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

第79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79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投入思考中。如果不能与外界隔绝,采用四个方法,也可以收到类似的效 果:(1)每当集中精神时,便在桌上摆“工作中”、“请勿打扰”的牌子;(2) 
外来的访客或是电话,一概拒绝,可称说人不在办公室;(3)利用空着的接待 室、会议室、资料室等;(4)无关紧要的事情,可暂时延缓或者取消。


“时间分散化”技术
和时间集中化相反的是“时间分散化”的专门技术。时间集中,未必适 合每种情况。能够活用时间分散化,有时也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现可以举出六个例子:(1)主体过于庞大的事情;(2)主体数量过多的事情;
(3)向性质互异的主题、工作、作业挑战的事情;(4)有时间限制的事情;(5) 一天或一个星期内,包含了太多片刻时间或休闲时间的事情;(6)适合“习惯 
化”的事情。
主题的内容太大,或是个数太多时,即使集中两三天,也无法完成。如 果是在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哪能允许你投入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半个月呢? 
碰到这种情况,就该分割主题,分配数量,采取一天完成一件的方法。
再谈到面对性质不同的工作的事情,例如,将印刷资料装订成套,整理、 分类、装订、放入信封里头,都是性质各异的工作。像这类工作,采用分散 
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只要稍微有一点时间,就可以拿来利用,一件一件地完 成,当然这个事情,将整理成套,用订书机装订等等的步骤,一个一个分开 
集中来实行,也可提高效率。
第(6)项适合习惯化的事情,可以从乐器的练习、健康管理等例子来说 明。特别是健康管理,并不是一件可以集中在某一天、拼命活动筋骨的事情, 
不如分散时间,采取一天只做几分钟,但天天都做的运动方式,更能够发挥 效果。
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学习语言,学习专门技能 等等,跟朋友碰面时,会打个招呼;像这类事,根本就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 
它是一个应该养成的习惯,是时间分散化专门技术的应用。这是将复杂的业 务和单纯的业务相互配合的专门技术,它的构想来自于组合性质相异的工 
作,而让时间分散。实行这个技巧,将会收到意外的好效果。
从事企划和系统技术的工作者,经常会用脑过度,而且分秒都处在紧张 状态中,以致患神经衰弱症的比率非常高。曾经有一位管理者建议他不妨采
用情绪转换法,并且将性质单纯而相异的工作组合一下,再来行动。这两个 建议,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方法,但却意外地获得效果。
假设目前手边有一些问候、致谢、近况报告等信件和电话要写、要打、 要处理,如果依张数、件数来集中管理的话,较具有效率,但是,数量一多, 
可就累人了。再说,有些事情若是集中处理的话,往往会错过适当的行动时 机。所以,不适合集中处理的事情,不妨利用片段时间或空闲时间来分散处 
理,较为妥当。处理电话跟信件,能够迅速地寄出,或是挑个好时机寄出, 对管理者来说,着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门技术。


速度对开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时间和开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开发时间可以促进能力的 开发,而能力要是被开发,时间也就能够被充分地开发了。开发时间必须具 
备各式各样的能力。从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一直到想象力、直观力, 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能力是跟时间无关的。在这些能力当中,特别有直接密切 
关系的有:(1)集中力;(2)判断力;(3)分析力;(4)构想力(创造性)。此 外,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必备能力,那就是:(5)速读能力。
发挥集中力,可使时间扩张,获得充实感;判断力能够让管理者知道使 用时间的最佳方法;分析力能够替时间做价值分析、本质分析,而成为开发 
时间的出发点;构想力、创造性构想能使开发时间获得具体性成果的能力。 由此看来,这四项能力跟开发时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速读对开发时间来说,可以有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相当容易了解的。 例如,读书的速度如果能够提高 10 倍,那么同样页数的一本书,只需花过去 时间的 
1/10,就可以读完了。假设一年的读书总时数是 360 个小时,养成 10 倍速读力以后,时间就可以缩短为 36 个小时,而所读的数量不变。如此,便 
会多出 324 个小时,这多出来的时间,管理者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事,若仍 用来看书,也可多看好几本。
如果读书总时数不变,在这段时间内,就可阅读到比原来册数多出十倍 的书籍量。如此,时间密度就充实多了,而时间价值也因此提高。速读不仅 
可使时间发挥更大效用,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其他能力的开发,可说是一举数 得。


提高个人的速读能力
如果想要开发并提高速读能力,该怎么做呢?介绍速读的书籍,多得不 可胜数,参考那些书籍也无妨。不过,这个“速读术”具有独创性,是因为 
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实践这个方法,最后,管理者一定可以自我创造出一种
“个人专用速读术”。没有任何一种速读术,会比“个人专用速读术”更适 合本人来学习,更方便于本人来使用。大凡属于工作上的事情,都会有个期 
限,有时候连读书这件事也不例外。例如,上司告诉你:“今天要将这本书 看完,然后写出心得报告”,或者某位高层主管指示你:“赶快把这本书看 
完,并且把书上的重点整理出来”,这种事情是不是常常会遇到呢?
碰到这种事情,大概没有人敢向顶头上司说:“不行呀,我办不到啊”, 相反地,几乎所有的人,即使再没有信心,也会说:“好的,我会尽力而为”, 
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不过,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这种时候发生了,一有 了时间的限制,说也奇怪,就是能够在期限内读完书,抓住重点,写成报告。
平时在一天内,怎么也没法看完 5 页书的管理者,偏偏就是读完了一本 300 页的书。有一句话说:“火灾时的爆发力”正是如此,所以只要有:(1)迫于 
需要;(2)彻底地集中精神这两个条件,任何人都能够速读。一旦限制了时间 范围,就自然拥有了这两个条件,结果成就了速读的能力。
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想法,就能够提高速读能力。这也就是“限制时间范 围速读术”。如果一本书不知道究竟到何年何月才能看完,不妨设定一个时 
间范围。无论如何,一定得在这个期限内读完它。如果能够不断地继续这样 设定,那么,阅读的速度一定可以提高很多。根据有人曾经做过的各种试验, 
总结出最理想的做法是:以时间带来说,应运用傍晚、回到家以后的时间。 所限制的时间范围是就寝前的时刻(晚上 11 点,或凌晨零点)。这个时间带 
是一天当中最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读书时间带。还有,所谓“就寝时刻”的 时间限制非常严格,但也具通融性。有时候会因为“只剩下一点点了”,所 
以就牺牲了一些睡眠时间来念完它,不过,长久如此,就会造成睡眠不足。 这等于是压榨体力,所以还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它较好。为了满足这种必要 
性,不得不采取速读这个方法。但是,速读法并非适用于每个管理者,希望 管理者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速读术。
设定时间范围来读书。在这段时间内,将集中精神的方法、脑筋的使用 法和其他随机应变所下的功夫,都记下来。如此,就可以体会到最适合自己 
的速读诀窍了。如果能不断地持续下去,自然可以养成只适合自己的特殊的 个人专用速读术。
剖析“潮流” 所谓的潮流,就是时代的潮流。“潮流”自然含有流动的意味,且能包
含广大社会时间的流动,不过,它更意味着现在时间和以前时间之间的变化 率。
如果管理者只用一个变数来记述潮流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硬要如 此尝试,必定招致失败。潮流是一种由多样因素,彼此互相缠绕的复杂现象。 
因此,潮流是种独特的现象,为了了解社会的本质,有必要对它做更透彻的 分析:第一,潮流若是从表面来看,可解释为时代中所特有的“气氛”;第 
二,探讨到潮流的深层时,可以发现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心 理,潮流可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潮流”是由社会心理构成的;第三, 
潮流是一种“当时”的现象。畅销品或流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管理者在 某个时节外出时,到处可看见合节令的花儿四处盛开,这正是“乘时间之流” 
的最佳证明和现象;第四,潮流就是时代的“主流”,可说是由现今社会的 主流派所创造出来的。当然,在时代的流程中,主流派也有变动的可能;第 
五,潮流是一种伏流。伏流可说是潮流中的“叛乱分子”。它对潮流具有反 作用的力量,因而发生抵抗运动等阻碍现象。如果说潮流完全是从另一条水 
脉中衍生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第六,潮流显现出一种和从前的时间、从 前的社会断绝的现象;第七,潮流是过去的连续、继承与发展,它单纯地继 
承了古典的作法和技艺,并且加以保存,就像一种复写的连续。不过,在前 一个时代中具有伏流性质的事物,一旦获得时机,便会跃上舞台。专业性工 
作,便是典型的例子;第八,潮流是过去历史的回归和复活。既往的流行即 是一例,从以上八点来看,潮流可说是历史运动的微分系数。因此,潮流是 
由许多变数所决定、组成的,单单只从一方面来做表面性的解释,很难捕捉 到它的本质。对潮流的本质,以及潮流的现象,有必要做精细而多方面的分
析。 潮流也是属于时间现象的形态之一。因此,分析潮流就跟分析时间一样,
必须具备知性的、理论的态度。但是,目前社会上泛滥的潮流论,大部分都 是毫无论理性,只是肤浅表面的文字。现在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世纪末风潮”,将现在看作是世纪末,没有根 据的“世纪末现象”。所谓“世纪末”,似乎就是颓废、危机、病理、减亡、 
死亡等代名词,世纪末风潮也可说是颓废性风潮,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世纪 末买卖的产品。确实,今天是处于 20 世纪的末期,以历史时刻的观点来说, 
便是世纪末。但是,这只不过是钟表时间的偶然巧合罢了,若是硬要将它跟 颓废、病理、减亡等联系在一起谈论,实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
如果翻开历史年表,发生在世纪末的诞生、生成、建设、发展等事件, 也是屡见不鲜,当然这些也都是单纯的偶然。例如,承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 年)等。 再如今日社会的高度管理状况,紧张压力的增大、高龄化社会的诞生、
经济的低增长、金钱游戏、非法行为以及偶发的核战争阴影、人口爆炸、自 然的荒废、地球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等问题,或许也都会跟世纪末连结在一 
起被讨论着。这些确实是大问题,而且也是 20 世纪末的问题。但是,千万不 可本末倒置。因为并不是处于世纪末,才有这些问题发生,在世纪末到达以 
前,这些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是碰巧在世纪末时更加严重罢了。总之,社 会的世纪末论是牵强、无理的,而且充满诡辩的。它只是会让社会产生不安, 
诱发很多毫无来由的颓废现象,罪过实在不小。
现在,谈谈第二个话题,主题是职业篮球。1987 年末,某球星突然退休 了。大家对他的退休,抱着怎样的看法呢?关于这一点,出现了各式各样的 
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像这样只以本身的利益情况来决定进退的人,实 在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不需说明,很明显地这是把某球星的退休行动当 
成一种潮流来考虑的。不过,这种看法跟理论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来做一简单的说明。球星跟一般的上班族是否继续留任公司, 或者跳槽转职,还是自立门户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两样,而是完全相同的。 
这并不是潮流的问题,而是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的问题。有人的价值观是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有人的价值观却是赚钱第一,利益为先;也有人只求 
一生无怨无悔。人便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判断基准做出决定。如果这么考虑 的话,就可以立刻明白前述的意见是焦点以外的问题,不只是上班族,而是 
所有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他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一定是选择一条自 己认为最好的道路来走。或许是继续留下,或许是断然离去。所以,如果是 
单单从潮流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未免太过于浅薄。对潮流的分析相当浅薄, 或是硬将任何现象与潮流相结合,来玩弄诡辩,这两点是潮流论的两大缺陷。 
在这样的态度下,不但无法培养敏锐的时间感,就连对未来时间的感觉也无 法培养。“青年歌手大奖赛”过去的收视率一直都超过 80%,遥遥领先其它 
电视节目,可说是最红、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但是,这几年来的收视率不 断下降,甚至降到 60%。电视台感到相当大的危机威胁,急于挽回观众,回 
复收视率。遂采取了一种断然的手段。但是因为观众的爱好已有变化即观赏 潮流已改变,收视率也没有回升。


先见之明
先见之明是一种预先洞察未来的能力。它能够使人得到先机,跟未来的 时间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富有先见之明的人,不论从事商业行为,或其他工 
作时,绝对是站在一个具有压倒性的有力位置上的,他将比其他人捷足先登。 先见之明也有种种不同的水准。有些人的先见之明可以洞察 100 年、200 
年;有些人的先见之明只能比他人快一、两步。当然,先见之明越强越好, 不过,只要能比一般人稍稍快一步,就相当不错了。例如,在德拉菲鲁海战 
中,击沉拿破仑舰队的英国提督尼尔逊就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所有的
成功,都是因为比时机快 15 分钟采取行动”。 先见之明是从三个因素中产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