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

第60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60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详细的记录。
1。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在适当时间内完成的?
2。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在不适当的时间内做的?为什么要在不适当的时间 内完成这些事情?
3。今天在哪一段时间着手进行最重要的工作?为何在这段时间进行这种 工作?这种工作有无可能提早一些进行?
4。今天最具工作效率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最有工作效 率?
5。今天最不具工作效率的是哪一段时间?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最无工作效 率?
6。今天工作过程中最大的干扰是什么?
7。今天最严重的三个时间使用误区是什么?以后有没有可能克服这些误 区?如何克服它们?
8。今天做了哪些不必要做的事?
9。今天做了哪些不需要亲自动手的事?这些事可以授权给谁去做?
10。今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做重要的事?
11。今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做不重要的事?
12。今天有哪些事情本来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
13。今天有哪些事情本来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去做?
14。从明天开始,应该怎样做才能改进时间的使用? 有些管理者只记录了两三天的时间使用状况,即能发现自己的时间误
区,甚至还能找出若干克服的途径。有一些管理者则需要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才能获得类似的效果。不过,最好至少记录一个星期的时间使用状况,以便 
切实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方式及时间误区。
假如你很幸运地拥有一位秘书或副手帮你处理业务,那么在记录自己的 时间使用状况时,希望你能借助他(她)们,使你的时间记录更加精确详尽。 
就一般管理者来说,最典型的时间使用误区包括:(1)因欠缺计划而导致 时间浪费;(2)因不好意思拒绝他人付托而导致时间浪费;(3)因拖延而导致 
时间浪费;(4)因不速之客的干扰而导致时间浪费;(5)因电话的干扰而导致 时间浪费;(6)因会议过多与过长而导致时间浪费;(7)因文件满桌而导致时 
间浪费;(8)由上下班交通及商务旅行而导致的时间浪费;(9)由中餐所导致 的时间浪费;(10)因“事必躬亲”而导致时间浪费;(11)与秘书之间因欠缺
协调而导致时间浪费;(12)由上司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误区之一:工作无计划
查尔斯·史瓦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 问李爱菲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妥 
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合理的顾问费。”李爱菲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 向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 
编排。明早当你走进办公室后,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 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 
项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 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 
成全部的重要工作,则就是运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 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 
清楚。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 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这个建议的试验时间的长短,由你来定。试验后, 
请将你认为这个建议所值的金钱数额,用支票寄给我”。数星期后,史瓦寄 了一张面额 25000 美元的支票给李爱菲,并附言她确已为他上了十分珍贵的 
一课。史瓦的朋友事后曾问及何以他为那么简单的观念付了那么大的代价。
史瓦的答复是:“那些观念基本上不是简单的!”。他说经过李爱菲的指点 后,他与他的部属才开始养成“先做重要的事”的习惯。伯利恒钢铁公司后 
来之所以能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者,据说可能是由于李爱菲的 那数句真言。以上这件轶事给日理万机的管理者所带来的启示便是:应重视 
计划的拟定以避免徒劳无功。所谓计划,即指未来行动纲领的先期决策。
计划的拟定大致上包括下列六个步骤:(1)确立目标;(2)探寻完成目标 的各种途径;(3)选定最佳的途径;(4)将最佳的途径转化为每周或每日的工 
作事项;(5)编排每周或每日的行事次序并加以执行;(6)定期检查目标的现 实性以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的可行性。这六个步骤所指出的是:“你要往 
哪里去?”以及“你要怎么去?”这是实际采取行动之前的一种思考模式。 倘若你不做这一番的思考与盘算,则你势将沦为一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 人。
对于不从事目标制定的人的时间使用方式,管理者可以采取两种看法: 第一、既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则不论他们的时间使用 
方式怎样,都不构成浪费。第二、不从事目标的制定与追求的人通常都是浑 浑噩噩而难有所成的。对这种人的任何时间花费,管理者都可看作是浪费。 
在以上两种看法之中,管理者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偏向第二种看法。
尽管有许多的管理者都能重视计划的拟定与执行,但仍有一些管理者却 从来不做计划。究其原因:(1)因过分强调“知难行易”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行 
动之前多作思考;(2)不做计划也能获得实效;(3)不了解做计划的好处;(4) 计划与事实之间极难趋于一致,故对计划丧失信心;(5)不知如何做计划。
就讲求实效的管理者来说,这些原因根本不应存在。现剖析如下:第一、 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难料的,但若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则有可能养成一种
“做了再说”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心理。在这种心理之下,“计 划”将不受重视。试问房子正开始燃烧的紧要关头,消防队员是应立刻拿起 
水龙头或灭火器进行抢救?还是应先花费少许时间判别风向、寻找火源、分 派工作,然后再予抢救?第二、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不做计划确实能够获得 
实效,但是这种实效的获得,完全是靠运气,而非来自良好的管理。企业的 经营不能只靠运气而不讲求管理。第三、不做计划的人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 
在心理上他将处于受摆布的地位;做计划的人则有意识地支配工作,在心理 上他将居于支配者的地位。这显然是做计划的意义所在。做计划的另一种好 
处是,计划足以缩短工作的执行时间并提高工作的效率。美国一位教授曾经 针对某公司的两个工作性质相近似的工作组就其计划时间、执行时间、以及 
所获的成效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计划时间较长的那一组工作所需的执行 时间较短,而计划时间较短的那一组工作所需的执行时间则较长;(2)计划时 
间较长的那一组工作所花费的计划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总和要少于计划时间较 短的那一组工作所花费的计划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总和;(3)计划时间较长的那 
一组工作的成果在效率上要高于计划时间较短的那一组工作的成果。许多管 理者常常以“没有时间”作为不做计划的借口。这种借口是难以成立的,因 
为根据上述的道理可知,越不做计划的人将越无时间,更何况花时间做计划 无异于“投资时间以节省时间”,这本来就是一种明智的举措。第四、由于 
目标中拟定所假设的客观环境时时发生变动,所以计划与事实常常难以趋于 一致。但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定期审查目标的实现进程与完 
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管理者将能针对目标本身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作必要的修正,以期符合实际。如果无计划地引导,则一切行动将杂乱无章, 杂乱无章的举措不仅导致时间的浪费,而且迟早将把企业带向失败的死胡 
同。第五、在管理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及管理顾问机构所提供的训练及管理学 文献极为普遍的今天,“不懂如何做计划”已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从 
上面的分析可知,计划的拟定是任何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尽管多数管理者都了解,目标足以提供行动的方向,但却只有少数管理 者能真正了解目标对维护个人身心的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早期的登月太 
空人巴兹的遭遇是一个很实际的实例。他在成功地登陆月球之后,不久即发 生精神崩溃。许多观察家对他的遭遇感到大惑不解,因为他在登月之前无论 
是家庭或是事业一直都是春风得意。后来,他在所撰写的一本书中,解答了 观察家对他的遭遇的疑问。他说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很简单:他忘了登月 
之后他仍然要生活下去,换句话说,除了登月之外他没有任何其它可供追求 的目标,因此一回到地球他便生活在真空状态之下,以致造成精神崩溃。在 
美国,许多调查统计显示,企业界的高层主管在经历多年艰辛奋斗并取得了 高度成就之后,多半在 65 岁那一年正式退休。他们在退休之后大概只能活
18 个月便逝世。死因研究指出,这些高层主管与太空人巴兹有一个极为相似 之处:他们一抵达事业的终点,将因顿然丧失了方向而在无意识中认为生命 
不再值得留恋。
目标的确立既然那么重要,管理者应如何确立良好的目标呢?
(1)目标必须是你自己的。假定目标是由你自己所制定的,则你本身将成 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倘若目标是由他人所制定的,则你应对这些目标进行 
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尽量地让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任何一种目标而言, 当你所参与的成分愈高,则你对它的实现所赋予的承诺将愈大。
(2)目标必须切合实际。所谓“切合实际”,即指具有完成的可能。但是,
“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这句话并不意味目标应是低下的或是容易完成的。事 实上,一种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目标对目标的追求者才具有真正的挑战性。 
这就是说,目标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难度,以及具有被完成的可能性。在你 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使它们成为你所愿意追求的与你所能够追求的对象。 
一般说来,目标订得愈高,其挑战性将愈大。但是,当目标高到令你感觉无 法完成的时候,你或许将永远不会设法去完成它们。
(3)目标必须用书面形式列明。许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将目标写出来。他 们常说他们已将目标记在脑中,而且只要他们时常想起它们,即使用文字写 
下来也不会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差别。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推论。以书 面方式写下目标,将可能产生下面四种好处:(1)有助于目标内容的清晰;(2) 
正式地写下目标,表示个人在决心上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愈多,则投资者 对实现目标的承诺将愈大;(3)书面目标较不容易遗忘;(4)当目标种类较多 
时,以书面写下它们之后,比较容易协调它们之间的潜在矛盾。
(4)目标必须具体而且可以衡量。含糊笼统的目标极难充作行动的指南。 例如某单位主管因该单位员工流动率过高,而下决心予以避免。倘若他将目 
标定为“降低本单位的员工流动率”,则该目标肯定难以充作行动的指南, 因为他没有具体指出流动率应降低多少。但若该目标被改为“在 6 个月内将 
员工流动率由 65%减至 25%”,则上述的缺点将不复存在。
(5)目标必须具有期限。任何一种目标都必须指明完成的期限。原因有 二:第一、若不指明目标的完成期限,则人们很容易采取拖延的态度,而使
目标的实现遥遥无期。第二、确定目标的完成期限,有助于恰当的行动纲领 的拟定。不过,在估计完成目标所需的期限时,管理者最好是按“至少”需 
要的时间作衡量的基础,这样才比较容易令管理者的估计切合实际。
(6)目标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同时追求多种目标时,管理者必须事先化解 存在于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或矛盾,以免让管理者所获得的各种成果因相互 
抵消而徒劳无功。
在确立某一目标时,管理者首先必须衡量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总时间。其 次,将这个总时间区分为若干细小的单位,以便令管理者在每一单位时间内 
只须照顾目标的一小部分。例如一个为期五年才能实现的长远目标,可以区 分为五个“年度目标”,而每一个“年度目标”又可区分为四个“季目标”, 
每一个“季目标”又可区分为三个“月目标”,“月目标”又可区分为“周 目标”,以至“日目标”。这即是一般所谓的“目标金字塔”。在长远、年、 
季、月、周、日六个层次的目标之中,最容易把握的是“周目标”与“日目 标”。“周目标”与“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若干活动的进行,因此管理者 
必须依据周目标及日目标分别编制“每周工作计划表”及“每日工作计划表”。
“每日工作计划表”原则上应该在每日开始工作前编好,最好是在前一 工作日接近终了时编好。理由有三:第一、在编制次日的工作计划前,管理 
者可以顺便简要地检查一下当天的工作情况。如今天哪些事做对了?哪些事 做错了?事情是否在自己掌握下进行?如何使明天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一番 
检查将有助于编排次日的工作。第二、事先编好工作计划可使自己在心理上 处于安稳的状态。假如该工作计划是在前一天编妥,则可利用上班途中对其 
恰当性作进一步的斟酌。这样,当自己一走进办公地点即能胸有成竹地着手 工作。第三、事先编好的“每日工作计划表”可以充作权衡偶发事件的依据。 
例如工作途中某一事件突然发生,这个时候管理者应该先考虑该突发事件是 否比自己预先拟定的工作更重要。倘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管理者应毫不犹 
豫地去处理这一宗突发事件。倘若答案是否定的,则管理者可设法拒绝或延 迟处理。“每周工作计划表”及“每日工作计划表”中可设一栏填写履行各 
项工作的优先次序。该优先次序的编排对管理者能否有效地实现目标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
假如管理者仔细地自我反省,就不难发现,管理者大概都依据下列各种 准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