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激烈的时候,有几位朋友力劝退却,认一个错了事,不然的话,不免影响我的政治地位。
他们的劝告,出于诚挚的友爱,使我感激不尽;但我不能实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
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我认为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
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既写之后,要勇于更正错误,但要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
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的性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我平日不教书,与学生没有直接的
接触,总想以行动来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 1。04 万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
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随便低头。
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
营救;我 1949 年自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
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了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心中万分不愉快,因
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希望
我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检讨视同抗命则幸甚。
原载《新建设》1959 年第 11 期
编者旁白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人文学科,皆无法圆说你为何能作为一个生命体,侥幸降临人
间。
因为冥冥中有太多的理由,犹如风拂去云烟,把你从宇宙轻轻抹了。
若某夜你的双亲不曾亲热,那就没了你:你也无权选择你的诞辰与诞生地。你来到地球
纯属偶然。这是人类史永远玻译不了的悬念,加缪甚至将此命名为“荒诞”“荒诞”者,难
。
以理喻也,不能用常识与学识说明白。
我所以讲这些“荒诞不经”的话,当是极而言之,意在劝勉青年朋友珍爱生命:既然你
的生命属于苍天的馈赠,苍天在上,你当竭诚仰面感恩啊!
感恩生命,若着眼于根本,莫过于让自身这一生命个体成长为价值主体;若着眼于人生
操作,则须为自我实现择一可能自适且自慰的社会岗位,此即“角色自期”。
这对当下中国大学生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中国加入 WTO,置身于全球化格局后,
那种曾像噩梦般纠缠你父兄之命运的强制性社会分工(又曰“组织分配”)即将消逝,至少在
理论上,可供你作自由选择的角色空间豁然开阔,甚至可延展到大洋彼岸……
但自由未必等于独立。自由是可以给你的,独立则须靠自己完成。我是谁?我将去何方?
我扮演什么角色,才能将自身的潜能、兴趣、学养发挥到极致,亦即将职业与事业合二而一,
既作“稻粱谋”,又是自己乐生的第一需求,同时有补于社会公益或文化积累;而不是权欲
熏心,
“为五斗米折腰”;或鬼迷心窍,不慎被灯红酒绿、纸迷金醉掳去你的青春、良知乃至
贞操?……
这倒恰巧应了一句大实话,叫做“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 ,
是指你得胜任你所选择的社会角色;
“清清白白做人”,当指你胜任角色之“价值底线”之所
在,亦即“角色自律”。
诚然,如上“清白”,不仅泛指洁身自好,不淫不盗,更特指人须活出意义乃至圣洁,
即把胜任角色作为“精神成人”的日常环节来践履。“精神成人”是“何以成人”之“自我
立法”“角色自律”是“人所以成人”之“自我执法”“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
, 。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当你面对忽清忽浊乃至清浊难辨之尘世沧浪时,最要紧的,永
远取决于你能否守住自己。
这也就是说,不论你想在未来舞台扮演陈寅恪、马寅初(人文学者)、爱因斯坦(科学巨
匠),还是想扮演麦克阿瑟(将军)抑或马丁·路德·金(人权活动家)——别忘了,他们所以
伟大得像纪念碑,首先是因为他们不曾玷污“人”的光荣与尊严。
孟子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同“人”这一大写
的字相比,与“富贵”“贫贱”相连的“钱”字,与“威武”相连的“权”字,理应小写。
、
明乎此,“角色自尊”,不言自明。
(夏中义)
康德
第一章 生平、著作和性格
康德的生平、著作和性格
斯克拉顿
英国学者。本文节选自斯克拉顿《康德》,周文彤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康德这位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除了义务(duty)外,不为任何东西所动。因此他的生活
平淡无奇。在他看来,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能控制自己而不受情感的驱使;应当对权力和名
誉淡而处之,权力和名誉的意义比起义务本身的意义来,应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为了能够轻
松地按照这个道德理想而行动,康德约束自己藏身于学术事业,完全服从于一种毫无变化的
机械程序。哥尼斯堡①这位身材矮小的教授就这样成了典型的近代哲学家:蛰居于斗室之内,
然而却视自己为无限空间的君主。
伊曼努尔·康德 1724 年出生于哥尼期堡,父亲是一位贫苦的马具匠。在九个孩子中康
德排行第四。康德的父母老实本分,是虔诚的虔信派②教徒。在当时,虔信派这个路德教会
内部的改良主义运动,用劳动、义务和祈祷的神圣性观念慰籍困苦,在德国中、下层等级中
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它对至高无上的良心的幻想,对康德的道德思想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尽
管它在某些方面是反理智的,但仍然是 17 世纪推动德国教育普及的一股主要力量。虔信派
学校在哥尼斯堡创办起来了。由于一位聪敏慈善的牧师发现了康德的才智,康德在 8 岁那年
被送进这所学校读书。这样一种教育竟然轮到出身低微的康德,这对于后世是幸运的,但对
于年轻的康德本人也许就不尽如此了。他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同对老师们的难以忍受的热
情的厌恶之心混杂在一起,以致在以后的年代里他只字不提早年教育。关于他的早年教育的
性质,我们可以从他的一篇论教育的短文(根据康德晚年的讲课笔记编辑而成)中得到一些印
象:
很多人想象他们的年轻岁月是其一生中最愉快、最美好的时光,但实际上并非如
此。那些岁月是最令人讨厌的;因为我们那时处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很少能够选择
朋友,更很少能够有自由。
哲学家大卫·罗恩肯,康德以前的校友,在他们都成名之后给康德的一封信中写道:
“三
十年前,那些狂热的宗教徒们的迂腐而令人忧郁的(但不是毫无价值的)纪律压得我们俩透不
过气来。”不可否认,康德从他的早期教育中既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忧郁感,也培养了非凡的
自制力。成年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他曾作过一番努力,用自制力去克服忧郁感,几乎获得
完全成功。尽管环境窘迫,身材不端而瘦小;尽管失去了他所崇敬的父亲和深情热爱的母亲,
康德还是很快成了哥尼斯堡最受爱戴的人之一,他的优雅、智慧和敏捷的谈吐到处受到人们
的欢迎。
康德 16 岁进入他的出生地的哥尼斯堡大学念书.六年之后毕业。因无法谋取大学教职,
他在许多家庭当过私人教师,直到 31 岁才在大学获得编外讲师职位。这种讲师没有薪俸,
但有资格公开讲课,通过私人学费而获得一点微薄报酬。那时康德已出版了论动力学和数学
的著作。他还通过私人数师身份带来的种种联系,获得了自如的社交机会,在这种交往中,
他博得了一个“雅致的硕士”的美称。
哥尼斯堡那时是一个比较显要的城市,有五万居民并驻守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它作为一
个为东普鲁士贸易利益服务的海港,人口稠密,其构成也形形色色,有荷兰人,英国人,波
兰人和俄国人。那所 1544 年作为阿尔伯尔金纳学院③而创办的大学,是一个具有一定重要
意义的文化中心,但在 18 世纪中叶这所大学充满了一种地方偏狭之气,默默无闻,以至于
腓特烈大帝④1739 年作为王储访问哥尼斯堡时,竞说这所大学“与其说适合成为科学的舞
台,不如说更适合于训熊。”次年,膜特烈大帝登上王位,他竭力向他的王国的这一角落推
行高度的文化和标志他的统治特点的思想宽容。这时的康德已把真理和义务看得高于一切,
他幸运地发现,这所大学对于他追求这两个目标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成为重大障碍。或许正
是这一点(正如他对于他的裔胞之地的依恋感情一样),促使他留在这里长久地等待第一次委
任,并在此后又继续等了 15 年,直到被授予他渴望已久的教授职位。这一时期,康德几次
谢绝德国其它大学的聘请,继续在他的居室里诚心诚意地给学生们授课,正是这些讲授建立
了他的声誉。他的智力劳动主要贡献给了数学和物理学, 岁那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宇宙起源
3l
的论文包含了他对星云假说的第一次系统阐述。然而,他的任务要求他讲授范围广泛的学科,
包括自然地理学。也许由于他不愿意旅行的缘故吧,他成了这门学科的公认权威和(根据极
为赞赏这位哲学家的康特·普尔斯塔的意见)人们交谈的话题。
在某种程度上说,康德当上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教授而不是数学或自然科学教授,纯属偶
然。然而在康德的生涯中,从这时起,他就把全副精力都倾注于哲学,在课堂上详尽地讲述
着十年后出版的、使他赢得德国最伟大的杰出人物的声誉的那些著作的思想。哲学家哈曼⑥
写道,听众必须在康德教授预定上课时间前一小时即早晨六点到达课堂,以便占上座位。康
德的学生雅赫曼这样描述廉德的讲演:
康德有一种独到的阐述和定义形面上学概念的巧妙方法,这种方法,就我所闻,就
是在听众面前进行他的思想探索;仿佛他本人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然后,逐渐补充新
鲜的决定性概念,一点一点地完善先前确立的解释,最后得出他对这个题目的研究的明
确结论。对这个结论,他已经从各个角度作了全面考察,使聚精会神的听众不仅获得关
于这个题目的知识,而且无意中受到思想方法上的教益……
在给朋友的信中,这同一位作者谈到了康德的伦理学讲座:
在这里,他不再只是一位思辩哲学家,而同时成了一位生气勃勃的演说家。他既
满足了听众的智力要求,又完全抓住了听众的思想感情。确实,聆听它的创造者亲口
以如此有力的哲学雄辩讲授卓越的纯伦理学说,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有多少次他
曾使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多少次他曾激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波澜,有多少次他曾
把我们的心灵和感情从自私的唯我主义的羁绊下解脱出来,升华为崇高的纯粹自由意
志的自我意意识,升华为对理性规律的绝对服从,升华为对他人的崇高责任感!
雅赫曼的话虽然有点恭维过分,但绝不虚假。无论是私下交谈还是公开讲演,康德的作
为演说家的名望,远在他的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出版以前,就已得到人们的广泛承认
康德的个人生活常常被喻为时钟一般机械和枯燥,并且是过分吹毛求疵、学究气十足和
以自我为中心的。据说〔海涅就这么说〕哥尼斯堡的家庭主妇们根据康德每天路过的时间校
正钟表;据说(康德有一次就这么说)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的经常关注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自
疑患症的表现;还据说他房间的陈设和家具的简陋显示了他对美的冷漠,而他恪守时间的刻
板生活则掩饰着一题冰冷甚而是冻僵的心。
的确,康德的生活即使不是机械的,至少也是有严格戒律的。他的男仆每天遵命在清晨
五点唤醒他,并且不容有任何例外,他总是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一直工作到七点,
而每当上午讲课回来后又立刻恢复这套装束。此后他继续工作到下午一点,才开始进他那每
天仅有的一餐。饭后不管天气如何总是散步。不过这项活动他是独自进行的,因为他有一种
古怪的看法,由于谈话使人用口呼吸,因此不应当在露天进行。他讨厌喧闹,曾两次更换住
处以避他人吵嚷,曾一次愤慨地写信结警察总监,要求阻止附近监狱的犯人唱圣歌以自慰。
众所闻知,除进行曲外,废德不喜欢音乐,对视觉艺术亦毫无兴趣——他仅有一幅版画,一
张朋友赠给他的卢梭肖像。
康德深知当时知识界所招受的责难。他通过这幅版画的主人来作自我辩解,说要不是卢
梭使他确信,知识界可以在恢复人权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会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无
价值。象所有献身于精神生活的人一样,康德需要强迫自己服从那种生活戒律,这不仅没有
使他丧失精神创造力,反而使他的天才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他爱寂寞,同样也爱交往。
他总是毫无例外地有几个客人同他共进午餐,并且总是在当天上午去约请他们,免得他们因
需要谢绝其他邀请而感到为难。他供给每人一品脱⑦红葡萄酒,如果可能的话,再加几道最
爱吃的菜。他和客人们一道吃到三点,使他们既感到快乐,又得到教益。他努力让午餐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