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京大案 作者:丁一鹤-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次吵架的过程中,郑天宇把张凤君精心制作的记事本和旅游日志给撕了,警告她今后不要再写日记,并说:“你不要知道得太多,否则对你没好处!”张凤君把撕碎的日记和门票重新拼接在一起,如同她的心已经有了裂痕了,只是她已经没有眼泪了,张凤君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快被郑天宇折腾成行尸走肉了,她不想要这样非正常的生活。
2004年7月30日,郑天宇的妻子孙玉梅知道了丈夫在外边有情人,孙玉梅和张凤君相约见了面。见面后,张凤君讲了郑天宇患有精神疾病的事情,但没有承认两人的情人关系。但孙玉梅几乎一眼就看出这个张凤君和自己老公关系非凡,她非常气愤地告诫张凤君:“他从1996年就开始在外乱搞女人,你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他郑天宇对自己的老婆都不忠,他还会对你好到哪里去。”
第六章行贿吓出精神病(3)
确切得知郑天宇在外面有女人,孙玉梅回到家便吵闹不休,搬来父母坐镇,非要郑天宇承认他和张凤君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保证以后不跟张凤君来往,郑天宇只好认错道歉。
郑天宇被限制了行动自由,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继续恶化,几乎每天都会发作,公司里的员工见了他就躲得远远的。郑天宇不能见到张凤君,每天就用电话和张凤君联系,而张凤君在经历了这样一连串的事情后,她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其实作为一个有经历的中年女人,张凤君很清楚她和郑天宇之间的感情,是她对郑天宇好,郑天宇对她不过是需要时就对她万般恩爱,充分利用她,而不需要时就不理她,甚至打她骂她,三年不准她见朋友和家人。张凤君想退出这一场劳心劳力而又无所获的爱情了。
当郑天宇觉察到张凤君的想法后,想办法溜了出来。张凤君当面对郑天宇说出自己想要分手的意思,郑天宇还没听完就暴跳如雷拒绝分手,两人又开始了争吵,张凤君一一数落着郑天宇的不是,当提到张凤君借给郑天宇的65万元时,郑天宇不禁恼羞成怒,争吵中又将张凤君暴打了一顿,威胁她说:“你想分手就分手?我不同意,你对我的事情知道得太多了!你别忘了,我是精神病,杀人不用偿命的!”
分手的提议被拒绝后,张凤君已经心如死灰,她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如果去死的话,她不会一个人踏上黄泉路的。张凤君在一个深夜把五年来两人的一切照片、去外地游玩时的车票和景点门票等所有详细资料全部上传到了网易邮箱里,张凤君还给孙玉梅写了一封长信,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孙玉梅,在信中她详细地叙述了她和郑天宇的一切恩恩怨怨。张凤君还把这些资料复印了好几份,分装到好几个信封里交给侄女,并告诉她:“我过几天就去北京了,如果我两三天后没回来,你就帮我把这些信发出去!”
张凤君想要让郑天宇身边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五年来,她是怎样和郑天宇在一起度过的,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做好这些准备后,张凤君要和郑天宇去北京作个了断。
了断孽情,百刀斩断情感歧路
2004年8月17日上午,张凤君找到郑天宇的一个朋友,她拿出郑天宇的病历,说郑天宇有精神疾病,想带他到北京复查。出于同情,这位朋友答应帮忙把郑天宇骗到北京,于是这个朋友就约郑天宇于20日下午一起去北京联系业务。张凤君提前一天来到北京,替郑天宇和他的朋友在一家大饭店订了房。
8月20日上午诳商场时,张凤君本来想替郑天宇买衣服,可挑来挑去,衣服没买着,倒买了一把制作精良的高级水果刀。这时,郑天宇打来电话,劈头就是一顿臭骂,原来多疑的郑天宇疑心张凤君和他的朋友有关系。
下午4点多,张凤君将郑天宇和他的朋友接到了饭店,郑天宇知道是张凤君让他朋友骗他到北京而且还知道了他有精神病之后,好面子的郑天宇一下就发作起来,他咆哮着:“你厉害了啊,你竟然连我的朋友都敢找了,今后还不知道你会干出什么事来!”
两人再次厮打起来,打了一会儿,张凤君开始认错求饶,郑天宇才住手,并在吃了安眠药后沉睡。而张凤君却没睡,她很快拨通了郑天宇家里的电话,告诉郑天宇的妻子孙玉梅:“我就是那个和郑天宇相好了五年的婚外情人,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到一个门户网站上看那些上传的照片,那些照片可以说明一切。”说完,张凤君马上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张凤君见郑天宇还没有醒,便先陪郑天宇的朋友吃早饭,然后回到房间,冷冷地告诉郑天宇:“你老婆已经知道了真相,并上网看了我们两人在一起亲热的照片。”
郑天宇大骂她:“你可害死我了,你给我老婆说这些事,还给我朋友打电话说我有精神病,你坑死我了!”两人又吵了起来,争吵中郑天宇用那把水果刀把张凤君的右手划伤了。张凤君就摔门而去,来到安定医院找医生。
张凤君回到饭店的时候已经时下午1点多了,当时,孙玉梅正给郑天宇打电话。郑天宇挂了电话说:“我老婆问我是不是和你在一起?我说没有。”过了一会儿,孙玉梅又接通张凤君的电话,询问郑天宇的下落。张凤君心里很烦,便说:“在,就在这里,我和你老公住在一起,我们现在北京。”说完张凤君就把电话扔了。
当得知张凤君上午去医院时,郑天宇更是咆哮如雷:“我没病,去医院干吗?你是不是又去见男医生了,你就是离不开男人。”郑天宇说完就要去找一起来的那个朋友,张凤君不让他去,两人的争吵逐渐升级,郑天宇从床头拿起饭店装饰用的石头向张凤君砸去,张凤君一边躲闪着,一边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向郑天宇扎了过去。
郑天宇倒在了床上,张凤君发疯了一样开始在郑天宇身上乱扎一气,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一共扎了多少刀,她只记得郑天宇曾说过:“你为我挨了一刀,今后让我还你一百刀!”
郑天宇死了,死在了深深爱着自己的女人手上,张凤君也不想活了,她最后给孙玉梅打了一个电话,说:“郑天宇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孙玉梅你再也不能跟郑天宇说话了,郑天宇他是我一个人的了。”打完电话后,张凤君把郑天宇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全部吃了下去,并给静脉注射了水,想自杀殉情。
第六章行贿吓出精神病(4)
孙玉梅接完张凤君的电话后,赶紧找北京的朋友到饭店去找郑天宇,当朋友到达饭店时,只看见浑身是血的张凤君呆呆地坐在椅子上。
经法医鉴定,郑天宇的胸腹部共有120多处刀伤,其中胸部4处刺破心脏,并有8处刺破左右肺脏,致心肺破裂造成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被捕后,张凤君对杀死情夫郑天宇的罪行供认不讳。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张凤君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7月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凤君死刑。一审判决后张凤君不服一审判决结果,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为了保住性命,她在二审时突然提出要检举揭发他人,以求保住性命,目前,此案正在最后的审理之中。
爱与恨真的能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吗?之所以爱,是因为对方身上集中了我们想象中的优点,是理想的化身。恨之所以永世难忘,是因为对方的背叛和不负责任,伤了我们的自尊和感情。其实爱恨情仇皆缘于自私,都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安慰和关心,假如我们能跳出自私和自恋,才发现最伤最疼是后悔。
第一章资本运作玩掉十三亿(1)
“来到福尼特,定会有收获”的广告语在北京家喻户晓,但是,多年以来名噪京城的北京福尼特家具城的幕后老板却是一个神秘人物,很多人都猜不到这个深潜水底的商界风云人物到底是何方神圣。直到这个叫刘付臣的神秘资本大鳄坐在法院的被告席上,北京福尼特公司的法人关老板出庭作证时,得知操纵了他6年的幕后老板“刘平”,就是镣铐加身的中国气象局风云公司下属公司的部门副经理“刘付臣”时,他禁不住在法庭上咆哮如雷。
而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刘付臣这个潜藏深处的商界大鳄,竟然在短短几年里玩掉国家13亿元,犯下了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等数罪。而他此前的公开身份却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卫星气象科技总公司技术开发二部副经理。
“风云老总”刘付臣,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河北农村孩子;一个中国气象局下属公司的部门副经理;一个在短短6年时间里赤手空拳打造出10余家企业的“商界奇才”;一个玩掉13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运作大鳄;一个持有10余张身份证和30多个手机卡,潜逃4年多仍“生财有道”的通缉要犯。刘付臣49年的人生可谓潮起潮落,充满了戏剧性。
2005年9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刘付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奔向“钱”程,投身电脑市场却败走中关村
刘付臣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这在当地农村实属凤毛麟角。他天资聪明,艰苦的农村生活磨炼了他坚韧的神经,同时使他锻炼出一身在各种环境中都游刃有余的本领。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刘付臣被分配到中国气象局工作。那时候,中国气象局机关像刘付臣这样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少,加上他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现,在单位受到非同一般的重视,没过多久就成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
踌躇满志的刘付臣曾梦想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是,此后这样平淡的生活转眼就是10多年。在这10多年的日子里,眼看着比自己晚来的大学生和比自己年轻的干部一个个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而刘付臣却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小头头,而且还是个副职。
眼看自己年近40岁,仕途渺茫的刘付臣不愿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他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既然仕途不通,那么只好另谋出路,在“钱途”上搏杀一番,说不定自己的“钱途”会风光无限。刘付臣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痴人说梦,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犹如热浪般席卷着全国,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海”成为最时髦的名词,平时在机关里看着并不出色的朋友,下海经商后,往往能大把大把地赚钱,所以头脑精明的刘付臣开始盘算着也到商海里冲一下浪。
中国气象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颐路中段,在著名的中关村南部,现在的白颐路已经改名为中关村南大街。中国气象局是高科技产品集中使用的单位,在90年代初期,精明的刘付臣就意识到电脑行业发展很快,电脑不但会成为办公必需品,而且将有可能继冰箱彩电之后成为新型的家用电器。当时,中关村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如火如荼,令刘付臣热血沸腾,他决定投身电脑这个新兴行业。
打定主意后,刘付臣多次来到中关村进行实地考察。当时的电脑行业其实更像个杂货市场,很多人都是靠攒电脑发财,所谓的电脑公司就是一个小杂货店,销售的无非是跟电脑有关的耗材,偶尔也帮人攒几台电脑而已,跟卖菜的没什么差别,但这其中的利润却是巨大的。当时有个笑话,在中关村就是卖砖头,也会成为百万富翁。
在考察电脑市场的过程中,刘付臣认识了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员,当时这个业务员也很想自己出去开公司赚钱,两人一拍即合,从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但是,刘付臣并没有告诉这位朋友自己的真名,而是化名为“刘平”出现在中关村。他担心单位领导知道自己在外经商会影响自己的仕途,更不愿让商圈里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真正底细,以免自己因为没有背景而被人瞧不起,而耽误自己的“钱”程。
1993年,刘付臣的那位业务员朋友用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资金,承包了某工厂劳动服务公司下属的一个电脑公司,刘付臣一有空闲就会过去“帮忙”。1994年初,那位朋友不再承包这家电脑公司,刘付臣以每年上交3万元承包费的条件,接手了电脑公司。
如果这个电脑公司会给刘付臣获得一些利润的话,刘付臣可能至今仍是中关村里的一个小老板而已。但是,刘付臣经营的这家规模很小的电脑公司,只是在市场大潮中的一片小小树叶,刘付臣承包之后,电脑公司惨淡经营了几个月之后就关门大吉了。然而,也正是这第一次在商海中的折戟沉沙,刺激了刘付臣敏感的商业神经,加上利益的驱使,使刘付臣从由理智变得疯狂,最终变成了一个潜藏在人们视野之外的资本大鳄。
资本运作,成为10多家公司的幕后老板
电脑公司经营失利后,刘付臣苦苦思索着自己的失败教训,在查阅公司账本时,他发现他上交给服务公司的承包费,其实主要用于支付房屋租金,而这个房子也是服务公司从工厂那里转租过来的。也就是说,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全都被转租房屋的人轻轻松松赚去了。
第一章资本运作玩掉十三亿(2)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做房屋中介是个不被人关注的行业,也很少有人在这个行业做大,但刘付臣却精明地发现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利润。这个发现对刘付臣而言,无异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刘付臣立即关闭了电脑公司,并在中国气象局附近开始寻找可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