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上甘岭战役 >

第6部分

上甘岭战役-第6部分

小说: 上甘岭战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用英灵地下有知来解释。 
  在整个战役里坑道坚持时间最长的是由丁鸿钧任班长的一三四团五连四班,他们是参加10月14日夜间反击来到597。9高地的,丁鸿钧指挥有方,在两天里打退美军多次进攻,毙伤敌150余人,自己无一伤亡。因弹药耗尽才于15日下午退守2号阵地的一个只有15米深的小坑道。他们依靠夜间从阵地收集的弹药、两箱饼干和坑道里储存的两桶水,在坑道里坚持。他们没有步话机所以无法与后方联系,后方也因此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仍然在这个小坑道里坚持,美军一个连对这坑道进行了多日破坏,一筹莫展,只得在洞口架起三道铁丝网,筑起两个地堡,采取围困战术。一直坚持到第十天,他们饥饿难耐,眼看再无法坚持下去,丁鸿钧和班里的四个党员召开了党小组会,决定由丁鸿钧突围出去,到一百多米外的二号坑道向上级报告他们的情况,听取下一步行动的指示。丁鸿钧匍匐而行,进入二号坑道,经四连指导员赵毛臣批准,撤到二号坑道。这才于27日晚在二号坑道四连部队的策应下,突围而出,全部转移到了二号坑道,在二号坑道继续战斗,前后共达二十个日夜,成为坑道坚持之最。 
  在上甘岭的两个高地中,537。7高地地形比较简单,反击成功率较高,每一次反击,就轮换一批坚持坑道部队,补充一些弹药、药品、食品和饮水,因此537。7高地坑道的环境相对还比较好。而597。9高地反击成功不多,坑道部队几乎得不到物资和人员补充,处境极为艰难。但战士们以无畏的精神、高昂的战斗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缺粮、缺水、缺氧种种困难,一直坚持着。 
  25日十五军在道德洞的军部召开军、师两级军事主官和炮兵、工兵指挥员的联合作战会议,认为597。9高地地势险要,该高地的得失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应集中兵力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力求全力恢复表面阵地,反击成功后争取巩固,然后再争夺537。7高地。会上决定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率领八十六团和八十七团,投入上甘岭作战;西方山方向的四十四师则和加强给该师的二十九师的八十五团,对防区正面实施反击,钳制当面之敌,配合上甘岭方向的战斗。动员军、师机关勤杂人员,担负四十里山路的火线运输,并从二十九师抽调三个营抢运弹药、物资,保证反击的物资需要。四十五师则坚持提出不使用二十九师,单靠自己师组织力量实施反击。他们这一想法的出发点是在我们手里丢失的阵地,要凭我们的力量夺回来。但秦基伟要搞的是决定性反击,不是零敲碎打的小反击,不恢复阵地绝不停止!他完全估计到了战斗的残酷,预见到不仅要用上二十九师,还极可能要动用配属给十五军的十二军之九十一团。 
  王近山判断上甘岭已发展成决战,十五军已无力继续下去,不仅要用到十二军三十一师的九十一团,还将会使用到九十二团,就指示十二军军长曾绍山预作一些参战的必要准备。并从其他地区抽调67门大口径火炮,加强上甘岭的炮兵力量;从各部队抽调出1200名新兵,补充四十五师,整补重建十四个伤亡最中严重的连队;还调来了一个高炮团,加强防空火力。 
  志愿军总部也根据战场发展及时调整,原定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至11月底。命令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六十五军、六十八军在各自防区的正面发动攻击,策应上甘岭战斗。十五军则利用坑道部队消耗吸引敌军,赢得调整部署的时间,然后组织决定性的反击,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同时鉴于美军第四十师、第三师已分别到达芝浦里、铁原地区,极有可能接替现有兵力扩大作战规模,而十五军连日作战消耗已很大,纵深守备兵力空虚,就将刚从金城地区后撤,正计划开往后方休整的第十二军取消休整,转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视战况投入战斗。志愿军后勤部负责保障供应,以每门炮500发炮弹的标准准备十一万发炮弹,组织运力昼夜抢运,总部后勤部留作机动的两个汽车运输连也投入上甘岭的物资运输,对十五军的需要,全力保证。 
  从28日开始,十五军就以无后坐力炮对597。9高地敌防御工事,实施预先破坏射击,再以迫击炮轰击阻止美军修复工事,为30日的大反击创造条件。而537。7高地上的一三三团,在军师的几乎全部炮火都已转到597。9高地的情况下,为配合大反击,不断组织进攻。至30日,该团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连可投入战斗,仍以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不停顿发动进攻,牵制着敌军在537。7高地的力量,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增援597。9高地。 
  从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敌2000余人,大量消耗了敌军,并极大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固。与此同时,纵深部队为支援坑道部队,先后以二到五个连不等的兵力对537。7高地组织过七次反击,曾三次夺回了全部阵地。在597。9高地,以两个班到九个排的兵力组织过五次反击,曾一度占领主峰。这些反击,都使坑道部队得到了物资和人员的补充,增强了坑道的力量,为大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十五军的另一战场上,西方山地区的四十四师对当面之敌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从战术上积极配合五圣山战场。四十四师主要的攻击目标是391高地,该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公里,南北两座山峰,形同驼峰,距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严重威胁着十五军与三十八军的结合部。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将直接影响整个金化防线。双方对这个高地都视为生命,拼死相争,经过激烈争夺,在10月中旬形成志愿军占北峰,美军占南峰的局面。上甘岭打响后,四十四师就以此高地为主要目标,进行争夺战,以牵制美军。当27日原先在391高地的韩军精锐第九师调往上甘岭,由美三师接防,乘着两军换防之机,四十四师一举夺占南峰,美三师全力反扑,双方激战三天,造成西方山全线吃紧,范佛里特只好将刚在上甘岭受到重创而撤下的美第七师,不经休整补充就调到金化、铁原一线,以防万一。范佛里特还迫于391高地的巨大压力,从上甘岭抽调出五个炮兵营加强西方山方向,美军这一剜肉补疮之举,大大有利于四十五师上甘岭方向的作战。上甘岭战役结束时,391高地的争夺还在进行,直到11月30日,四十四师才确实占领并巩固了391高地,战斗中共歼敌4000余人。四十四师这一作战,不仅有效牵制了美军,分散了其在上甘岭的兵力火力,有力保障了上甘岭的胜利,而且将战线前推十公里,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御态势。因此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战役经过(四)
 
  以10月30日夜开始的决定性大反击为标志,战役进入了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 
  美军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后,随即调来了工兵营和韩军的劳工营,日夜不停抢修工事,共修筑了70多个永备火力点,布置了14门无后坐力炮和65挺重机枪,构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韩第二师接防后,在一般情况下最多容纳两个连的高地上部署了整整四个连,还在高地南侧的反斜面部署了两个连,作为浅纵深的反击力量。这样的防御无论兵力还是火力,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10月30日中午十二时,十五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炮击持续达四个多小时,日落时分才沉寂下来,韩军惟恐志愿军乘机发动攻势,立即爬出隐蔽部抢修被毁的工事。不料一个半小时之后,十五军的炮火又突然开火,对高地进行了五分钟的炮火急袭,接着开始炮火延伸,韩军以为志愿军攻击迫在眉睫,急忙进入阵地准备迎战,谁知志愿军的炮弹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被打了个正着,这么几次真假延伸射击,高地守军的伤亡已经过半。二十二时,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进入阵地对敌纵深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区实施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体现了志愿军的炮兵经过连日的战火考验,终于逐步成熟,炮火的运用合理精熟。与美军在火炮数量上的对比从战役初期的1:10缩小到1:4,炮火组织指挥上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五军将所有火炮按射程远近分为五个炮群,采取二线分散配置,由军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制定了统一的阵地分区代号,以便迅速精确进行射击;坑道与炮兵指挥所直接建立联络,使坑道部队可以随时召唤炮火支援,并为炮火校正目标偏差;各型火炮根据性能不同,赋予不同的使命:榴弹炮、加农炮负责压制敌炮火,摧毁敌工事,打击敌二梯队;火箭炮采取面积射击主要杀伤敌纵深炮火和有生力量;迫击炮机动使用,主要拦截敌集团冲锋,射击其他火炮难以打击的死角。十五军的步炮协同日渐完善,美军在上甘岭伤亡的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这就是炮兵在战役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0月30日二十二时二十五分,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出动十一个连,其中坑道部队三个连,发动了决定性反击。战斗异常激烈残酷,一个排往往一次冲锋就所剩无几,但部队仍一个连接一个连前赴后继,冲锋一浪接一浪,一路猛攻。一三四团六连攻下9号阵地只剩下4人,随即就被韩军夺去,后面的七连紧接着再攻,没有半点踌躇犹豫!配属八连的六连二排在向主峰3号阵地攻击中,尖刀班只剩下班长吕慕祥,他已五处负伤,仍向主地堡爬去,爬到地堡边却因手臂负伤扔不动手雷,他拼出最后的力气,扑上地堡拉响了手雷!由于巨大的伤亡,战斗中干部倒下,战士随缺随提,先任命战后再补批。正如王近山在战前作战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有巨大伤亡的准备,每个战士不仅要准备当班长、排长,还要准备当连长、营长。果然就有参军三个月的新战士十几天后就当上连长,因为比他资历老的都已经伤亡殆尽,自然非他莫属。 
  经四个多小时的激战,10月31日凌晨二时许,一三四团七连终于击退了韩军的反扑,守住了主峰3号阵地。至此,反击才告一段落。尽管没有恢复所有阵地,但主峰和1号、7号、8号、9号等主要的阵地都已夺回。韩军担任守备的四个连,全部被歼。崔建功反击刚结束就命令一三五团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统一指挥597。9高地上的所有部队,迅速就地组织整编,投入防守。张广生请求速送手榴弹和手雷,并报告因为高地上被炮火炸成遍地虚土,无法挖掘工事,要求送麻袋来筑工事。崔建功火速向后方求援,志愿军总部马上从相对平静的西线部队调集了144卡车的手榴弹、手雷和其他弹药,四十五师的后勤人员千方百计搜集了2000个麻袋,火线运输员乘着天亮前的短暂黑夜,突击将这批弹药和麻袋送上了高地。 
  10月31日天刚亮,韩二师三十一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就联合发起攻击,反击部队顽强防御,又是整整七个小时的恶战,韩军三十一团几乎损失殆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直到战争结束再也没能恢复元气。埃塞俄比亚营也付出极大代价,伤亡过半,597。9高地主峰依然在十五军手中。星夜赶来督战的美军第九军军长詹姆斯少将见到部队的伤亡如此惨重,只得下令停止进攻。至此,反击部队历经九个半小时的惨烈血战,终于巩固了597。9高地主峰,在这九个半小时的战斗中,十五军创造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弹药日消耗量的最高记录:子弹30余万发,手榴弹和手雷3万余枚,爆破筒260根,炮弹2。1万发。 
  秦基伟认为战局照这样发展下去,美军的失败将不可避免,他判断美军除了动用韩第九师外,因为其后备兵力短缺,没有足够的二梯队,要么主动结束战斗,要么就只有使用第一八七空降团了。而一八七空降团投入战斗,只能更加暴露其兵力上的严重不足。 
  11月1日,美韩军的炮火猛烈程度仅次于战役第一天10月14日,美第九军调来了韩军的精锐部队第九师的三十团。该团曾经在白马山顶住了志愿军头等主力三十八军五个团整整十天的强攻,为韩九师赢得了“白马师”的荣誉称号。韩三十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兵分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该团的战斗力确实较强,于当天下午十五时许,有两个排攻上了主峰,但还没等喘口气,就被四十五师的守备部队赶了下来。韩三十团攻了一整天,总共发动二十三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徒然伤亡1500余人,毫无收获。 
  十五军似乎意犹未尽,当晚二十九师八十六团的两个连发起反击,将597。9高地其余阵地全部恢复。但四十五师的伤亡也不小,守备部队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个阵地,秦基伟只得将调归其指挥的十二军三十一师的九十一团八连调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师无力再守的七个阵地,从这天起,十二军的部队开始参战。十二军是王近山一手带起来的部队,在第二野战军各部队中的佼佼者,攻防兼备,在解放战争中曾屡立战功。此次参加上甘岭作战,军长曾绍山极为重视,亲自点将,指名由三十一师政委刘宣带领九十一团参战,九十一团更是十二军中的精锐团,该团原来属十一军建制,前身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长征中作为开路先锋,抗战中夜袭阳明堡,威名远扬。来朝鲜后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攻势极为凌厉,是所有攻击团队中突破最深的,第二阶段战局突变,美军以装甲部队与机械化部队混编而成机动性极强的特遣队,实施反扑,将志愿军战线多处割裂,九十一团由于突破最深,因此距离后撤的主力距离也最远,达90公里,全团在断粮七天的困境下,靠沿途搜寻到的一些杂粮充饥,从美军包围圈的缝隙中夺路突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