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0235 >

第4部分

读者0235-第4部分

小说: 读者023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6年,表业巨子劳力士发明了防水表;1931年又推出了第一块能自动上弦的手表。此后,计时工具不断有新发明:1970年高频石英表诞生;1972年液晶显示表呱呱坠地;到80年代初,声控表又成为钟表家族的新成员。
  瑞士的制表技术经常被国外同行借用,然后在其基础上改进,尤其是日本人。目前日本已控制了中档表的大部分市场,几乎把持了钟表生意,在高档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现代表业最尖端的革新成果——电子石英表,实际上也是瑞士发明的,但日本的一些公司如卡西欧和精工,所销售的石英表已令瑞士望尘莫及。
  手表家族中最老品牌的荣誉当属布兰克本(Blancpain)。该公司始建于1735年,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制表商之一。该公司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不使用石英机芯的公司,而且拒绝简化表的机件,它生产的有些表型含300多个零件,在厚度仅仅3。2毫米的表壳内能镶嵌30多粒红宝石。更令人咋舌的是,制造一块布兰克本表,要花费一位熟练工匠3个月的时间——当然,所有工序完全由手工操作;至于能按要求报时、报刻、报分的精密打簧表,则可能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同布兰克本一样,欧玛斯·皮娇特(Audemars   Piguet)也没赶机械化的时髦。它生产的表,哪怕是最细小的部件,在手工成型后也要再用手工磨光3遍。只靠双手的精心雕琢,意味着绝没有第二块表与之完全相同,因为每块表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出厂之前都在一个专门的登记簿上登记,内容包括该表的编号、交货日期、制造者的姓名和出售的地点。
  另外一些瑞士制表公司则把目标瞄向更广的市场。它们利用现代技术,使自己的产品既有最高的精确度,又有较低廉的价格。正是这些中档的瑞士表在世界各地越来越流行,遏止了日本公司一统中档表天下的美梦。比如瑞士的浪琴公司,虽然在制表业中资格较老,却不断用最新的技术装备生产线,显然,“新”是其成功的奥秘所在。
  后起之秀也在争创自己的名气。就豪华表而言,当首推瑞士科勒姆(Corum)公司。该公司长期致力于特型表设计,目前已获得稳固的地位。科勒姆公司在50年代还是无名小辈,但特型设计给它带来了大胆创意的声誉——它早期生产过一种中国礼帽表,表盘的造型是一顶亚洲人常戴的礼帽,还有一种称为“浪开普”(Longchamp),乍看起来表身与表带是分开的,实际上背面有暗环紧紧扣着;表盘的设计更是精妙,镶上了一片飘飘欲飞的羽毛。
  当代最成功的要数瑞士斯沃琪公司。该公司于1983年突然发起了一场表业革命,把低成本、高质量和漂亮而新潮的外观巧妙地融于一表。于是,在以应用高精尖科技、追求时尚和休闲为特色的现代生活中,斯沃琪以丰富的色彩、多变的构造、奇特的造型、独有的材料以及全新的方式,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顶尖时尚设计师也大受钟表吸引:法国的尼娜里奇色彩斑斓;姬仙蒂娜做工精湛;意大利古姿表匠心独运;英国的登喜路则古韵浓浓。一些设计者最近推出了一种带有可换式表带的“菊花”牌新表,以力图突破东西方之间的界限。设计的灵感来自日本宫廷的宠爱物——菊花。这种防水表在瑞士制造,在珍珠表盘四周装饰有一串菊花图案。
  显而易见,制表业龙争虎斗,但每一家都有施展功夫的空间。我不改传统手工制作初衷,你酷爱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则愿为时尚和娱乐的象征。悠久的传统推涌着滚滚新潮,表业的明天肯定会更辉煌。
����
Number : 9533 
Title :陕北小调的幽默情趣
Author :古风
Issue : 总第 186期
Provenance :街道
Date :1996。10
Nation :
Translator :
  当一曲“西北风”挟带着黄土地的雄风刮遍了全国大街小巷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在陕北民歌里也有着土味十足的幽默。
  幽默之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切幽默都含有欢笑与愁苦。”但在陕北小调的幽默之情中,就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情感,而要丰富得多。憨厚、直爽和豪放的陕北人,差不多也是最幽默的人。尽管他们祖祖辈辈生息在一片黄土地上,然而却有一种传统的“死鬼儿作乐”的喜剧精神。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融入小调的幽默之中,以求自解、自慰、自嘲和自乐。
  恋情 陕北人有着火一样的恋情,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燃烧着,被西北风儿吹得蔓延开来,便形成了数以千计的酸曲(即情歌)。其中有些酸曲酸得甜,酸得幽默,《女兰花》就是如此。一个年轻小伙儿,对一个漂亮女子产生了恋情,便大胆地问起话来:“你是谁家女兰花?今年岁数有多大?”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张家女兰花,过了新年整十八。”年龄倒合适,就怕有了人家,于是兜个心眼儿,搞起火力侦察来了:“头上金簪谁与你打?脸上胭粉谁与你搽。”“头上金簪我哥与我打,脸上胭粉奴家自搽。”“身上红袄谁与你纳?脚上绣鞋谁与你扎?”“身上红袄我嫂与我纳,脚上绣鞋奴家自扎。”这可好,她还未对象哩!一时喜上眉梢,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再兜个心眼儿,借“说媒”毛遂自荐要给“你”做女婿:“你给我两三拜,我给你寻个好女婿。寻的远了你不去,寻的近了眼前哩。”口口声声“你给我”,一句咬定“你不去”,硬是逼着她入彀来。然而这一番别有用心的圈套,却被女方轻易地逃脱:“说来说去才是你,白眼窝圈儿谁爱你。”《女儿嫁》则是一个更为幽默的喜剧场面:“一更里丁当响,小哥哥进了我的绣房,娘问女孩什么响?西北风刮得门环响!”背着母亲幽会,巧施小计说谎,绘声绘色,形神尽出,令人会心暗笑。
  苦情 也有些酸曲酸得苦,苦得幽默。如流行很广的《秃子尿床》就是这样。“只说女婿比奴强,又秃又瞎又尿床。头一晚尿湿红绫被,第二晚尿湿我小衣裳。尿得我三晚上颠倒睡,热乎乎尿在我脖颈里,尿着尿着我生了气,脱下红绣鞋打女婿。前炕追在后炕上,先叫姐姐后叫娘。”这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畸型婚姻的绝妙讽刺和有力控诉!旧时候的婚姻全靠媒婆一张嘴,东说说,西说说,直到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始相识。请看《观新娘》:“天黑晚黄昏后日落西山,进绣房把新人用眼观看;鹰鼻子鹞子眼一脸黑疤,猪婆嘴往上抬脸赛乌鸦,杨柳腰搂三搂还剩半,小金莲尺三长还剩尺八;看得我看得我实实害怕,我宁当光棍不能要她。”女方也不示弱:“既嫌奴面貌丑脚儿又太大,你不该约媒人来到我家。十块钱就是你彩礼的正价,你掏上驴价钱想看骡马。背过身把媒人破口大骂,你哥哥图吃喝哄了你妈。实想了嫁一个西溜子俊娃,谁料想嫁了个白胡子大大。”除了恋情之苦,还有生活之苦:“戴一个破草帽呀,风来吹求掉呀;寻了那三四天呀,喜鹊做了窝呀;穿了个破皮袄呀,虱子虮子多呀;搭到那墙上晒呀,喜鹊把毛啄光呀;阳世山间的穷人多呀,哪一个就像我难过呀。”
  风情 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风情。陕北这块黄土地的风情也不时出现在它的幽默小调里。有《新女婿上门》:“野鹊子叫喳喳,新女婿到了丈母家。妻哥留来小舅子拉,丈母奶奶让回家,先是酒来后是菜,后窑洞里瞅见她,白格生生脸脸眉毛弯,走上前来软格摆软格摆,打了一个趔趄,奴的乖乖。”这既是陕北风俗的幽默,也是人情世态的幽默。
  幽默之趣
  陕北人唱曲儿并不完全是抒情,也是一种乐趣。小时候,在春阳煦煦的田野,在夏夜凉凉的院落,在秋风爽爽的打谷场,在冬雪皑皑的热炕头,我常常可以听到大人们有趣的歌声。其中有一首,现在还记忆犹新:“月牙牙,倒车车;牛推磨,驴卧下;媳妇担水汉坐下。”(车,陕北延长方言读chǎ,是一种运土的工具。车筐侧视如上弦月,将其颠倒则如下弦月。车车本该平放,你却倒置了,故为“倒车车”。磨,延长方言读wèi。)在从前的陕北乡里人看来,这都是些奇事趣事,故编成曲儿来唱,以显示生活的幽默。
  奇趣 陕北人善于编一些奇奇怪怪的曲儿来唱,在奇中寻乐趣,趣中生幽默,其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有意象残缺之奇趣,如《王大娘》:“我说我的王大娘儿哟,喂一个驴儿三条腿,喂一个牛儿缺尾*                                                                                                                                                                                                                                                                                                                                                                                                                                                                                                                                丛橛胛停庑┮庀蠓缏砼2幌嗉埃慈酶枵哂怖对谝黄穑媸恰奥夜畏纭薄*
  闹趣 陕北人喜欢红火热闹,将“演戏”叫“热闹”;看戏是“趁热闹”;跟集上会“赶热闹”;结婚兴“闹房”;正月十五“闹秧歌”;听说书,要“热闹”;姐夫与小姨子兴“打闹”;姑夫与侄子、爷爷与孙子许“耍闹”。所以,喜欢热闹就既是陕北人的一种文化心理,又是陕北人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幽默小调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如《刘老六》:“老刘盖起六十六层楼,楼上又拴六十六个猴,楼底又拴六十六头牛,牛身又驮六十六担油,牛后背又捎六十六匹绸。忽然来了个冒失鬼,惊了牛,拉倒楼,断散猴,倒了油,油了绸;又要撑楼,又要逮猴,又要捉牛,又要揽油,又要洗绸;唉!忙坏我六十六的刘老六。”
  童趣 有些陕北幽默小调是唱给孩子听的,如《蚂蚱蚱得病》中的情景:“千蛋蛋和猴子请下医生,它请下一个大麦梢儿虫,针没带针来药没带药。猛猛地下来一股黄凉水;‘我看蚂蚱蚱有吉凶。’”它检查得真灵,蚂蚱蚱果然病死了!“萤火虫来照灯,跳蚤是好脚程,急忙连夜请阴阳,请下蝼蛄子看坟灵:‘我看这里是龙穴,这穴冬暖夏天凉。’请下粪爬牛来挖墓,一时三刻就挖成。请来臭虫把总管当,四个稍秃秃当礼生,四个蜜蜂吹唢呐,八个苍蝇来念经。还需祭献一口牲,献上一头壮地虫。知了哭得眼圈红,墙虱哭得红满身。厨房里忙坏了簸箕虫,一群蚂蚁招死灵。东的东来西的西,一时三刻埋在坟墓里。”(千蛋蛋,绿色长腿的昆虫。猴子,陕北方言,即螳螂。)请一群小昆虫当演员,表演了一场陕北葬礼习俗的悲喜剧,童趣盎然,幽默尽致。
  陕北小调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以往陕北人的生活幽默和喜剧精神!
����
Number : 9534 
Title :鲁迅的书帐
Author :余斌
Issue : 总第 186期
Provenance :大地
Date :1996。10
Nation :
Translator :
  鲁迅有一习惯,每购一书,不仅在那一日记下书名,而且也记下书价,而且巨细无遗,毫厘不爽。比如《仇十洲麻姑仙图》,每枚价仅八分,也都一一记录在案。1913年5月买的一册《观无量寿佛经图赞》所记价为0。312元,更是精确到厘了(可知那时买书的讲价是极细的,但不知几厘几厘是如何找法)。
  每年岁末,鲁迅照例要算一回总帐,将所置书籍、图册、拓片等按购置的时间顺序一一列出,月为单位是小结,最后算清一年共花费几何,此外又还常算出平均每月花去多少。
  鲁迅自奉甚俭,衣的朴素随便是不用说了,吃住行也都很简单,唯在买书上手脚是大的。平均下来,每年所费在500元以上。到上海以后,也许是生活安定下来,做长久计了,书买得尤多。一年常在800元以上,最多的1930年,总共花去2404元,平均每月约200元,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几个月的薪水。而到去世为止的20多年间,鲁迅的书帐加起来将近1。3万元,买下三处北京八道湾那样大的宅子也够了。鲁迅的收入不能算少,然要买这么多的书,总也感到吃力了。1912年书帐的后面有一段附记:“审自5月至年末,凡8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古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
����
Number : 9535 
Title :报刊拾零
Author :
Issue : 总第 186期
Provenance :北方时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3亿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有4。1人,比1980年的4。3人有所减少。
  世界上平均家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伊拉克和马尔代夫群岛,平均为7。1人,而丹麦、摩纳哥和瑞典则只有2。2人,是世界上家庭人口最少的国家。
  在家庭中妇女当家最多的国家是博茨瓦纳、格林纳达和西印度群岛的圣基茨和尼维斯岛,那里大都由妇女当家,女性权力高于男性。而巴基斯坦妇女当家的家庭仅占4。3%,妇女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家庭中婚龄最小的国家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西非沿海火山岛,平均婚龄为21。5岁,而女性则只有15。6岁。婚龄最大的国家是圣卢西亚和牙买加,男女都在而立之年(30岁)才结婚。
  人口年龄最年轻的国家是马拉维,全国近21%的人口不足5岁,最老龄型的国家是摩纳哥,占29%的居民年龄超过60岁。
  单身家庭增加,美国目前的单身家庭约占1/3,其中女性单身家庭有1400万个。
����
Number : 9536 
Title :安全十二条
Author :雁寒
Issue : 总第 186期
Provenance :昆明日报
Date :1996。10。25
Nation :
Translator :
  据说有一本给孩子们看的图文并茂的洋书Security(安全),把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