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毅问题调查-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第二大股东。从公开的资料中无法查明上海大方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大股东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正是周正毅。而在“富友证券”内部,人们都把周正毅视为背后的最终老板。“富友是私人公司”,富友的竞争对手有时还这样“诋毁”“富友证券”。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么大方实业仍旧属于周正毅,要么第二大股东和另外的股东同属周正毅的名下,共同控制着“富友证券”。
在资本市场扑朔迷离的股权结构下,周正毅的股权安排并不奇怪,无外乎是想掩人耳目,“周正毅掌握着‘富友证券’的话语权”,“富友证券”的人士说道。
周正毅对富友保持着相当的神秘态度,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是:“在中国证券界,太明显的私人成分并不利于公司的某些事情的解决”。联系到周正毅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不能不让人想到富友在其中的重大作用。
笑傲资本市场全面开花(1)
上海滩上全面开花
周正毅在上海滩上完成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之后,开始了他“全面开花”的营运轨迹。
周正毅开始积极介入内地金融和证券市场,但手法含蓄:他通过旗下东宏投资公司投资福建兴业银行,做了第三大股东,该银行在上海的总部买下了周正毅的总部“农凯大厦”大部分楼层,大楼因此改名“兴业大厦”。
周正毅再通过“农凯系”投资2。1亿元,在原“大连证券”改组后的“大通证券”中,以18。77%的股份坐上了10个股东中的头把交椅。外界曾经传说北大青鸟通过包头浩宇科技投资2亿元,做了“大通证券”第一大股东,其实周正毅的位子更靠前,“我们投资金融业已经很久了”。周正毅很早就在上海期货市场拥有交易席位,一直从事期货买卖,也有不俗的商业记录,后来更有传闻说他会收购或大比例入股一家期货公司。
之后,周正毅又通过“农凯”和上海复旦、交大等多家高校合资经营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
他通过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出资1010万元,投资了原名为开封证券的“富友证券”经纪公司,占19。96%,做了第一大股东。
周正毅随后又介入了富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时,他说自己已投资2亿多元在15家企业,30%盈利,30%在投资阶段,还有的在做市场。
通过这些投资活动,周正毅手头的地块和地产项目激增。他提供给媒体的资料显示:福建兴业银行原有的外滩金贸区地段已成其农凯集团旗下兴力浦房产公司的兴力浦金融大厦;“海鸟电子”原有的“中山公寓”也将其纳入麾下;投资2。2亿元但一直没有建成的海鸟电子大厦亦归其所有。另外还有龙昌苑、联鑫虹桥苑、静安区旧城改造地段、曹家渡地段等。
“农凯”公布的数据称,该集团投资的物业达21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4亿元,总估值25亿元。其中写字楼八处,有5。5万平方米;商铺六处,有7。6万平方米;住宅六处,约1。9万平方米;其他约5。9万平方米,比如周正毅收购的虹桥附近的四星级逸和龙柏饭店。
当时,周正毅还号称有土地储备963万平方米,大多在浦东芦潮港人工半岛和松江地区,“当时我们拿松江地块,每亩2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40万元了。”他还拿到了上海到芦潮港的沪芦港的沪芦高速公路投资经营权,上海媒体说该项投资为2。5亿元,但周正毅却表示自己将投资上海的高速公路44亿元、轻轨30亿元,回报率都在9%~10%左右。
2002年5月底,周正毅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获得静安区石门二路17。64万平方米地段的旧城改造项目,涉及万户搬迁。周正毅拿出农凯集团和在海外BVI注册的香港佳运集团,投资额据称超过50亿元,这是周正毅在上海房地产项目中首次以拿地的方式进行的大规模开发。在签约仪式上,和黄大班霍建宁胞妹霍建华、为周正毅收购“建联通”融资的中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冯志坚、天行国际老板张德熙等风光人物均现身上海。
除了金融和房地产,周正毅还组建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上海小城镇开发集团,并拥有华亭进出口公司和远达进出口公司,甚至大型国企上海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在其五大产业的名单上。至于如何获得国企的控制权,周正毅则一直予以回避。
香港股市的激烈搏杀
自2001年起,周正毅戴上“上海首富”光环一年有余,“申博”、“市政建设”、“浦江开发”、“国际金融中心”等概念相继而来,使上海地产市场热风灼面。因此,“上海首富”迫切需要更大盘子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个上市公司应该能够随时融资,以补上海房产的资金缺口。
周正毅顺理成章的选择是再次杀向香港股市。于是,2002年成了周正毅创造财富生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此之后,周正毅的财富脉络更趋明显,已改变为“两手抓”——一手在上海狂吃地皮、大手笔投资;另一手则干净利落地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动用的资金量较从前何止十倍!
进入2002年,周正毅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先后在1月和5月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媒体对此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有人指称“周正毅谈股票时喊代码而不喊名称,炒家味道很浓”。
善用资本说话的周正毅,收购“盈荣”和“建联通”的手法并不创新。周正毅旗下在BVI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2002年1月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的大股东“凤鳞”收购74%股权,每股作价0。418港元,较停牌价1。1港元折让62%。这家公司以前交投清淡,2000年亏损1360万港元,主要从事胚布加工和休闲食品贸易业务。1月28日收购消息公布时,股价一度升至1。48港元。周正毅在当时曾声称要维持公司现状,但在2003年5月,“盈荣”却改名为“上海商贸控股”,毛玉萍担任董事局主席。
相比之下,周正毅2002年5月收购港股“建联通”的出手就大了很多。周正毅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元,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根据“建联通”公告,周正毅购入公司的59。98%股份,其中包括爱立信所持有的16。36%股权及和记黄埔的9。88%股权,余下的股权则来自瑞典的投资公司InvestorAB。每股作价0。82港元,整体费用在20亿港元左右,按2003年4月30日未经审核每股经调整资产净值为0。77港元。
“建联通”原是一家专注于科技业务的企业,但在周正毅收购之后,已将公司名称改为了上海地产,公司出售了手中的5项科技投资项目,并把投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周正毅动用了22亿元现金开始大肆收购上海的房
地产项目。“起初只在市场上收购,但其后开始收购大股东周正毅本人的资产,金额也愈来愈大。”其财务顾问说。2002年4月,周正毅还宣布以7亿元收购周正毅私人资产上海东方伦敦伯爵豪园。
对于外界表示怀疑周正毅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动机时,周正毅的第一反应是“决不是圈钱”,他的解释是“吸引人才”。
当时,周正毅说:“我早就熟悉香港市场,入股‘盈荣’、‘建联通’的目的是吸引人才,我现在不缺钱和项目,但缺人才。内地人才的脑子不输港人,但职业精神不够。我已通过收购‘盈荣’吸引了三位高管人员。”他承认自己品牌不够。“在香港,有平台才有人才,有人才才有品牌,品牌最重要。”他说自己再有钱,也不如大牌企业。
“我们要做上海最高级的发展商,兴建有品牌的豪宅。你看香港新鸿基地产为何可以比别人开发的房产卖得贵,就是品牌嘛。”
“我会把上海的优质地产项目注入‘建联通’,比如静安区的项目要做三至五年,我们会把利润装到上市公司口袋里。”他很有计划的口气给满腹怀疑的香港基金经理增加了想像力,“我会谨慎投资,‘建联通’内的高科技项目好的拿回来,不好的就卖。我们放资产进去,值10亿的就放5亿进去,我们不赚上市公司的钱,只赚市场的钱。”
周正毅表示全面收购“建联通”后,会有很多事情要做,“香港看好内地市场,我们会把握好上海的机会。上海的地产外国人都看好,都在投资,我们也应该做,但老外不懂,都喜欢在浦东投资,如了解上海的文化,就知道浦西才是上海房地产的核心地带,主要是高档楼盘。”
对此,周正毅不禁有点洋洋自得:金融风暴后,谁还会拿25亿元现钞去做收购?现在谁还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做?20世纪80年代的酒楼里个个都在谈生意,现在没人谈了。
笑傲资本市场全面开花(2)
那时的周正毅看上去似乎也颇清醒:“我现在的内地物业投资一年租金收入约1。6亿,去年加上贸易和投资有2。7亿的利润。我现在就喜欢稳定,投资高速公路、轻轨,只有9%左右的回报,但我看好。以前我是二元赚十元,现在我要十元赚二元。”
最终,周正毅在上海地产及上海商贸的持股量分别达到了75%及63。18%。
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在上海一线,周正毅还狂吃着地皮,主要包括四大地块,分别是:紧靠南浦大的董家渡地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浦桥地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静安地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普陀长风地块,200公顷土地。凡此种种,皆在2002年年底之前完成。其中,尤以静安区地块——上海最大旧区改造工程——最为醒目,周正毅当时表示,准备投资50亿元发展高档住宅。
其实2001~2002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通过曲折的投资手法,周正毅在上海的农凯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已经介入在沪上市的“海鸟发展”和“英雄股份”,加上香港的两家公司“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周正毅已成功地控制了四家上市企业,控制资产超过30亿元。
周正毅围绕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多个地产项目、农业食品、饮用水、高速公路投资、约900公顷的土地储备、证券投资、银行股东,以及在香港合伙经营的金公主号游船。周正毅在2003年5月时曾高调地对香港媒体、基金经理大谈投资理念,不经意把自己的家底透个底朝天。但在细节上,他却总是笑不作答。
在“周正毅事件”发生之前,周正毅的妻子毛玉萍曾向外界透露,周正毅在上海投资地产、公寓、写字楼及酒店,涉及的投资额是以“10位数字”计算(意指10亿计),每年单在出租物业的收入上,就约有2000万元。
笑傲资本市场
“上海首富”周正毅在业内创造了不少记录,至少他偏爱的收购战略可能会成为投资者的教材,为后来者提供驰骋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和感受。“最好的投资是金融。”周正毅说。
周正毅说上市没有挑战,收购才有挑战。“比如我看好‘海鸟电子’,有上海房地产概念,流通盘小,净资产8000多万,空间很大,配送后股东会欢迎。‘海鸟电子’的扩张能力很强,现在3000多万股,以后扩到3亿股,每股价格不会低于6。7元。”
虽然内地资本市场资讯透明度严重不足,但多重的交易脉络仍让我们看到其网状的投资,很多资本在各种框架下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产生增值,进而变成财富,我们习惯的规则在资本的力量下变化。
周正毅认为香港资本市场的玩法和内地市场的玩法不同,内地是上市公司越小越好玩,香港是公司越大越好玩,“但香港的增发、配售能力很强,有项目就可以拿到钱,是自由市场,内地则管得很严。”
周正毅还认为买壳的杠杆作用很强,可以拉盘,“你看我们收购‘建联通’,有23亿净资产,你找个公司上市,要多少时间做到23亿净资产?只有收购才可以在两个月内做到。”说这话时,他还用手在半空中划来划去。“收购中,每个动作都是十多亿,很漂亮,再把好资产注入,远比上市漂亮。这就是速度。”
周正毅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一样,虽然很难讲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却总能够让生意场上的对手感觉到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
周正毅的思维方式是跳跃性的,虽然他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一般,但是非常喜欢讲话,往往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
周正毅的很多公司和项目都是并购得来的,虽然他从来没有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他确实很敏锐,是个天生的生意人。
周正毅在谈判大项目时特别自信,他往往抛开纸面上的计划细节,而会非常激动地大谈非常实在和核心的问题,完全不按正常的程序和逻辑出牌。“往往双方会很放松,大家都会很激动和兴奋”,熟悉周正毅的人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内涵,也不伪装成自己很有品位,但是往往给人以非常诚恳、也非常爽快的感觉,而且决策很快。”
而周正毅的夫人毛玉萍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能力非常强,因此两人配合得相当好。在农凯集团中,人们按照香港人的习惯,称呼毛玉萍为“毛小姐”。
周正毅讲话时表情有点狰狞,看中了一个目标,有一种一定要做成这件事的野心和表情,会给人一种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感觉,而且,他并不掩饰自己没文化。
周正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