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弗莱明_2-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磨灭的可怕记忆。他们努力研究,企图扑灭感染和发炎,然而最后他们
还是得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部分经过他们手中的伤患,并没有获得
实质的帮助。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他们亲眼目睹到传染病的猖狂肆虐。1918
年,一场流行性感冒袭击了整个欧洲,2000多万人病死。当时没有任何医生
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经常是第一天稍感不适,第二
天就突然病发身亡了。一时之间,死于流行性感冒的人,比死于战争的人还
多!
陆军医院里挤满了伤者。莱特研究小组的成员,尤其是弗莱明本人,正
急于研究为何一种普通的轻微疾病,竟会忽然变得如此气势汹汹呢?
然而他们依旧找不到答案,并且再一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寻找一种
只会杀死细菌而不会伤及人体组织及吞噬细胞的东西。
十、结婚
随着流行病的平息及战争的结束,研究小组在布尔隆的工作也暂时告一
段落了。1919年,弗莱明回到了圣玛丽医院的预防接种研究部门。可是时光
不会倒流,他再也不能恢复从前的生活方式了。
原来,在离开布尔隆之后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
大家起初还不相信,直到他出示结婚照片后,才知道他真的结婚了。
战争之前,他就和一对名叫莎琳和伊莉莎白·麦艾洛伊的孪生姐妹交往
密切。她们在自己经营的一家私人护理站里当护士。
莎莉,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莎琳”的女孩,个性活泼可爱,外向好动,
与沉默寡言的弗莱明相比,莎琳爱笑而且健谈,和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为此,他们的朋友决定撮合他俩。
莎琳和弗莱明终于在1915年12月23日在伦敦成婚了,那一年弗莱明
34岁。婚后他去了法国,而莎琳仍旧留在当地管理护理站。虽然夫妻分隔两
地,但弗莱明和麦艾洛伊一家反倒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原因是莎琳的妹妹伊
莉莎白·麦艾洛伊也嫁给了弗莱明家的约翰。
当弗莱明再度回到英国,也就是1919年1月,他的婚姻生活才算是真正
的开始。1921年,他和莎琳买下了位于杜恩附近的一幢别墅,那是一幢隐蔽
在浓密的树林间的乡村小屋,尤其令弗莱明满意的是小屋附近有一个大花
园,并且伴着潺潺流水的小溪。他和他的家人经常在那儿游泳、划船及钓鱼。
这幢房子伴随着他们度过了许多个周末,也带给他们很多美好的回忆。1924
年,当弗莱明的儿子罗伯诞生以后,莎琳更是几乎完全以家庭生活为中心。
此时,弗莱明的兄弟——罗勃和汤姆的孩子们也经常来拜访他们。杜恩别墅
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在这儿,他们一家人互相厮守着,过着美好而快乐的
… Page 12…
生活。
十一、第一个重要发现
192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从11月21日起,亚历·弗莱明就在他的笔
记本上记载了两件重大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天然杀菌剂——溶菌酵
素。
长久以来,有一个观念一直萦绕在弗莱明的脑海中,那就是企盼找到一
种完美的杀菌剂。因此他的实验室里培养了各式各样的微生物,以便观察它
们的行为、习性,特别是它们对不同物质的反应。
弗莱明和他实验室的同事阿力森医生之间有一段趣事,那就是阿力森医
生太爱干净了,弗莱明总笑他有洁癖。举例来说:他总是在每天工作结束之
后,仔细清扫座位四周,将用不着的细菌培养基清除掉,并洗干净容器、器
皿,以便下次再用;而弗莱明刚好相反,他的座位总是堆满了各种细菌培养
基,而且一堆就是好几个礼拜,他习惯在用不着它们之后,再留置一段时间,
看看有什么变化。
一天,弗莱明正准备丢掉一个旧的细菌培养基,忽然有个奇怪的现象吸
引住他的眼光。他拿起那个培养基仔细地端详了半天,然后递给阿力森医生,
说道:“这可真有意思!”
原来弗莱明感冒、流鼻涕已有好几个星期了,但为了工作,他没有请假
休息,实验研究也继续在进行。他就这样一边擤鼻涕,一边做实验,无意中
竟创造出一项奇迹。
说起来,这得感谢老天帮忙,弗莱明就这么巧,不偏不倚地擤了一些鼻
涕在培养基上,也就是他拿给阿力森医生看得那一个。
阿力森医生看着那个培养基——它上面布满金黄色的细菌菌落,奇怪的
是鼻涕贴附的那部分竟然没有!要再过去一点,超越了鼻涕的落点,菌丝才
又开始生长,不过也很模糊,它像被溶解了一样——原来这些金黄色的菌落
只有在与鼻涕保持一段距离之后,才能正常生长。
弗莱明以他独特锐利的眼光,看出了其中隐含着某种不凡的意义,只是
他自己还不能确定——难道鼻涕中含有可以杀死细菌的成份?
弗莱明赶紧又擤了一些鼻涕出来做实验,结果情形也一样,细菌不会在
鼻涕周围生长。“这真是划时代的一刻”,弗莱明心想,“前所未有的重大
发现啊!”
那么别人的鼻涕是不是也一样呢?他开始到处向别人索要鼻涕来做实
验。他发现,即使不用患有感冒的人的鼻涕做实验,其周围也同样生长不出
细菌。
他反复思索着,那么人体其他部位的液体呢?他拜托朋友、同事为他流
泪,而后拿着珍珠般宝贵的泪水,直奔实验室。又尝试拿唾液、脓液、血清
… Page 13…
(血液凝固后,其上层泛澄清部分)等来做实验。结果全都显示:所有的体
液都会阻止细菌的繁殖!
这些年来,亚历·弗莱明一直忠实地遵循着奥姆罗斯·莱特所传授的知
识,不懈地工作。然而,眼前的这一切,却是有史以来从不为人所注意的、
自己的心血结晶!这对弗莱明而言,犹如看到了东方地平线上初露的曙光—
—难道它就是长久以来人们急欲了解的、会跟吞噬细胞共同抵抗细菌的人体
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几周,弗莱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一连串的实验记录,包括:可
溶解细菌的物质到底是哪些液体?它们存在于人体的哪些部分?它们又能杀
死哪些细菌?……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物质几乎无所不在!包括人体的皮肤、粘液和大部
分的体内器官及组织,甚至连头发、指甲都有!弗莱明又发现在其他的动物、
植物、花和蔬菜中都存在这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
继而他发现,这种物质好像只对某几种细菌有杀菌功能,但对一部分具
危险性的细菌就起不了作用了。当然,我们现在都已知道,弗莱明当时发现
的物质是人体防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它若不幸被细菌攻破,则第二道防
线——吞噬细胞才会发挥作用。
事实上,那就是一种天然杀菌剂。可是在当时,它的意义还没有被人们
全部了解。直到许多年后,防卫系统的神秘面纱,才被科学家所揭开。但当
时由于它对危险的细菌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
弗莱明为这种物质取了个名字——“溶菌酵素”,而且更为此投下了数
年的研究心血。虽然这次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使弗莱明成名,可是,他并不后
悔,并且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实验时光。
在那段时间里,亚历·弗莱明、阿力森和数位共事多年的年轻细菌学家,
共同发表了许多篇有关溶菌酵素的研究论文。只是,由于没有人抓住研究的
重要关键,因此,弗莱明等也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青睐。
十二、一种相当有趣的微菌
在圣玛丽医院实验室里工作的伙伴们,后来在回忆起那段与弗莱明共事
的时光里,都还记得,他总是那么兴趣十足地忙进忙出。在他的实验室里大
门随时为来访的宾客敞开着,而他自己也时常跑到其他几个主要实验里聊
天,或是看看那里的年轻科学家有什么新进展。
1928年9月的一个早晨,弗莱明如往常般地来到主要实验室,但带着特
别兴奋的神色,手里小心地捧着一个细菌培养基。但是其他人对那个培养基
并没有特殊的感受,心想那只不过又是另一种溶菌酵素罢了。
直到14年后,那些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弗莱明手上捧的,就是鼎鼎
大名的青微菌,也就是后来被牛津大学的佛罗礼及厄尼斯特·简所提炼成功、
… Page 14…
有史以来最神奇的药物——盘尼西林!
那个貌似乎平凡的细菌培养基,在当时虽没有赢得众人的重视,却仍逃
不过弗莱明锐利的双眼,这种微菌可以办到其他常见的溶菌酵素所办不到的
事。
换而言之,它可以消灭一种极普遍,而又深具危险的葡萄球菌——那是
一种排列很像一串串葡萄的细菌。
弗莱明发现盘尼西林的过程和当年发现溶菌酵素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但
整件事情的始末,由于经过媒体一次又一次的传播和夸大不实的渲染,早已
失去本来的面貌。如今要想得知真正的经过情形,只有从弗莱明在牛津大学
正式提炼盘尼西林成功后,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他本身及他的助理的实验
记录中,才能得知实情。
就像当初在偶然情形下发现了溶菌酵素一样,青微菌的发现过程也十分
偶然……
1928年的某一天早晨,弗莱明一如既往地前往实验室工作。今天,他准
备将放置已久的细菌培养基做一番淘汰清理工作。这时,他往日的助手普利
斯 (Pryce)来访,普利斯曾和他共同从事过许多实验,包括从发炎的脓脂、
脓疮、鼻腔、喉咙及皮肤组织中培养葡萄球菌,再将细菌培养基放置在室温
下,观察它会有什么变化。
弗莱明和普利斯一边闲聊着,一边检视准备丢弃的细菌培养基,然后一
一加以杀菌、清洗。就在他把一个培养基递给普利斯时,忽然像发现了什么,
又把它拿回来仔细地端详,他不禁惊叹道:“这可真有意思!”
普利斯接过来瞧了瞧,没说什么,那不过是一种常见的平滑的、呈群落
状散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罢了,没什么嘛!
他们轻轻地掀开了盖子,发现有一小片绒毛状的微菌,自边缘处慢慢生
长,而在这片微菌的周围,竟然没有半点葡萄球菌的踪影!
普利斯回想起那天早晨的情形:在当时,几乎所有在实验室里看过那个
细菌培养基的人,都和他一样,觉得它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想出从那个培养基上显露的不凡意义!
只有弗莱明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同,且内心为这雀跃不已!太奇妙了!
葡萄球菌竟然被微菌杀死了!弗莱明赶紧拍照存证,并将那个培养基保留下
来。如今它还被妥善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弗莱明不再浪费时间重复同样的实验,他直接拨了一些微菌到清洁的培
养基里,然后观察葡萄球菌是否能在其附近生长。
果然不出他所料,结果是不能生长!看来这种微菌能分泌一种抑制葡萄
球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为了寻找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已经费时多年,而且也尝试了
无数种的药品及物质。如今这一切的努力终于露出一线曙光,弗莱明工作得
更加起劲了。他不断实验微菌液的性质,想得知它们是否也能杀死其他的细
… Page 15…
菌?对血球中的吞噬细胞是否有害?以及它们会不会破坏人体的精密组织?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地令人满意,微菌液不但可以抑制某些危险细菌的繁
殖,而且对人体不会产生毒性。
这项结果太令人震惊了。一种无意中进入培养基的不知名的微菌,居然
可以溶解细菌,最令人兴奋的是它居然对人体无害!因为在显微镜下,吞噬
细胞依然生龙活虎地活动着。把它注入兔子或小白鼠体内,也没有不良的副
作用。即使大量地将之稀释,它仍会对可怕的细菌产生致命的威胁。
弗莱明这回真的发现一种比石碳酸更具威力的物质了,而且还对红血球
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经过一连串的测试之后,它的效力也并非尽如人意,还有不少难以
克服的问题。举例来说,一般化学杀菌剂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微生物,可是
微菌液却要花上好几小时。而且更糟是,将它放入血清中时,似乎完全失去
功效了。
这项结果真是令人感到泄气,它似乎意味着,当伤口一渗出血清时,微
菌液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幸好11年后,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难题一一解
决了,把微菌液变为神奇的救命仙丹——盘尼西林,而其优异的功能,也永
远改写了医学史。
十三、“盘尼西林”
一位在研究微菌学方面有专长的科学家告诉弗莱明,他所发现的微菌属
于青微菌(发音即是“盘尼西林”)类的一种。1929年2月,弗莱明正式把
这种可以消灭细菌的物质,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微菌)。
起初,弗莱明并不相信“盘尼西林”是唯一具有神奇药效的物质。于是,
他热心地收集各种微菌,自己或朋友家中发霉的乳酪、果酱、旧衣服、长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