出天真的可贵,故曰“单纯”,即其天性“纯”朴得很“单”薄,当不免
因岁月所蚀而失之暧昧;只有饱经沧桑的仁者才能真正掂出且守住天良的珍贵,这就不再“单
纯”,而已臻“真纯”“真纯”者,就其价值自居的坚贞性而言,近乎庄子眼中的“真人”
。 ,
烈火烧不着他,洪水淹不着他;撼山易,撼其心志难。
(夏中义)
感恩与善待
阿尔贝特·史怀泽
(1875…1965),法国思想家。本文选自史怀泽《敬畏生
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题目为编者所加。
(1)
思考不应杀害和折磨生命的命令,是我青少年时代的大事。除此之外,一切都被逐渐遗
忘了。
在我上学前,我家有一条名叫菲拉克斯的黄狗。像有些狗一样,菲拉克斯讨厌穿制服的
人,看到邮递员总是要扑上去。因此,家里人指派我,在邮递员到来时,看住这条咬过人并
冲撞过警察的狗。我用棍子把拉菲克斯赶到院子的角落,不让它走开,直到邮递员离开为止。
当我作为一个看管者站在龇牙咧嘴的狗前面,如果它想从角落里跳出来,就用棍子教训它,
这该多自豪啊!但是,这种自豪感并不能持续多久。当我们事后又作为朋友坐在一起时,我
为打了它而感到内疚。我知道,如果拉住菲拉克斯的颈索,抚摸它,我也能使它不伤害邮递
员。然而,当这令人尴尬的时刻又来临时,我又陶醉于成为看管者……
放假期间,我可以到邻居马车夫家去。他的褐马已经老了,而且相当瘦,不应老是驾车。
由于我一直为当一个马车夫的激情所吸引,就用鞭子不停地驱赶马往前走;尽管我知道,褐
马已经累了,扬鞭催马的自豪感迷惑了我。马车夫允许“不扫我的兴”。但是,当我们回家
后,我在卸套时注意到了乘车奔驰时看不到的东西,马的胁腹成了什么样子,我的兴致一下
子没有了。我看着它那疲惫的双眼,默默地请求它的原谅,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我上高级中学时,有一次回家过圣诞节,我驾着马拉的雪橇。邻居洛施尔家有名的恶狗
突然从院子里跳出来,对着马猛叫。我想有权狠狠地抽它一鞭,尽管它显然只是随意来到雪
橇前面的。我抽得太准了,击中了它的眼睛,使它号叫着在雪地里打滚。它的哀号一直在我
耳边响着,几个星期都不能摆脱。
有两次,我和其他小孩一块去钓鱼。后来,由于厌恶和害怕虐待鱼饵和撕裂上钩之鱼的
嘴,我不再去钓鱼了。我甚至有了阻止别人钓鱼的勇气。
正是从这种震撼我的心灵并经常使我惭愧的经历中,我逐渐形成了不可动摇的信念:只
有在不可避免的必然条件下,我们才可以给其他生命带来死亡和痛苦。我们大家必须意识到,
漫不经心会带来可怕的死亡和痛苦。这种信念日益强烈地支配着我。我日益确信,在根本上
我们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只是不敢承认和证实它。我们怕被别人嘲笑为“多愁善感”,我们
已经麻木不仁了。但是,我决心保持敏感和同情,也不害怕多愁善感的谴责。
如果回顾青年时代,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我该感谢多少人啊,他们给予我许多许多。让
我忧虑的是,对那些人,除了感谢之外,我又回报了些什么呢?我还未及表示,他们的善意
和宽容对我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中的许多人就离开了我们。好几次,我在墓地悲痛地默念
着本应对生者说的话。
我相信我是感恩的。我逐渐告别了青年时代的漫不经心,那时,我还认为从人们那里领
会善意和宽容是理所当然的。我以为自己很早就考虑到世界中的痛苦问题。但直到 20 岁,
甚至在这以后,我还是太少地督促自己表达感恩心情。我太少地考虑,真实地领受感恩对人
意味着什么。我经常由于胆怯而抑制了表达感恩。
由于我自己体验到了这一切,从而我并不认为,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不感恩。我认为,
不能这样解释有关十个麻风病患者的故事,好像其中只有一人感恩。我相信所有九个患者都
是感恩的。只是那九个人先回到家里,迅速问候亲属,处理有关事务,准备事后立即到耶稣
那里去表示感谢。由于他们在家里耽搁太久,而这时耶稣又死了,就没来得及向耶稣表达感
谢。但另一个人则有听从直觉的才能,他立即寻找帮助过他的人并表示感谢。
从而,我们大家必须督促自己,真诚地表达未被表达的感恩。这样,在世界上就会有更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