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萨苏评注菊与刀 txt打包 >

第23部分

萨苏评注菊与刀 txt打包-第23部分

小说: 萨苏评注菊与刀 txt打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没有发生西方式的革命,或者因为“日本人不懂得已经战败了”。这是西方的社会哲学,它建立在西方的善恶标准之上。但是,日本与西方国家不同,它没有采用西方各国的那种最后的手段——革命。它也没有用消极破坏的方法来反抗占领军。日本使用了自己的力量——在仍旧保有战斗力的时候,人们就要求自己将无条件投降看做是为了“忠”而必须付出的巨额代价。在他们看来,这种巨大的代价是有价值的,因为最终他们还是获得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他们有权利说“这是天皇的命令”,即使是投降的命令。但即使是战败,对天皇“忠”仍是最高法律。35【35萨评:从这个角度说,日本人有点儿像阿Q,最后一个圈也要画圆的。现在,又有很多日本人强调1945年8月15日只是“终战”而不是“投降”,于是乎日本的形象也从被打得俯首帖耳的战争罪犯变成了和平的缔造者。看来,这又是新的一轮画圆圈运动。】

第七章 情义“最难承受” 情义“最难承受”(1)

    日本人说,情义“最难承受”。一个人必须要像履行义务那样履行情义。但是,情义和义务所要求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在英文里没有一个词与情义对等。人类学家发现世界上每种文化的道德义务都是很奇特的,但日本文化中的情义显然是最奇特的一个,它是日本所特有的。“忠”与“孝”为日本和中国所共有,尽管日本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一些修改,但仍旧与东方其他国家的道德责任有某些同类的相似性。而情义则既与中国儒教无关,也与东方的佛教无关,它属于日本范畴,不考虑情义就不能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日本人在谈及动机、名誉以及个人所面临的进退两难情况时,时常要谈及情义。1【1萨评:读《菊与刀》我们不得不时刻注意,作者对东方哲学的了解有自己的局限,所以她讲的并不是“真理”,而是一个美国人对东方的看法。比如情义,其实正是来自于中国的儒学。情,指的是恩情友谊;义,指的是社会道德。儒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义利之辨”,义和利的权衡结果是“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是人在做事的时候不应该考虑是否有利,而只应该考虑它是否符合真理。如果这件事符合真理,即便为此可能遭到灭顶之灾,真正的儒者也应该“虽万千人吾往矣”。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一直为了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奔走,只因为他认定这是符合真理的。这种精神大概可以比较好地诠解情义的含义。“义利之学”在中国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就叫做“道学”。】

    对西方人而言,情义包含了许多纷繁复杂的义务(参阅本书第六章):从报答之前的善意到复仇的责任。难怪日本人不愿向西方人解释情义的含义,就连他们自己的字典也几乎没有对这个词进行解释。有一本日语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根据我的翻译):“正道;人做事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了免遭非议而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这当然无法使西方人理解这个词的主要意思,但“不情愿”这个词语却指明了情义与义务的差别。不论义务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是如何的艰巨,但至少是个人对他的最亲密家庭成员或者对代表他的祖国、他的生活方式以及爱国精神的统治者的一系列责任。这种责任和义务之所以如此牢固,是因为它们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是必须履行的。不论人们在履行义务时有多少“不情愿”的行为,但义务的定义中绝不会有“不情愿”做的意思。人们在履行情义时似乎内心充满不快。在情义中,需要进行偿还的人面临着最大的困难。2【2萨评:其实这个“不情愿”应该是来自于中国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前提是“即使”、“假设”。那么,理学为何要强调这种假设呢?因为理学本身就将道德与人的欲望对立起来,结果这样的矛盾比比皆是。中国人善于变通,因此面对这样无法企及的标准产生了无数假道学,而日本人的拗劲儿使他们为了“大义”,在二战中理直气壮地为天皇入侵邻国杀人放火,也为天皇轻易舍弃自己的性命,而从不去想这样做完全违反了基本的人性。】

    可以将情义划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我把一种称为“对社会的情义”,字面的意思就是“报答情义”,也就是说报答自己同辈人的恩情;另一类我把它称为“对名誉的情义”,也就是说维护自己的名誉不受玷污的责任,这与德语中“名誉”类似。就如同义务是人们生而具之的责任一样,也可将“对社会的情义”大致描述为类似于履行契约。而与之相比,义务指人们对自己所出生的家庭应履行亲属责任。这样,情义就包括了一个人对姻亲家庭所承担的所有责任。而义务是对自己家里所应承担的责任。岳父、公公称做情义上的父亲,岳母、婆婆称做情义上的母亲。姐夫(妹夫)、嫂子(弟媳)也被称做情义上的兄弟、姐妹。3【3萨评:因此,在日本报纸上经常见到“义父”、“义兄”这样的词语,千万不要认为日本人有吕布董卓情结或者喜欢结拜,日本拜养父的事情倒是不少,多半是为了政治原因,比如提高养子的社会地位,但结拜是绝对不流行的。日本人是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孤独的动物之一。】不论是对自己配偶的兄弟姐妹,还是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都使用这样的称呼。当然,在日本,婚姻也是家庭之间的契约。终生为配偶的家庭履行这些契约性质的责任就是在“履行情义”。在履行这种契约性质的责任时,最沉重的恐怕是报答安排婚姻的父母双亲的情义。尤其是年轻的儿媳妇对婆婆的情义是最为沉重的,因为恰如日本人所说的那样,儿媳妇居住的家庭不是她出生的家庭。丈夫对岳父岳母的责任可能要不同一些,但也很可怕。因为当岳父母有困难时,女婿必须借钱给他们,4【4萨评:这大概也是日本私人人际关系中唯一的可以讨论金钱借贷的关系了。】同时还要履行其他一些契约性的责任。正如一位日本人所说:“儿子成人后照顾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不能称为情义,因为这是出于对自己母亲的爱。”凡是发自内心的行动都不能说是情义。然而,人们都是认真履行那种由婚姻关系而产生的情义,不论代价多大,否则他将遭受可怕的谴责——“不懂情义的人”。

第七章 情义“最难承受” 情义“最难承受”(3)

    与姻亲的情义关系相比,大多数日本人更重视重大的传统情义关系,比如武士对他的君主及其同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的是一个具有荣誉感的人对其上级及同辈人的忠诚。在很多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情义中包含的责任都深为人们肯定,并将其作为武士的美德。8【8萨评:这种忠诚并不需要他的上级真正有恩于他,只要双方有这个上下级关系就可以了。在日本传统中,当等级和私恩冲突时,要求有道德的人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对等级的忠诚。等级是日本传统社会得以运作的基础。】在德川氏还未完成统一大业之前的日本,人们甚至认为这是比“忠”还要高尚的美德,而“忠”在那时只是将军的义务。在十二世纪,源氏将军要求自己的一位大名交出他所庇护的一名藩主。那位大名写了一封信,并保留至今。他非常痛恨对他情义的诋毁,因此拒绝以“忠”的名义而背叛情义。他在信中写道:“对于公务,我个人无能为力。但品行高尚的人之间的情义却是永恒的真理,它超越了将军的权威。”最后,他拒绝对“所尊敬的朋友失信”。9【9萨评:这段文字引自朝河贯一《入来院文书》中对镰仓幕府时代历史的记述,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萨摩藩本身就是和幕府不大和睦的地方政权,对将军的“忠”也不那么重视。】很多历史故事都描写了武士崇高的道德品行,至今仍为人所熟知。现在,通过润色和加工,这些故事渐渐地变成了能乐剧、歌舞伎和神乐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世纪一位名叫弁庆的浪人10【10萨评:浪人,指的是没有所依附的主君,自谋生路的武士。】的故事。他力大无敌,但没有其他资源可以利用。他曾寄住于一家僧院,但所有的僧侣都对他感到恐惧。为了搜集一名封建武士所需的行装,他杀害所有过往的武士,收缴他们的刀剑。最后,他向一位年轻人挑战——一位瘦弱、具有纨绔气的领主。没想到却遇到了对手。后来,他发现这位青年原来是源氏11【11萨评:源氏,指的是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的源氏家族。源氏家族的首领源赖朝在平安时代末期击败强大的平氏家族控制日本,以后有九代将军都是这个家族产生的。下面说到的源义经就是源赖朝的弟弟,后为兄长猜忌所攻杀,是日本著名的悲剧英雄。】的后代,正筹划恢复他们家族的将军地位。这位青年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所喜爱的英雄源义经。弁庆立即向源义经表示了热忱的情义,并在战场上为源氏家族杀敌立功。但是,在有一次战斗中,敌众我寡,他们被迫率领家臣逃跑。他们将自己化装成为建立寺院而在日本全国化缘的僧人。为了免生怀疑,弁庆装扮成首领模样,而源义经打扮成普通僧人。沿途如果遇到敌方的检查,弁庆就拿出编造好的一卷寺院募捐者的名单,通过诵读来欺骗敌人。然而,在最后时刻,尽管源义经装扮成下人,却无法掩饰他的贵族气质,由此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他们立即召唤大部队。这时,弁庆立即略施小计,消除了敌方的怀疑。他借口一点小事打了源义经一耳光,敌人立即消除了对源义经的怀疑。因为,如果这位化缘的和尚真是源义经的话,家臣是绝不敢对他动手的。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违背了情义。弁庆的不敬行为挽救他们的性命。在到达安全地方之后,弁庆立即跪倒在源义经脚下,请义经赐死。这位领主慷慨地赦免了他。12【12萨评:源义经,乳名牛若丸,身材瘦小,他战胜强大的对手弁庆,被视为日本式的大卫对歌利亚之战。因此,日本对以弱敌强的战例经常被冠以“仿佛牛若丸对弁庆”的形容。在日文资料中,形容中国海军逸仙号战舰在长江中与蜂拥而至的日军轰炸机恶战,就不无钦佩地使用了这个说法。源义经是日本著名的悲剧历史人物,他幼年随母亲逃亡,长大后发动复仇之战,以英勇善战击破当时篡夺权力的平氏政权而著称。平氏家族灭亡后,源义经的哥哥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对这个弟弟却是防范又嫉妒,终于发动了对源义经一派的清洗。弁庆打源义经耳光的事情,就发生在源义经逃亡中。源义经的妾,日本著名的三大美人之一静御前也在这次逃亡中被源赖朝掠去。源义经最终战败自杀。源义经在日本深受爱戴,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他悲惨的命运。日本民族,对于悲剧有着特别敏感的情结。】

第七章 情义“最难承受” 情义“最难承受”(4)

    这些历史故事中所描述的情义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不满的痕迹。这些故事对现代日本人而言就像是黄金时代的梦想。这些故事告诉人们,在那个时代,情义没有丝毫“不情愿”的意思。如果情义与“忠”相冲突,人们可以体面地坚持情义。当时,情义是人们珍视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而表面又具有封建制度的特点。“懂情义”意味着一个人要终身忠诚于君主,而君主也要关心自己的家臣。“报答情义”,就是甚至要把生命献给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君主。

    当然,这只是一种幻想。日本的封建历史说明,有很多的例子都表明在战争中,敌对大名可以用金钱来收买武士的忠诚。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君主诋毁了自己的家臣,从传统上讲,家臣可以离开君主,甚至加入敌方阵营。我们在下一章中讲述这一点。如同日本人赞颂捐躯尽忠一样,在谈到复仇时,日本人同样是兴致勃勃,因为两者都是情义。对君主的忠诚是情义,而对侮辱进行报仇是对自己名誉的情义。在日本,这是一块盾牌的两面。13【13萨评:这两种理由对于实心眼的人来说都是很可以接受的理由,可是偏偏导向完全不同的结果。“墨索里尼总是有理”这一条,在过去和今天的世界里,在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汪精卫在武汉提倡焦土抗战,到南京“艳电救国”,如此矛盾怎样自圆其说?据汪氏解释,在武汉是“为国”,到南京是“为民”。那么,在武汉怎么就不考虑为民,在南京怎么就不考虑为国了呢?今天美国对一些不那么“民主”的国家,忽而因为“普世真理”打过去,忽而因为“友谊”大加援手,又是一个例子了。】

    不过,那些描述忠诚的古老故事,对现代的日本人来说只是令人高兴的白日梦罢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履行情义,已经不再指的是对自己合法君主的忠诚,而是要履行对各种各样的人的义务。今天当人们常常谈到情义时,往往充满了不满的情绪,强调说是个人迫于舆论压力而违背自己本意来履行情义。人们常说“完全是出于情义才安排这桩婚姻”、“仅仅出于情义,我才被迫为那个人提供工作”、“我必须见他的原因仅仅是出于情义”,等等。他们还常常说“受到情义的困扰”。辞典把这句话译成“Iamobligedtoit”(我被迫这样做)。人们还说“他用情义来强迫我”、“他用情义来困扰我”。上述的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习惯用语意思都是出于对某些人以往所施恩情的考虑,讲这类话的人被迫做他们不想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农村,在小商店的交易中,在大财阀的上流社会中,甚至在日本内阁,人们都“被情义所迫”、“为情义所困扰”。一个求婚者可以凭借两家之前的关系或交往来给自己未来的岳父施加压力;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取得农民的土地。迫于情义的人也觉得自己必须答应。他说:“如果我不帮助我的恩人,世人就会说我不懂情义。”这些都含有“不情愿”、“只是为了面子”的含义,正如日语辞典进行的解释。14【14萨评:看到作者对于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