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是个芝麻官呢,传出去影响党的形象。”李建国敛了笑,说:“随便说呢,当然不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林风叹口气,还没有回过神,“这群他妈的小蝌蚪。”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三章(4)
李建国也走神了,自语说:“怎么会呢。”
暑期的酷热看来是有增无减了。酷热当然是一种天气。然而,在某些时候,它又有可能成为一种心情。耿东亮凝视着一凡的名片已经有一两天了,他反反复复回忆着游戏机旁一凡说过的话,那次谈话是无头无尾的,似乎并没有说什么,而愈是无头无尾的话意义也就愈深刻了。天气真热。耿东亮揣上一凡的名片,跨上自行车,出去兜兜风。耿东亮沿着行道树的阴凉慢慢地往前骑。大街上的行人软绵绵的,即使是腻歪歪的恋人也只是拉了手,他们一律放弃了那种相拥而行的亲热模样。耿东亮买了一听冰镇可乐,一边喝,一边骑车,打量着马路两侧的大幅广告。看来看去还是可口可乐的广告好,看上去晶晶亮透心凉。一个美国佬正仰着脖子,很豪迈地把可口可乐往肚子里灌,看得人都觉得痛快,解热。耿东亮在自行车上仰着脖子,弄出一幅很舒坦的样子。耿东亮把可乐的易拉罐丢进垃圾桶,肚子里却胀开了,而接下来的一个饱嗝全解决了问题,又凉爽又通气。耿东亮骑了一阵子,迎面又撞上另一块巨大的可乐广告。广告真是无所不在,广告默化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人们的一种活法了。
耿东亮是在民主南路71号刹住自行车的。耿东亮一点都没有料到自己竟骑到这个地方来。他把一凡的名片从口袋掏出来,又看了一眼,一凡的地址不就是民主南路71号吗?耿东亮似乎从一开始就决定到这个地方来的,似乎又不是。然而,不管怎么说,既然来了,总要上去坐一坐的。正如在这样的大热天里看见了可口可乐的广告牌,总要掏出两块五毛钱解一解渴的。想也不要想,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
耿东亮一走进银都大厦的大厅就感受到一阵凉爽。他用指头拉拉T恤衫,让空调的凉意尽其可能地贴到他的皮肤上去。大厅里铺满了酱褐色的方块大理石,它们被打磨得如同镜面。看上去就是一股凉爽。而楼梯上的不锈钢扶手更是让人舒坦了,不要说用手,就是目光摸在上头那股凉意都可以沁人心脾的。耿东亮的心情无缘无故地一阵好,这个地方实在是招人喜爱。他走到电梯的面前,摁下键,把电梯从高处调下来。耿东亮一跨进电梯就摁到第17层了。电梯的启动很快,耿东亮感受到一阵轻微的眩晕。而又一次眩晕之后电梯已经抵达17层了。耿东亮在烟灰色地毯上走了几步,来到1708号门前,犹豫了片刻,敲门。
说“请进”的却不是一凡,而另一个声音极漂亮的男人。只有练过声乐的人才能有那种集中和结实的气息。耿东亮推门进去,一个身穿藏青色西服的男人正坐在大班桌的后头打电话,他穿了西服,八月底穿西服的男人总给人一种雄心勃勃和财大气粗的印象。他用右手请耿东亮坐。他在挂断电话之前对着话机说:“以后再说,我来了一位小师弟。”耿东亮听出来了,他没有说“来了个人”,“来了个客人”,一口就亲切地喊他“小师弟”。他挂了电话就站起身子往冰柜那边跑,他在取出依云矿泉水的时候居然一口将耿东亮的名字报出来了。耿东亮注意到他的发音,柱状的,发音的部分很靠后,有很好的颅腔共鸣。只有受过系统和严格训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发音。
“我是李建国。”他微笑着说,“这儿的总经理,你的老校友。”
李建国这么说着话就递过了矿泉水,转过身去又送上来一张名片。这张名片的设计款式和一凡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行“总经理”和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
耿东亮望着这位师兄的笑脸,心情立即放松了,刚一见面他就有点喜欢这位总经理了。耿东亮一开口就夸他的嗓子,说:“你的嗓子保养得不错。”李建国听到这句话放开喉咙便笑,说:“要说搞艺术,只能靠你们了,你看看,我都成奸商了。”
耿东亮陪了李建国一同笑过,说:“一凡呢?他怎么没在?”李建国坐进大班椅里去,说:“我们谈谈不也很好吗?”李建国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夹,打开来,一个人端详了好半天。李建国望着耿东亮,说:“我的意思,我想一凡都跟你说了。”耿东亮叉起十个指头,说:“我们只是和游戏机赌了一回。”李建国又微笑,把文件夹递到了耿东亮的手上。他脸上的表情是建议耿东亮和他一起再赌一把的样子。耿东亮接过来,是一份计划。耿东亮很凝神看了一遍,又动心又不甘心的矛盾模样。李建国在这个过程里头点起了香烟。他在等耿东亮说话,而耿东亮则在等李建国说话。
还是李建国先开口了。李建国说:“从公司的未来着眼,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歌唱家。”
耿东亮是第一次被称作“歌唱家”,有些不自在。然而这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不自在。李建国总经理的表情是诚恳的、严肃的。他就用这种诚恳和严肃的表情把耿东亮称作了“歌唱家”。“但是歌唱家不是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李建国打起手势说,“他是一种公众形象,他只能由公众来完成。我很赞成这句话,经济搭台,艺术唱戏。我想我说得很明白了。”
耿东亮没有开口。他挪出一只手,托住了腮帮。
“两三年,甚至更短,我们可以把你送上巅峰。”李建国总经理说,“我们有这个能力。”
耿东亮摇摇头,说:“你自己就是从音乐系出来的。你知道这不可能。”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三章(5)
李建国抱起了胳膊。无声地笑。他说:“我是生意人。我不能把你培养成卡莱拉斯、多明戈。不能。可是我可以使耿东亮成为耿东亮。通俗地说,让你成功,庸俗地说,让你成名,让你发财。”
“……可是我还有两年的学业。”
“我知道。两年师范大学的学业。”
耿东亮拿起一次性纸杯,倒出矿泉水。他听得出“师范大学”这四个字的后续意义。耿东亮说:“就两年了。”
李建国总经理不说话了。他走到百叶窗前,转过缝缝,叹了一口气,说:“是啊,挺可惜。”耿东亮听不出是放弃学业“可惜”还是不能合作“可惜”。耿东亮搓起了巴掌。夏天的手掌不知道怎么弄的,搓几下就能搓出黑色灰垢来了。像一条细长的黑线。耿东亮希望两方面都能兼顾,退学他是不愿意的,然而,能在这里打一份工也是好的,一方面挣点钱,一方面也为两年之后留一条后路。然而,脚踩两只船总是不够厚道。耿东亮便结巴了,算盘太如意了话就不容易说得出口。耿东亮低了头,说话的口气显示出斟字酌句,耿东亮说:“的确很可惜……如果我现在读四年级,我是说,机会总是难得的,如果我在读书期间……公司里头,比方说,干点活,我是说……”耿东亮低了头一个劲地打手势。他只想靠手势表达脚踩两只船的基本心态。
“可以。”李建国总经理说。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不快,相反,他的表情善解人意。李总说:“我非常地欢迎你。”
李建国的爽快是出乎耿东亮的意料的。他抬起头,李总正用手势“请”他喝水。耿东亮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李建国说:“总公司在西藏路有个夜总会,我可以介绍你去打点零工。”
耿东亮脸都红了。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然而他还想说,他是搞“严肃艺术”的,他不可能到歌舞厅去唱通俗情歌。他越是这么想,越是不好意思开口了。他的脸上是欲说又止的样子。
李总说:“我知道你不肯唱通俗,我给他们打个招呼,你就唱美声。”耿东亮站起身,他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大师兄了。然而李总没有让他说话,却走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说:“谁让我是你师兄呢。”耿东亮说:“我回校帮你问问,要是有合适的人,我给你推荐。”李总却拉下脸来了,很认真地说:“你们系上的那一茬儿,除了你,我谁都不要。”李建国总经理这么说着话似乎想起什么了,他走到大班桌前,拉开抽屉,取了一只BP机,送到了耿东亮的手上。耿东亮推开,说:“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李建国总经理说:“拿上,好联系。”耿东亮的脸又红了,大声说:“我不能要,我绝对不能要。”李建国又笑了,说:“我是个生意人,怎么会白送你东西?我从你工钱里扣。一首歌五十元,你欠我十个晚上。我还赚了你十七块。”
耿东亮接过BP机,心情一阵又一阵好起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就是做了生意也还是不一样的。
PART 2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四章(1)
作为允况集团下属的夜总会,紫唇夜总会坐落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保持了这个城市最一流的声光设施与最持久的上座率。夜总会里头永远是烟雾弥漫的,这股弥漫的烟雾使变幻的灯光有了质感,有了飘浮感与纤尘的颗粒状,色彩有了着落、吸附,浅蓝、橙黄色、粉红都不再是抽象的色与光,成了一种“物质”,笼罩在半空,游移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隙之中。人们拥挤在夜总会,各人说各人的话。而这些声音汇总起来之后,“说话”反而失去了语言的意味了,嗡嗡的只是声音。而舞池里光怪陆离,美人的小腿宛如海底的藻类,密密匝匝又齐整又参差,随节奏摇曳,随光线变更颜色,成为温柔富贵乡里最经典的动态。空气中洋溢着贵重烟丝的气味、香水的气味、脂粉的气味、头发的气味、腋汗的气味,甚至拥抱与吻的气味。乐池里头乐手们的动作都夸张了,小号手的双腿是弯着的,身子是后仰着的,而爵士鼓的鼓槌决定了整个夜总会的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本能的意味,每敲一记都仿佛碰到了鼓手的疼处,有一种痛感的鲜活。只是鼓手的头发像液体,涌来涌去透示出波浪的某种努力,永远想爬上岸来,永远也爬不上去。
耿东亮从来都没有泡过夜总会,这种喧嚣与斑斓和他的生活离得很远,差不多完全在他生活的背面。这种活法被称作“夜生活”,是他的学生生活里的空白地带。中学时代母亲看得紧,母亲从不让他到“那种地方”。而进了大学炳璋看得就更紧了。母亲是步步紧逼的。可是炳璋不。炳璋的耳朵真是锐利极了,你要是少睡一夜的觉,他的耳朵立即就能从你的发音气息上辨别出来。“嗓子要休息,你就必须睡,”炳璋说,“歌唱家有一半是睡出来的。”炳璋有一个很古怪的比喻,他总是把睡眠说成“液体”,而你的嗓子必须尽可能地泡在“液体”里头,否则就会干掉,失去了滋润与弹性。好的声音应当是盛夏里头的芭蕉叶,舒张、松弛、光润、茂盛,水分充足,色调饱满。“嗓子是你体内最娇气的孩子,你必须时时刻刻惦记他,保养他,宠着他,否则他就闹。歌唱家只能有一种活法,自珍、节制。”耿东亮不敢不“节制”,除非他不再见炳璋的面。“嗓子”是永远不能替你说谎的。
然而夜生活是迷人的,温柔富贵乡里的气息有一种狂放之美、慵懒之美,乃至于有一种萎靡之美。耿东亮从一开始就喜欢上紫唇夜总会了。想在紫唇夜总会刨食的歌手很多,而耿东亮一步就能登上这样的歌坛,李建国实在是帮了很大的忙。夜总会的付款方式很直接,唱完了,一到后台就数现钞,这实在比厅里的旋转吊灯更迷人。歌手的登台大部分在九点过后,然而耿东亮是在册学生,下班太晚了进校门总是不方便。耿东亮向紫唇的老板要求说,能不能把它安排在周末,老板尚未回话就喊他“小兄弟”了。老板说:“小兄弟,你在江湖上也太不懂规矩了,就你现在这块分量,也敢在周末挣酒钱?”耿东亮听完了老板报出来的歌手名字,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周末登台的女歌手可是真的很有名气了。可是耿东亮到底舍不下这块挣钱的码头,只好在电话里头请李建国“说句话”。李建国一直把电话打到紫唇夜总会老板的家里,都是快吃午饭的时间,老板的好梦才做了一半。老板听完了李建国的话就嘟哝了:“小东西是你什么人,你这么给他说好话。”李建国说:“老兄你替我安排一下,他是我什么人我现在也还拿不准呢。”老板说:“你可是欠了我两份情了。”李建国说:“那是,我全记着呢。”
演出的感觉和站在炳璋身边练声到底不一样,耿东亮接受了老板的建议,选择了几首老曲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怀旧时常就是歌曲最美妙的“共鸣”了。到夜总会的人虽然庞杂,可是真正会玩和能够大把花钱的,倒还是五六十年代的“那拨人”。发票一画就是四位数。“那拨人”正赶上有钱有势的年纪与时候,好歹是夜总会里头花钱的生力军,不能把他们忘怀的。耿东亮似乎天生就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一亮嗓子就撩出了那拨人的情、气、神,耿东亮手持麦克风站在闪耀的灯光里,像梦。可惜只能唱两首歌,耿东亮都有些欲罢不能了。
周末的“意义”终于在这一个周末显现出来了。
九号台一位粗壮的男士与身边的小姐正聊得热乎。一个小时以前他们刚认识,小姐天天在紫唇夜总会混,天天在夜总会与男人们初恋,用她自己的话说:“夜夜当新娘,这又有什么不好?”男士前倾了上身,说话的样子眉飞色舞。似乎正在谈论一件开心而又要紧的事。而小姐一身素,很平和的模样,眼影涂得蓝蓝的,很疲惫地眨巴,她的目光盯着男士,既目不斜视,又有点心不在焉,咬着西瓜汁的吸管,下嘴唇很漂亮地咧在那儿。她那种闹中取静的模样实在是楚楚动人。男士打完最后一个手势,很豪迈地说:“你说是不是?”小姐愣了一下,吐出吸管,吃惊地说:“什么?什么是不是?”粗壮的男士摇摇头,说:“你原来没有听。”小姐伸出手,很歉意地握住了男士的手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