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爱情不在服务区 作者:林夕 >

第42部分

爱情不在服务区 作者:林夕-第42部分

小说: 爱情不在服务区 作者:林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飞机高昴着头,张开翅膀,呼啸着飞向远处。在蓝色的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银白色丝带。 
        
        方晓出神地望着,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离别惆怅。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喂,你是方晓吗?”电话里传来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   
        “是我。”   
        “我是蓝城经济案件侦察处,想找你了解些情况,请你来一趟好吗。”   
        方晓脑袋嗡地一下,他吸了口气,让自己镇静下来:“可以,什么时候?”   
        “现在。”   
        蓝城经济案件侦察处位于市政府东侧的花园广场,是一座6层小楼,方晓以前开车曾路过这里,到里面来还是第一次。   
        一进楼,是一个门厅,右首是楼梯,左首一拐,是一个收发室。方晓走过去,说明自己要找的人,值班的老大爷接通内线电话,核实后让他在登记簿上写上名字、来访时间、要见的人,然后才让他上去。 
        
        方晓上到6楼,略微歇口气,顺着走廊往里走,在606房间前停下。抬手敲了两下门,听到回声,一推门进去。房间不大,有4张办公桌,里面两张桌子空着,靠的门口的两张桌子前坐着两个人,一个年纪稍长一些,能有40岁左右,一个很年轻,也就26、7岁。 
        
        “请问,哪位是刘队长?”方晓问。   
        “我是,你是方晓吧。”年长的男人站起身,伸手和方晓握了握,指着对面的年轻人说:“这位是赵明。”   
        “你好。请坐。”叫赵明的年轻人起身和方晓握手,拉过一把椅子给他,又用纸杯接了杯水。“你来得挺快,以前来过这里?”   
        “没有,开车路过,挺好找的,特别是你们办公室,606和666只差一个数,刚才刘队长一说我就记住了。”方晓大大方方地坐下,习惯地跷起二廊腿,诙谐地说。 
        
        刘队长微微一笑:“666是一种农药,杀虫灭毒用,和我们是两个行业,不过性质有点儿相同。”   
        “听说666是试验了666次才成功,因而得名。也真难为那些发明家了!农药本身也有毒,不然也不能灭毒。”方晓听出他话里有话,不软不硬地回敬道。   

        “是呀,做什么想成功都不容易呀。”刘队长说,朝对面的赵明递了个眼神。   
        赵明会意地一笑,从办公桌里拿出一盒红塔山烟,递给方晓:“来,抽支烟吧。”   
        方晓一摆手,从兜里掏出一盒555。哎,你也来一支!”   
        赵明摆摆手道:“我还是来这个吧,现在555假烟太多。”   
        方晓又让了让刘队长,同样被谢绝了。他给自己点上,吸了一口,接过刚才赵明的话,道:“其实所谓真假,不过是认知顺序而已。我讲个笑话,我以前有位同事,那会儿刚开始抽烟。他家楼下拐角有个小卖店,每天早晚上下班路过,就去那买烟。店主不认识他,就给了他一盒假红塔山烟。他第一次抽也不知道。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店主知道他是自己的邻居,感觉有些心不安,有一天,他又去买烟,就拿了一盒真烟给他。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怎么,打起来了?”赵明略带嘲讽地问。   
        “没错。他回去一抽,发觉味道不对,‘腾’地一下火就来了,下楼到小卖店,把烟往柜台上一扔,气愤地道:‘你也太不象话了,我们街彷邻居的,我经常来买烟,你怎么卖假烟给我?’” 
        
        “店主只好实话实说:对不起,你刚搬来我不认识,以前给你的是假烟,这盒才是真的。”   
        “他哭笑不得,看看他手里的烟,犹豫了半天,最后说:算了,你还是给我假的吧,我已经抽习惯了。抽真的反觉得象假的。”   
        方晓讲完,刘队长和赵明互相看了一眼,不自然地笑笑。   
        “所以,一个人做点儿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坏事,不做好事。”方晓开玩笑   
        地道。   
        赵明看看他,半是嘲讽、半是赞赏地说:“这句话比较经典。一个人从生下来直到死,光做好事,一件好事也不做,几乎是不可能的。”   
        “是呀,这得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呀!”   
        “所以—”赵明把烟用力捻灭,瞟了一眼方晓。“做坏事的成本,有时比做好事还要大。前几天刑侦那面抓了个小偷,你能想到吗,他每天按计划训练自己,登山、爬树,收集信息,侦察情况,着实花了不少功夫,做了几次案才被捉到,提审时连警官都觉得他敬业精神可佳,可惜用错了方向。” 
        
        “你说的对,方向很重要,可问题是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未来方向。有人说人生是一场实验,等到最后结果出来,才能见分晓。”   
        “有些人就把自己给实验到里面去了。比如老庄,你见过他吧?现在在里面呆着呢。”一直默不作声地刘队长突然说道。他特意在“里面”两个字上加重语气,边说边注意观察方晓。 
        
        方晓淡淡一笑,把烟掐灭,把眼镜往上推了推。   
        “见过。不过人家是大人物很忙,有时候在场合上见面,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   
        “是吗?你们没一起吃饭什么的?”   
        “没有,我请他喝过一次茶。”   
        “哦?你请过他?”   
        “是,我想问问他申办奥运对股市有什么影响。记得他当时好象是说,这取决于大家的态度。”   
        “然后呢?”   
        “然后,我们又闲谈了一会儿,他说有事,就走了。”   
        “以后再没接触?”   
        “没有。”   
        “唔。”刘队长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沉默片刻,刘队长突然问:“你上网吗?”   
        “有时候上。”   
        “上网干什么?”   
        “看新闻,发电子邮件。”   
        “给老庄发过?”   
        “没有。”方晓回答得很干脆。   
        刘队长看看他,又问了些他公司的情况,以前的工作经历。一个下午的时间过去了。刘队长还在问,方晓不紧不慢地答着。   
        “快下班了,你回去吧。”刘队长突然说了一句。   
        “好。”方晓答应了一声,眼底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光亮。   
        刘队长眯起眼睛,又说:“以后我们可能还找你了解情况,希望你能配合。”   
        “没问题。”方晓说道,站起身,和刘队长、赵明握了握手,离开经侦处。   
        方晓把车开到花园广场南侧,找了个空地停下,拿出电话。   
        “喂,你好,我找一下张行长。”   
        “行长不在。”   
        “去哪儿了?”   
        “去欧洲了。”   
        “什么时候回来?”   
        “最快也得一个星期以后。”   
        方晓的心陡地沉下来,他挂断电话,身子重重地往后一靠,手不停地敲打着方向盘上,大脑在迅速运转着。   
        “老庄出事了,张行长又出国了,还有10天,申办奥运最后揭晓。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可自己的资金已经都投进去了,怎么办?”   
        方晓焦急地想着,眼前浮现出方小艾的身影。他连做了三个深呼吸,然后抓起电话,拨叫她的手机号。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由于恐惧,手指竟有些微微发抖。   

        “喂,方晓,你找我?”电话里,传来方小艾那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   
        “我想—”方晓顿了一顿,仿佛要攒足力气,说出下面的话。   
        “和你谈谈。”           
      第30章    
       
        北京,新东安图书大厦。   
        卓尔和另两位作家正在签名售书。她签完一本,抬起头,微笑着对下一位读者—一个梳着短发的年轻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能来。”   
        然后,接过她手中的书,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等候签名售书的队伍越来越短,最后,只剩下几个人了。卓尔签完一本书,抬起头,正要说“谢谢你能来”这句说了无数遍的话,一下怔住了,张开的嘴象突然抛锚的船,泊在半空中。 
        
        “你好。”杜辉微微一笑,把手中的书递过去。   
        “啊—”卓尔木然道,下意识地接过他递过来的书,手竟有些微微发抖,她做了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中午能一起吃饭吗?”杜辉俯下身,轻声说。   
        卓尔抬起头看看他,稍微迟缓了一下,轻轻点了下头,“好。”   
        “那我在旁边咖啡厅等你,完事你来找我。”   
        卓尔的心绪一下乱了,她强作镇静,把剩下几个读者签完,和出版社陪同来的孙编辑打了个招呼,拿起包,起身去找杜辉。   
        杜辉没想到卓尔能这么快来,有几分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起身迎过去。   
        “签完了?”   
        “嗯。”   
        “那—”杜辉稍稍停顿了一下,“我们是在这坐会儿,还是先去吃饭?”   
        “还是走吧。出版社的人在那边,我怕碰见不好。”   
        杜辉到前台把账付了,和卓尔走出门去,一挥手叫了辆出租车,打开车门,让卓尔先上。自己绕到另一侧,坐在她身旁。   
        “我们去哪?”卓尔问。   
        “我带你去个地方,我昨天在那儿吃过,你一定会喜欢。”   
        卓尔用疑惑的目光看看杜辉,“你昨天就到了,怎么没给我打电话?”   
        “我是想打,特别是刚下飞机的时候,但最后还是忍住了。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那种滋味真不好受哇。所以今天一早我就来了,一直站在远处看你。”   
        卓尔不作声了,感到鼻子有些酸酸的,忙转过脸去望着窗外。   
        出租车在一个房顶盖着一层碧色琉璃瓦、门两旁立着漆红柱子的仿古四角亭楼前停下,杜辉付了车费,和卓尔一前一后走进饭庄。   
        “喂,要一份鱼香茄子煲,清蒸桂鱼,清炒苦瓜,再要一份凉拌三丝。”一坐下,杜辉就对服务生说。   
        “要这么多,我们吃不了。”   
        “没事,多要几个尝尝。在外面吃不着地道的中国菜,一回来恨不得都尝一遍。”杜辉宽厚地笑笑。   
        卓尔低垂下眼帘。这些菜都是她喜欢的。心里越发感到内疚,已经打了几遍腹稿的话不忍说出来。   
        菜上来了,杜辉给卓尔倒酒。   
        “来,祝贺你新书出版。”杜辉端起杯。   
        “谢谢。”   
        两人轻轻碰了下杯子,视线碰在了一起,卓尔赶紧移开。   
        “下午还签吗?”杜辉问。   
        “不签了。”   
        “唔,那就好。”杜辉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种说不清的复杂表情。   
        两个人默默地吃着,卓尔吃了几口,就觉得胃满满的,吃不下去了,放下筷子。   
        杜辉看看她:“怎么吃这么少?”   
        “坐了一上午,也没活动,不饿。”   
        “那下午我们出去转转,好好累一累你,晚上大吃一顿。”   
        卓尔稍稍迟疑了一下,爽快地点点头:“好。你现在也算是归国华侨了,我给你做把导游,好好饱览一下祖国风光。”   
        “得,大作家,我可雇不起。”   
        “不用你付钱,免费。”卓尔用开玩笑的口气说,想借此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杜辉一挥手,招呼服务生埋单。   
        出了饭店,两个人上了出租车。   
        “想去哪儿?”卓尔问。   
        “哦,这得问你呀,你不是导游吗?”   
        “可导游是按照客户的兴趣安排路线的。”   
        “我想想,嗯—”杜辉沉思片刻,缓缓道:“我想去看看圆明园。你呢?”   
        “我?”卓尔怔了一下,随即一点头:“我也是。”“那我们就去圆明园吧。”   
        出租车穿过长安大街,向圆明园方向驶去。   
        夏日的北京,正是旅游旺季,许多景点都是人景比风景多,相比之下,圆明园就显得有几分落寞了。   
        不过这种落寞,倒很适合卓尔的心境。她和杜辉并肩走着,中间隔了一点儿距离。诺大的园林,仿佛只有他们俩,半天遇不到一个游人。园子里种满了树木,虽然是盛夏,走在树荫下,并不感觉到热。 
        
        “真安静,好象到了世界的边缘了。”卓尔轻声道。   
        “这样挺好。”杜辉侧脸看了她一眼,声音低沉道:“前几年刚到美国时,很被那种热闹和繁华吸引,强烈地想去体验,现在看过了,有些东西也经历过了,越来越喜欢自然朴实的东西,希望过简单平静的生活。” 
        
        “这很正常,人生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喜欢不同,观念不同,甚至性格也不同。最初是简单,然后是复杂,最后又回到简单。就象这园子,现在这样的安静清凉,当初也是繁华热闹过的。” 
        
        “是呀,这是清朝全盛时建的,前后用了150年时间,耗用清政府巨额财资。可是现在你看,就剩下这些石头了。”杜辉停下来,指着路旁一块黑色石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