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心灵自由之路 >

第14部分

心灵自由之路-第14部分

小说: 心灵自由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 等一下,我会讨论这一点,你会明白这一点。智力没有所谓进化。智力不是时间产物。智力是一种敏锐知觉“实然”的质素。我们的心很迟钝,而我说“我必须注视自己”,这时就是迟钝的心在努力注视自己。当然它显然看不到什么。它不是抗拒或排斥就是顺从。这时这个看的心是受人尊敬的心,中产阶级小格局的心。 

    问: 一开始你说的是道德的意识形态体制,现在你则建议我们观察自己,其他体系都没有用。这不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克:不,先生。刚好相反。如果你用意识形态—包括我的—来看事情,你就迷失了。这样你就完全没有在看。你有很多意识形态,受尊敬的,不受尊敬的。你用你心里的意识形态来看事物。这些意识形态使你的心、脑,你的整个生命迟钝。现在你用这个迟钝的心在看事物。显然这个迟钝的心不论看什么,不论是否静心,不论是否到了月球,还是迟钝的心。所以这个迟钝的心在观察事物,然后有一个人走过来说“我的朋友,你很迟钝,你看的事物一样迟钝。因为你的心迟钝,你所看的终不免也迟钝”。这是个大发现。一个迟钝的心看非常有活力的事物照样会使这个事物变得迟钝。 

    问:但是这种事物却会一直来找我们。 

    克: 等一下,慢慢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请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问:迟钝的心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迟钝,它就不是那么迟钝。 

    克: 我不承认!迟钝的心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迟钝,这是了不起的事。可它并不认识。心要不就是因为有学问,有科学素养,因此逐渐磨亮;要不就是因为知道自己迟钝,因而说,“迟钝的心看不清楚事物”。如果这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迟钝、污染的心如何才能变聪明,然后这个我们藉以看事物的工具才变清晰?” 

    问: 你的意思是说,心能这样问问题就不再迟钝?我们能用错误的理由做对的事情吗? 

    克:不。我希望你放掉原本的结论,看看我在说什么。 

 

第10节 论根本的改变(2)

    问:不,先生。你来跟我。 

    克: 你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努力掌握一件事,这件事可以让迟钝的心变敏锐、清晰。可是我不说这个。我的意思是说请注视心的迟钝。 

    问:没有一贯的运动? 

    克: 注视迟钝的心而没有“扭曲”的运动—如何产生这种事?因为是我迟钝的心在注视,所以没什么东西好看。如果我问自己,“心如何才能聪明一点?”所以会有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我将这迟钝的心与另一个聪明的心做比较所以才会说,“我必须像那样?”你懂吗?这个比较就是在延续那迟钝的心。 

    问:迟钝的心会拿自己和聪明的心比较吗? 

    克:心不是一直在和聪明的心比较吗?这我们叫作进化。不是吗? 

    问:迟钝的心不会比较。迟钝的心会说,“我为什么要比较?”换上稍微不同的说法,你也可以说,“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聪明一点,我们会得到更多东西。” 

    克:是的,这一样。我发现一件事。迟钝的心会说,“我是因为比较而迟钝。因为那个人聪明,所以我迟钝。”这迟钝的心不知道自己迟钝是因为自己迟钝。这两种状态不一样。我因为你聪明而知道自己笨,这是一回事。我没有比较就知道自己迟钝,这又是另一回事。你是怎样?你是因为比较,所以说“我很迟钝”,还是不经比较就知道自己迟钝,这可能吗?请你稍微想一下。 

    问:先生,这有可能吗? 

    克:请你给这个问题两分钟时间。我之所以知道自己肚子饿,是因为你告诉我,还是我自己觉得?如果你告诉我我肚子饿,我可能会有一点饿,可是我不是真的饿。但是如果我自己觉得饿,我就真是饿了。所以必须很清楚我的迟钝是不是比较的结果。这样才能从这里开始努力。 

    问:你为什么能不比较,只关心自己是不是迟钝? 

    克:因为我看到比较使心迟钝这个真理。在学校里,你拿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比较时,你就毁了这孩子。如果你告诉弟弟他应该像他哥哥一样聪明,你就毁了这个弟弟。不是吗?你关心的不是弟弟。你关心的是哥哥的聪明。 

    问:迟钝的心会知道自己是不是迟钝吗? 

    克:我们会弄清楚的。我们下次再讨论吧!今天上午我们能不能再讨论别的事? 

    问:但是我还有这种冲劲。我是自己迟钝,还是比较而来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克: 我们会弄清楚。请求你听我讲几分钟,不要接受也不要排斥,只要注意你自己就好了。今天上午一开始时我们就说革命必须在生命根源之处,而且只有能观察自己的实然时才有可能产生革命。这种观察依靠的是那个看的心的聪明、清晰、开放。可是大部分人都很迟钝。我们会说看的时候看不到什么。我们看见愤怒、嫉妒,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结果。所以我们关心的是这个迟钝的心,而不是它看的东西。这个迟钝的心说“我应该聪明一点才能看见东西。”所以它已经存有一个“聪明”的模式,然后再努力让自己符合模式。可是有个人过来说,“比较会造成迟钝。”于是心就说,“这一点我会很小心。我不比较。我只是用比较了解迟钝。如果我不比较,我如何能知道我迟钝?”于是我就对自己说,“我不叫它迟钝”。我完全不用“迟钝”这个字眼。我只是观察“实然”,而不叫它迟钝,因为我一叫它迟钝,我就给了它名字,也就使它迟钝了。可是如果我不叫它迟钝,只是观察,我就除去了比较。就除去了“迟钝”这个字眼,因此剩下“实然”。这不难,不是吗?请你自己看看。现在请你看看怎么样了!看看现在我的心在什么样的地方。 

    问:我想我的心太慢了。 

    克:你听我讲就好。我会一步一步,慢慢讲。我怎么知道我的心迟钝?是因为你告诉我吗?因为我看了一些异常智慧、复杂、微妙的书吗?因为我见过一些优秀的人和他们比较过,所以我说自己迟钝吗?我必须弄清楚。所以我不比较,我拒绝拿自己和别人互相比较。这样的话,我会知道自己迟钝吗?这个字眼会妨碍我观察吗?这个字眼会取代“实然”的地位吗?你了解这一点吗?所以我不用字眼。我不叫它迟钝,我不说它太慢,我不叫它什么。我只找出“实然”。所以我去除了比较。比较最微妙。我的心因为不比较,所以变得很聪明。它不用字眼去看“实然”,因为它知道事物的描述不是事物本身。 

    所以到底“实然”的事实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吗?我注视着我的心,我的心注视它自己的运动。现在我要谴责它,判断它,给它评价,然后说“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吗?这里有没有什么公式、理想、答案、结论—最后一定扭曲“实然”的?我必须探讨这一点。如果有什么结论,我就没办法看事物。如果我是道德家、是德高望重的人,如果我是基督徒、吠檀多教徒、“悟者”,我是这个或那个,这一切都会妨碍我看事物。所以我必须去除这一切。我在注视自己有没有什么结论。所以心变得很清晰,然后会问:“有没有恐惧?”我注视它然后说,“有恐惧,有追求安全的欲望、有追求快乐的欲望”等。我知道只要事先有什么结论和追求快乐的运动,就无法看事物。所以我注视自己,发现自己很传统。而我知道传统的心无法看事物。我深深关切的是看事物,这深深的关切告诉我任何事先的结论都是危险的。所以知觉这危险就是除去这危险,这时心才不混淆,才没有事先的结论;不用字眼,不用描述思考,也不比较。这样的心就能观察事物,而它观察的其实是自己。这时必然就要发生革命。这时你就消失了,完全消失! 

    问:我觉得这个革命并没有发生,今天我努力用你说的方法看我的心,我的心敏锐了。可是明天我照样忘记怎样看我的心。 

    克:你忘不了,先生。你会忘记蛇吗?你会忘记悬崖吗?你会忘记标明“毒药”的瓶子吗?你忘不了。这位先生问说“我怎样清洁这个工具?”我们说清洁这工具就是了解这工具为何迟钝、阴暗、不干净。我们已讨论过这个工具为什么不干净。我们也讨论过事物的描述不是事物本身,所以不要陷在文字里。要与事物同行,事物就是给弄迟钝的工具。 

    问:你用你所说的方法看自己,你当然有所期待。 

    克:我不期待转变,不期待悟,不期待突变,我无所期待,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只是很清楚一件事:这个看的工具不清晰,这个看的工具玷污了,有裂缝。我知道的就是这些,其他一无所知。我只关心这个工具如何才能完整、健康。 

    问:你为什么要看事物? 

    克:这个世界水深火热。但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我。我非常苦恼,非常混乱。这一切总得有个秩序。因为这样,所以才要看事物。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个世界又没怎样,干嘛为它苦恼?你身体健康,有一点钱,有老婆有孩子,有房子,别管它”。这样,当然世界是不水深火热。可这个世界不论你喜不喜欢,都一样水深火热。因为这样,所以才要看。不是看某些知识的概念,不是某些令感情冲动之事,而是世界水深火热这个事实——是战争、憎恨、欺骗、假象、伪神这一切。认知外在发生的这一切使我内心清楚。而我说,内在状态就是外在状态,两者为一,不可分。 

    问: 我们又回到起点了。事实是,迟钝的心不知道自己因为比较而认为自己应该不一样。 

    克:不,完全错误。我不想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我只知道工具钝了。因为我不知怎么办,所以才寻找,这并不表示我想改变工具。我不想。 

    问:用什么文字都妨碍看吗? 

    克: 文字不是事物。所以你在看事物时,如果不把文字摆到一边,它就变得非常重要。 

    问:我觉得我不同意。我们看事物时,这看的工具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觉,一个是表达。这两部分无法切断。这是语言问题,不是迟钝不迟钝的问题。问题在于语言,在于表达的随机性。 

    克: 你的意思是说,“观察”中有知觉和表达。而这两者不可分?所以有知觉必然有清晰的表达,有语言的了解,所以知觉和表达绝不可分,永远在一起。所以你的意思就是引用正确的文字非常重要。 

    问:我说的是“表达”,不是“意图”。 

    克:我懂—表达。由表达又出现另一个因素—知觉、表达、行动。如果行动不是知觉和表达—用文字表达知觉—就会支离破碎。所以,知觉不就是行动吗?知觉就是行动。我知觉悬崖时,我立刻产生行动。这行动就是这知觉的表达。所以知觉和行动绝不可分。所以理想和行动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如果我明白理想的愚蠢,这知觉就是聪明的行动。所以,注视迟钝,知觉迟钝,就是清洁迟钝的心,这就是行动。 

    一九六九年八月六日瑞士撒宁 

 

第三部分
第11节 看的艺术(1)

    我想,了解“观察”,了解“看”的本质和美很重要。心只要还受到扭曲,神经作用、感情、恐惧、悲伤、健康状况、野心、做作、追求权力等的扭曲,就无法听、看、注视。听、看的艺术不是培养得来的,不是进化或逐渐成长的问题。我们感受到危险时会立即产生行动。这是身体的记忆本能的、当下的反应。我们从小就一直受这种制约来应付危险。我们的心若不立即做这种反应,人身就会毁灭。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有没有可能只是“看”就采取行动而不是由于什么制约。我们的心能不能对任何扭曲都自由而立即反应,从而采取行动?知觉、行动、表达是一体的,三者不可分。看就是行动,行动就是看的表达。知觉到恐惧时,因为很紧密的观察这个恐惧,所以就免除了恐惧—这就是行动。今天上午我们能不能讨论这些?我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可能因此而看清一些未知之事。但不论如何都深受恐惧、野心、贪婪、绝望等心情扭曲的心,是不可能看清任何事情的。要能够看清事情,生命必须健康、平衡、和谐才可以。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心(意指整个生命)能不能认知某种“倒错”,某种挣扎,某种暴力?看见这些才能结束这些—立即的而非逐渐的结束。这表示不让时间在知觉和行动之间发生。如果你不中断的注视危险,行动就立即产生。我们已经习惯一个观念,那就是,借着一天天的注意,一天天的实践,我们将逐渐智慧起来,逐渐的悟。我们习惯这个观念,这是我们的文化的模式,也是我们的制约。但是我们现在要说,这个心免除恐惧与暴力的逐步过程足以加深恐惧,增强暴力。 

    终止暴力(不只终止外在的暴力,也终止生命深处的暴力),终止侵略心,终止权力的追求可能吗?完全看见这些东西时,我们能不能不让行动发生而终止这一切?今天上午我们是否讨论这一点?通常的情形我们会让时间进入看和行动之间的空隙,这就是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耽搁。这里有一种欲望,想去除实然而达成或变成另一种东西。我们必须了解这种时间间隔。我们一向用这种方式来思考事物,因为从小别人就灌输我们,教育我们,说我们渐渐的,到最后终将成为某种东西。就外在而言,我知道在技术上时间是必要的。若非经年累月的练习,我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木匠、物理学家、数学家。我们有可能很小时就有一种“清楚”—我不喜欢“直觉”这个字眼——能够看清一个数学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技术或语言所需的记忆,绝对需要时间的培养。我不可能明天就会说德语,我需要好几个月。电子我一点都不懂,要学电子我需要好几年。所以请不要把学习技术所需的时间和干涉知觉行动的时间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