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85部分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85部分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故事当做优良传统教给新一代。亲历者据说激动得流下热泪,但这怀旧而非反思的热泪,
好像那个时期融进了人生的辉煌。于是“纪念”也就停留在怀旧的层面了。
  当然,我还想到了一些其他类型的“顾阿桃故事”,由有知识,或者有身份,或者有知
识且有身份的人上演。何时曾经辉煌,便将何时视为人生的大道,奉为永远的正朔,总在心
里回想“皇帝来哉”的时刻,壮怀激烈,庄严神圣。我的母亲也曾有个人的“辉煌”,但她
从来没有再回想过当“妇女队长”那一刻,不再有“接班问题”缠扰,超越了“皇帝来哉”
情结。仅此,就配称为真正的生活着。我为她高兴。
                             原载《文汇报》1998 年 5 月 28 日


              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
                   牧惠
                   (1928…   )中国当代学者,杂文家。本文选自牧
                   惠《头痛医脚》,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2001。
                   有删节。


  《丑陋的中国人》①在大陆开始流行于1986年,真正大量深入民间却是1987年。
1986年,人们能读到的只限报刊上转载的其中若干篇目,有机会读到港、台版《丑陋的
中国人》的只是极少数。1986年,我到广州参加那里举行的文化战略研讨会。文化战略
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个话题,同样名目的会议刚在上海开过不久又在广州召开。由于以实践
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反对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目标是破除“文(和)革”中的
种种倒行逆施和思想束缚,开放改革才只有几年时间,“文化战略”的讨论还不可能认真触
动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要害,距离《丑陋的中国人》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好几步。
这时,得风气之先的广州已有不少人读到过这本书并向我提到它。正在编选《当代杂文选粹》
的我早就关注着柏杨,于是开会期间托朋友从香港弄回一本,回京后同《当代杂文选粹》的
主编严秀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弘征联系,取得一致意见:先出许多人都极欲一睹的《丑陋的
中国人》,然后再考虑出选粹小册子。当我们在编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意识到这将会是一
本引起强烈反响(赞同者和反对者都同样强烈)因此要耽一定风险的书,必须用最快的速度
抢先印出并尽快送到读者手上。我和严秀在北京作了若干删节(主要是想降低定价便于普及)
于十月末寄到湖南,又三人共同写了一篇《编后记》。弘征十一月中旬发稿,亲自坐在工厂
校改催印,不到二十天,即当年十二月上旬,第一本大陆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就出书了。
出版社组织一个班子专门负责发行,书一下机就直接从工厂打包用快件向各地发货。就这样,
一个月内印行了90万册,比别的出版社都较好较多地把它洒向全国各地,马上变成了一本
人们争购的畅销书。
  有一种观点认为,《丑陋的中国人》所以畅销,是人们“仍然不失悠闲,爱看热闹的兴
趣,并未比前减退”(台湾版《丑陋的中国人》305页,下同)导致的。
  此文发表在洛杉矶的《论坛报》,也许是彼时彼地部分华人的心情;但是,大陆的中国
人却未必有此闲情。此文作者接着说:“中国现代史是一本内忧外患的民族灾难史,长期的
贫困苦难,已使我们中国人的民族自信蒙上阴影。”因此,
                         “中国人现阶段应该注意的,倒是
‘贫而无谄’
     ,至于‘富尤骄’‘富而好礼’的不急之务,恐怕还需等上半个世纪。到那时,
再写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不迟。”
  把柏杨这本书看成闲得无聊的人才爱看的“贫而谄”的作品,当然也可以是一家之言。
然而,就大陆广大读者的心情来说,《丑陋的中国人》主要的作用是有助于他们反思而不是
向谁“谄”什么。
  中国现代史确是一部内忧外患的民族灾难史。在这百年当中,中国人如何反思,话题太
远,姑且暂时不讨论它。大陆人民当时关心的问题是,1949 年我们搬掉了帝国主义等三座
大山后,争取到在没有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的条件;但是,这三十年来,
除了个别年头外,人民仍然没有过上安生的日子,仍然贫困苦难。光是“大跃进” “文(和)
                                    和
革”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就“史无前例”。这是为什么?开始,人们在十年浩劫结束时,把责
任完全归咎于“四人帮”的作恶,控诉他们推行封建法西斯的滔天罪行,然后,人们控诉“左”
祸带来的苦难,鞭挞“四人帮”一伙和他们的帮凶的愚昧无耻,控诉封建主义愚民政策的猖
獗,提出了诸如那怕是好皇帝咱们也不需要,要用自己的脑子当家作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
上大胆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的口号。人们从邓小平《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所提出的纲
领性意见中似乎也看到了中国大踏步前进的希望。开放改革又进一步开阔了被封闭了三十年
的大陆人民的眼界,人们迫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但是,却不时传来不同的噪音。198
1年对《苦恋》
      (电影《太阳和人》)的批判,1983年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批判等一
系列不符合人民意愿的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挖掘发生这些怪现状根本的、民族
文化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左”的幽灵阴魂难散,第二次“文(和)革”仍然
有产生的土址,开放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一批又一批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人们开始议论
从1942年“抢救运动”(此前更不讲理的苏区肃反那时知道的人还较少)以来的历次政
治运动。奇怪的是,为什么如此荒诞的怪事居然可以在革(和)命阵营中畅行无阻地频频发生。
“抢救运动”搞出那么多“特务”“特务如毛”,事后证明无一例外全是假的。毛 XX 敬一
               (     )
个礼,道一声歉就可以把人们的怨气驱散殆尽,佞臣康生稳如泰山地在那里继续整人。建国
后的肃反,“领导肃反的人是无理、无知、无情、无能,有的还无耻!(刘衡《只因我对党
                               ”
说了老实话》)但当时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几十万人被用千奇百怪、平常人怎么也想不出
的手法打成“右派”,迎来的却是一片拥护声。一些有良心的人,明知对方不是右派、没什
么错误,也只好跟着起哄。彭德怀分明毫无道理地被批斗了,却仍然只有落井下水者而无人
出面讲一句公道话。因反“右倾机会主义”而饿死几千万人了,也仍然乏人大声疾呼据理力
争为彭德怀申冤……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有人开始提出,像“文(和)革”这样的浩劫居
然在中国得以发生而且仅仅只有在中国才得以发生,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一个根本的原因
在于我们自己灵魂深处有着某种病毒,以至于象吃了迷魂汤似地搞个人迷信、 “忠”
                                  跳   字舞,
一呼百诺地把全国推向经济崩溃的边缘。
  那么,这种病毒到底是什么呢?
  柏杨给我们提出震聋发聩的答案:
                “第三流国民绝产生不出第一流的政府” 而文化大革
                                  ,
(和)命,只不过是“潜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野蛮、凶暴、诡诈、嫉妒、残忍入骨”这类“邪
恶力量”的总爆发。
        《丑陋的中国人》一一剖析了潜伏在国人身上的“邪恶力量”,使读者在
其中窥见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紧跟着瞎闯的根本原因。就如一句西方哲人的话所说,
“有什么样的群众产生什么样的领袖”,于是就有了什么样的运动。发表在广州《南风窗》
的一篇文章谈到读此书的心得说:“一个有理智、有是非观念的民族,绝不会相信小麦亩产
十万斤的昏话;一个讲人道、有同情心的民族,绝不会使无数同胞遭到侮辱性的批斗以至自
相残杀,血的事实映照出一颗颗丑陋的心灵”。从这里我们看到《丑陋的中国人》风行全国
的根本原因。
  同样,这也是《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被声讨的根本原因。
  《丑陋的“翻脸”(见《中国人,你受了什么诅咒!
          》              》141—149页)引用香港报
刊的材料说,
     “柏杨作品之所以得以进入铁筒般的大陆” 原先是当局出于达成统战目的而拉
                        ,
拢台湾作家,却没料到柏杨的书进去后,行销既广且快,并且深深打动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
分子心坎,蔚成一股巨大的要求民主化、要求全方位改革的洪流,于是不得不急切叫停,从
刻意拉拢转为激烈批斗。
  事实似并非如此。大约在1986年9月,在我参加的一次《红旗》编辑部的编委、室
主任会议上,传达过总书记胡耀邦对中国社科院有关人士讲的一段话。大意是:台湾有位柏
杨,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主要讲中国人的国民性实在丑。他的说法,有人赞成,有
人反对。可是,用这些东西来激发我们的斗志,我看也有点好处。这是我能听到的最高当局
唯一一次关于《丑陋的中国人》的谈话。这番话,对柏杨的书在大陆印行当然有促进作用;
但是,除了认为有助于反思外,我看不出胡耀邦的谈话有什么统战的想法。1987年初胡
耀邦被迫辞职,《丑陋的中国人》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导层内部然后在公开的报刊上挨了批评
(在我看来,还够不上“批斗”一词)。这种批评,是由于需要批评胡耀邦在意识形态方面
的“一手软”因此涉及这本书,还是为这本书而批评讲过这本书好话的胡耀邦,其中微妙差
别有待考证。可以作为佐证的一个材料是,胡耀邦辞职后半年,6月27日,胡乔木在参观
非法出版物展览(展览中,湖南版《丑陋的中国人》被钉在墙上示众)提出,对一些问题的
处理要很慎重,要注意方式和分寸。他还说,柏杨说台湾批他的书,大陆也批他的书。这样
的书不能说是反动的,但这本书很偏激。我们要注意区别各种情况。这番颇有统战意识的讲
话出于《丑陋的中国人》被禁后而不是出版前,而且可能成为此书解禁的契机。8月22日
下午,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局给湖南文艺出版社电话通知:同意该社的请求,《丑陋的中国
人》可以继续发行。


  之所以要指出这一点,原因是《丑陋的中国人》遭到反对乃至查禁,除了有上述的一些
偶然因素外,根本原因仍得在文化传统这个主要的内因寻找。僵化的中国文化传统赋于人们
的惰性,“中心之国”“天朝荣光”和“家丑不得外扬”的民族虚荣心和多年来形成的对帝
          、
国主义的仇恨心理,使一些人混淆了现代化西方文化同侵略势力的区别等等。特别还要指出
的是,这当中还有一些极“左”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或是“四人帮”的余党走卒,或是反“右
派”时的先锋干将,他们从心底里仇恨有可能挖到他们老根的任何一种言论,柏杨当然更在
排斥之列。而当时的形势又给了他们一个天赐良机,使他们有条件充分表演出对《丑陋的中
国人》及它的传播者的切齿仇恨。有人甚至越权宣布:
                       “谁卖《丑陋的中国人》,我就派人去
封他的书店!
     ”
  在大陆,反对柏杨的文章不过十来篇,如果不是靠行政的加压,这些批评实在不成阵势,
而且他们批评柏杨的手法,又仍然是极“左”势力的那些旧套套。其中之一,乃是沿着过去
反对一名党员(更休说是支部书记、省委书记)就是反党的公式,柏杨说中国人丑陋,就是
攻击十亿中国人民一无例外都丑陋,诬蔑十亿中国人民的柏杨当然罪该万死了。
  跟这种人讨论柏杨是不是说十亿人都丑陋,而是说有一些中国人丑陋或中国人程度不同
地存在着某些丑陋的因素,那将是永远也无法辩论清楚,其实也无需白费气力去同他们讨论
的问题。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不止一篇文章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引用了鲁迅的一段话: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
  他们用这段话证明有的中国人并不丑陋反而“光耀”。鲁迅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是,批
判家们却似乎来不及想一想,到底哪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谭嗣同固然是,鲁迅固然
是,……。这种脊梁,50多万“右派”当中又有多少?“文(和)革”中被迫(和)害致死的
精英又有多少?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波及乃至送命的精英又有多少?他们不就是柏杨所说的
酱缸文化的牺牲品吗?是酱缸文化的批判者还是《丑陋的中国人》的大批判家更接近于中国
的脊梁呢?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批判家使人不禁想起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那位奥尔
迦·伊尔诺夫娜和蒲松龄《聊斋·佟客》那位董生,他们一个全力寻找伟人,一个急于寻找
异人,却不知道自己面对着的就是伟人、异人,反而在他们面前架子十足!
  柏杨“感谢鸦片战争”,这回似乎端的被人抓住了一根辫子。我们在《编后记》中也为
了保险起见不得不加上“例如对鸦片战争的看法等”
                      “并不是我们都能同意”这样的限制词。
这也是我们当年的看法。经过十年时间,我认为柏杨对鸦片战争的看法其实也不必反对。鸦
片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